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大科學故事

2020-11-08 風卷殘荷87

1. 伊波拉危機

今年我們許多人最感興趣和關切的科學問題出現在3月份,當時幾內亞共和國政府報告了伊波拉病毒的爆發。 幾天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對此也有所回應,但正如其主任陳馮富珍(Margaret Chan)最近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所承認的,"全世界,包括世衛組織,沒有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 我們放鬆了,直到6月份才發現疾病又回來了。 世衛組織於8月8日宣布進入全球緊急狀態。 截至12月12日,世衛組織已記錄18,152例病例,6,548例死亡。 這一流行病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繼續蔓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他對在2015年年中之前消滅疫情充滿信心。

2. 羅塞塔降落在彗星上

人類今年成功降落在彗星上的第一件文物標誌著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個新的裡程碑,這一技術壯舉得到了全世界媒體的廣泛報導。 11月12日,歐洲航天局(歐空局)的羅塞塔探測器釋放了其菲萊艙,該艙被發射到67P/丘裡烏莫夫-格拉西門科彗星表面。 該模塊的著陸比預期的要粗糙,最終在一個遮蔭區域休息,那裡的太陽能電池板長時間無法運行。 但是在菲萊活躍的幾個小時裡,它收集了一系列信息,幫助我們更了解太陽系的誕生。 通過這次任務,我們已經知道丘裡彗星含有有機分子,它們的水與地球上的水在同位素上不同,這似乎排除了我們星球的海洋在這類物體的影響中產生其起源的假設。


3. 美國宇航局重返太空

自人類上次穿越地球軌道以來,42年已經過去了,現在人們正在傳播這樣的想法,即是時候恢復1969年至1972年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精神了。 這一復興的結果是美國宇航局向月球、小行星甚至火星發射載人飛行任務的項目。 然而,自從阿波羅計劃取消以來,美國沒有適合在深空航行的船隻。 12月5日,下一代太空探索者飛船首次在沒有乘員的太空之旅中亮相。 ""號"飛行了四個半小時,以32,000公裡/小時和2,200攝氏度的高溫重返大氣層,這是一次關鍵的測試,最後在太平洋成功飛濺,預示著人類重返太空。


4. 走出去的大爆炸的回聲

天體物理學家越來越接近於見證宇宙的起源。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存在的第一個時刻留下了一個印記,在宇宙微波背景中仍然可以觀察到,這是大爆炸的一種回聲。今年3月,科學家使用位於南極的BICEP2望遠鏡宣布,他們已經探測到這種回聲的原始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扭曲,為大爆炸後立即發生的宇宙膨脹提供了確鑿的證據。這一發現受到科學界的讚揚,但隨後公布的研究結果讓一些專家認為證據薄弱。9月,歐洲航天局普朗克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表明,BICEP2信號實際上是來自宇宙塵埃的幹擾。辯論仍在繼續。


5. 幹細胞的光和陰影

幹細胞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領域,有望為個性化醫學的未來帶來巨大的益處。2014年4月,由於兩組研究人員通過了成功製造與成人基因相同的胚胎幹細胞的裡程碑,這一承諾更接近於成為現實。這個程序類似於1996年用來製造多利羊,但人類的目標不是複製人,而是為任何需要它的病人製造器官和組織。然而,幹細胞科學在過去的一年裡也有其陰暗面。8月5日,日本科學家佐佐木(Yoshiki Sasai)在他的研究所上吊自殺,因為該研究所證明,兩項描述一種革命性的簡單方法獲取人類幹細胞的研究是錯誤的。根據證據,這場鬧劇是主要作者Haruko Obokata所為,意思是薩賽是無辜的,但他在一份自殺照會中說,他負責擔任該中心的副主任。


6. 自然逆向工程

合成生物學是當今科學研究中最原創和創新的領域之一,它試圖以逆向工程性質來創造設計細胞。2014年,合成生物學實現了兩個重大突破。第一個,在三月出版,是建造第一個人造染色體從酵母,最簡單的有機體與核細胞,用於實驗室。將來,科學家將能夠設計出能夠生產藥物、開發生物燃料或去汙染溢出物的藥物。也許生物工程師不僅能夠同時製造基因,而且DNA的能力也會成倍增加,這要歸功於擴展自然界數十億年來一直使用的遺傳密碼的可能性。今年5月,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在DNA自然使用的鹼基上增加了兩個人工鹼基,這些鹼基由字母"A、T"、G和C表示。擴大的遺傳字母表為蛋白質的產生打開了大門,這些蛋白質具有迄今毫無戒備的功能。


