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中國計劃聯合在太空建造大型天文望遠鏡

2020-08-27 hnyfkj

俄羅斯和中國計劃聯合在太空建造一臺大型天文望遠鏡。組裝原理是一個大的六角鏡,由36個部分組成,將有10米左右,預計建立這臺望遠鏡至少需要10年。

建成後,首先將該望遠鏡的部件發射到近地軌道上,然後通過機器人操縱器進行組裝,經測試正常後該望遠鏡被送到日地拉格朗日L2點。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這些望遠鏡的部件需要發射一次超重型火箭攜帶,或三次重型火箭攜帶。後期還將發射一顆專用的空間服務衛星,用於維護、修理和升級,以保證望遠鏡的使用壽命將超過30年。

這臺望遠鏡一旦建成將可與美國的韋伯望遠鏡媲美。它將用來觀測整個可見的宇宙,除了對天空進行一般性調查外,科學家還計劃在不同的範圍內獲得各種天體物理物體的圖像。研究外行星,和像地球、金星那樣的外行星大氣層。


相關焦點

  • 強強聯合,中俄提出新的太空望遠鏡計劃,或將是哈勃望遠鏡的五倍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俄羅斯科學院天文研究所的專家提出了大型軌道望遠鏡的概念,在這次項目中,兩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建造一個帶有10米鏡片的望遠鏡,該望遠鏡是由36個部分組成,然而哈勃望遠鏡也只配備了直徑2.4米的鏡片,也就是說中國和俄羅斯提出的大型軌道望遠鏡將會是哈勃空間望遠鏡的5倍。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天文學家們期待這架超級天文望遠鏡在1998年工程竣工後就能給天文學帶來一系列突破性的發現,希望這雙「大眼睛」能夠讓人類看到更大的世界。未來更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建造的太空望遠鏡也越來越先進了,這也為天文學家進一步觀測天體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中科院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10月20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崔向群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孫自法 攝中新網江蘇盱眙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建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國出1億美元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的建造者之一,將承擔這臺巨大的望遠鏡的光學系統、雷射引導星系統和科學儀器系統等關鍵技術研製任務。  報導指出,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上參與此類天文研究項目。
  • 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這張拼接照片顯示的是2014年12月19日在美國夏威夷大島冒納凱阿火山頂拍攝的凱克望遠鏡(中間兩座)。冒納凱阿火山上現有12臺天文望遠鏡,其中最大的是直徑10米的凱克望遠鏡(Keck Telescopes)。 新華社記者朱煒攝近期,人類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對宇宙的探索有了許多令人欣喜的進展。
  • 五國合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國出資1億美元
    建最大天文望遠鏡中國出$1億  於2018年建成 造價約10億美元 我國承擔光學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製  據美國媒體今晨報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的建造者之一,將承擔這臺巨大的望遠鏡的光學系統
  • 科學網—中國出資1億美元參與建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國出資1億美元參與建最大天文望遠鏡
  • 世界著名天文臺與大型天文望遠鏡
    1.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1.5米反射望遠鏡  完成年代:1908年歷史意義:驗證大型反射光學望遠鏡在天文觀測研究的實用價值。2.5米反射望遠鏡  完成年代:1917年歷史意義:確認了宇宙的基本結構概念,得到膨脹理論的證據。
  • 俄羅斯唯一的太空射電望遠鏡失聯,而中國的天眼今年要開始探尋外星人了
    看到中國在5G和航天領域收穫頗豐,俄羅斯也宣布在2019年要成功設立國家標準的5G移動通訊技術,並且也會把重心再放到月球競爭領域。可就在1月14日,俄羅斯聯邦宇航局無奈宣布他們失去和太空射電望遠鏡——「光譜-R(Spectr-R)」的聯繫,而「光譜-R」是俄羅斯目前唯一的太空射電望遠鏡,俄羅斯聯邦宇航局表示他們已經多次嘗試和「光譜-R」聯繫,均沒有得到回覆,現在完全無法對它下達指示,很多太空資料也無法傳送回來,而最後這部分還能傳送回來的資料何時會消失,俄羅斯聯邦宇航局也不知道。
  • 天文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和烏魯木齊天文站的兩架25米射電望遠鏡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了美國的地球自轉連續觀測計劃(CORE)和歐洲的甚長基線幹涉網(EVN),這兩個計劃分別用於地球自轉和高精度天體測量研究(CORE)和天體物理研究(EVN)。這種由各國射電望遠鏡聯合進行長基線幹涉觀測的方式,起到了任何一個國家單獨使用大望遠鏡都不能達到的效果。
  • 俄計劃2030年代初發射「光譜-M」太空望遠鏡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言人葉戈羅夫18日表示,俄「光譜-M」太空望遠鏡(毫米波天文臺項目)擬於2030年代初發射升空。   葉戈羅夫在發布會上說:「按計劃,『光譜-M』不會很快發射,要到2030年代初。」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專家點評:「大窩凼」窪地是卡斯特地貌所獨有的漏鬥型天坑,就像一個天然的巨碗,剛好盛起望遠鏡約20萬平方米的巨型反射面,建成後的望遠鏡將會填滿整個山谷。  建成後的 FAST將開展宇宙起源和演化、恆星的形成、中性氫觀測、脈衝星的觀測和太空生命探索等科學研究工作,以及和國家重大需求方面有關的應用工作。
  • 望遠鏡家族的另類成員——全波天文觀測儀器--中國數字科技館
    現在有些大型太空光學望遠鏡,也兼具紅外觀天的能力。2007 年,加那利大型天文望遠鏡開始投入使用,它耗資1.04 億歐元,坐落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帕爾馬島上,全部完工後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紅外天文望遠鏡。雖然這種大型地面紅外望遠鏡造價相對較低,安裝也十分便利,但它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 FAST大型天文望遠鏡為何領先國外
    2015年8月2日,貴州喀斯特窪地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第一塊檢測合格的反射面單元在工程現場成功吊裝,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施工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一、什麼是FAST大型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FAST——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 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1845年,威廉·赫歇爾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他還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遠鏡,首次通過觀測證實了銀河系的恆星呈扁平狀分布。牛頓設計的反射望遠鏡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藝製造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建造大型精密的望遠鏡成為了可能。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到了1946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在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中提出太空望遠鏡相比於地面望遠鏡的兩大優勢——其一,太空望遠鏡不受大氣影響,能夠極大提升角解析度;其二,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到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此後,斯皮策以建造太空望遠鏡為己任,大力推動太空望遠鏡的發展。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
  •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打開APP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