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冰蓋之巔,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太陽升上了地平線,天空不再一直黑洞洞,南極「極夜」已經過去。對天文學家來說,這也意味著每年的最佳觀測時間已經過去。

  9月12日,973計劃支持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在南京舉行驗收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極研究中心主任、AST3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力帆已只能用以往視頻,展示架設在萬裡之外的我國南極崑崙站的望遠鏡運行情況。

  海拔4087米、零下80攝氏度,在讓人類望而生畏的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蓋冰穹A,天文學家緣何架設目前成功運行的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將面臨哪些困難?世界大國角逐南極天文場,我國該如何作為?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天然的最理想的天文臺址

  AST3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參與。

  參與者之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天文學研究室副研究員姜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該望遠鏡主鏡直徑68釐米,有效觀測口徑50釐米,解析度為1個角秒,裝備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片電荷耦合器件,可一次觀測9個太陽大小的天區,24小時即可覆蓋整個天空,觀測數據現場儲存,部分實時傳回國內。

  姜鵬說,我國內陸適合天文觀測的地點有限,被喻為「冰蓋之巔」的南極內陸冰穹A,擁有優越的天文觀測環境,只要把天文望遠鏡架射在距地面十幾米高的地方,基本可擺脫大氣抖動的幹擾。

  除了穩定,這裡的大氣非常稀薄、透明,可以說是一個「準空間」的環境。冰穹A的異常乾燥環境也有利於進行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難以進行的太赫茲波段觀測。

  「藉助AST3對南極極夜期間每年約5個月的連續巡天觀測,我們將開展以超新星宇宙學、太陽系外行星為主的前沿天文科學與技術研究。」姜鵬說。

  歷史上第一個在南極越冬觀測的光學望遠鏡

  「天文儀器在冰穹A面臨很多極端『考驗』。」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溫海焜告訴記者,望遠鏡通過「雪龍」號運至中山站,從中山站到崑崙站的近1300公裡路程條件惡劣,設備被雪橇搭載,歷時十幾天才能到達,運輸包裝要求遠超國內普通公路。

  AST3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臺全自動無人值守望遠鏡。崑崙站的極端環境對電子設備、機械設備也提出了嚴峻考驗。

  「這是歷史第一個在南極越冬觀測的光學望遠鏡。」王力帆告訴記者,法國、義大利以前在位於冰穹C的協和站嘗試過,但因技術問題必須現場有人值班,即使那樣,也未能實現全冬季運行。今年兩國重新安裝瞭望遠鏡,也順利觀測了一個冬季,但一直有人值守。

  在王力帆看來,有人與無人值守的技術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在零下80攝氏度遙控一個精密設備,光機電等多方面需要實現技術突破。此外,AST3設備需要研製發電通訊系統,單就研製一個在零下80攝氏度可靠工作的發電系統就極其困難。

  南極天文學已成天文學領域耀眼的分支

  按照行業劃分,8米以下的光學望遠鏡都不算大望遠鏡。AST3有效觀測口徑只有50釐米,但在王力帆看來,它是我國南極研製大望遠鏡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雖然口徑與大望遠鏡不能比,但重要的是,AST3是一個完整的專業望遠鏡,已經具備或超越許多同量級望遠鏡的觀測能力。「目前進展順利,今年首次實現了全年遙控運行,並參加了某引力波對應體的觀測,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候選體。」

  作為全球天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陣地,南極天文學研究已走過一個世紀,特別是近十年來,南極天文學已經成了天文學領域的一個耀眼的分支。

  王力帆介紹,計劃中的第三臺AST3,將由澳大利亞國立天文臺提供一臺紅外相機,這將開闢我國南極紅外巡天的新領域。

  「目前我國南極天文研究形勢很好,第二臺AST3的運行成功,已使我國南極天文觀測進入國際天文學觀測的視野。」王力帆希望儘快把崑崙站建設成一個包括天文在內的國家級甚至世界級重要科研基地。(記者 陳 瑜)

