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菜單沒想好?讓《溫州非遺美食地圖》幫你忙

2021-01-14 溫州新聞網

  馬上就除夕了

  在外的溫州人都回家過年了!

  在外漂久了

  看到「回家」二字都會忍不住要淚奔

  一年到頭

  我們陪父母最多時間就是在過年

  每次回家對父母而言都是十分有儀式感的

  我們還沒到家

  溫州魚餅、醬油肉、巖衣膠凍、藤橋燻雞、鴨舌、花蛤、鰻鯗……

  爸媽早早就已準備好我們愛吃的年夜飯菜單了

  在濃濃的年味兒裡,一起來看看《溫州市非遺美食地圖》,是不是有年夜飯的味道呢?

  溫州人的年夜飯有著千年傳統的特色,

  十冷盤加上十熱菜,寓意著「十全十美」。

  01

  溫州魚餅

  講究內白外黃的色澤,寓意黃金白玉。

  溫州魚餅是溫州市漢族傳統名點。味道鮮美,既可以享受魚肉的鮮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煩,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它均以東海的米魚(當地人稱鮸魚)、馬鮫魚等新鮮海水魚為主原料,配以獨特的調味品,採用傳統配方及先進工藝精製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劑,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營養極為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鈣、維生素A、E、C及鉀、鎂、磷、鉬、碘、硒及大量的蛋白質,是家庭、酒店、旅遊及饋贈親友的天然魚肉食品。

  02

  鰻魚鯗

  溫州話「鯗」讀音同「想」,意為聰明上進。

  臘月裡,溫州每家都會自製鰻魚鯗。挑選新鮮鰻魚,從背脊部入刀剖開,掛通風遮陽處自然風乾。鰻鯗肉細味鮮,色澤淡黃銀白。蒸熟切片中夾肥肉片,再蘸以醬醋胡椒等調料食用。

  03

  巖衣膠凍

  顏色幾乎透明,象徵著做人要清清白白。

  巖衣又名「海燕窩」「金燕藻」是生長在海島上的一種植物,它形象青苔,紫棕色,很有生命力和生長力,是制膠凍的一種主要原料。巖衣膠凍是老少鹹宜的綠色風味小吃,因其營養豐富、口感清爽、滑而不膩的特點而譽滿溫州。巖衣膠凍與其他民間風味小吃一樣,都曾經歷漫長的歷史沿革。膠凍初始採用名貴魚(如黃魚、鮸魚等)的魚鰾製成,但名貴魚的魚鰾價格貴,成本高,亦不易普及。而後隨著人們對海洋植物資源的不斷開發,逐漸以巖衣替代名貴魚鰾,製成巖衣膠凍,自此這一地方特色風味小吃又得發展,聲名遠播。2013年,龍灣的巖衣膠凍製作技藝列入第七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4

  三色蛋

  雞蛋、鹹鴨蛋、皮蛋組成的三色蛋代表三色祥雲。

  三色協調,營養豐富。將雞蛋分黃、清分別打入碗中,在蛋黃中加少許鹽、雞精、料酒、水澱粉攪拌均勻;將松花蛋切好碼放在深盤中,鹹鴨蛋黃放在松花蛋的中間,再將打好的雞蛋黃倒入,待水開後入蒸鍋小火蒸10分鐘,定型後開鍋,撒少許幹澱粉,倒入蛋清再蒸5分鐘;將蒸好的三色蛋倒在熟菜板上放涼,改刀切片後即可食用。

  05

  炸羊尾

  小段厚肥膘掛糊後炸至外皮酥脆,再用融化後的白糖掛霜的炸羊尾寓意吉祥如意。

  年輕的溫州人99%沒有吃過吧?很多朋友誤以為是冬瓜條、蛋黃南瓜。其實「炸羊尾」是將豬肉肥膘切成小段,掛糊後炸至外皮酥脆。再用融化後的白糖將其掛霜。又甜又葷的炸羊尾,在計劃經濟的缺糖少油的年代裡是很奢侈的菜色。

  06

  醬油肉

  醬油肉寓意紅紅火火。

  醬油肉通常在大太陽的日子拿出來曬,其表皮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07

  醬油雞

  醬油雞寓意聞雞起舞。

  新鮮的肉用醬油(要加適量的白糖、料酒)浸泡後或曬乾或在西風天風乾,然後蒸熟了食用。快到過年的時候,溫州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挨家挨戶在竹竿上掛滿醬油雞,甚為壯觀!

