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加入了《華盛頓公約》(又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原因,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某些外來物種在我國能夠享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待遇。而這些外來物種一般是被人們當做寵物飼養,隨後任意丟棄造成的。
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們的主角——綠鬣蜥!
綠鬣蜥,從名稱來看,它是綠色的蜥蜴。不過,實際上綠鬣蜥只有幼年時期是綠色的,它身體的顏色是會因為外界環境(溫度、健康狀況等)和自身年齡等發生改變,因此可以說地方不同,綠鬣蜥顏色就不同。其體型也較為龐大,成年綠鬣蜥從頭到尾可達2米左右。綠鬣蜥一般棲息在熱帶雨林之中,因此其原生棲息地主要為美洲和部分熱帶島嶼。
綠鬣蜥之所以會成為入侵物種,則是與其自身特點有關。一就是能吃,幼年時期以蟋蟀等昆蟲為食,成年後則是一名素食主義者,植物的嫩莖、葉子、花瓣、水果等都能成為其食物。綠鬣蜥的日常除了睡覺,也基本只有兩件事,要麼在曬太陽,要麼就在大吃特吃之中。二就是能生,一次能夠誕下30-50顆卵,75-90天以後破殼而出,基本兩年後就成年了可以加入下一代的繁殖大業之中。
另外,綠鬣蜥又常常作為寵物被人們飼養,尤其是歐洲、日本等地,這就使得綠鬣蜥成為了一種入侵物種。
在我國實際不止綠鬣蜥如此,因為許多主人的粗心甚至隨意放生,導致在我國野外頻現某些外來物種。甚至有新聞進行了報導,比如「合肥一校園出現北極狐……」;「東鳳小姐姐家中驚現巨蜥……」(此處巨蜥就是綠鬣蜥)。這兩則新聞是因為這些動物位於城區之內才有的,不難想像,在野外也可能會有著他們的身影。
因為《華盛頓公約》的約束,這些寵物都能享受保護動物的待遇。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綠鬣蜥已經基本成為入侵物種了。在我國的臺灣省,綠鬣蜥就已經是一種入侵動物了。
不得不說隨意放生的危害之大,還有那些粗心大意的飼主。巴西龜、羅非魚、小龍蝦、牛蛙……已經在我國真正紮根了,因為隨意放生等。本土的烏龜和一些魚類甚至本土龍蝦(蝲蛄,là gǔ)……卻越來越少見了。在紀念以前,我們這裡經常能夠見到一群又一群的麻雀,現在卻變得很難;夏天的晚上也經常聽到蛙類的叫聲,現在卻很少了。
因此,切記,養有某些外來動物的人不要隨意放生,可以交給專業機構處理。那些進行放生儀式的人也最好弄明白你放生的到底是不是本地物種,不要瞎放。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華盛頓公約》
詞條——綠鬣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