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科案,「很黃很暴力」的科學故事

2020-12-05 齊魯晚報網

李森科案,「很黃很暴力」的科學故事

2014年10月04日  來源:

齊魯晚報

【PDF版】

     本報記者 王昱
  1964年10月11日是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下臺的日子。對於這位曾用皮鞋敲過聯合國大會演講桌的「有個性」大叔,筆者並無惡感,也不想黑他。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件事——在赫魯雪夫下臺幾天後,前蘇聯科學院公布了一份決議,宣布「李森科主義」是錯誤的。就其意義而論,李森科案其實比蘇聯換個「領導核心」要深遠得多——它標誌著在整個史達林時代和赫魯雪夫時代禍害蘇聯科學界的「李森科案」總算結束了。
  說起李森科案,不得不先扯一點科學史,我們今天一說起進化論就會想起達爾文,實際上在達爾文之前早有人提出過進化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拉馬克。拉馬克與達爾文都認為生物是進化來的,但這個進化具體是如何發生的?兩派就爭開了。按照拉馬克的觀點,生物進化大體是這樣的:鹿抻著脖子吃樹葉,天長日久把脖子抻長了,它把這種後天獲得的能力遺傳給鹿寶寶,數代之後,長頸鹿就誕生了;而達爾文則不贊同後天能力可以被遺傳的說法,他所講的故事是這樣的:長頸鹿祖先的脖子有長有短,由於脖子短的那批吃不到樹葉,所以被自然選擇所淘汰,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選擇,長頸鹿最終才進化出來。
  進入20世紀,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達爾文的理論,拉馬克主義逐漸式微。不過,正是因為兩派不停掐架,進化論的理論得以不斷完善。可以說,拉馬克主義與達爾文主義的掐架,本來是件有益科學發展的好事——直到「大忽悠」李森科同志摻和進來為止。
  李森科,蘇聯首席科學家,號稱「史達林的科學紅衣主教」。說來搞笑,此人跟拉馬克與達爾文的論爭本來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對於專科畢業的李森科來說,這種命題過於「高大上」了。李森科之所以能攪入其中,最初動機其實是為了圓謊。他在當農業技術員時,發明了一種稱為「春化處理」的育種法,即在種植前使種子溼潤和冷凍,以加速其生長。發明這種技術本來也是件好事,但壞就壞在李森科不僅誇大該技術的效果,還為這一技術自編了一套「理論基礎」。這種「民科範兒」十足的做派,當然遭到正牌蘇聯科學家們的鄙視,學霸們說您這「春化處理」吹了半天,這不就是拉馬克主義嗎,那學說早就破產了。
  李森科顯然夠得上「大忽悠」的級別。為了彌補其「科學理論」被拆穿的尷尬,他天才地發明了一套「階級科學論」,聲稱生物學界正在進行一場階級鬥爭,堅持達爾文主義的人,都是試圖阻撓蘇聯農業發展的「資產階級特務」。這個理論聽上去很扯,但奇葩的是,它竟然得到了史達林的首肯,並立刻在蘇聯知識界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由於「李森科案」,僅在1937年—1938年間,蘇聯就有100多位著名科學家被捕,一批科學家因不願意屈服被餓死在勞改營中、甚至被槍斃,因此事流亡者則無法統計。為了不破壞讀者們國慶長假的好心情,這些事兒本文就不說太細了。不過,有趣的倒是蘇聯科學家和民眾們應對此事的態度,面對這場腥風血雨,蘇聯人用一種很幽默也很少兒不宜的方式揶揄之——講黃色笑話。
  開此「不良風氣」之先的,是蘇聯物理學家朗道。據說李森科有一次在會議上宣揚他的「獲得性遺傳理論」,在場的生物學家們都敢怒不敢言,朗道路見不平一聲吼,站起來裝出一副謙虛的樣子問:「我外行不懂哈,但您的意思是不是說,如果我們割掉每一代牛的耳朵,總有一天能培養出一種不長耳朵的牛?」「是這樣的。」李森科回答。「很好。」朗道恍然大悟,「既然如此,為啥每個女性生下來都有處女膜呢?」全場哄堂大笑。
  在科學家的示範作用下,蘇聯民眾們也投入到這場「普大喜奔」的黃段子運動中。有個笑話是這樣的,說生孩子這事兒也講階級覺悟,如果孩子長得像父親,那就是用資產階級的遺傳理論生出來的。按照我們無產階級的「李森科遺傳學」,孩子長得應該像與母親共同勞動的單位同事。
  由於蘇聯人民堅持不懈地編黃色笑話,「李森科案」越到後來越像個笑話,鬧到最後,蘇聯政府也沒臉將此事繼續下去了。在經歷兩代蘇聯領導人後,這場鬧劇終於隨著赫魯雪夫的下臺而灰溜溜地收場了。
  這就是連綿三十餘年、迫害整整一代蘇聯知識分子的「李森科案」。也許有人覺得這個故事「少兒不宜」,因為在故事中,蘇聯民眾「很黃」而政府「很暴力」。然而,我覺得還是應該講一下它,因為它啟示我們,權力天生就有亂入到其他領域的不良衝動,人們應該關好權力的籠子。那種因某位偉大領袖力挺某一思想就舉國一窩蜂的運動,不僅「少兒不宜」,而且「成人不宜」。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版權所有 齊魯晚報
華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術服務