7. 以 $1,000 獲得基因組序列

自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以來,關於醫學未來的預測已經想像了一天,我們的DNA的整個序列觸手可及,醫生將能夠閱讀我們的基因,哪些疾病威脅我們,如何預防它們,以及哪些治療方法最適合我們的個人資料。實現這一預言的第一個障礙是將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從第一次測試成本的30億美元降低到健康保險公司願意承擔的可負擔數字。這一數額通常估計為1,000美元,約800歐元。1月14日,公司Illumina宣布,它已經取得了這一點,其新的系統HiSeq X十。然而,專家警告說,對一個人基因組中所含的豐富信息的解釋仍然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


8. 第一個遠離地球的"地球"

雖然尋找外星生物或它們的證據迄今沒有成功,但天體生物學家並沒有失去希望,證明生命是宇宙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在條件有利的地方,如地球上發生的情況,應該出現這種現象。至少我們現在確信,我們銀河系中的行星幾乎是無數的,而且統計上肯定他們中的許多人必須具有適當的大小和中等的溫度。今年,我們已經了解了第一個符合這些標準的:克卜勒186F。近500光年之外,它在4月的《科學》雜誌上被描述為第一顆具有巨大生命蘊藏潛力的可居住系外行星。一切表明,在來年,第二地球的目錄將成倍增加。


9. 從冰中復活的巨型病毒

與每年一樣,科學文獻繼續提供氣候變化的證據和後果的預測。如果其中大多數是可怕的,現在我們增加了一種可能性,永久凍土的消失可以釋放潛在的致病微生物,已經保存在凍土。今年3月,一個科學家小組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拯救了一種迄今未知的病毒,該病毒已被證實為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病毒,超過千分之一毫米,是該類真正的巨像。在冰層下3萬年後,皮託病毒西貝裡庫姆開始感染其天然宿主阿米巴。然而,這只是一個警告,因為病毒對人類並不危險。但其他人可能。


10. 太空中的海洋木板?

也許2014年最離奇的科學新聞故事是由俄羅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ISS)上演的,在軌道設施的窗戶外進行採樣,導致據稱存在海洋木板遺骸。據俄通社-塔斯社8月19日報導,俄羅斯駐美國航天局代表團團長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說。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否認官方對此問題有任何了解。與此同時,在回答來自社交網絡用戶的問題時,德國航天局DLR確認了細菌DNA的發現,但沒有就木板問題作出裁決。俄羅斯實驗的科學結論尚未公布。


