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類基因,能否達到控制大腦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大腦活動來自於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包括現在了解得很少的反饋迴路。100多種不同的神經遞質的化學活動促進或抑制神經連接。神經重塑等詞語只是一種用來說明大腦活動並非像以前理解的那樣是一成不變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神經學家正在取得進展,換句話說,他們正在一層層解開這個複雜的問題。雖然科學發現的速度呈指數增長,但是「生命之書」仍需要許多許多代人來完成。
充分認識複雜性對于謹慎做出決定資助哪些研究,培育哪些希望,為哪些威脅做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在理想世界裡,每一條科研路徑都應當給予經費支持直至根除所有的問題。在現實世界,必須要做出選擇。分清虛妄和現實對於設定重點是很重要的。分清哪些突破可能實現、哪些我們無法掌握,對於新興技術的合理開發很關鍵。人類基因的研究極其可能對人類命運造成改變,目前很少有課題真正引發對這一領域研究的熱情或招致道德譴責。對於改變人類基因相關的熱情對於科學家和政治領袖來說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什麼時候應該聽取他們的意見,什麼時候又可能受其誤導?
改變人類基因受到的批判比通過控制大腦改變人的性格等其他企圖改變人類的形式要多得多。幹擾基因嚴重侵犯了宗教界所尊崇的信仰,他們認為人的生命是神賜予的禮物,此外對基因的幹擾也不符合很多非宗教人類學家的信念。奇怪的是,不知怎麼基因被賦予了一種本質的精神價值。基因具有了確定人類本質的光環,它決定一個人個性的特質,以前認為人的特性來自於靈魂,而現在則認為是基因決定的。對於基因不可侵犯的看法一般基於誤解或錯誤信息。但是它們也表明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即基因發現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生物學的未來以及對於人類的意義。
對於公眾來說,只要一提到改變基因材料立刻會聯想到設計嬰兒的設想。當然,我們有理由進行暫停並在這一領域設置監管。但是設計嬰兒只是一個過度炒作的極端例子,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也值得去掌握。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些更平淡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些重要應用,比如個性化的藥物以確保一些嚴重的遺傳疾病不會遺傳給子孫後代。選擇哪些受精卵進行基因工程是一個倫理衝突關注的問題。通過根本上機械的過程採用科技上可能的辦法來決定誰可以擁有生命而誰不能擁有?許多宗教認為,確定誰能出生並非人類自己的選擇,而應該是上帝的意志。
無神論者以及那些認為上帝與此無關的人也質疑這些決定是否必須留給基因選擇這個賭注,這其中很多都取決於是否某一個特別的精子碰巧與一個卵子相遇。這場爭論的解決並非只取決於倫理或政治。科學家所開發的辦法實際上是受限於他們實際能承受的選擇。比如,在設計嬰兒的嘗試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死亡可能會招來對於後續研究的譴責。換句話說,關於基因學將開創人類的進化先河的有力觀點將被證明是錯誤的。「可以、可能和將會」的字眼只能說明,這一方面的研究仍只在猜測階段。
基因作為全新打造的思想和身體藍圖的作用在倫理辯論中佔據重要地位。對於生命中基因表達方面的研究,如果將帶來個性化醫療藥物的開發,則必將對醫療產生深遠影響。它也會揭示如果要創造設計嬰兒的話,幹預個人基因是否具有可行性。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天空的文章,那就點讚關注天空吧。以後的文章我們還會為大家持續帶來一些乾貨,記得關注天空哦!
此篇文章為仰望天空顏色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