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嫦娥四號」成功登月已經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它曾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至今沒有褪去,對於中國乃至整個航天領域來說,它都是值得紀念的事情。外界之所以對此予以極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做到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完成巡視與探測。
不過今天重點要講述的不是我國的探月計劃有多成功,因為外人眼中的一帆風順很可能是個表相,在背後或許還隱藏著許多神秘的故事,比如總工程師吳偉仁曾經說過的一番話。吳偉仁回憶道,在「嫦娥二號」的探測任務圓滿完成以後,我國的科研人員本有其他的計劃要去執行。
這些科研工作者希望能發揮餘熱,對「嫦娥二號」加以控制,實現探測拉格朗日L2點,圖塔蒂斯小行星等等,然而我國剛剛宣布這個消息,美國就突然切斷了與中國分享相關軌道信息的渠道,要知道大多數小行星運行軌道的數據信息美國都有所掌握。
雖然這個計劃實現的可能性不再那麼高,但我國並沒有就此放棄,幸而全國各大天文臺都施以援手,幫我國成功捕獲了這顆小行星的蹤跡,並順利獲悉了相關軌道數據,為之後的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只是針對「嫦娥二號」,美國還曾在「嫦娥三號」發射之前多次要求中方將飛行軌道、著陸時間等詳細信息一併告訴美國,他們的理由是美國的月塵檢測衛星會受到幹擾。這樣的事情在我國對「嫦娥四號」進行部署的時候也曾多次發生過。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嫦娥二號」的事情美國並不佔理,所以在後面索要數據的時候,它並沒有直接和探月工程團隊進行聯繫,而是繞道選擇了中科院,不過不論美國選擇找誰,它都不可能得到它們想要的信息,因為這些要求都是無理的。
如今中國航天領域多有突破,好消息年年傳來,似乎已經讓人忘記早些年我國航天界所吃過的虧,所遭受過的不公正待遇,比如在「伽利略」事件中,美國帶領一眾國家排斥中國的事情。
好在如今的中國已經在逆境中成長起來,擁有了許多令人為之羨慕的卓越成就,回想曾經別人的愛答不理,如今這些人就是想搭理怕也是高攀不起,一切都還是要以實力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