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類基因,能否達到控制大腦的目的

2020-11-29 百家號

改變人類基因,能否達到控制大腦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大腦活動來自於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包括現在了解得很少的反饋迴路。100多種不同的神經遞質的化學活動促進或抑制神經連接。神經重塑等詞語只是一種用來說明大腦活動並非像以前理解的那樣是一成不變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神經學家正在取得進展,換句話說,他們正在一層層解開這個複雜的問題。雖然科學發現的速度呈指數增長,但是「生命之書」仍需要許多許多代人來完成。

充分認識複雜性對于謹慎做出決定資助哪些研究,培育哪些希望,為哪些威脅做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在理想世界裡,每一條科研路徑都應當給予經費支持直至根除所有的問題。在現實世界,必須要做出選擇。分清虛妄和現實對於設定重點是很重要的。分清哪些突破可能實現、哪些我們無法掌握,對於新興技術的合理開發很關鍵。人類基因的研究極其可能對人類命運造成改變,目前很少有課題真正引發對這一領域研究的熱情或招致道德譴責。對於改變人類基因相關的熱情對於科學家和政治領袖來說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什麼時候應該聽取他們的意見,什麼時候又可能受其誤導?

改變人類基因受到的批判比通過控制大腦改變人的性格等其他企圖改變人類的形式要多得多。幹擾基因嚴重侵犯了宗教界所尊崇的信仰,他們認為人的生命是神賜予的禮物,此外對基因的幹擾也不符合很多非宗教人類學家的信念。奇怪的是,不知怎麼基因被賦予了一種本質的精神價值。基因具有了確定人類本質的光環,它決定一個人個性的特質,以前認為人的特性來自於靈魂,而現在則認為是基因決定的。對於基因不可侵犯的看法一般基於誤解或錯誤信息。但是它們也表明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即基因發現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生物學的未來以及對於人類的意義。

對於公眾來說,只要一提到改變基因材料立刻會聯想到設計嬰兒的設想。當然,我們有理由進行暫停並在這一領域設置監管。但是設計嬰兒只是一個過度炒作的極端例子,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也值得去掌握。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些更平淡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些重要應用,比如個性化的藥物以確保一些嚴重的遺傳疾病不會遺傳給子孫後代。選擇哪些受精卵進行基因工程是一個倫理衝突關注的問題。通過根本上機械的過程採用科技上可能的辦法來決定誰可以擁有生命而誰不能擁有?許多宗教認為,確定誰能出生並非人類自己的選擇,而應該是上帝的意志。

無神論者以及那些認為上帝與此無關的人也質疑這些決定是否必須留給基因選擇這個賭注,這其中很多都取決於是否某一個特別的精子碰巧與一個卵子相遇。這場爭論的解決並非只取決於倫理或政治。科學家所開發的辦法實際上是受限於他們實際能承受的選擇。比如,在設計嬰兒的嘗試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死亡可能會招來對於後續研究的譴責。換句話說,關於基因學將開創人類的進化先河的有力觀點將被證明是錯誤的。「可以、可能和將會」的字眼只能說明,這一方面的研究仍只在猜測階段。

基因作為全新打造的思想和身體藍圖的作用在倫理辯論中佔據重要地位。對於生命中基因表達方面的研究,如果將帶來個性化醫療藥物的開發,則必將對醫療產生深遠影響。它也會揭示如果要創造設計嬰兒的話,幹預個人基因是否具有可行性。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天空的文章,那就點讚關注天空吧。以後的文章我們還會為大家持續帶來一些乾貨,記得關注天空哦!

