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名和利

2020-10-25 精準藥物

屠呦呦因其在青蒿素的發現中所做的貢獻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此之前,屠呦呦於2011年獲美國拉斯科臨床醫學獎,在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得名譽和獎勵是無數科學工作者的內心期盼,但屠呦呦本應獲得的名譽和獎勵來的並不容易。

國家應保障科學家的名和利

屠呦呦是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科學家,其以「三無」科學家身份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不比任何大科學家差,更是建國後中國醫藥界能夠拿出手的、為數不多的最重要科學成果。但其所做的貢獻在長時間內得不到國內專家們的認定和認可,過去數十年時間裡也沒有因為其成就獲得國內任何重量級的科技進步/成果獎。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在科教興國、大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國家應該更好的保障科學工作人員(尤其是底層科學工作者)按其研究貢獻大小在論文、專利等成果中署名及合理排名的權利,保障其應該獲得的名譽、獎勵、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的權利。

屠呦呦幸運的發現了青蒿素,幸運的被有良知的、遲到的饒毅肯定其科學貢獻,幸運的活到諾貝爾獎授予她,更幸運的拿到了補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但更多的科學家默默無聞的為國家貢獻著青春和生命,他們至死都沒有論文、沒有名頭、沒有獎勵,如鄧稼先……


鄧稼先隱姓埋名

科學家應該追求名和利

沽名釣譽、唯利是圖不是科學家應該追求的。為了名頭、名譽,弄虛作假、不擇手段的科學家是有的,但往往最終身敗名裂;為了利益勾心鬥角、耍陰使壞的科學家也是有的,姑且認為不是主流。

留美女博士幫助美國破解北鬥密碼

科學家應該追求真理、良知之名。科學研究做好了,被同行推崇、被普羅大眾尊敬、進而出名的科學家不在少數,如施一公、饒益、鍾南山等。施一公是國際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其放棄國外終身教授的待遇和科研資助,回到故土、回到母校發展,為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其學問和情懷受人敬仰。饒毅科學研究做的好,創辦《知識分子》,代表當代學者發聲,傳達科學和良知,其聲名也高,名聲也好。

鍾南山兩戰疫情終成脊梁

科學家應該追求人類、社會、國家之利。科學研究的最高目標是什麼?個人理解,是為了探索未知、創造新事物及改善人類的生存質量。科學本身無國家、地域、種族、政治之區別,但科學家不為一己之私,為了國家和族群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強大孜孜追求是難能可貴和受人尊敬的。

饒毅永不候選院士,為《知識分子》發聲

屠呦呦身處低位而擔當重任,重大貢獻長時間不被認可仍然任勞任怨,這是為人類健康之大利舍個人之小利。鄧稼先為了國家之強大多年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直至鞠躬盡瘁,這是為國家之大利舍個人之小利。

追求這樣的名與利的科學家多了,國家的脊梁的也就硬了,民族和國家也就有希望了。國家保障了科學家的名和利,大眾創新也就有了根基和土壤,國富民強或者國強民富也就可以實現了。

