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群代表"小目標":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立項進展順利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xinhua-zbcb-mp4.oss-cn-hangzhou.aliyuncs.com/report-video/201703/2017031021060013_2315.mp4,553,450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向婷 專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說,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已經遴選入「十三五」規劃中,現在進入正式立項階段。在談到2017年的「小目標」時,崔向群表示,希望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立項進展順利。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項目團隊目前正在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建議書評估、可行性評估、初步設計評估等,最終有望在2018年立項通過。12米望遠鏡的特色在於不僅僅有大口徑精細觀測的能力,還有大視場巡天(一次觀測很多天體目標)的能力,和國外30米口徑的望遠鏡是互補的。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能更有效地推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和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了解。

  代表委員小資料:

  崔向群,女,1951年12月出生,山東博興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二屆(2010-2014)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會(IAU)光學紅外技術分會組委, 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南極天文和天體物理學(AAA)科學規劃組成員。

  更多報導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崔向群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孫自法 攝中新網江蘇盱眙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中科院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10月20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據澎湃新聞8月10日報導,隨著兩封針鋒相對的公開信,一場關於中國擬建的「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LOT)的爭議從學界蔓延到公眾輿論領域。兩封公開信,一封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陳建生,一封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成員蘇定強和崔向群。前者強調「成熟」,後者強調「創新」。 爭議圍繞「三鏡系統」和「四鏡系統」展開。
  • 陳昱光: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 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 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香山科學...
    5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承辦的主題為「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的香山科學會議第562次學術討論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大天文單位的60多名專家強烈呼籲國家「十三五」期間儘快立項建設中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崔向群:為天文鋪路的巾幗英雄(圖)
    她的名字一直與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綁在一起,提起LAMOST,人們總能想起這位戰鬥在大科學工程一線的巾幗英雄。  她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崔向群。在2009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35位新院士中,她榜上有名。  「感覺很榮耀!」
  • 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2017-04-17 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技英才】崔向群:巡天望遠無窮期
    2008年10月,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中國最大光學望遠鏡、世界上最大口徑大視場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成功落成。這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也被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而崔向群就是該項目的總工程師,為項目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科技英才】崔向群:巡天望遠無窮期
    這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也被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而崔向群就是該項目的總工程師,為項目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4架8.2米光學望遠鏡陣VLT,主要承擔其中核心的8.2米主動主鏡,即世界上第一塊大口徑主動變形鏡的工作,成為這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
  • 崔向群院士:矢志不渝「鏡」觀星辰
    崔向群,十年磨「鏡」,完成了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建造,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如今,年過六旬了依然逐夢前行,在地球上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的南極冰穹續寫「鏡」觀星辰的新篇章。她就是我國天文光學望遠鏡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
  • 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挑戰科學前沿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原理事長崔向群院士20日說,儘快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將縮小我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與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相比,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有不同的觀測目標和方法。
  • 陳昱光:「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兩位院士有爭議,談談我的看法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會上,專家們一致倡議在「十三五」期間立項建設中國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彌補中國在大口徑光學紅外天文觀測設備上的不足。當前,中國光學望遠鏡集光面積僅佔全世界2%,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全世界14架8—10米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沒有一架在中國。現有光學紅外望遠鏡「在對天體進行高分辨精細觀測上遠不能滿足我國天文學家的要求」。
  • 濱州市科協赴南京拜訪對接濱州籍院士崔向群
    與崔向群院士座談崔向群院士,女,1951年12月生,濱州博興籍,我國知名天文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二屆(2010-2014)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會(IAU)光學紅外技術分會組委, 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南極天文和天體物理學(AAA)科學規劃組成員。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崔向群:情系觀天 紮根大地
    郭守敬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獲取光譜率最高的光譜巡天望遠鏡。主導郭守敬望遠鏡項目的是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她率領她的團隊用12年時間攻堅克難,終於實現中國天文望遠鏡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1971年,崔向群獲得大學推薦名額。然而,上學道路最初並不順利。她的分配指標從上海某醫學院,換成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專業也從計算機專業調到光學儀器專業。崔向群對醫學頗感興趣,但仍然選擇了服從分配。「對我們那代人來說,讀書的機會太難得了,有書讀就不錯了。」崔向群說。1977年,宣布恢復高考和招收研究生的高音喇叭響起。
  • 中科院天文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
    4月8日,中國科學院天文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舉行。蘇定強院士、朱能鴻院士和來自中國科學院基礎局、國家天文臺、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的多名專家,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科研基地處鄭曉年處長、南京天光所所領導和各研究室主任出席了揭牌儀式和會議。蘇定強院士和鄭曉年處長為實驗室揭牌。
  • 中國首次召開「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科學論壇
    出席,「三十米望遠鏡科學論壇2019」國際會議。會議上,我國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介紹了我國參加TMT的情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介紹了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我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協同觀測與合作預期。與會專家對科學儀器「高解析度光譜儀」、「廣域光學分光計」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