  08

  花蛤(血蛤)

  花蛤(血蛤)寓意財路多多。

  在溫州市宴席中最為常見的冷菜。花蚶入沸水中快速燙後就可以剝開食用,是非常好的補血原料。花蚶殼上花紋明顯,寓意花路繁多。

  09

  江蟹生

  江蟹生寓意美滿和諧。

  江蟹生是溫州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浙菜系溫州菜冷食。用於家庭,只是普通的「酒」菜,搬上酒宴,便成上等冷盤。吃起來不粘殼不帶腥,撅嘴輕輕一吸,蟹肉便脫離蟹殼滑入口中。

  10

  橘子

  橘子寓意大吉大利。

  11

  其他冷盤

  除了這10道菜,溫州年夜飯桌上還有有一些寓意不錯的特色菜:

  比如白斬雞:寓意「東方欲曉」。在沒有手錶、手機、鬧鐘的年代,人們就是靠公雞打鳴知曉什麼時間起床,你比別人早起,你就比別人多一點機會。

  鴨舌:溫州人愛吃鴨舌自不必多說。寓意百裡挑一,既珍貴又美味。馬上就是羊年了,來一盤炸羊尾,也代表著新一年吉祥如意。

  炸帶魚:溫州沿海的帶魚非常新鮮,切成塊抹上點鹽,然後油炸了食用。因為帶魚是長條狀,形如護身寶劍,所以這道菜寓意著「長壽」。

  蝦幹:直是溫州人餐桌上的下酒美味,舊時一朵蝦幹蘸著醬油醋便能配下一瓶啤酒的人可不在少數。寓意有頭有尾,歲末年初,做事要努力認真。

  韭菜豆腐乾:青綠的韭菜,白嫩的豆腐乾,有著和小蔥拌豆腐一樣的「一清二白」,寓意著「為人清白」。

  手花球:蘿蔔絲、豆乾、麵粉中加入調料拌制均勻,然後用手捏成球狀入鍋炸熟。外脆裡嫩,色澤金黃誘人。寓意團團圓圓,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精挑細選 熱菜十大盤

  1、年年高升——炒年糕

  炒年糕。年夜飯的第一個菜餚就是炒年糕,溫州傳統是喜歡用臘肉、菜籽頭來炒年糕,如今也用梭子蟹、排骨、蝦仁、乾貝等等很多原料都可以搭配到炒年糕中!

  2、開門紅吉——紅燒肉

  紅燒肉不但好吃還有好寓意。如今這紅燒肉也在進步,用梅乾菜和筍乾做成的扣肉更為鮮美!

  3、前程似錦——鹹菜全雞

  爽口的鹹菜和鮮嫩的雞肉在鮮湯中很是回味,因為慢火燉了三四個小時,所以筷子一夾便肉絲分明。

  4、年年有餘——清蒸黃魚

  在溫州,這大黃魚是宴席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年夜飯中自然也是不可缺少。溫州人講究整魚製作,吃魚要吃「全魚」,有頭有尾,年年有餘!

  5、黑白分明——粉絲墨魚乾

  非常傳統的溫州菜,墨魚乾浸泡漲發後燒到軟爛,然後加入粉絲再一起入味。不管墨魚乾如何燒制,縷縷粉絲依舊本色!

  6、四海晏然——餛飩海參

  海參煮得恰到好處,餛飩經過海參湯的浸泡,口感鮮香,溫州話中餛飩與「穩當」讀音接近,也寓意著做人要平和。

  7、如花似玉——芙蓉蝤蛑

  將蝤蛑蒸熟擺放盤中,然後倒入事先準備好的雞蛋液,上蒸鍋蒸8分鐘左右,出鍋時淋上少許豬油和醬油,灑幾顆枸杞點綴。蝤蛑殼鮮紅,襯以黃色的雞蛋,色澤鮮豔,蛋羹的滑嫩纏繞在肥美的蟹肉上,噴香撲鼻,美其名曰:芙蓉蝤蛑,味道與意境全有了。

  8、盤盤有財——盤菜燒肉

  盤菜曾是一種只能在溫州才有的食材(如今其他地區也有),烹製後帶著甜味,吃著很是嫩。看似家常卻也是寓意深刻,一份盤菜燒肉就代表了年夜飯每一盤菜都是有財氣的!