相關焦點

  • 2014年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學發現故事
    2014年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學發現故事 2015-01-07 10:16
  • 2019年10大科學故事
    1.黑洞的第一張照片 2019年,我們終於見證了一項歷史性的、期待已久的成就:黑洞的第一個真實形象。 事件地平線望遠鏡的第一批結果終於在4月10日公布。 這個望遠鏡網絡將我們的星球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眼睛,為我們提供了今年科學形象。
  • 盤點2014年10大假新聞典型案例
    【刊播時間】2014年5月23日   【「新聞」】5月23日,廣西某電視頻道公益節目「第一書記」播出了勵志孩子楊六斤的故事。   【刊播時間】2014年10月23日   【「新聞」】10月23日,某報用一個整版刊載了一條新聞:《95後女子「用身體換全國遊」每到一地徵臨時男友
  • 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
    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 去年此時一時興起寫了一篇「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引發的轉載度和熱議超過了我在2013年任何一篇真正用心寫的深度的分析文章,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其中「網際網路思維」、「顛覆」、「逼格」、「用戶痛點」等詞彙的入選引發了強烈的共鳴,今年哪些裝逼詞彙會入選呢?  和去年一樣,2014年做出來的評選僅代表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的個人觀點,不做權威引用源頭。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預告]2014年必看的10部電影
    《她》公開上映時間:2014年1月10號(美國,中國區未知)《她》 是一部2013年斯派克·瓊斯編劇並執導的美國科幻愛情片,講述一名男子與人工智慧開發出的女性聲音之間的浪漫關係。《她》於2013年紐約電影節上亮相,美國於同年12月18日小範圍上映。本片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 2014年十大最佳科技圖片
    從人類成功登上彗星,到發現新型「石頭」,2014年是令人驚豔的一年……在眾多了不起的科學突破和發現成果裡
  • 來自大數據的反思:需要你讀懂的10個小故事
    2014年3月,該雜誌發表由哈佛大學、美國東北大學的幾位學者聯合撰寫的論文「谷歌流感的寓言:大數據分析中的陷阱(The parableof Google Flu: traps in big data analysis)」,他們對谷歌疫情預測不準的問題做了更為深入地調查,也討論了大數據的「陷阱」本質。
  • 深市公告(2014年10月21日)
    :股東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延期購回  博深工具於2014年10月17日接到公司第二大股東呂桂芹女士關於其股票進行質押式回購交易延期購回的通知,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呂桂芹女士於2014年4月18日將其持有的公司280萬股股份與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證券」)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初始交易日為2014年4月18日,購回交易日為2014年10月17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  7位報告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冰、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王宏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講席教授吳虹、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孫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和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述金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2015年排名前10的科學
    2015年註定是冥王星的一年,因為今年是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結束了九年的航行,為我們提供了第一個高解析度的矮行星圖像,而這顆矮行星的面無地無地無地。然而,另一個科學突破已成為今年最重要的,至少對《科學》雜誌來說是這樣。是CRISPR,基因組編輯的新技術,剛剛誕生,但已經預示著基因工程的革命。在這裡,我們回顧科學在過去一年裡留給我們的這些和其他裡程碑。
  • 2014科學範兒玩具榜單
    每到年底就是各種榜單出爐的好日子,我們會選擇一些比較有特色或者有權威性的榜單分享給大家,今天的榜單是美國著名科學教育主持人Steve Spangler在NBC節目上推出的2014科學玩具推薦榜單(看3分鐘就好了
  • 2011年10大最具有故事性的科學新聞
    10 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化唱片研究人員發現,最古老的,面向大眾銷售的商業唱片,可能要追溯到123年前。9 人的無刺陰莖和如此大的大腦都是怎麼演化來的有些問題你可能根本不會想著去問,比如 為什麼男性沒有陰莖刺?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有助於為人類大腦進化研究提供線索。在演化過程中,人類缺失了部分基因片段,從而導致了男性沒有陰莖刺。
  • 2014年10月內地影市前瞻 國產片衝鋒進口片斷後 這個檔期並不冷...
    時光網特稿 歷年10月影市向來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檔期:國慶節剛過,賀歲檔未至,觀眾在節日中培養消費激情,在國慶檔之後處於一個消退和醞釀的過程中,導致10月份乃是真正的兩頭不靠,各路豪傑逐漸偃旗息鼓……但2014年10月是個例外。
  • 李森科案,「很黃很暴力」的科學故事
    李森科案,「很黃很暴力」的科學故事
  •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科學教育真題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科學教育真題課程代碼:00408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年是指A.1945年~1955年 B.1955年~1965年C.1965年~1975年 D.1975年~1985年l5.從家庭中的「大件」看,沒有一樣不是科學技術的發現和發明帶給我們的成果,這體現了當代科學發展的A.方法化特徵 B.整體化特徵
  • 央視10套《走近科學》講述「公路醫生」的故事
    央視10套《走近科學》講述「公路醫生」的故事 2018年11月23日 10:08作者:王動編輯:王動   受10億觀眾青睞的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
  • 一直講故事的光啟科學:是資本市場的玩家,還是下一個深圳驕傲?
    2010年起,劉若鵬擔任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另有廣東省、深圳市人大代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新材料領域主題專家組專家等多個身份和職務。  光啟系的故事始於2014年。  頂著80後、海歸、博士、超材料領軍人物光環,劉若鵬在2014年帶領深圳光啟借殼港股英發國際,成功上市。
  •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真題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試題課程代碼:0038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9.科學研究活動區別於人類其他活動的四個本質特徵是繼承性、______和規範性、系統性。
  • 201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自然和科學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自然和科學 2014-04-03 17:04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