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分清上圖中哪個是螞蟻,哪個是蜘蛛嗎?(其實好像還挺容易的……)
下面的兩位是蜘蛛,上面的兩位是螞蟻。
好好的蜘蛛,為什麼要模仿螞蟻呢?……
大部分鳥類都不會將螞蟻視作美味。主要是因為螞蟻喜歡成群結隊地出行,叮一下也蠻痛,所以很可能吃1隻,卻要被10隻叮咬,划不來。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界,幾乎每一個昆蟲家族,無論是甲蟲還是螳螂,都有模仿螞蟻的種群。
來自其它種群的參賽選手
螽斯(蟈蟈)選手(幼蟲)
圖/Wikimedia Commons
竹節蟲選手(幼蟲)
圖/Wikimedia Commons
甲蟲選手
圖/Wikimedia Commons
螞蟻確實很強。不僅很多蛛形綱動物模仿螞蟻,就連一些植物也進化出了與螞蟻互惠互利的關係,以阻止其他害蟲的入侵(《科學世界》2018年第1期有詳細介紹)。
相較而言,蜘蛛是鳥類的理想食物,美味富有營養。所以,有些蜘蛛也愛模仿螞蟻。但是蜘蛛如何在躲避鳥類的同時又能讓同伴認出自己,以便交配繁衍呢?
2019年1月,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生物學家在綜合與比較生物學學會會議(the Society for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conference)上發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研究發現,有一種跳蛛能在近乎完美地模仿螞蟻躲避天敵的同時,悄悄保留下蜘蛛特有的性感特徵吸引伴侶。
「這就是自然選擇的本質——一邊說服其他的物種不吃自己,一邊說服自己的物種成員和自己交配。」
「(蜘蛛)充分考慮了位置因素。」研究人員給出了提示,「從上方看,這種蜘蛛的幼蟲和成蟲都很像螞蟻。但是從側面看,幼蟲依然很像螞蟻,而成蟲的側面則更像蜘蛛。」
懂了沒有?也就是說,年紀小沒到談婚論嫁的時候要全方位無死角地模仿螞蟻;等到年紀大了該結婚生娃了,只要從天敵的視角(俯視)看過去像螞蟻就行了,從同類的視角(側面)看過去還是儘量表明身份比較好。否則,談了半天對方突然說:你蜘蛛啊?我螞蟻誒……可怎麼好……
除了外形像,動作也要像。蜘蛛不是昆蟲,昆蟲6條腿,蜘蛛8條腿。多出來一對怎麼辦呢?蜘蛛想出一個辦法,把最前面的兩條腿抬起來,並時不時迎風抖一抖……假裝是螞蟻的一對觸角……
難怪連研究人員都不禁感嘆:「這種跳蛛在模仿方面已做到了事無巨細的程度。」
蟻蛛:奧斯卡獲獎選手
此外,跳蛛之所以叫跳蛛,是因為它們會跳。一些跳蛛的跳躍距離可達自身長度的50倍。但螞蟻不會跳,因此,這種名為Synemosyna formica的跳蛛乾脆也不跳了。甚至,研究者認為,這種跳蛛已經不會跳了,它們完全學會並適應了螞蟻的行走方式。當然,這也不是說跳蛛們一定是出於模仿螞蟻的目的而有意放棄了跳躍的移動方式。你想,身體已經變成那個樣子了,可能想跳也跳不起來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才是跳蛛「應有」的樣子
驚喜還沒有結束。這種跳蛛不僅模仿螞蟻,並且在一生當中會模仿兩種螞蟻。蜘蛛年幼時模仿的是一種體型稍小的黑色舉腹蟻,成年後模仿的卻是體型更大的弓背蟻。是的,要儘量模仿和自己體型相近的螞蟻,不然容易被識破。
目前,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弄清這種跳蛛如何與同類交流。之前的文章曾介紹過,跳蛛有一種獨特的求愛儀式——跳舞,就像孔雀開屏一般用絢麗的舞步吸引伴侶。那麼,模仿螞蟻的跳蛛還進行這種求愛儀式嗎?據研究人員介紹,有些蜘蛛會選擇到地下完成求愛儀式,以防被天敵識破。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2/190227142719.htm
訂閱連結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9年02期 全球冰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