  9、全家歡聚——什錦三鮮

  所謂三鮮湯其實製作的原料已經超過了三種,有魚圓、肉圓、炸的魚,還有多種蔬菜,整一個是大聚會大鮮美!

  10、新年鴻運——八寶飯

  糯米和紫米中加入紅棗、桂圓、蓮子、花生、芝麻、葡萄乾、桂花、蜜冬瓜,吃的甜甜蜜蜜,吃的紅紅火火,新年鴻運早來啊!八寶飯有傳典故出自「周八王火化殷紂王」的故事。周武王攜「八士」滅商後,舉行慶祝煮了一碗由8中珍貴佐料製成的糯米飯敬「八士」。

  非遺美食

  另外,地圖君還挑選了富有溫州各縣市地方風味的非遺美食,濃濃溫州味邀您一同品鑑~

  鹿城區

  溫州魚丸

  溫州魚丸相傳製作已有百年歷史。在明清抗撀倭寇用魚肉和糧食摻合在一起形成魚餅,把魚餅掰成小塊放入水中燒開就形成了魚丸。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魚丸小吃在配料上不斷改進,選新鮮大鮸魚肉切成條,放入食鹽、生薑、味精、蔥、澱粉等調合後,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即熟,食用時放入少量的醋、胡椒粉,更是湯鮮味美。溫州魚丸保持了百年製作工藝的同時,形成了溫州特色風味名小吃。2015年,溫州魚丸被列入溫州市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藤橋燻雞

  明嘉靖年間,相傳在大年前夕大雪紛飛的夜晚,溫州甌江西北藤橋古鎮的張氏家一糖工在糖坊取了些蔗渣用於家中燒火,蔗渣產生的煙氣附著於灶臺上方掛著的臘雞,在除夕宴上蒸出來的該臘雞色澤棗紅,腊味中帶有淡淡的蜜糖焦香,滋味美妙非凡。原來,蔗渣纖維中殘留的糖分在火焰的炙烤下,散發出焦糖香氣,附著在臘雞表面,賦予了臘雞濃醇薰香和棗紅色澤。此後聰明勤勞的藤橋張氏家族開始把糖燻工藝引用到製作的臘雞中,盼望來年事事「吉(雞)祥如意」,是為「藤橋燻雞」的由來。 2017年,藤橋燻雞製作技藝被公布為鹿城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灣區

  梅頭蝦蟣

  「梅頭蝦蟣」是產於梅頭(經開區海城街道)的蝦蟣醃製品。蝦蟣學名劍水蚤,俗名「蝦蟣」,也稱「蝦蟣醬」,是沿海地區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蝦蟣醬味美且香氣十足,蝦蟣醬蒸五花肉,蝦蟣醬煮番薯粉幹、蝦蟣醬燒毛蟹,蝦蟣醬蘸海蜇、蝦蟣醬蘸蒸盤菜、蝦蟣醬蘸芥菜梗等都是溫州人最經典的吃法。蝦蟣極嬌貴,除怕熱外,還忌沾淡水。真正的蝦蟣靜放久了後上面一層是清色半透明狀,仔細看還可以發現一些細小粉末狀顆粒,這就是劍水蚤。梅頭蝦蟣傳統加工技藝在2011年12月列入第五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糖塑

  龍灣糖塑技藝源於民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之處乃其與眾不同的「糖人兒」製作,無不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糖塑以麥芽糖為原料,將其加熱,使其變軟,調入紅、藍、黃等多種顏色,按製作對象的特點捏拿、調色,而後藉助剪刀、竹籤等工具,經由藝人吹、拉、搓、捏、壓、剪等技藝塑製成形。2009年,龍灣糖塑列入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甌海區

  米醴瓊酒

  米醴瓊酒,是浙南地區的地方名酒。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口味醇正。歷來是甌江兩岸禮宴嫁娶的瓊漿,是永嘉饌奉賓朋的玉液。明溫州府志記載南宋葉適稱之為「琥珀銀紅未是醇,私酤官賣各生春」就是當時米醴瓊酒已風靡溫州酒文化的生動寫照。清末時期,當時譚嗣同品嘗米醴瓊酒後寫下「項春和堂」四個大字,更是對溫州地方名酒的認可。