此篇文章為仰望天空顏色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電烙鐵串聯二極體能否達到降溫的目的
    打開APP 電烙鐵串聯二極體能否達到降溫的目的 電工之家 發表於 2020-02-12 13:43:18   串聯二極體的目的是想降壓解決烙鐵溫度過高的問題,下面分析一下串聯二極體後能否達到降溫的目的。
  • 人類特有的基因,被植入到狨猴的大腦,出現了人類的大腦皮層!
    那麼在現實生活當中,人類基因有沒有可能和動物的基因相結合,產生新的個體呢?根據科學雜誌的論文來看,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就將人類的基因,注入到了狨猴胚胎大腦當中,而最終的結果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在7個狨猴胚胎當中植入了人類的基因,在102天的時候發現狨猴的大腦皮層發生了新的改變,可以看得出來普通狨猴胎兒的大腦非常的小
  • 人體並非是由大腦控制的,而是細胞與遺傳基因在指揮你!
    這便是基因的自私性所導致的個體行為的自私性。但是這明顯是個體自己採取的行為,跟基因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個體的行為本質上是由基因控制的,我們的身體、大腦以及神經系統都是由基因控制建造的,基因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對生存機器的行為施加最終的影響。因此基因是策略制定者,而生存機器執行者。
  • 人類大腦的利用率為何只有10%?科學家:被外星人控制了!
    人類大腦的利用率為何只有10%?科學家:被外星人控制了!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幾千年了,人們一直認為人類的出現是通過類人猿的進化而來的。而之前達爾文也提出了物種起源的進化學說,很多人都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但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科學家給出了新的答案!
  • 實驗鼠植入人類語言基因大腦結構發生巨變
    通過把白鼠的語言基因改變成類似於人類的語言基因,科學家們試圖找出線索,探明語言基因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語言基因突變如何改變了原始祖先並導致了現代人的出現和語言的誕生。  科學家宣稱,在人類眾多基因中,已經發現能使人類說話的基因,如果沒有這個基因,語言與人類的文明就沒有發展的機會。
  • 人性二元論—文明的進階是人類進化的目的,難不成人類要控制宇宙
    人的基因遺傳信息中心包含著人類的一切密碼,這些密碼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步打開,催促著人類向著更高階的方向前進,人類的基因中包含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是逐漸進化的,下一代的基因中包含的信息要比上一代的更加精密和高級,這就和電腦系統中的軟體不斷地升級一樣,讓電腦具備更多的處理能力,同樣在進化中人類的結構和技能更加複雜,而複雜性主要體現在大腦上,遺傳信息將這一切釋放在新的生命體後,通過基因重組,新的生命體會更加高級
  •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2017-11-01 09:55出處/作者:新浪科技整合編輯:Sharon責任編輯:fengxiaowen> 人類大腦右半球涉及到更多的行為變化,目前,研究人員羅伯特__萊因哈特(Robert Reinhart)使用一種新型大腦刺激方法,叫做「高清經顱交流電刺激法(HD-tACS)」,對影響我們如何學習的兩個大腦區域進行「渦輪增壓」。
  • 寄生蟲的入侵能否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寄生蟲是否影響人類神經進化?幾十年前就應該有人想到:既然寄生蟲已經困擾真核生物數百萬年,它們的盛行可能會影響生物進化歷程,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馬爾科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大腦進化可能受到寄生蟲影響,這種寄生蟲具有操控宿主行為的能力。
  • 人類基因編輯倫理"紅線":禁止生殖目的實驗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掀起的熱潮正在席捲全球,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不安與批評。基因編輯應該向何處發展?是否應該暫緩甚至禁止?是否會導致「定製嬰兒」?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3日在華盛頓發表聲明,明確劃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紅線」:禁止出於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
  • 一晚上睡不好 就能改變你的基因~~
    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27日報導,你可能認為晚上睡不好是無害的。但一項新研究顯示,相比以前認為的,熬夜可能對人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瑞典研究人員發現,一晚上不睡覺可能改變控制人體細胞生物鐘的基因。  擾亂生物鐘可能影響從體溫變化、食慾到大腦活動等每件事。研究負責人同時又是瑞典烏普薩拉科學家的喬納森-瑟德納斯說:「以前的研究顯示,睡眠缺失給我們的新陳代謝造成消極影響。」  睡眠缺失可能和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危險的增加有關。