相關焦點

  • 解讀"李森科事件"
    非科學的功利性的目標介入,催生了偽科學。眾所周知,科學最高的價值就是求真,所有的科學規律都是為求真服務的,其他一切非科學的功利性的目標介入科學研究,都極有可能使研究成果「失真」,從而動搖整個科學的基礎,使科學喪失其應有的價值,同時也會催生大量偽科學的出現。
  • 政治幹預科學的奇葩
    把李森科引入遺傳學大門的瓦維洛夫也難逃一劫。1938年因為批評了蘇聯的農業科學政策和李森科偽科學,他遭到逮捕,並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控為英國的間諜而被判處死刑,1943年死於獄中。李森科對蘇聯生物學界的清洗在1940年希特勒入侵蘇聯時才暫時中斷,但二戰結束後不久,李森科就又開始著手延長自己的統治。
  • 蘇聯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的認識越來越被人類所重視。特定的歷史條件、政治背景和意識形態等非科學因素對科學家或科學共同體的行為所造成的制約和影響有時候是不容忽視的。1930—60年代,在蘇聯科技史上發生的「李森科事件」就是科學與政治鬥爭、政治權威取代科學權威裁決科學論爭的可悲事件。
  • 科學網—為何米丘林受人尊敬而李森科備受爭議
    在園藝科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與美國著名的園藝學家布爾班克齊名。 我一直在想,假如李森科是個科學騙子,為什麼史達林和赫魯雪夫都支持他?為什麼瓦維洛夫和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也高度評價他在植物生理學方面的工作?其實,李森科在科學界名聲不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李森科混淆了科學與政治。他把孟德爾遺傳學說成是資產階級的、唯心的和形上學的。
  • 史達林時代的偽科學家李森科是如何崛起的
    他暗自勾勒著從根本上改革科學的「宏圖」。他認為在學校裡學過的東西大多是有害的胡說,並斷言在工作中能取得多大成就,完全取決於我們能多快地忘掉所學過的東西,並把自己從這種麻醉劑中解放出來。他要為此而重建科學。可能也算是「三十而立」吧,李森科從此在科學的百花園中橫刀躍馬狂奔了一生。他曾憑藉行政的力量,赫然成為蘇聯科學界的兩朝霸主。
  • 不容詆毀的李森科和不怕詆毀的孟德爾
    不幸的是,蘇聯出了個李森科。稱李森科為科學家完全就是侮辱了科學,他充其量算個育種師,而且是三流的那種。但他有幾個科學家所不具備的特質:無恥、惡毒,而且善於吹噓。李森科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孩子。1925年,27歲的李森科基輔農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亞塞拜然一個偏僻的育種機構工作。
  • 張院士,您往科學裡「摻沙子」讓人想起了當年的李森科!
    來源:微博哈勃觀察員05-20 23:51人們不該忘記當年的「李森科事件」,那是一段蘇聯的「紅頂科學家」把科學帶入歧途的歷史!本來,張院士作為一名很有分量的學者,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解讀抗疫新藥,是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之舉,遺憾的是,他不是用科學求真的語言在談論,而是東拉西扯把文化、國家、民族等科學以外的因素硬往科學範疇裡面攪和。
  • 成人版「格林童話」很黃,很暴力
    ■原本膾炙人口的童話在這裡都涉及到暴力和色情        ■國家有關部門已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書店將該書下架,並全部銷毀        湘潭在線12月18日訊(文/圖 記者 吳珊)  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這些美好的童話故事陪伴著一代代孩子成長,這些故事都來自於一本經典的童話書——《格林童話
  • 2008網絡流行語:很黃很暴力、雷人、囧
    「很黃很暴力」央視新聞聯播中播出的一段新聞竟然會引發出一句網絡流行語———「很黃很暴力」。北京市海澱區張姓小學生採訪中說道:「上次我上網查資料,突然蹦出一個窗口,很黃很暴力,我趕快給關了。」這句「很黃很暴力」馬上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因為這一說法與學生的年齡很不相稱,也容易讓人想起另一句網絡流行語,貓撲論壇的廣告———「很好很強大」。
  • 淮安重大暴力襲警案兩兄弟嫌疑人今一審宣判