  由於上河鄉有豐富的米與水的資源,使當地釀酒成風。在眾多的米醴瓊酒中,甌海郭溪項家的米醴瓊酒可以算正宗。清末時期項公寧己是上河鄉一帶赫赫有名釀造世家,在溫州和上海分別開設了兩家分店,專門銷售自家釀造的米酒。項雲飛就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了這種釀造技藝,使之發揚光大,成立了溫州米醴瓊酒業有限公司。產品含有21種人體中需要的胺基酸和微量元豢,適量常飲能改善人體微循環,通筋活血的保健作用。1995年度「消費者最喜愛的溫州好酒」稱號,第二屆中國科技博覽會金獎;1996年3月又榮獲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金獎;2007年被評為溫州市名牌產品;2010年被評為浙江老字號。2011年,米醴瓊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澤雅烏豆酒

  溫州民間素有補品泡酒的做法,澤雅烏豆酒的釀製在溫州因品質優良,顏色深黑,色純味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百姓的喜愛。一時「澤雅烏豆酒」成了澤雅土特產的代名詞。澤雅烏豆酒釀製技藝獨特,由於淳厚美味,不但有著豐富的營養,具有健脾腎、化淤血、美容養顏之功效,澤雅烏豆酒又是家庭請客佳釀,在當地的銷路較好,而且遠銷國外。2014年,澤雅烏豆酒釀製技藝被列為第八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洞頭區

  魚生

  魚生,也叫「白大生」,是海島人用小魚(狀如帶魚)醃製的,風味獨特的一道海鮮家常菜。特別是在過去,在洞頭的定置張網地區,魚生幾乎成了漁村人家飯桌上長年的必備菜。

  醃製魚生的小魚叫「白大」,是定置張網小花罾作業的特產。能醃製「魚生」的有兩種。一種是農曆五月生產的,這種小魚生長快,過了五月就太大了;另一種是在夏末秋初生產的,魚頭稍尖,大小均勻,當地漁民把這種魚叫「浮絲」。

  魚的醃製方法:先將魚身上的黏膜洗淨,放入鹽拌均勻,裝在容器內醃幾天。然後瀝掉水分,加少許鹽,拌入魚糟(魚糟用酒糟和粥攪拌而成),再裝入容器,鋪上竹片,壓上石塊,然後密封。醃製時間約需3個月左右。2008年,魚生醃製技藝被列入溫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蜇

  海蜇是一種巨型食用水母,自古以來被列為「海產八珍」之一。洞頭洋的海蜇生產歷史悠久,很早就形成全國聞名的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海蜇市場。清代詩人王步霄專為洞頭寫過《海蜇詩》:「美利東南甲玉川,販夫坐賈各爭先。南商雲集帆檣滿,泊遍秋江海蜇船。」2014年,海蜇加工技藝被列入第八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瑞安市

  莘塍五香乾

  莘塍五香乾始創於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名「庚春園」五香乾。它選用當年的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淨、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等工序,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並經通風螺旋晾乾,成就名聞遐邇的瑞安風味小吃。莘塍五香乾呈塊狀,半寸大小,醬紅色,以口感和回味鮮美而遠近聞名,精裝的莘塍五香乾已在超市露臉。2011年,莘塍五香乾被列入第五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素麵

  素麵是一種用手工拉成晾乾的面,又稱「墜面」,俗稱為「長壽麵」,是瑞安方言「紗面」的諧音,說的是細可與棉紗相比的特點。素麵又細又勻、顏色白淨、性平和溫補、口感柔韌、易消化,是浙南地方特產,歷史悠久。無論城裡鄉村,凡老人壽辰,兒女和親戚們都送素麵賀之,以祝健康長壽。家裡生了孩子,主人則要請親戚、朋友、鄰裡來吃素麵,分享添丁的喜悅。索麵製作工序複雜,按季節、氣溫不同將麵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鹽發酵到一定程度後,便索成粗條掛杖,然後插杖上架,拉成不同規格的細絲在太陽下晾曬,待幹到一定程度後從架上收下,絞成絞線形放進竹匾內,再經包裝即可。2017年12月,被列入第九批瑞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樂清市

  雁蕩毛峰

  雁蕩毛峰產於雁蕩山風景區內龍湫背、鬥蟀室洞以及雁湖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頂,其中尤以龍湫背所產者為佳。北宋時期即傳播四方,明代列為貢品。雁蕩毛峰外形秀長緊結,湯色淺綠明淨。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滋味頭泡濃鬱,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韻。有「三年不敗黃金芽」之譽。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芙蓉麥餅

