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挑戰科學前沿問題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原理事長崔向群院士20日說,儘快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將縮小我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與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相比,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有不同的觀測目標和方法。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已被列為優先項目之一。

  在當天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上,崔向群表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對研究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發現和研究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等具有重要意義。

  崔向群表示,我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在採用成熟技術的同時,應密切結合21世紀新技術發展應用,以保持科學目標的先進性。

  「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機構主辦。主辦方希望鼓勵國內外天文領域專家開展更廣泛的合作,挑戰前沿科學問題,並共同推動天文科學傳播的創新發展。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即將來臨,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挑戰科學未知問題
    事實上並非如此,僅僅只靠探測器對宇宙進行探索,人類無法取得如今的科學成就,或者說得到的結果微不足道。探測器就好比大海裡的一條魚,只能無盡的漂流,雖然能起到實地探查的效果,對理論進行證實,但枷鎖卻深深地紮根了,猶如坐井觀天,永遠無法看見更遠的天空。那麼問題來了,科學家們是如何能觀測到數億光年外的場景呢?
  • 「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香山科學...
    5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承辦的主題為「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的香山科學會議第562次學術討論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大天文單位的60多名專家強烈呼籲國家「十三五」期間儘快立項建設中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原標題:冰蓋之巔,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太陽升上了地平線,天空不再一直黑洞洞,南極「極夜」已經過去。對天文學家來說,這也意味著每年的最佳觀測時間已經過去。  9月12日,973計劃支持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在南京舉行驗收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極研究中心主任、AST3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力帆已只能用以往視頻,展示架設在萬裡之外的我國南極崑崙站的望遠鏡運行情況。  海拔4087米、零下80攝氏度,在讓人類望而生畏的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蓋冰穹A,天文學家緣何架設目前成功運行的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將面臨哪些困難?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修建 國產雷射器首次用於頂尖科研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助理、TMT項目部經理薛隨建日前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TMT將為天文望遠鏡400多年的發展樹立新的裡程碑,中國參與該項目,可以分享國際頂尖設備的管理、運行和相應份額的使用權益,使我國天文學家與世界一流天文學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用最先進的望遠鏡開展前沿的天文研究。
  • 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光學天文望遠鏡
    時間:2009-06-05 03:41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建設這臺望遠鏡的目的終究還是要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天文學界服務,特別是幫助青年一代的天文工作者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將這一技術問題泛政治化、以奔走運作的方式取代科學和技術層面的分析討論、忽視本領域國際一流專家的意見,是我們極不願意看到的。」 7名青年天文工作者起草第一版的公開信時,曾表達「我國第一臺十米級望遠鏡,應當在明確的科學需求的指導下,採用穩健的設計方案。
  • 中國首次召開「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科學論壇
    出席,「三十米望遠鏡科學論壇2019」國際會議。會議上,我國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介紹了我國參加TMT的情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介紹了三十米光學-紅外巨型望遠鏡我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協同觀測與合作預期。與會專家對科學儀器「高解析度光譜儀」、「廣域光學分光計」進行了研討。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為了解決圍繞12 米望遠鏡問題的分歧, 我們必須深刻分析分歧的本質,只有弄清這個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的辦法。 2. 我們和崔的分歧本質是技術路線和科學路線的分歧,是大科學工程由技術導向還是科學導向的分歧 ? 3.
  • 陳昱光:「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兩位院士有爭議,談談我的看法
    我國地處東半球,而世界上大多數望遠鏡都位於西半球(如下圖)。在同一地理經度上,完全無人可以與我們競爭。這使得我們可以在別人都是白天的時候進行觀測。這對於瞬變源的後續觀測至關重要。此外,目前國內最大的通用型望遠鏡為雲南天文臺的口徑2.4米望遠鏡,在口徑上落後國際水平上百年。建一臺通用型望遠鏡對於彌補缺口意義極其重要。
  • "十三五"將建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科學儀器從中獲利
    圍繞綜合性、多尺度、長期連續監測我國空間環境 區域性特徵和研究日地空間天氣變化規律的科學目標,在子午工程現有常規監測鏈的基礎上,主要建設由相控陣非相干散射雷達、高頻相干散射雷達群、大口徑雷射雷達、大規模太陽射電陣 等組成的先進探測系統,形成覆蓋全國的「兩橫兩縱」地基監測網,具備百公裡級空間分辨、實時獲取 30 餘種空間環境要素的日地空間天氣全過程探測能力。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世界最巨型光學望遠鏡正式開建!2024年開始運營
    圖片來源:ESO    體積像行星那麼大的天體的數量遠遠大於人們此前的預期,但以目前的技術,觀測這些對象仍有難度。而歐洲極大望遠鏡的主要目標就是將這些天體展現給人類。    這個超級光學/近紅外望遠鏡將安裝在直徑85米的旋轉巨大穹頂上,望遠鏡主鏡直徑為39米,光學系統由5個鏡面組成,先進的自適應系統能夠減少大氣湍流的影響,大幅提高圖像的光學質量。其計劃於2024年開始運營,屆時它將直面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天文挑戰,包括找出那些圍繞著其他恆星、位於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以及加速我們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的速度。
  • 新疆啟動建設1.9米口徑光學望遠鏡
    12日,「慕士塔格1.9米光學望遠鏡合作啟動儀式」在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舉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代表,共同確定並商討了聯合在新疆慕士塔格觀測站建造1.9米口徑的光學望遠鏡項目。
  • 陳昱光: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中國天文學界正積極籌備建設一架口徑12米的通用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 (LOT),近期圍繞著12米望遠鏡的設計,國內天文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多科學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長信引爆了中國天文圈。 據《知識分子》報導,中國天文學界對於如何建造「12米望遠鏡」一事,分歧早已存在。
  • 我國巨型太陽望遠鏡突破光學 探測器 磁場測量等多領域技術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是我國首顆空間太陽專用觀測衛星,將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及相互關係。先進地基太陽天文臺的科學目標,就是要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三者之間的關係,簡稱「一磁兩暴」。
  •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2015-04-28 23:37: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據介紹,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憑藉得天獨厚的天文觀測環境優勢,在新疆奇臺建設110米口徑全向可動的射電望遠鏡(簡稱QTT)是當前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全力奮進的目標。  為攻克QTT設計和建造的關鍵技術難題,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娜研究員提出,需集中研究解決三大技術矛盾:大慣量柔性結構與高精度指向;接收系統超寬帶與低噪聲;超大型反射面快速精確調整與多節點控制。
  • 西方叫板中國,決心打造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口徑不到40米,也敢稱最...
    超大型望遠鏡(ELT)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西方領導的16個國家聯盟的最新重大科學項目。近日,超大型望遠鏡奠基儀式在智利ESO Paranal天文臺順利完成,西方媒體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重要裡程碑!
  • 撫仙湖畔將建2米環形太陽望遠鏡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座談會上獲悉,2米環形太陽望遠鏡(2mRST)項目將在撫仙湖畔老鷹地撫仙湖太陽觀測站落地,該項目要建的望遠鏡將是世界第二大太陽望遠鏡。2010年撫仙湖太陽觀測站建設完成,該站的1米真空太陽望遠鏡雖然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太陽望遠鏡,但其偏振測量能力不能滿足研究小尺度磁場的需求,為此需要建設新型太陽望遠鏡。此次要建的2米環形太陽望遠鏡將是世界第二大太陽望遠鏡,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撫仙湖太陽觀測站在世界天文領域的先進地位,推動雲南在主動光學、光電探測、精密製造和數字產業等高新技術領域創新發展。項目計劃2022年試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