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群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崔向群院士在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孫自法 攝

中新網江蘇盱眙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和中共盱眙縣委、縣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當天在江蘇盱眙舉行,崔向群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她說,中國光學望遠鏡目前最大口徑僅2.16米和2.4米,相比國際上十幾架8-10米口徑望遠鏡及開始計劃研製30米級的望遠鏡,中國光學波段觀測嚴重落後,應儘快建設一架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這對研究暗能量、暗物質、第一代恆星、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恆星的形成和死亡等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中國發展新技術和下一步研製30米級望遠鏡或望遠鏡陣做好預研。

崔向群透露,目前進入國家規劃和正在向國家建議的地面天文光學望遠鏡,主要包括南極2.5米崑崙暗宇宙巡天望遠鏡、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8米先進地基太陽望遠鏡。

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將設計為通用光學紅外望遠鏡,適合廣泛科學目標,同時,密切結合21世紀新技術發展應用,有中國特色並採用成熟技術,並在30米極大望遠鏡時代仍可開展前沿觀測工作,具有長期生命力。

南極崑崙暗宇宙巡天望遠鏡將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與哈勃望遠鏡相比,可以在83小時內獲得與哈勃極深場同樣的深度,開展弱引力透鏡效應觀測、星系和黑洞的多波段觀測、高紅移超新星和伽瑪暴研究、外行星搜尋和研究。

8米先進地基太陽望遠鏡又稱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它將與1.5米口徑大日冕儀組成先進地基太陽天文臺,有望在太陽爆發的觸發機制等難題上取得突破,並揭示太陽和恆星磁場的起源。

崔向群表示,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天文望遠鏡建設已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完成一批國內和國際合作項目。國內項目包括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1米近地天體望遠鏡、1米真空太陽紅外望遠鏡、太陽多波段爆發望遠鏡等。國際合作項目主要有:中國為西班牙研製1.5米和0.9米望遠鏡、中國分別為日本和韓國研製1米望遠鏡、中國為俄羅斯研製2.5米望遠鏡、中澳合作南極巡天望遠鏡、英國為中國研製雲南2.4米望遠鏡等。(完)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10月20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崔向群代表"小目標":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立項進展順利
    xinhua-zbcb-mp4.oss-cn-hangzhou.aliyuncs.com/report-video/201703/2017031021060013_2315.mp4,553,450  中國經濟網北京3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據澎湃新聞8月10日報導,隨著兩封針鋒相對的公開信,一場關於中國擬建的「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LOT)的爭議從學界蔓延到公眾輿論領域。兩封公開信,一封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陳建生,一封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成員蘇定強和崔向群。前者強調「成熟」,後者強調「創新」。 爭議圍繞「三鏡系統」和「四鏡系統」展開。
  • 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4月10日,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LOT)」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會議分別聽取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崔向群介紹的通過發改委「十三五」遴選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提出的LOT光學系統方案、美國國立光學天文臺研究員梁明代為介紹的美國加州大學天文臺(UCO)提出的LOT光學系統方案。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 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雖然中國落成了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但是在大型光學望遠鏡集光面積僅佔全世界2%,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全世界14架8—10米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沒有一架在中國。現有光學紅外望遠鏡「在對天體進行高分辨精細觀測上遠不能滿足我國天文學家的要求」。
  • 崔向群院士:矢志不渝「鏡」觀星辰
    崔向群,十年磨「鏡」,完成了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建造,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如今,年過六旬了依然逐夢前行,在地球上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的南極冰穹續寫「鏡」觀星辰的新篇章。她就是我國天文光學望遠鏡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
  • 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挑戰科學前沿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原理事長崔向群院士20日說,儘快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將縮小我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與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相比,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有不同的觀測目標和方法。
  • 「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香山科學...
    5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承辦的主題為「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的香山科學會議第562次學術討論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大天文單位的60多名專家強烈呼籲國家「十三五」期間儘快立項建設中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 陳昱光: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 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陳昱光:「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兩位院士有爭議,談談我的看法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濱州市科協赴南京拜訪對接濱州籍院士崔向群
    為進一步做好濱州籍院士專家對接工作,12月8日,濱州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許健帶隊赴南京對接中國科學院院士崔向群。
  • 【科技英才】崔向群:巡天望遠無窮期
    2008年10月,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中國最大光學望遠鏡、世界上最大口徑大視場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成功落成。這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也被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而崔向群就是該項目的總工程師,為項目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科技英才】崔向群:巡天望遠無窮期
    2008年10月,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中國最大光學望遠鏡、世界上最大口徑大視場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成功落成。--4架8.2米光學望遠鏡陣VLT,主要承擔其中核心的8.2米主動主鏡,即世界上第一塊大口徑主動變形鏡的工作,成為這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
  • 崔向群:為天文鋪路的巾幗英雄(圖)
    她的名字一直與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綁在一起,提起LAMOST,人們總能想起這位戰鬥在大科學工程一線的巾幗英雄。  她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崔向群。在2009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35位新院士中,她榜上有名。  「感覺很榮耀!」
  • 崔向群:情系觀天 紮根大地
    郭守敬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獲取光譜率最高的光譜巡天望遠鏡。主導郭守敬望遠鏡項目的是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她率領她的團隊用12年時間攻堅克難,終於實現中國天文望遠鏡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崔向群興奮地跨上自行車,騎行40裡山路,去縣城報考研究生。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她全身心投入複習……一年後,崔向群成為「文革」後中科院招收的首批研究生,開啟了天文光學研究的新徵程。學以致用大學畢業後,崔向群被分配到南昌某大型飛機製造廠工作。但她為了專業對口,堅決要去江西光學儀器廠工作。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人民日報】崔院士的三個煩惱
    LAMOST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是我國上世紀90年代提出並開始建設的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光學望遠鏡,被稱為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天文光譜航母」。  作為主持建設這艘「天文光譜航母」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這些年來見證著LAMOST的每一步成長。她在為LAMOST不斷取得好成績高興的同時,也有一些對我國大科學裝置建設現狀的擔憂和煩惱。
  • 中國首次召開「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科學論壇
    出席,「三十米望遠鏡科學論壇2019」國際會議。會議上,我國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介紹了我國參加TMT的情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介紹了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我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協同觀測與合作預期。與會專家對科學儀器「高解析度光譜儀」、「廣域光學分光計」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