  芙蓉麥餅是芙蓉當地的特色小吃,當地還流傳著做麥餅的口訣:「麥餅好吃手藝精,要學三關難得成:一關用水來拌粉,二關配料鹹淡真,三關烤火要留心,拌粉要用蛋當水,蔥肉鹽菜各樣分」。2009年,芙蓉麥餅被列入溫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永嘉縣

  番薯棗

  永嘉民間製作番薯棗的歷史非常悠久,始於何時已不可考究。冬天晴朗有風的日子是製作番薯棗的最佳時節,其主要工藝流程如下:一是宜選用鬆脆甘甜、多水分、少澱粉的品種。二是將紅薯洗淨人工去皮。三是用鍋爐以最快的速度蒸熟以保全成色,同時用特製不鏽鋼鍋採集紅薯在高溫中流失的糖分。四是切片後在通風的太陽下風乾(現在往往用特製烤房,高溫85°C—95°C烘烤12小時以保全成色)。五是將烘乾後的番薯棗再重蒸,並將初蒸中採集的番薯糖加回去便可。這樣使番薯棗吃起來更加香甜可口又不使紅薯的營養流失,保證其原汁原味。2014年,永嘉番薯棗製作技藝被列為第八批永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永嘉米糖

  米糖又名麥芽糖。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村頭巷尾常常能聽到挑著擔兒的打糖客的叫賣聲:「銅絲箍,布帳鉤,豬頭骨,破布末,打糖打『大粒』」。農村逢年過節,米糖常被作為饋贈親朋的禮物。米糖製作相當費工、費時、費力,最快也得花上個3-5天。2008年,永嘉米糖被列入第三批永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陽縣

  平陽黃湯

  平陽黃湯(亦稱溫州黃湯),屬黃茶類中的黃小茶,屬輕發酵茶。始於清代,清朝貢品,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公元1798年前後),平陽盛產茶葉,由於當時茶場設備簡單,綠茶在殺青或揉捻後,不能及時進行烘乾,便使揉捻葉長時間悶堆,再進行烘乾,結果產品到天津、營口等地銷售,因其刺激性減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顧客的喜愛。平陽茶商發現這一情況,產生新的認識,再去實踐,就創製了平陽黃湯。後來泰順、永嘉、瑞安等縣也紛紛學制,因產品大都通過平陽茶商收購裝箱外銷,故商品名「平陽黃湯」。2015年,黃湯茶製作技藝被列為平陽縣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懷溪番鴨

  清末,懷溪番鴨燒制技藝開始在懷溪形成,由於懷溪番鴨味道好、營養高,受到百姓青睞。當地村民每逢過年過節、結婚上梁辦酒宴、家有貴客等通常都要燒制番鴨款待客人。20世紀80年代,多位懷溪村民在當地開設餐飲店,懷溪番鴨成為特色菜,一般顧客來者必點,不少人還提前預定。20世紀90年代,以「懷溪番鴨」為招牌的餐飲店在水頭、鰲江等地開張,生意興隆。之後懷溪番鴨店陸續在溫州、杭州等城市出現,知名度進一步擴大。2008年,懷溪番鴨燒制技藝進入平陽縣非遺大普查名單。

  2009年列入平陽縣非遺名錄,成為當地文化品牌。其中懷溪阿蕩番鴨店的烹飪技藝已經傳承三代,是當地家喻戶曉的名店。

  蒼南縣

  蒼南敲魚燕

  蒼南敲魚燕結合了溫州敲魚和蒼南當地肉燕的做法,「燕皮」採用敲魚製作出來的敲魚片,再包進肉餡,形狀圓頭散尾恰似飛燕,故名「敲魚燕」。其味鮮嫩爽滑,色澤調和,獨具風味,相傳已有百餘年歷史。直至今日,在蒼南地區,逢年過節、親朋相聚,仍常用以款待客人。

  說起敲魚,還有一段傳說。溫州某古剎有一位老方丈,孤身一人赴福建取經,不幸途中遇難,葬身魚腹。小和尚獲知噩耗後,悲痛萬分,便帶上念經用的木魚,到師傅遇難的地方超度。過了49天,發現海面上浮起了許多鱗光閃閃的黃魚。小和尚猛然想起師傅走時穿的那件黃色袈裟,心想這些魚肯定是吃了師傅的肉體才顯出黃色,於是怒火中燒,立即把這些黃魚撈起來,剝去皮,淨內臟,抽了骨,把魚剁成肉糜,放在木魚上狠狠地敲起來,把魚肉敲成一片片薄餅狀的魚片。再把這些魚片放在船上曬乾,帶回留念。由於數量過多,多餘的就留在船上。船翁吃飯時,揀了些魚片切絲熬湯,沒想到味道異常鮮美。消息不脛而走,「敲魚」的好名聲迅速傳開了,人們爭相捕撈食用。久而久之,「敲魚」這道製法奇特的菜餚也就流傳至今。蒼南敲魚燕被列為蒼南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橋墩月餅

