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宇宙理論是科幻小說還是科學事實?

2021-01-22 騰訊網

無論宇宙學家能否證明,平行宇宙都可能存在。

多重宇宙由許多分離且不同的宇宙組成,如該畫家的概念所描繪。

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中嗎?做白日夢者和科幻小說家一直在思考平行宇宙,只要科學家描述了我們自己的宇宙。

我們的宇宙包含了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從行星,恆星和星繫到太空和時間本身。根據天文學家的估計,它的大小確實驚人,跨越了930億光年。這比我們的物種曾經希望探索的更多。

但是如果我們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怎麼辦?如果替代宇宙在我們身邊「未被發現」的嗡嗡作響,該怎麼辦? 宇宙學家稱這個想法為多元宇宙,並且有充分的理由考慮這個想法。確實,創造宇宙的許多最佳科學模型實際上取決於多重宇宙的存在。

提出替代宇宙的理論多元宇宙的想法不僅被富有想像力的科幻小說家推向社會,它還誕生於其他前提下,例如弦論和量子力學。即使是天文學家當前關於我們宇宙的思想的核心的宇宙膨脹理論,也預示了多重宇宙的存在。

多元宇宙可能充斥著與我們幾乎相同的其他宇宙,或者它們可能難以想像地不同。無論哪種方式,平行宇宙的領域都帶來了許多有趣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可能性。

正如多年來許多作者所設想的那樣,如果存在無限的其他宇宙,那麼至少會有一些包含您自己的宇宙。但是您的這些替代版本也可能會遇到完全不同的物理現實,因為自然定律不一定對每個宇宙都相同。

四種平行宇宙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家和宇宙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的說法,一個平行的宇宙可能有四種不同的味道。

從本質上講,平行宇宙與我們自己的宇宙相比沒有什麼新的和不同的。

平行宇宙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基本定律。

平行宇宙可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物理定律,但始於不同的初始條件。

平行宇宙可能具有相同的物理基本定律,但具有不同的有效規則。

多年來,許多科學家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而駁斥了關於多元宇宙的想法:如果您不能離開我們自己的宇宙,那麼就沒有辦法證明任何其他宇宙都存在。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前提。

多重宇宙的證明我們將如何證明我們生活在多重宇宙中?如果我們的宇宙相互碰撞,它將提供一些證據-儘管目前尚不清楚我們是否能夠倖存下來進行研究。一些理論家建議,碰撞的宇宙可能會在宇宙微波背景(CMB)(大爆炸的餘輝)上留下冷點或熱點。如果是這樣,我們應該能夠通過高級的天空勘測來發現那些地點。

引力波(時空結構中的漣漪)也可能提供證據支持宇宙膨脹理論。該理論預測,大爆炸留下的引力波可能會使CMB產生微小的捲曲,今天某些望遠鏡正在積極尋找。

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在CMB中發現這種捲曲(就像他們在2014年那樣),那麼它最終可能會支持以下觀點:有人在外面,在另一個宇宙中過著他們的生活,證明科幻作家是正確的再來一次。 或者,也許不是。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無數的宇宙親屬。也許那不是一件壞事。