    揚子晚報網11月24日訊(記者 朱鼎兆)24日,發生在2020年7月6日的淮安重大暴力襲警案中的淮安重大暴力襲警案兩兄弟嫌疑人今一審宣判 資料圖2020年7月6日上午10時21分許,民警王濤等人正在板閘家苑29棟503室對犯罪嫌疑人馬洪兵(男,52歲)開展摸排調查工作時,犯罪嫌疑人馬偉兵(男,56歲)手持兩把尖刀,突然從門外衝進瘋狂襲警,此時犯罪嫌疑人馬洪兵也拿出兩把菜刀衝向民警。面對瘋狂的歹徒,民警王濤沒有後退一步,挺身而出與歹徒搏鬥。
  • 很黃很暴力 帶您逛遍日本性博物館
    > 很黃很暴力
  • 十大被世界各國禁售的遊戲 太黃太暴力少兒不宜
    十大被世界各國禁售的遊戲 太黃太暴力少兒不宜 時間:2014-05-08 11:34:49 來源:未知
  • 警惕科學淪為政治
    另外,李森科提出性遺傳與嫁接也沒有原則上的區別;通過嫁接,遺傳信息也能夠傳播,而不需要基因傳遞。  然而,李森科的新拉馬克主義全是他的憑空猜想,沒有實在的科學證據支持,為驗證其理論而進行的科學實驗均以失敗告終。而且,即便在1930年代早期的西方科學界,李森科提出的理論也並不新奇。
  • 美國國會棒球場槍擊案兇手死亡 生前有暴力史曾是桑德斯支持者
    圖為在此次槍擊案中受傷的眾議院共和黨黨鞭史蒂夫·斯卡利斯。(圖片來源:美聯社)中國日報網6月15日電 當地時間6月14日,美國國會棒球訓練場發生槍擊事件,眾議院共和黨黨鞭史蒂夫·斯卡利斯及另外4人在槍擊案中受傷。美國總統川普當天發表白宮講話,稱製造這起案件的槍手已因槍傷死亡。
  • 揭密科學深處的騙局,解說科學經典騙局讓人深信不疑的密秘
    有些科學騙局太過久遠,漸漸變成了神話故事;有的曾經轟動全球,成為政治事件,引起外交衝突和全民大討論;有的騙局,小人物居然能將一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中而又全身而退;有的騙局,居然能欺騙芸芸眾生達千年之久,而人們依然半信半疑;無論是騙局的製造者還是當年的受害者,出於種種目的,至今都不肯承認當年是騙局。
  • 親悅讀丨原版格林童話「很黃很暴力」?其實是盜版日本小說惹得禍
    上期咱們了解了,很多源自民間的童謠和故事,囿於歷史的原因和認知的局限,最初的版本會帶有一定的暴力血腥等不適合兒童閱讀的內容。比如《鵝媽媽童謠》和《格林童話》中的一些童謠和故事。但是,這幾年,社會上流傳原版《格林童話》不僅恐怖血腥還涉黃 ,「很黃很暴力」。這是真的嗎?上期我們分析過,《鵝媽媽童謠》當中很多是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內容,顯得比較血腥恐怖。
  • 震驚世界的五大科學騙局,個個經典,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
    這些騙局有的太過久遠,漸漸變成了神話故事的一部分;有的曾經轟動全球,成為政治事件,引起外交衝突和全民大討論;有的騙局,小人物居然能將一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中而又全身而退;有的騙局,居然能欺騙芸芸眾生達千年之久,而人們依然半信半疑;而有的騙局,無論是騙局的製造者還是當年的受害者,出於種種目的,至今都不肯承認當年的騙局,今天讓我們看看震驚世界的五大科學騙局
  • 細數對社會有危害的十大「科學」理論 一起來漲漲知識!(7)_遊俠網...
    4、李森科的遺傳理論   與其說李森科的遺傳理論是一個獨立的思想,不如說它是一系列的理論。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推崇馬克思主義,反對法西斯,尤其是納粹黨,於是李森科的理論名噪一時。
  • 持刀拒捕重大暴力襲警案 兩主犯被判死刑!
    11月24日上午,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7·6」重大暴力襲警案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  被告人馬偉兵、馬洪兵因涉嫌尋釁滋事犯罪被網上追逃,針對依法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持刀瘋狂襲擊,致兩死一傷,後果極其嚴重,逃離現場被抓捕時仍持刀抵抗,庭審時拒不認罪,二人均有暴力犯罪前科
  • 《小丑》暴力隱憂驚擾美國軍方!導演:與電影無關
    1905電影網訊 DC漫改力作《小丑》身陷槍擊案爭議一事再起風波,繼奧羅拉市播放《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影院槍擊案遇難者家屬表示擔憂後,美國軍方也受到驚動。據悉,美國軍方向現役軍人大規模發布備忘,警告稱可能有極端分子在《小丑》上映期間採取暴力行為。備忘錄尚未指出任何具體的威脅或嫌疑人,但軍方正加強防備意識。美軍軍方9月18日發布郵件,告訴服役軍人們在進電影院看電影時留意身邊情況,並且確認兩條逃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