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54名美國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2020-06-16 環球時報新媒體

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自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開始對美國87個科研機構的189名科學家展開「調查」,以他們是否與所謂的「境外勢力」存在關聯對他們進行迫害以來,已有54名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工作。

而且,結合《科學》雜誌和另一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來看,絕大多數遭到這一迫害的科學家,都是亞裔或華裔,年齡普遍在50多歲。

從《科學》雜誌的報導來看,這54名被迫失去工作的科學家中,有93%的情況是因為他們與中國的科研機構有合作,但「未能」向美國方面披露此事。

而在全部遭到調查的189名科學家中,有多達133人也都存在類似的情況,即「未能」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披露他們獲得了以中國為主的國外研究經費的情況,有約54%的案例還存在「未能」披露參加了國外的「人才項目」的情況。

可怕!54名美國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截圖來自《科學》雜誌的報導

披露了這些數字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校外研究辦公室主任Michael Lauer表示,這些情況「令人警覺」。他還表示被調查的189名科學家中有82%是亞裔「並不令人意外」,稱這些人是一直是中國「招攬」的對象,並透露了在這189名科學家之外,其實總共有399名科學家在他們看來都「可能存在問題」。

可怕!54名美國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截圖來自《科學》雜誌的報導

不過,雖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這些對以亞裔——尤其是華裔為主的科學家的「調查」,是打著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旗號進行的,但從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來看,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們看來,這些調查更像是在刻意針對和迫害華裔,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拿了國外的科研經費而被迫辭職或被開除的基本上都是華裔學者,而且這些學者大多表示他們其實是如實披露了與中國方面的合作的。

因此,這些華裔學者擔心這是不是與美國政府越來越偏激的對華政策有關,害怕自己會被不分青紅皂白地「一網打盡」。有華裔學者在接受《自然》採訪時還明確表示自己已「不堪這種壓力」,「心生去意」。也有華裔呼籲美國政府要團結亞裔美國人,而不是疏遠他們。

可怕!54名美國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一些學術機構也對美國官方的這一做法表達了擔憂,稱這會影響學術開放和交流,並會導致美國校園內的「人口構成」出現變化。

對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一邊否認他們的調查不是種族性質的,一邊卻又承認他們的調查確實主要針對的是中國。

有法律學者則表示,不論美國政府的做法對不對,隨著美國對華政策的收緊,原本一些在學術界不是問題,甚至被鼓勵的做法,現在都成了問題,成了被質疑乃至被禁止的事情,學者們應對此多加小心。

