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19世紀建立的一組描述電場、磁場與電荷密度、電流密度之間關係的偏微分方程。
從麥克斯韋起,人們開始以「場」而不是以「力」作為基本的研究對象,從而擺脫用超距作用來描述電磁現象。麥克斯韋方程組揭示了電場與磁場相互轉化中產生的對稱性優美,這種優美以現代數學形式得到充分的表達。
2.歐拉公式歐拉太高產了,掛名歐拉公式的可不止一條,這個是比較漂亮的一條而已。
歐拉公式把復指數函數與三角函數聯繫起來,
3.牛頓第二定律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定義了國際單位中力的單位——牛頓(符號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定量地說明了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和對它作用的力之間的關係,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共同組成了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定律,是研究經典力學的基礎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基本的運動規律。
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內容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度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度的平方,其證明方法據說有幾百種。勾股定理又稱為商高定理,在西方國家又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5.質能方程質能方程即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當量關係的方程。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量和能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沒有確定的當量關係,一定質量的物體可以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概念也比較局限,力學中有動能、勢能等。
在狹義相對論中,能量概念有了推廣,質量和能量有確定的當量關係,物體的質量為
6.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假定。
它是將物質波的概念和波動方程相結合建立的二階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每個微觀系統都有一個相應的薛丁格方程式,通過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數的具體形式以及對應的能量,從而了解微觀系統的性質。薛丁格方程表明量子力學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7.1+1=2正如很多人第一次見到熱力學第零定律那樣,不知道為啥它也是定律,我不知道為什麼
8.德布羅意方程組物理學家們發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之後,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一個大學讀文學出身的物理學家提出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從而後的諾貝爾獎。
9.傅立葉變換傅立葉變換,表示能將滿足一定條件的某個函數表示成三角函數(正弦和/或餘弦函數)或者它們的積分的線性組合。在不同的研究領域,傅立葉變換具有多種不同的變體形式,如連續傅立葉變換和離散傅立葉變換。最初傅立葉分析是作為熱過程的解析分析的工具被提出的。
傅立葉變換在物理中有很大的用處,幾乎可以說,沒有傅立葉變換就沒有現代的科技。
10.圓周長公式不用太多解釋吧。順便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