相關焦點

  • 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光學天文望遠鏡
    時間:2009-06-05 03:41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挑戰科學前沿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原理事長崔向群院士20日說,儘快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將縮小我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與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相比,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有不同的觀測目標和方法。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新時代即將來臨,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挑戰科學未知問題
    答案不言而喻,在人類還未使用飛船進行宇宙探索的時候,都是以天文望遠鏡來觀察地球外面的場景,從而對宇宙有了基本的定義,也為人類進行宇宙航行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天文望遠鏡已經擁有了400多年的歷史,從最初的折射式望遠鏡到如今的折反式望遠鏡,從最初的太陽繫到現在的整個宇宙,似乎在已知的範圍內都成為了我們的勘察區,即使是數十億光年外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 「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香山科學...
    建成後近十年內將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可為暗能量本質、引力波源光學認證和研究、系外類地行星探測、超大質量黑洞、第一代恆星、早期宇宙和多波段光學認證等21世紀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提供國際最有競爭力、功能最強大的觀測平臺,為中國天文學的近期和長遠發展提供戰略性機遇。
  • 西方叫板中國,決心打造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口徑不到40米,也敢稱最...
    超大型望遠鏡(ELT)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西方領導的16個國家聯盟的最新重大科學項目。近日,超大型望遠鏡奠基儀式在智利ESO Paranal天文臺順利完成,西方媒體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重要裡程碑!
  • 新疆啟動建設1.9米口徑光學望遠鏡
    12日,「慕士塔格1.9米光學望遠鏡合作啟動儀式」在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舉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代表,共同確定並商討了聯合在新疆慕士塔格觀測站建造1.9米口徑的光學望遠鏡項目。
  • 我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矽反射鏡
    這是公開報導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碳化矽單體反射鏡,標誌我國光學系統製造能力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大口徑光電裝備跨越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4米口徑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 張譯心攝/光明圖片大口徑高精度非球面光學反射鏡是高解析度空間對地觀測、深空探測和天文觀測系統的核心元件,其製造技術水平對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國民經濟建設、基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高性能光學系統研製水平的重要標誌。
  • 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是南極目前最大的光學望遠鏡。答案是南極。 生活在大氣「海底」的人們,為了看到儘可能真實的星空,到處尋找大氣清澈、寧靜的觀測點。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 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答案是南極。生活在大氣「海底」的人們,為了看到儘可能真實的星空,到處尋找大氣清澈、寧靜的觀測點。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修建 國產雷射器首次用於頂尖科研
    ——近日,美國夏威夷國土資源部董事會批准了美國加州理工和加州大學打造30徑望遠鏡(TMT)的提議。這架全球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將於2014年開始在夏威夷莫納克亞火山頂修建,加拿大、日本、中國、印度的國立天文機構加入了該項目。
  • 中科院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10月20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崔向群院士:中國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孫自法 攝中新網江蘇盱眙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20日指出,中國急需建造10米級口徑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一批與其協作配套觀測的特色2-4米級光學望遠鏡,以儘快縮小中國地面光學天文裝置與國際的差距。她建議加快立項建設12米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
  • 我國天文學家奔赴南極肩負四大科學任務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蔡玉高)記者從中國南極天文中心了解到,又有兩名天文學家跟隨南極科考船「雪龍」號奔赴南極。據了解,這是我國天文學家第三次前往南極,他們此行主要肩負四大科學任務。    各項數據顯示,南極冰穹A是地球上觀測條件最好的地方之一。為在那裡建立中國的天文觀測基地,2007年和2008年的第24次及第25次南極科考隊中,都有天文學家參加。
  • 道布森望遠鏡:口徑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一般來說,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大致保持在80mm——150mm之間,這也是常規折射式望遠鏡和反射式望遠鏡的口徑。那有讀者可能要問了,會不會有更大的口徑呢?當然有!星達道布森望遠鏡(來源:必應)所以,如此巨大的一款望遠鏡口逕到底有多大呢?
  • 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作為我國第二代望遠鏡,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口徑增大到50釐米,是南極目前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在地球上仰望浩渺星空,哪裡看得最清晰?答案是南極。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望遠鏡理想家園究竟哪裡的星星不愛「眨眼睛」自遠古開始,人類就使用肉眼觀察浩瀚星空。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古代,人們用肉眼來觀察宇宙,能足度相當有限。後來,天文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們獲得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觀測資料、使人們能更加深人地探索宇宙。隨著人們探素欲望的不斷增強、天文望遠鏡也是越做越大。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124名青年天文工作者聯署公開信 一臺成功的望遠鏡,可以工作幾十年。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關係著中國天文研究未來幾代的發展。正因如此,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未來用戶們——海內外青年天文工作者,也選擇以聯署公開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