相關焦點

  • 飛彈總師被策反叛逃,國家被迫銷毀飛彈,上百名科學家被牽連
    美國能夠牢牢佔據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不光是每年在軍工業上巨額投入,同時美國也在用各種手段,拉攏別國的科學家來為自己工作。美國在當年二戰中靠著戰爭斂取了巨額的財富,同時也收穫了大量逃避戰爭的科研人員。為美國在戰後的軍事實力再次騰飛,奠定了基礎。
  • 上海科學家發現:家有小寶貝能促進狨猴父母的利他行為
    而在一些疾病中,比如自閉症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往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利他行為異常,因此研究利他行為的神經機制也可能為這些精神類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昨夜,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九亭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龔能團隊與梁智鋒研究組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
  • 利薩茹和他的漂亮曲線
    今天是利薩茹生日。
  • 利木贊牛-利木贊牛價格=利木贊牛養殖基地
    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後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1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500千克,母牛達600——800千克。
  •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原標題: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中指出:「倡導合作發展理念,在國際關係中踐行正確義利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出自《禮記·大學》。
  • 網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成都小學生這樣回答
    「網絡帶給我們的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19日上午,一場輕鬆活躍的網絡安全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開講,來自學校六年級四班的40名學生在班主任老師苟利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同學們則在辯論中各自闡述著各自對於網絡安全的理解。
  • 54名美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 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自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開始對美國87個科研機構的189名科學家展開「調查」,以他們是否與所謂的「境外勢力」存在關聯對他們進行迫害以來,已有54名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工作。  而且,結合《科學》雜誌和另一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來看,絕大多數遭到這一迫害的科學家,都是亞裔或華裔,年齡普遍在50多歲。
  • 利刀劈水:為什麼能把水真正劈開呢?
    歌詞用利刀不能劈水來類比利劍不能斬愁。這個類比要是在過去看,還是非常生動準確的,但在現在看,就不那麼準確了,因為目前研究人員已經發明出了真能劈水的利刀。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研製出一把能劈水的利刀,它可以很輕易將水滴一分為二。傳統製作利刀的方法就是拿塊好鐵不斷在火裡煅燒,然後拿出來敲打淬火,成型後再反覆打磨,等等。但這把神奇的利刀的製作方法就特別了。
  • 54名美國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自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開始對美國87個科研機構的189名科學家展開「調查」,以他們是否與所謂的「境外勢力」存在關聯對他們進行迫害以來,已有54名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工作。而且,結合《科學》雜誌和另一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來看,絕大多數遭到這一迫害的科學家,都是亞裔或華裔,年齡普遍在50多歲。
  • 【每日一習話】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每日一習話】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2019-05-02 07:24:00來源:央廣網
  • 華菱鋼鐵:汽車板公司和鋼寶利公司共同向合營企業華安鋼寶利提供...
    華菱鋼鐵:汽車板公司和鋼寶利公司共同向合營企業華安鋼寶利提供財務資助 時間:2020年08月26日 19:20:39&nbsp中財網 原標題:華菱鋼鐵:關於汽車板公司和鋼寶利公司共同向合營企業華安鋼寶利提供財務資助的公告
  • 為牛兩角徒自長,利吻空飛不服箱 打一類昆蟲名
    為牛兩角徒自長,利吻空飛不服箱。打一類昆蟲名,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被難倒。其實這個謎底很簡單,就是農業上危害農作物非常嚴重的天牛,怎麼樣,你們答對了嗎?這兩種天牛是不是超級兇猛,如果讓小女生們遇見,會不會害怕呢,其實逮捕天牛非常容易,只要抓住它的背部位置,它的抓和頭就不會碰倒人類,也不會咬到人。
  • 「名師在線」發現大氣壓的託裡拆利
    十七世紀義大利傑出的物理學託裡拆利(1608-1647),是一位敢於創立新論的科學家。1628年,託裡拆利的導師,有名的數學家和水力技術專家卡斯德利出版了一本流體力學的著作。託裡拆利仔細研讀導師的名著,並對一些重要結論做了實驗證明。
  • 從熱力學的角度,探討利他主義
    這位著名的量子力學先驅委以了科學家一項新的使命:開始用物理學中的工具和直覺來解釋生物的活動。○ 薛丁格在三一學院的演講公告。75年後,生物物理學的革命仍在進行中。薛丁格的行動呼籲以及激勵了他的同行們對生命的基本構成進行各個尺度的觀察,從微小的DNA分子到成群的魚兒還有蟻丘的構造。
  • 市場調研:-舒利氨 為什麼如此火爆?
    【編者按】近期有朋友提到市面上有一款叫舒利氨的產品非常不錯,於是我就去深刻的了解了一下。據我多方查閱資料發現這款產品的確是有很多的優點的,難怪...近期有朋友提到市面上有一款叫舒利氨的產品非常不錯,於是我就去深刻的了解了一下。
  • 美政府拒向駐利使館派專機
    美政府拒向駐利使館派專機   一份電子郵件顯示,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曾經請求國務院允許警衛人員繼續使用一架專機,遭回絕。  美國國會一調查委員會指認官僚作風致使駐利外交人員缺乏足夠安全保護。
  • 格陵蘭島融化3萬億噸冰塊,87名科學家聯名聲稱:人類好自為之
    事後專家對鼻北島消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發現該小島長期遭受外力作用的侵蝕,面積和高度都不斷減少,距離水平面越來越近,今年終於被海水淹沒了。當地的漁民表示,以後出行一定會繞道而行,避免在此地觸礁。該消息在各大媒體流傳的時候,很多網友都為之感到惋惜和悲哀,因為這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溫室效應加強,氣溫呈現直線式增長,導致水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區被淹沒。
  • 首批撤至埃及在利中國人回國:"我們現在很踏實"
    當地時間23日下午,亞歷山大國際機場,他和另外39名工友排隊等候搭乘卡達航空公司的航班飛往上海。    幾個小時前,與他們一同經歷兩天600多公裡舟車跋涉、從利比亞撤至埃及亞歷山大的44名工友已經乘坐阿聯聯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飛向祖國的懷抱,預計北京時間24日上午抵達北京。
  • 三名科學家獲2014諾貝爾化學獎
    三名科學家獲據法新社報導,3名獲獎者中,埃裡克·白茲格和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為美國人,斯特凡·W·赫爾為德國人。此前外界預測的熱門人選之一、美國華裔化學家鄧青雲未獲獎項。201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及亞利耶·瓦謝爾。他們當時的獲獎理由是「為複雜化學系統創立了多尺度模型」。
  • 從芝諾悖論和託裡拆利小號問題談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在當今的世界上,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數學是宇宙真實性的基礎,而非人類思維的工具。這種觀點進一步認為,在數學上可以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在各自獨立的宇宙中發生。或許數學上的存在就可以認為是真實的存在,而無需考慮感應(可證偽性的來源),我認為這本身也是根據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來的「經驗」,方法論上的東西也是值得相信,即使它本身可能也是局部意義上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