相關焦點

  • 科學和科幻是密不可分的——科幻小說中的宇宙膨脹和宇宙閉合
    關於我們的宇宙,不斷有新的理論湧現出來,這當然得益於觀測技術的極大進步,大量的觀測數據積累讓科學家們建立新理論的速度變得更快,也更嚴謹。但似乎每種理論都不能服眾,而這些理論又有著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實在讓人撓頭。但不管如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一種終極的、無可挑剔的理論來定義我們的宇宙。人類定義自己是宇宙中的智慧文明,似乎有點自大了。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在科幻小說中,外星世界和外星生命多得數不勝數,為了克服星球間遙遠的距離,小說家們嘗試了各種太空旅行的方法,描繪了超光速、零點能、蟲洞、摺疊空間、超空間、量子隧道效應、超光速粒子等五花八門的飛行方式,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恐怕當屬道格拉斯·亞當斯在《銀河系漫遊指南》中所採用的無限非概率驅動器。
  • 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
    原標題: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電影先走了幾十年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正在熱映,並且點燃了科幻作品的討論熱情,網上各種分析解密文章也層出不窮。
  • 這事兒你信嗎: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但科幻小說不是科學預測,無法要求小說中的每一個科技構想都能在未來變成現實。科幻小說僅僅只是做出大膽的基於科學的想像,因為它踏實的理論依據,常常給現實中的科研技術人員以啟發。1969年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飛船,像是在致敬儒勒·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中描述的載人炮彈,它的承載人數、飛行速度、月球著陸點、返回地球後的降落地點都與小說中描寫的差不多。這些驚人的巧合,恰是科幻小說的神奇魅力。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雖然也天馬行空匪夷所思,但它不是完全蹈空,而是與科學有著或深或淺的連結,它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反思。  ●令人驚喜的是,國內目前也有一批80後科幻作者成長起來,他們的教育背景多為博士或碩士,其作品對現代技術與人類社會關係的反思,足以呈現出年輕思維的銳利鋒芒。
  • 平行宇宙理論是科學還是民科
    科學想像、科學假設、科學理論,不是對著抽象名詞(尤其是還沒有得到觀測驗證的抽象概念)去展開想像、假設,而是對著「已知」去展開想像、展開假設。愛因斯坦就是對著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這個結果展開的假設,而其他科學家還對著「純粹想像中的以太」展開假設。成功與不成功的理論,都是有歷史真實案例做證明,這其實是一個科研方法論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思想、一個假說是有意義的?如何辨識民科?
  • 「打開宇宙的另一扇門」青少年科幻小說在深圳福田落地生長
    「科幻為我們打開了宇宙的另一扇大門,讓我們永遠葆有一顆好奇心,讓心中那個愛幻想的小孩,只長大不離開。」 其中的科幻小說書係為國內首次出版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包括長篇小說《星際流浪客》《果核》《回到月球表面》《反S聯盟》和短篇科幻小說集《宇宙密碼》(共收入21篇短篇科幻小說),得到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國內唯一科幻小說博士生導師吳巖教授及國內多位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院士的肯定和扶持。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晚清科幻風格差異很大,有政治宣言,有技術界說,有對國民性改造的呼籲,有童話式的科學普及。這些小說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科幻起源、中國文化轉型的良好範本。民國:流行小說與科普文化民國初年,科幻作品從嚴肅的文學期刊轉戰鴛鴦蝴蝶派小說和科普期刊。
  • 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有專業科學知識解讀
    2015-12-21 11:04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  null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首次聯手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這本後現代主義小說的巔峰代表作,出自美國作家託馬斯·品欽。800多頁的後現代小說,夢幻般的拼貼情節,充斥物理學、高等數學、工程學和心理學等科技元素,被科幻文學界從嚴肅文學界拉來撐場面。故事發生在1944年聖誕節到1945年9月期間,德軍的V-2火箭頻頻襲擊倫敦。美國和英國情報機構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們發現美國軍官發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點。
  • 「幻海航行」幾部優秀的中短篇科幻小說推薦
    今天把往期閱讀感想做以總結,並為大家推薦幾部較為優秀的中短篇科幻作品,當然今天推薦的幾部小說均為腦洞型和結局令人震撼的科幻作品。事實上,除了劉慈欣的眾多經典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以外,其他作家這類作品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就拿硬科幻作品來說,根據以往的閱讀經驗,能將短篇科幻小說寫得讓人震驚或能夠引人深思的作品確實少之又少。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在其生動表現力面前,科幻小說為世人所熟知的預言能力則變得黯然失色。假如事實的確如此,科幻小說理應被視為科幻世界的文學。那個快樂無比的時代尚未來臨(這是我寫於1975年的話),但這偉大的一天必將到來。那個快樂時代也許已經到來,但人們發現,正如那些科技天堂一樣,這是一個長了蟲的蘋果。
  • 泯滅還是重生,科幻小說巨著《三體》對人性的探討
    電影的成功依靠的不僅僅是製片人員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因此,這部電影向他的作者一樣,沉穩、低調,並且富有內涵,使人眼前一亮。提到作者劉慈欣,大多數人的腦海裡立馬浮現出兩個字,那便是劉慈欣的代表作,中國科幻小說的裡程碑《三體》。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回顧這位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名家的寫作之路,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和題材的科幻佳作行世,《宇宙墓碑》《火星照耀美國》《暗室》《再生磚》等科幻小說陸續得到銀河獎、星空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小說類首獎、全球華語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金獎等國內外科幻獎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韓松的科幻寫作確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氣質,對於華語科幻寫作有著某種「顛覆」與推動意義。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2010年,韓松再度用小說《地鐵》震撼讀者。在作品中,中國地鐵發展過快,速度過快,發生了嚴重事故。這一次,僅僅過了幾個月,高鐵事故就驗證了他的想法。  從2年到幾個月,韓松作品跟現實的距離再度接近。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 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第一本:《深空之下》 作者:最終永恆書評:這是一本很嚴謹的科幻文,地球被外星飛船的燃料倉炸了,倖存人類坐著從月球背面翻出來的一架比金剛狼爪子還硬的外星古董飛船,靠丟核彈爆炸的衝擊力當作動力
  • 「四本宇宙小說」多元宇宙,本宇宙,科幻宇宙,你愛哪一個?
    「四本宇宙小說」多元宇宙,本宇宙,科幻宇宙,你愛哪一個?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快點關注吧。《宇宙霸業》作者:牛家一郎。分類:科幻。字數:282萬。宇宙。故事整體前期屬於科技研發發展劇情,會代入一些現實之中的知名企業,然後開始商業鬥爭發展。後期走向宇宙面面對外星人!然後...開炮!fire~~後期才是真正的精彩喲。你會看到科技的力量到底有多強,改變一個人,一個王朝,一個事跡,就算你是條鹹魚!也能讓你飛起來。
  • 科幻裡的科學-新聞專題-科學網
    其中《Contact》這部1997改編自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第一次細緻表現了蟲洞這一概念。     但是,無論是光學、電磁學、還是聲學,這些領域都與「波」密切有關,或者說,在這些領域中,超構材料的新奇物理性質都是由波動方程確定的。這個事實致使很多科學家發展了大量的實驗工具和理論方法,用於研究和操控波動方程。
  • 科幻小說帶你走出地球,走進宇宙
    閱讀「光暈」七部曲,感受宙宇深處的洪荒世界,以及先知們的智慧,這是一部科幻小說愛好者繞不過去的坎,是一部經典巨作,裡面涉及到的種族、恩怨、以及關於「光環」的秘密,將在宇宙深處探索時,一一揭開。銀河帝國系列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是阿西莫夫 經典之作,這個系列的小說,在當時看來完全超出了常人的想像力,阿西莫夫對科學的想像,讓人直呼不可思議。
  • 科幻——從科學出發,旅行到宇宙盡頭
    1726年,英國政治家與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長篇小說《格列佛遊記》,被後世稱作對科幻有著直接啟迪作用的文學作品。當然,也有科幻迷表示,第一個科幻雛形由古羅馬時期的無神論者盧奇安所寫,盧奇安所著《真實的故事》就「頗具科幻小說的特徵」。中國的科幻小說可以說是純粹的帕來品,是從西方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