在湖北宜昌水庫中,有網友無意間發現水中有一條疑似「龍」的生物在奮力遊動,他趕忙用手機將其拍下。當生物專家們看到視頻圖像之後,卻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它究竟是不是龍呢?生物專家又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遊分界處,其地域文化之悠久,已逾2000多年的歷史。宜昌市作為國家中部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除了擁有漢宜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焦柳鐵路等交通動脈外,最著名的國家工程還有「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水電站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同時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大壩高185米,長2335米,蓄水位能達到175米,最大蓄水量能達到393億立方米。現如今,三峽大壩已經成了當地著名的旅遊勝地,每日能接待數以萬計的遊客。
龍形生物
2019年9月10日,一條關於三峽水庫不明生物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視頻作者宣稱自己在三峽水庫內發現了「龍」的蹤跡,並用手機拍下了當時的畫面。從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就在拍攝地不遠的水域中,一條黑色呈龍形的動物正在水中奮力遊動,目測其體長超過了數米以上,旁邊還有遊客驚呼的聲音:「看呀!是不是龍?」。
對於龍來說,想必眾多讀者都很熟悉,我們一直宣稱自己是「龍的傳人」,祖國各地也流傳著各種不同的龍文化,如春節舞龍、二月二龍抬頭、以及端午節賽龍舟等。
龍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神聖的象徵,也是一種被崇拜的神獸。可是龍真的存在嗎?有專家推測,龍的形象有可能是以鱷魚為原型產生的,還有專家認為,龍的形象是遠古時代各民族圖騰的結合體,如鹿角、牛頭、蛇身、魚鱗、鷹爪等等。
三峽水庫驚現「龍」的視頻,經生物專家仔細的研究,他們對此發表了不同的見解。有專家認為,三峽水庫中的「龍」很可能是一種特殊的魚類,該魚類身體較長,故此才能被網友們誤認為是龍。可是關於魚的具體種類,他們卻無法進行確定,推測其很可能是一種尚未被發現的生物。
還有不少專家認為,從該動物在水中遊動的姿勢來看,它應該並不屬於魚類,而很可能是一種叫做「蚺」的生物。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蚺」究竟是什麼呢?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來說,蚺應該是一種蛇,而且是一種體型超大的蛇。蚺和蟒是有很大區別的,蚺蛇是一種卵胎生的動物,而蟒蛇則是單一的卵生動物。蚺的分布很廣泛,主要分布於美洲,還有馬達加斯加島與紐幾內亞島等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
按照正常思維來看,蚺既然是蛇類,它肯定帶有極大的毒性,但事實恰恰相反,蚺不但沒有毒反而性格溫和,它捕獲獵物的方式是「死亡纏繞」,即用身體緊緊纏繞獵物將其活活勒死,之後再整個吞入腹中。
別看蚺的體型碩大無比,可它們卻是天生的遊泳高手,成年蚺可以在水中與沼澤中自由上浮與下潛,偶爾還會捕魚充飢。在南美洲的一些地區,當地居民經常會在沼澤內發現棲息的蚺。
2004年,國外新聞還報導稱,亞馬遜流域曾發生過一次蚺襲擊人類的事件。當時幾名釣魚愛好者正在聚精會神的垂釣,卻突然感覺腳下的小船在劇烈晃動,而當他們好不容易穩住小船後,一條足有水桶粗細的大蚺從水底鑽出,旋即又潛入到河底,索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後據專家分析,襲擊小船的水蚺,很可能是誤將漂浮在水上的小船當成了獵物,這才有了驚魂一幕。
我國並不是蚺的主要分布地區,所存在蚺的種類也極少,此次長江三峽水庫發現「蚺」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狀況良好,有利於各種珍稀動植物的生存,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對於地球大家庭來說,人類無疑是最強的霸主,可是在我們享受自然資源時,同樣要有保護地球生態系統的意識。畢竟生物鏈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其中的成員都有存在的價值,可謂缺一不可。最後小編要說一句,保護地球,從我做起,讓我們人類與地球母親和諧相處,營造一個溫馨又充滿生機的綠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