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
一,食蟻獸,哺乳動物,分布於美洲。
喜食螞蟻、白蟻及其他昆蟲。
食蟻獸捕食時會用有力的前肢撕開螞蟻和白蟻的巢,用長舌捕食,囫圇吞下,靠胃部變厚的幽門磨研。
一頭食蟻獸的舌頭能驚人的伸到60釐米長,且能以150次/分鐘的頻率伸縮。
舌頭上遍布小刺並有大量的粘液,螞蟻被粘住後無法逃脫。
上圖不是食蟻獸在表演中國功夫,而是在防禦;食蟻獸前臂強壯有力,爪子鋒利,一個致命的「擁抱」,它的利爪就會立刻讓對手皮開肉綻,即使和美洲獅對打也不落下風,而且毛皮極其堅硬耐撕,防禦也是一流。
二,斑馬。
非洲特產斑馬,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
斑馬對抗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馬強,但是斑馬的速度低僅40千米/小時(馬60千米/小時),耐力差,而且斑馬「神經質」暴躁易怒,不好馴化。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而雅致,有三種主要作用。
1,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之一。

2,形成適應環境的保護色,是保障斑馬生存的一個重要防衛手段。
3,分散草原刺刺蠅的注意力,是防止它們叮咬的一種手段。
三,塞加羚羊。
塞加羚羊身高1米,體重約35公斤,眼大鼻子大。它們生活在中亞到俄羅斯的半乾旱草原。
雄羊長著一雙長而彎曲的角,是名貴中藥。羚羊角是塞加羚羊被大規模捕獵至瀕危的重要原因。

(塞加羚羊角做成的工藝品)
塞加羚羊最最顯著的特徵是腫脹的鼻口和向下開著的鼻孔;它的作用可能是溫暖吸入的空氣,抑或是塞加羚羊嗅覺靈敏的原因。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全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