  傳統意義上的橋墩月餅,餅皮以麵粉、熟豬油為主料,分油皮和酥皮兩種。油皮講究「薄、香」兩字;酥皮注重「松酥脆」,入口即化。兩者的餡料基本一致,都以冬瓜條、紅瓜條、炒花生、蜜棗、桔餅、炒芝麻、豬肥膘、白糖、麵粉、麥芽糖等和水按比例拌搭捏制而成,外包裹以油皮或酥皮,按壓成扁圓月形後,單面或雙面粘著上生白芝麻。以前,用炭火和平底鋼鍋稱作「鼎磨」的烘烤至熟(現多用烤箱),起鍋時其油噝噝,其香撲鼻。自然冷卻後,以紙蓬包裝、貼上餅花,用鹹草包紮出售,要求耐貯存,不走油,不變味!

  橋墩月餅保持了傳統文化的鮮明特點,屬季節性地方特色糕餅,每年中秋節前期是其主要製作、銷售時段,是地方有名的特色食品之一。因價廉物美,配料營養豐富,適合廣大群眾消費心理,在浙南和浙閩及周邊地區都有相當的影響力,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傳承和保護橋墩月餅製作技藝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食文化和浙南文化,促進浙閩邊貿文化美食交流,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2008年,橋墩月餅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成縣

  黃坦糖

  黃坦糖是文成縣當地的傳統民間小吃,它其實是一種麥芽糖,因為製作販賣這種糖的小販以文成黃坦人為主,所以又叫「黃坦糖」。「黃坦糖」製作技藝在與文成毗鄰的泰順、麗水景寧、青田等地亦廣為流傳。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賣糖郎,也成了很多人童年的美好記憶。黃坦糖以精細糯米為原料,用大麥麥芽發酵後煎成糖油,再添加芝麻、生仁與薄菏油為佐料,以民間特有工藝加工而成,可製作鬆脆的糖絲、柔韌的糖端(條)、堅實的糖餅,花樣各式,味道多樣,含在嘴裡香甜、清涼可口,並有健脾胃增食慾之功效,是年節食用、饋贈親友之佳品。2008年,黃坦糖被列為溫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畲族飯餈

  打飯餈是畲族的一種習俗。畲族的許多節日都要打飯餈的。先將泡好的糯米經過木甑子蒸熟後,放到一個石槽裡,用石臼反覆捶打。2019年,畲族飲食習俗被列入第六批文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順縣

  酥糖

  酥糖,它是泰順民間的特產之一,有著悠久的生產歷史。清朝末期,境內仕陽鎮林全豪就以製糖聞名。發展到二十世紀末,當地胡榮九等人的製糖技術更顯精進。

  泰順酥糖酥香脆甜、色澤口味純正、不粘牙、無焦糊味。如:芝麻脫殼,處理要求徹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品色澤純正,酥香,入口無渣。製作酥糖要掌握浸泡去皮工序。視氣溫和水溫的不同,決定浸泡時間,使芝麻充分吸水膨脹,便於去皮。根據浸泡程度,恰當地掌握去皮時間,以去淨芝麻皮。焙炒,要求量少多鍋,以達到芝麻顆粒起爆。色澤不黃不焦。因此要求嚴格控制火力和焙炒時間。熬糖,在熬製過程中,要掌握好火候、時間和溫度,使經過熬製的糖坯不老不嫩。拔糖,熬好的糖在合適的溫度下採用人工或拔糖機拔糖,使糖由紅變白,拔好的糖變得更為酥鬆。2015年,泰順酥糖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九批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婆餅