作者:耿直哥

相關焦點

  • 54名美科學家被迫失去工作 絕大多數是亞裔和華人
    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自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開始對美國87個科研機構的189名科學家展開「調查」,以他們是否與所謂的「境外勢力」存在關聯對他們進行迫害以來,已有54名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工作。  而且,結合《科學》雜誌和另一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來看,絕大多數遭到這一迫害的科學家,都是亞裔或華裔,年齡普遍在50多歲。
  • 《自然》雜誌:打壓逼走華人科學家,是美國的巨大損失
    》的文章,該雜誌採訪大量美國科學家及研究負責人後發現,許多美國科學家擔心,美國政府對校園裡外國科研人員的打壓,正把他們從美國趕走,而他們的離去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6月聲稱,已調查了189名「可能違反科研撥款或機構規定的研究人員」,這些研究人員大多是亞洲人。此外,還有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研究人員被扣押,理由是「涉嫌籤證欺詐」。
  • 專訪丨李漪蓮:亞裔華人在美國的困境、抗爭與身份認同
    在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這一百年中,共有數千萬人從歐洲和亞洲移居到美國。除了少數人是因為宗教和政治的原因而背井離鄉移居北美外,絕大多數歐、亞移民都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遠涉重洋來到新大陸的。到達北美之後,亞洲移民大都成為非技術性工人,故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和虐待。
  • 黑人受歧視,亞裔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白人接受亞洲人了嗎?
    1848年,美國北加州發現金礦,吸引了一批歐洲和亞洲的淘金客。他們當中的華人大多聚居在舊金山灣區一帶,漸漸的,「金山客」就成了那個時期華裔的代名詞。之後的幾十年間,很多美國公司開始大量招收華人勞工。由於華人吃苦耐勞、逆來順受,到了七十年代,華人勞工幾乎遍布各行各業。
  • 美國限制我國留學生籤證,排外調查華人教授,昏招之路還要走多久
    華人或者亞裔一直都是鷹醬高科技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限制了這部分留學生赴美留學,就能等於掐斷了將來的後備力量的補充,促進作用被無視,也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鷹醬自身的科研能力。這樣一個為全人類生命和健康造福的機構,本就應該本著「科學無國界」的理念攜手全世界的科學家們為全體人類未來一起努力奮鬥才對。然而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根據《科學》雜誌最近的有關報導稱,在NIH發起的主要針對與我們有關聯的研究學者的「外國關係」的激進調查之後,約有54名科學家辭職或者被解僱,其中絕大多數是華人學者。
  • 87年後的今天 亞裔美國人的處境真的變好了?
    依照1913年加州所頒布的《外國人土地法》(一條帶有強烈 「種族主義」 色彩的法律,目的是阻止亞裔「侵佔」白種人的工廠與農場),失去「公民權」意味著失去了你的全部財產與生意。而後,Bagai又接連遭受打擊,在他試圖返回印度的時候,美國政府竟建議他申領英國護照。
  • 諾獎得主:美國若沒有華人學者,可能會跌至二流
    圖片來源:DARREN HAUCK | THE NEW YORK TIMES在中美兩國緊張局勢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界人士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美國創新力量的重要力量之一——華人學者。近日,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朱棣文(Steven Chu)在接受《自然》新聞(Nature News)的採訪時表示:「(華人)科學家確實正在離開美國……我正在試圖說服這些科學家不要走。如果沒有這些移民科學家的幫助,我們(美國)可能會成為一個二流科技水平的國家。」
  • 《自然》雜誌:美政府打壓逼走華人科學家 自損創新事業
    來源:海外網美國校園資料圖(Getty)海外網9月8日電英國《自然》雜誌7日報導,在美中國留學生及華人科研群體正遭受美國政府打壓,美國科學界憂心,華人科學家的出走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英國《自然》雜誌7日發布了一篇題為《美國政治打壓引發華人人才流失擔憂》的文章,該雜誌採訪大量美國科學家及研究負責人後發現,許多美國科學家擔心,美國政府對校園裡外國科研人員的打壓,正把他們從美國趕走,而他們的離去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報導稱,研究界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美中之間政治緊張關係的影響。
  • 《自然》雜誌:美政府打壓逼走華人科學家 自損創新事業
    來源:海外網美國校園資料圖(Getty)海外網9月8日電英國《自然》雜誌7日報導,在美中國留學生及華人科研群體正遭受美國政府打壓,美國科學界憂心,華人科學家的出走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英國《自然》雜誌7日發布了一篇題為《美國政治打壓引發華人人才流失擔憂》的文章,該雜誌採訪大量美國科學家及研究負責人後發現,許多美國科學家擔心,美國政府對校園裡外國科研人員的打壓,正把他們從美國趕走,而他們的離去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報導稱,研究界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美中之間政治緊張關係的影響。
  • 美國遣返數十萬華人,他們被迫離開美國失去中國國籍,如何生存?
    如今全球各地都遍及華人,其中華人最多的國家就是美國。眾所周知,美國是在工業革命時期是世界強國,因為經濟發展快,很多人都嚮往著去到美國生活,因此他們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然而,即便加入了美國國籍,在部分美國人眼裡,他們還算不上真正的美國公民,甚至有些排斥他們。
  • 美FBI僱華人舉報華裔科學家,76人被判刑、驅逐出境!華裔神經科學家...
    截止6月18日,美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起的調查,使包括MD安德森癌症中心、埃默裡大學和莫菲特癌症中心在內的至少54名教授、學者被開除與辭退。24人被起訴判刑,還取消了77名研究者的補助、或贊助資格,有10多名與這些科學家有關係的研究人員被驅逐回國。
  • 美國紀錄片講述「亞裔的抗爭」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5月是美國的「亞裔和太平洋諸島後裔傳統月」,一部聚焦在美國生活的亞裔族群的紀錄片《亞裔美國人》本月11日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PBS)開播。「這是亞裔面對種族主義的抗爭」,亞裔美國媒體中心主任史蒂芬·龔稱,「亞裔因為各種原因來到美國,為商業、科技、藝術和國防等各個領域做出貢獻。」PBS之前也曾製作猶太裔、義大利裔和拉丁裔移民在美國社會的紀錄片,這次由全亞裔團隊交出的作品,則是第一次全面、深入探討亞裔美國人的歷史和他們的影響。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6-05-05 新華 林小春 【字體: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 美國有多少華人?感染 死亡比例,各省人口詳細數據出來了!
    第1名、福建長樂、連江、福清等地區 在美國人口:約110.2萬人 福建移民已超過廣東移民,成為紐約最大的華裔移民群體。作為美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紐約市區人口850萬,華人100多萬,並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長樂人又佔絕對多數。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這7名華人科學家中,李飛飛作為女性科學家,但是工科實力超強,目前不僅是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聯席院長,還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主任,並曾擔任谷歌副總裁,任Google Cloud AI / ML首席科學家。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看來,種族歧視現象在美國由來已久,弗洛伊德之死如同一個引子,引爆了疫情下的多重社會矛盾。「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美國人失去了工作,廣大中下層低收入群體及少數族裔生活更加困難,民眾借弗洛伊德案件宣洩憤怒與不滿情緒。該事件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進一步發酵,引發廣泛反響,這是美國社會的巨大創傷。」「經濟水平跌至新低,社會矛盾達到新高。」
  • 美國正在為科學和科學家「設置」國界 針對華裔科學家進行審查
    美國正在為科學和科學家「設置」國界。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開除了三名華人科學家,其理由是位於馬裡蘭州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責三人可能「嚴重」違反了保密原則以及其涉華關係曝光。
  • 對抗精神瘟疫,美國亞裔要向「美白」說不
    在這一年,韓國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這是第一次一部非英語片拿下這個獎;總統參選人楊安澤超出預期,發起了一場極具魅力的競選活動,這是亞裔美國人參政的裡程碑事件。長期以來,大家對亞裔美國人有著努力工作、聽話的刻板印象,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而這些成就讓人覺得,現在終於打破了竹天花板,一改亞裔在政治、高層管理和媒體領域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