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鍬Serrognathus titanus ssp.全國分布最廣的鍬甲,該種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具有較強生存能力的種群,在野外成蟲可以存活一年左右。
2018.01.18於陝西漢中漢臺區盆景園附近,當時正好趕在拆遷之前採到幾隻幼蟲,下邊是環境圖。
樹叢中發現一顆朽木,一般對於直立的朽木來說,由於水分受重力影響多聚集在根部,幼蟲也通常喜歡水分充足的部位即近地面。
推到朽木後,第一眼看到的這隻幼蟲就是這次羽化記錄的主人公。
下圖是幼蟲啃食後的痕跡,可以收集一些當作飼料。
當時一共採了這麼多幼蟲,本次記錄的就是下圖畫圈的這隻,當時稱是21.3g
稱量好後做好簡易標籤。
5月10號發現已經羽化好(羽化應該已經有幾天了),取出放入人工蛹室觀察。
5月11號
5月19號
由於人工蛹室挖的有些偏大,幼蟲在其中不好翻身,於是在蛹室裡墊了兩張紙巾。下圖05月25號拍攝,複眼已經變黑。
5月25號
5月26號
5月27號早上7:18
5月27號晚上19:38
5月28號早上6:52
終於羽化了,鞘翅不斷的在伸展。
5月28號晚22:48
此時,腹部的肌肉會收縮,足也會幫助著「撕開」蛹皮。
5.28晚上23:02
鞘翅不斷充血顏色加深,腹部還沒有完全收入鞘翅之下。
5月29號早上7:08
2018.06.07鞘翅著色基本完成。
量的時候沒對齊大約75mm,算是相對較大的個體。
對照了目前比較權威的《中華鍬甲Ⅱ》,該種應該就是中華扁鍬Serrognathus titanus platymelus(Saunders,1854)扁鍬典型亞種。
後記:中華扁鍬由於分布廣、數量相對較多,在圈內經常以「中扁」稱之,也是鍬甲裡最容易飼養的種,有時由於太過普遍甚至遭到嫌棄被戲稱為「辣雞扁」,每個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儘管普遍但應該對這些生靈存敬畏之心。
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