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未知」 清開靈等中藥注射劑還有哪些尷尬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短短兩月內,管理部門五次發公告要求修改說明書

  清開靈等中藥注射劑還有哪些尷尬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3日發布公告,要求清開靈注射劑和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幹)兩種藥品修改說明書。其中,清開靈注射劑需在禁忌項中除標明「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外,增列孕婦禁用。據悉,這也是在短短兩個月內,管理部門第五次發布關於中藥注射劑修改說明書的公告。

  不良反應「未知」,雜質易致過敏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被推向風口浪尖。去年發布的《2017版醫保藥品目錄》中,26類中藥注射劑在二級以下醫療機構使用受限,其中包括大眾熟悉的雙黃連注射劑、清開靈注射劑、疏血通注射劑等。同時,此類藥品不僅被限制醫院級別,更被限制病種:如喜炎平注射劑等僅可用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症患者,清開靈注射劑更被限制用於急性中風偏癱、神志不清患者。

  本次被「點名」的清開靈注射劑常用於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病毒性感冒等,多出現於急診科、呼吸內科、感染科、兒科等。記者就此詢問了本市多家三甲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肺科醫院等相關專家均表示,臨床上極少甚至從不使用這種注射劑。「我們從來不開中藥針劑,害怕!」瑞金呼吸科主任時國朝坦言,一是怕過敏反應,二是怕肝腎損害。

  無獨有偶,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劑師冀連梅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也曾表示,北京協和醫院、朝陽醫院等大型公立三甲醫院也基本不使用中藥注射劑。

  中藥注射劑為何令醫生「害怕」?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醫藥政策研究部部長蒯麗萍告訴記者,「中藥的傳統用法都基於中醫理論,但自從西醫及西藥引入中國後,大部分中藥(中藥方劑除外)都進入了中西醫結合使用的狀態,從研製、生產、使用及監管等環節,大多參照了西藥(即化學藥品)的套路。如此一來,中藥就面臨著有效成分說不清、適應證道不明、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資料不全面的尷尬狀態。」

  對比中藥和進口化藥的說明書則一目了然:化藥一張紙正反面寫得滿滿,藥理機制、藥代動力學、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藥等非常詳盡;而中藥很多項目下面都寫著「不明確」「未知」,「中醫藥長久使用的臨床證據並沒有像化學藥品那樣完好地保存記錄下來,許多來自古方,也是造成其『先天不足』的一大原因。」蒯麗萍說。

  而中藥注射劑的風險更甚:作為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製劑,其安全性要求更高。「所有西藥注射劑的原輔料都有嚴格的質控標準,但中藥注射劑在製備過程中,一些無法明確有效作用的成分(雜質)在質控上有一定困難。」肺科醫院副院長張哲民表示,「成分不純的中藥製劑正是靜脈用藥過敏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協和醫院曾發布《中國過敏性休克誘因研究》,藥物是誘發國人過敏性休克的重要原因,佔7%。而致敏藥物中,佔37%排在首位的為中藥,清開靈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魚腥草注射劑等最為常見。

  中藥注射劑研發方向是「可質控」

  那麼,中藥注射劑真的不能用了嗎?目前我國市場流通的中藥注射劑共有977條記錄(含不同廠家的同品種),其中香丹、黃芪、銀杏、血栓通等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活血化瘀類藥品居多,此外也有清開靈、魚腥草、柴胡等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感冒的品種。「可以說,這些品種在臨床應用的時間較長,對於相當一部分普通患者而言,也起到了較好的治療作用,並不能一味進行『一刀切』。」

  蒯麗萍說,根據2011年實施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第49條,「管理部門在必要時,應當採取責令修改藥品說明書,暫停生產、銷售、使用和召回藥品等措施。」最近頻繁對於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的調整,應是源於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相關數據的分析結果,確認了特殊人群使用藥品和造成不良反應間的關係。

  不過她也直言,未來中藥注射劑的發展空間已不大。「注射劑應成分明確、雜質可控,但中醫理論講究『君臣佐使』,通過多藥或多組分配合與人體整體發生作用,讓中醫闡明一個藥方中究竟是哪些成分具體如何發揮作用,既有難度也不科學。」她提出,中藥注射劑的研發應突破「可質控」的難關,「因此可鼓勵研發機構和企業更多投入中藥提純後的單一成分注射劑,確保藥品使用安全、療效確切。」同時,我國藥物警戒體系也正在不斷完善中,中藥注射劑在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未來也可運用循證醫學手段規範其臨床應用,將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風險效益比降到最低。(記者 黃楊子)