  • 基因強烈的控制欲,不允許人類立刻死亡
    他認為:生物體是基因控制的寄宿體,基因通過繁殖,讓自己在代際之間傳遞,達到永生的目的。宿主被基因利用過後,已毫無價值,將迅速衰老死亡。明白了這層,我們才能從「人類為王」的一葉障目的觀點跳出來,站在一個跳脫的高度,看待病毒和生命力這件事。
  • Cell Rep:與自閉症發生相關的關鍵基因或能控制胚胎大腦的生長和發育
    ,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深入研究理解該基因突變後如何影響患者的機體健康;10年前,研究人員首次在自閉症和語言障礙患者機體中識別出Foxp1基因突變;在胚胎發育期間,該基因編碼的蛋白在控制與血液、肺臟、心臟、大腦和脊髓發育相關的其它基因活性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研究Foxp1突變誘發自閉症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分析了該基因在大腦神經元中的關鍵角色。
  • 自私的基因,危險的模因,人類真的存在「自由意識」嗎?
    記得看《人類簡史》這本書的時候,對書中表達的一層意思頗有感觸,那就是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到生物鏈最頂端,最關鍵的轉折點就是在大概7萬到4.5萬年前智人突然出現了基因突變,改變了大腦的連接方式,進而為引發「認知革命」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關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可怕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僅僅是人類對自身的迷惑。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幻覺、記憶等問題,一直困惑著人們,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的大腦,一起探索人類大腦的未解之謎!
  • 從混沌到自由意志——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能否被自己控制?
    這就是信號分子如何改變對離子通過細胞壁離子通道流動的限制。在信使分子結合之前和之後,約束是不同的。這種依賴時間的結合特性控制著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連接的突觸上的離子流。正是這些分子形狀的變化,而不是初始條件,決定了分子薛丁格方程的哪個具體解會在你思考的時候出現在你的大腦中。它們是思想成為可能的基礎。
  • 用「光遺傳」改造基因控制大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了他
    開創光遺傳學學派1999年,有個神經學科學家幻想著用光來控制大腦。他是光遺傳學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通過基因改造神經細胞的科學家,因此可以用光控制神經細胞的電活動。這涉及將用於光響應性視蛋白的DNA插入細胞中。麥森伯克對大腦中含有光響應神經細的飼養型動物進行了類似的基因改造,並且首次證明這些動物的行為可以被遠程控制。
  • PNAS:乳腺癌基因涉及大腦尺寸控制
    一項研究提出,一個涉及乳腺和卵巢癌風險的基因BRCA1可能在控制哺乳動物的大腦尺寸方面起到了作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個腫瘤抑制基因,已知它能夠影響乳腺和卵巢癌風險,但是能幫助修復DNA損傷的BRCA1蛋白質在胚胎的頻繁分裂的神經上皮細胞和幹細胞中高度表達。
  • 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90%,能否修改基因使猩猩成為新人種?
    人就是人,黑猩猩就是黑猩猩,進化歷史的差異使得黑猩猩和人類有了較大的基因差異,科學上所說的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並不是說有多少相同的基因,而是基因序列存在高度的相似。更別提人類和黑猩猩同屬靈長類動物,核酸中有一些保守的序列,在千百萬年中變化並不是很大,使得人類和黑猩猩的核酸序列的相似度(基因是核酸的功能片段,人和黑猩猩核酸差異小一些,而基因差異大一些,據統計真實的基因相似度可能只有80%左右)更高。
  • 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90%,能否修改基因使猩猩成為新人種?
    總體上來看黑猩猩和人類基因相似度在90%左右,但依然包含了大量的基因差異,染色體數量黑猩猩多一條,即便是持續地修改基因,黑猩猩也無法進化為一個新的人種。人就是人,黑猩猩就是黑猩猩,進化歷史的差異使得黑猩猩和人類有了較大的基因差異,科學上所說的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並不是說有多少相同的基因
  • 弓形蟲控制了人類的大腦?
    你想到很多原因,現在科學家告訴你一個全新的解釋:你的大腦可能感染了一種叫做弓形蟲的寄生蟲,他們改變了你的性格。弓形蟲很噁心,侵入你的身體之後不但大吃大喝,還綁架你的大腦——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弓形蟲讓人更容易得精神病,也更容易出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