  泰順婆餅創於明朝時期,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山城眾多美食小吃當中,婆餅是最具特色的傳統風味美食。通常大多數烙餅都是以麵粉為原料製作,而泰順婆餅則用大米磨漿烙制,婆餅的餡料還可以搭配各式食材,如雞蛋、精肉、羅卜絲和生菜等等,由於用料和製法均與眾不同,烙好的婆餅色澤金黃,香氣四溢;入口品嘗則酥脆軟糯、油而不膩。在泰順無論賓館酒店還是家庭操辦宴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著名傳統小吃。2009年列入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吃貨請注意,吉林省非遺美食地圖來了~
    吃貨請注意,吉林省非遺美食地圖來了~ 2020-06-10 0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留下揚州美食DNA 淮揚菜非遺傳承人有了「美食檔案」
    姜濤攝通訊員彭偉記者姜濤「隨著揚州成為『世界美食之都』,我們檔案館加快了淮揚菜非遺傳承人『美食檔案』徵集工作。今天,徵集工作處與中國烹飪大師居長龍對接,將其製作的蟹粉獅子頭、雞包翅、揚州炒飯、趴燒整豬頭、宮燈照明珠五件淮揚菜代表作模型徵集進館。」昨天,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年夜飯菜單未出,包廂已訂滿?
    近日,記者走訪市內多家酒樓,現在距離春節還有50多天,大部分粵菜酒樓的年夜飯菜單菜價都未公布,但包廂和第一輪大廳均被預訂,僅剩部分大廳小桌或第二輪。街坊感嘆,近年年夜飯預定時間一年比一年早,今年提前了2個月都訂不了心水的酒家。有酒樓包廂和一輪大廳都全被訂滿11月27日中午,記者去到海珠區江南大道的炳勝品味以食客身份諮詢年夜飯預訂情況。
  • 臨夏市旅遊手繪美食+地圖新鮮出爐啦!一張地圖帶你聞香踏佳處,還不...
    臨夏市旅遊手繪美食+地圖新鮮出爐啦!一張地圖帶你聞香踏佳處,還不來看看?、泥塑等非遺傳承文化。在第三屆冬春季之際這份手繪地圖是你實用而有趣的暖心夥伴是你來過的證據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
  • 中外網絡達人探訪溫州歷史名街
    人民網溫州11月20日電 (記者鄧潔)逛老街,品美食,賞甌劇………11月19日晚,參加「打卡中國 Daka China」網絡國際傳播主題活動的中外網絡達人來到溫州歷史文化街區五馬街,感受這條老街的「新潮」魅力。
  • 分享牛年美味年夜飯,美食巧搭配寓意吉祥,家人團聚黃金菜餚
    民以食為天,享受美食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一種體驗。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孕育出千姿百態、形式各樣、風味各異的各種美食。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6道年夜飯美食,分享牛年美味年夜飯,美食巧搭配寓意吉祥,家人團聚黃金菜餚,希望大家喜歡並從中受益。
  • 喜迎金鼠年年夜飯美食,味美鮮香寓意好,第6道菜好吃人人追捧
    民以食為天,享受美食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一種體驗。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孕育出千姿百態、形式各樣、風味各異的各種美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道年夜飯美食,願美味年夜飯帶給你不同的體驗。
  • 謝霆鋒赴南澳大利亞拍攝《鋒味全球美食地圖》 細數當地美食
    【南澳大利亞旅遊局 — 2019年6月】近日,知名藝人謝霆鋒與澳大利亞旅遊局攜手,來到了「吃貨」天堂——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拍攝《鋒味全球美食地圖》。這是自2014年澳大利亞旅遊局首次支持謝霆鋒赴澳大利亞拍攝《十二道鋒味》後,雙方於美食領域的再度合作。
  • 創意,通過衛星地圖看鹿城溫州,沒想到除了富有,風景也是這麼美
    導讀:換個視角,透過衛星地圖,看看鹿城溫州,風景如畫,也許一張圖就會讓你愛上一個地方。江心嶼衛星地圖上的溫州江心嶼,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中遊,呈東西長、南北狹的形狀,屬於中國四大名嶼。溫州樂園衛星地圖上的溫州溫州樂園,坐落於溫州市甌海區茶山街道霞岙村,依山傍水而建
  • 「百家號鼠你紅」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爽口美味最先光碟
    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爽口美味最先光碟,下酒必備菠菜最好吃的做法,過年待客最受歡迎,爽口美味,特簡單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傳統新年,這可是我們的最重要的日子。2、粉絲1小把,放入一個大碗裡,倒入開水沒過粉絲,燜5分鐘左右,粉絲就變軟了,撈出來瀝乾水分待用。3、扇貝蒸熟後去殼,去除扇貝肉放入碗裡,再加入焯水後的菠菜段和粉絲,再放入鹽,蒜片,香醋、白糖、生抽等調料。