相關焦點

  • 食品藥品監管局:警惕清開靈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通報:警惕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清開靈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了第二十一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警惕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清開靈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及類過敏反應研究進展
    搞清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性質機制,對於其臨床前檢測、臨床防治及生產中的風險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筆者團隊就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特點、產生原因及其機制進行了臨床前研究,發現多數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並不是真正的Ⅰ 型變態反應,而是類過敏反應為主, 表現在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多為首次用藥後產生,不需要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介導。
  • 警惕中藥有副作用 濫用雙黃連針不良反應多
    東方網7月8日消息:濫用中藥會出現輕則過敏、不適,重則中毒、死亡的不良反應,這是記者從日前在華山醫院舉辦的全國臨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學習班獲悉的,其中雙黃連針、黃芪針、紅花針等尤其突出。  龍華醫院藥劑科主任顧希鈞表示,民間一般認為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但隨著近年來中藥的大量使用,中藥不良反應開始呈上升趨勢。
  • 患者因輸注清開靈注射液死亡 基層醫生牢記這3點
    對於基層醫生來說,這次事件,我們必須明白兩件事:第一,清開靈注射液在基層能不能用第二,使用清開靈注射液有哪些注意事項清開靈注射劑修改說明書這些人群禁止使用清開靈注射劑由膽酸、豬去氧膽酸、珍珠母(粉)、水牛角(粉)、梔子、板藍根、黃芩苷、
  • 曾經一年能賣千億的中藥注射劑,被質疑安全性情況下還有活路嗎?
    世界上第一支中藥注射劑在1940年戰火紛飛中被製造出來時,帶來的是生的喜悅和希望。79年以後的2019年,中藥注射劑家族不斷壯大,但談論起中藥注射劑,人們開始害怕,甚至咒罵。自5月初,中藥注射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柴胡等七種中藥注射劑禁止兒童使用 行業監管再收緊
    在馬常青看來,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被持續的關注放大了。「和大多數化藥一樣,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一方面因為對中藥製劑的認識不夠、臨床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提純工藝的整體水平和國外仍存在差距。」「禍」起不良反應中藥注射劑曾繁榮一時。
  • 嚴控下的中藥注射液:繼續下滑還是轉身
    面臨嚴控的中藥注射液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相繼對多個中藥注射液品種發布了修訂說明書的公告,其中包括血塞通注射劑、血栓通注射劑、清開靈注射劑、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幹)、天麻素注射液、丹參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
  • 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不良反應報告表151.4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7.7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31.5%,較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仍然以化學藥品為主,佔比超八成,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長;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比例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生物製品略有上升。
  • 上百中成藥「暗含」西藥成分 不良反應多不明確
    其中主要集中在感冒藥、鎮咳藥和消化用藥等,還有部分降壓和降糖藥。「很多中成藥都是OTC,不需要醫生處方,患者可以自行購買,而患者自己又將其誤以為是純中藥,隨意加大藥量,或者重複用藥。」省千佛山醫院中醫科專家周霞表示,這增加了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而記者查詢也發現,大部分含西藥成分的中成藥,其名稱中很少能體現出含西藥成分,像感冒靈片、咳特靈片等。
  • 國家藥監局:修訂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劑說明書 涉及「不良反應...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 今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決定對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劑(包括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說明書「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禁忌」等項進行修訂。
  • 環丙沙星注射劑的不良反應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第五期藥品不良反應的信息通報中,公布了環丙沙星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林可黴素注射液、克林黴素注射液共4種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和相應的病例,旨在提醒廣大醫生和群眾注意這些藥品的用藥安全,儘量避免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的重複發生。  那麼,這些藥品都有哪些作用和不良反應呢?
  • 魚腥草事件——中藥靜脈注射劑殘害中國人民達三十年之久
    魚腥草事件——中藥靜脈注射劑殘害中國人民達三十年之久    魚腥草事件是一起中藥靜脈注射劑殘害中國人民的嚴重事件。受害人及其家屬應當起訴中國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和中醫藥管理局,要求國賠。兩局的局長和有關當事人應當被繩之於法。
  • 藥監局:過敏體質和6歲以下兒童 慎用細辛腦注射劑
    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提醒醫患和藥品生產企業關注細辛腦注射劑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問題,並建議過敏體質者和6歲以下兒童慎用細辛腦注射劑。據我省醫療界人士介紹,我省兒科一般不會使用這類中藥製劑。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氟喹諾酮類藥品風險顯著
    (四)中藥監測情況1.總體情況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150.7萬例次,中藥佔16.6%;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0.2萬例,中藥佔5.5%。
  • 藥監局:在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前提下鼓勵中藥創新
    通報刺五加注射液嚴重不良事件的階段性結論和進一步加強麻黃鹼類複方製劑管理等內容。關於刺五加事件後,國家對中藥業政策的問題,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無論刺五加事件有沒有發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中藥的發展一直採取鼓勵政策,這個鼓勵政策的前提是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鼓勵創新,保證藥品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這是前提條件。
  • 中藥注射液喜炎平,風險值得承擔嗎?
    中藥注射液中的很多成分注射到體內都可能成為潛在的過敏原,其中成分在配製和放置過程中還可能進一步產生新的雜質和不溶性微粒,再加上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的種種不足,這些因素都使得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問題頻出。而在這方面,喜炎平也不例外。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自發呈報系統的數據,在2005年至2012年之間上報的喜炎平不良反應事件共有9633例[7]。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發布
    近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9.9萬份;1999年至2018年,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68萬份。
  • 步長製藥再陷中藥注射液風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見習記者 權婷 「斯坦福醜聞」剛過,中藥注射液巨頭步長製藥(603858.SH)再次陷入風波,與步長製藥一起陷入輿論漩渦的還有中藥注射液。而在此次《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步長製藥結合上市前後的試驗及審批情況,說明中藥注射劑相關產品的療效,自查是否存在媒體報導的不良反應或質量問題。公開信息顯示,步長製藥旗下產品多次因質量問題被有關部門「亮紅燈」。2017年4月,腦心通膠囊中丹參酮ⅡA含量檢測不合格被食藥監部門曝光。
  • 國家藥監局: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劑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董童)29日,國家藥監局於官網發布《關於修訂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劑說明書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指出,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劑(包括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說明書【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禁忌】、【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用藥】項進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