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因其在青蒿素的發現中所做的貢獻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此之前,屠呦呦於2011年獲美國拉斯科臨床醫學獎,在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得名譽和獎勵是無數科學工作者的內心期盼,但屠呦呦本應獲得的名譽和獎勵來的並不容易。
國家應保障科學家的名和利
屠呦呦是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科學家,其以「三無」科學家身份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不比任何大科學家差,更是建國後中國醫藥界能夠拿出手的、為數不多的最重要科學成果。但其所做的貢獻在長時間內得不到國內專家們的認定和認可,過去數十年時間裡也沒有因為其成就獲得國內任何重量級的科技進步/成果獎。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在科教興國、大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國家應該更好的保障科學工作人員(尤其是底層科學工作者)按其研究貢獻大小在論文、專利等成果中署名及合理排名的權利,保障其應該獲得的名譽、獎勵、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的權利。
屠呦呦幸運的發現了青蒿素,幸運的被有良知的、遲到的饒毅肯定其科學貢獻,幸運的活到諾貝爾獎授予她,更幸運的拿到了補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但更多的科學家默默無聞的為國家貢獻著青春和生命,他們至死都沒有論文、沒有名頭、沒有獎勵,如鄧稼先……
鄧稼先隱姓埋名
科學家應該追求名和利
沽名釣譽、唯利是圖不是科學家應該追求的。為了名頭、名譽,弄虛作假、不擇手段的科學家是有的,但往往最終身敗名裂;為了利益勾心鬥角、耍陰使壞的科學家也是有的,姑且認為不是主流。
留美女博士幫助美國破解北鬥密碼
科學家應該追求真理、良知之名。科學研究做好了,被同行推崇、被普羅大眾尊敬、進而出名的科學家不在少數,如施一公、饒益、鍾南山等。施一公是國際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其放棄國外終身教授的待遇和科研資助,回到故土、回到母校發展,為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其學問和情懷受人敬仰。饒毅科學研究做的好,創辦《知識分子》,代表當代學者發聲,傳達科學和良知,其聲名也高,名聲也好。
鍾南山兩戰疫情終成脊梁
科學家應該追求人類、社會、國家之利。科學研究的最高目標是什麼?個人理解,是為了探索未知、創造新事物及改善人類的生存質量。科學本身無國家、地域、種族、政治之區別,但科學家不為一己之私,為了國家和族群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強大孜孜追求是難能可貴和受人尊敬的。
饒毅永不候選院士,為《知識分子》發聲
屠呦呦身處低位而擔當重任,重大貢獻長時間不被認可仍然任勞任怨,這是為人類健康之大利舍個人之小利。鄧稼先為了國家之強大多年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直至鞠躬盡瘁,這是為國家之大利舍個人之小利。
追求這樣的名與利的科學家多了,國家的脊梁的也就硬了,民族和國家也就有希望了。國家保障了科學家的名和利,大眾創新也就有了根基和土壤,國富民強或者國強民富也就可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