  • 我沒想過糾纏,只是想好好跟你說再見
    可不可以在你決定離開前,先把我叫醒。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段感情裡,最怕的就是一個人很忙,一個人很閒;一個人的圈子很大,而另一個人的圈子裡只有他;一個人心思敏感,而另一個人又不愛解釋。後來她受不了這段沉默的異地戀了,他連著幾個星期都沒回她消息,她知道他忙,但難道忙到打幾個字都沒時間嗎?就這樣,他沒有儀式,也沒有說一聲再見就消失了。其實,我們經常會責備那些分手後撕心裂肺的人,總有人說不就是分個手嗎,至於天天以淚洗面嗎?
  • 這些老底子的消暑美食給你清涼!溫州未來天氣怎麼樣?
    02市區逐日天氣預報鹿城考區:甌海考區:龍灣考區:溫州市氣象臺 2020年7月5日10時00分小暑·美食在溫州的酷暑時節,有幾樣老底子的夏日消暑美食是你絕對不可以錯過的。淡淡的甜味加上清涼的口感,午後甜點或是夜宵,它一定是你的心頭最愛。青草豆腐在過去,溫州人有「小暑大暑」時節煎「青草豆腐」的習俗。春夏之交,人們去山間踏青採割「青草」,然後將採割而來的「青草」經過曬乾、悶之、發酵等工序,使其自然發酵變黑,然後再煎汁、濃縮、晾曬成凍。
  • 為異鄉的你送上家鄉的祝福~
    吃年夜飯是中國人的古老傳統燈火輝映,舉家圍坐歡聲笑語間總少不了一桌家鄉的團圓飯寄託著濃濃的年味 但總有些忙碌的異鄉人春節沒能回家過年家和家鄉菜的味道成為了他們最難捨的牽掛 《風味實驗室·新春特輯》回歸美味今天中午12點首播
  •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紅菌豆腐是用磨製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經發酵後製作成的一種味道甘甜的紅色食品,這是粵東和閩西局部客家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名餚
  • 在上海品地道甌菜 溫州美食香飄上海旅遊節長三角餐桌
    2020年第31屆上海旅遊節於9月12日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如期揭幕,今年旅遊節首次由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舉辦,分別在浙江省溫州市、江蘇省南通市、安徽省黃山市設立分會場,共同打造長三角文化旅遊一體化「新名片」。溫州甌菜香飄浦江今年上海旅遊節溫州分會場以「文旅溫州風·吹響長三角」為主題,推出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與糧食打交道最多的,除了農人,還有常年從事美食名吃加工製作的非遺傳承人。
  • 臺灣美食界「百曉生」 手繪地圖留鄉愁
    「我往往吃著吃著,就畫起來了,我想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記錄傳統美食,幫他們留住鄉愁。」王意馨笑著說,她習慣於在餐桌上速寫,不少店家很開心地立刻就將她的手繪稿貼了出去。王意馨為福州4s店做汽車彩繪。 彭莉芳 攝王意馨告訴記者,她曾在葡萄牙裡斯本博物館和當地的古董市集上邂逅一些百年前的插畫地圖,「手繪的圖像,有比時間更久遠的意義在裡面。」
  • 非遺文化主題夜市「花車夜市」享美食 點亮夜間經濟讓瑞城消費熱起來
    在甌繡攤位前,圍滿了想要體驗一把的瑞安市民;在吹糖人的攤位前,孩子們兩眼放光,期待著自己想要的作品趕緊做好;賣麻油鴨的攤位才營業半個多小時,當晚備貨就全賣光了,不得不提前收攤;買鴨舌的攤位,工作人員都忙不過來了,攤主時不時不叫嚷,「明天再來吧,明天這裡還有攤位」……9月28日晚,瑞安忠義街舉行非遺文化主題夜市
  • 「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書籍推薦-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 本文導讀:由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城市大學、溫州商報聯合主辦的2020年「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活動開展一個多月以來,上千個家庭通過溫州城市大學
  • 端午假期最後一天,到餘店,帶孩子一起體驗非遺文化吧!
    2019年6月8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封市於6月7日至9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以「非遺中國、出彩開封」為主題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鼓樓區仙人莊辦事處餘店民俗文化村是本次活動主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