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鹽植物開發利用是鹽土農業的未來方向(6):鹽生植物生理類型
根據植物耐鹽能力的差異,可將植物大體分為鹽生植物和非鹽生植物。目前對於鹽生植物的定義是由澳大利亞植物生理學家Greenway於1980年提出的,他認為鹽生植物是指在滲透勢為-0.33Mpa以下的生境中能正常生長並完成其整個生活史的植物。鹽生植物分布極廣,淺海水域、海濱、鹽沼、鹽湖濱、荒漠和草甸都生長著鹽生植物。鹽生植物長期生長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鹽生植物類型。
-
「吃鹽植物」 讓鹽鹼地變良田成現實
通過對新疆鹽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鹽生植物種子及耐鹽性開展研究,最終證明,在鹽鹼地種植鹽地鹼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植物,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 田長彥說:「眾多在鹽鹼地生長的植物之所以能生長,他們具備了耐鹽耐鹼的極強能力。比如我們發現鹽地鹼蓬這種植物,每年可從每畝土地中帶走431公斤鹽,這樣的降鹽速度與效果,是我們用人工方式永遠也達不到的。
-
耐鹽植物開發利用是鹽土農業的未來方向(5):重要耐鹽植物資源
(4)鹽地鹼蓬(Suaeda salsa):藜科,產於華北、東北和西北各省。生長在海灘和鹽漬化土壤中,種子中蛋白含量約20%,油脂含量約25%,適於做飼料添加劑和食品添加劑,在鹽生植物中是最適宜作為作物的鹽生植物。(四)食用油脂類鹽生植物 食用油脂是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油脂的主要功能是氧化功能,其化學組成為甘油三元醇和脂肪酸的組成。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一、鹽生植物分類及鹽鹼地改良機理 1980年,植物學家曾對鹽生植物進行了定義,即凡能在含有3.3×105Pa(相當於70mmol/L單價鹽)以上的滲透壓鹽水中正常生長並完成生活史的植物都是鹽生植物,否則即是非鹽生植物。目前,世界上現有鹽生植物種類大約有5000~6000種,約佔世界種子植物的2%。我國鹽生植物資源豐富,種類多,在世界鹽生植物數量中佔有較大比例。
-
可以分泌鹽的樹,其質量可以跟精製食鹽一比高低!
汗水"蒸發後,留下的就是一層白似雪花的鹽。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後,就用小刀把鹽輕輕地刮下來,回家炒菜用。人們給了它一個恰如其分的稱號--"木鹽樹"。這種木鹽樹引起了世界經濟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如推廣種植,對於很多內陸缺鹽的國家,可謂是寶中之寶。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鏽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
-
新疆:「吃鹽植物」能吃下鹽鹼還良田
2013-05-22 13
-
Plant Cell:植物耐鹽機制研究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hosphorylation of SOS3-LIKE CALCIUM BINDING PROTEIN8 by SOS2 Protein Kinase Stabilizes Their Protein Complex and Regulates Salt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的文章,該文章報導了SCaBP8在體內被SOS2磷酸化在調節植物耐鹽性中的作用
-
世界上最著名的滅蟲植物是除蟲菊
世界紀錄名稱: 世界上最著名的滅蟲植物是除蟲菊世界紀錄初創者: 除蟲菊世界紀錄保持者: 除蟲菊世界紀錄領域: 最著名的滅蟲植物世界紀錄規則: 世界上最著名的滅蟲植物世界紀錄數值: 世界紀錄編號: 20130500223世界紀錄有效期: 至紀錄被打破為止。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這些結果揭示了鹽脅迫下RALF多肽如何調控FER蛋白的活性。這項科研成果將會為培育抗逆高產作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植物逆境中心博士趙春釗和普渡大學博士研究生Omar Zayed。
-
廣元集團耐鹽植物功能食品實驗室被認定為山東省工程實驗室
根據《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關於公布2019年認定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名單的通知》公布,東營廣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耐鹽植物功能食品實驗室」被認定為為山東省工程實驗室!此項認定,必將為我公司在耐鹽植物的開發利用、成果轉化方面開創更加廣闊的前景。
-
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2日,省海洋與漁業廳邀請中國海洋大學李永祺教授等專家,對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典型海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子任務「東山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的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進行了現場驗收。
-
華中農業大學代明球課題組解析玉米耐鹽遺傳基礎
玉米的總產量和平均單產均居世界首位,而過量施肥、不合理灌溉及環境惡化等多種因素導致耕地土壤鹽鹼化日益嚴重,解析玉米耐鹽遺傳基礎、定位耐鹽主效基因並培育耐鹽品種的需求十分迫切。該研究對玉米關聯群體自交系進行了苗期鹽脅迫下存活率與高通量SNP數據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解析了玉米耐鹽遺傳機制、定位到一系列耐鹽候選基因,為玉米耐鹽遺傳改良提供了遺傳材料和標記資源。鹽脅迫對植物的危害主要有滲透脅迫和離子脅迫。
-
蘭大王鎖民:木栓質通過排鈉保鉀及限制水回流促植物耐鹽
基本信息主題:木栓質通過排鈉保鉀及限制水回流促植物耐鹽期刊:Plant and Soil影響因子:3.259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耐鹽創新平臺標題:Aliphatic suberin confers salt tolerance to Arabidopsis by limiting Na+influx, K+efflux and water backflow作者:蘭州大學王鎖民、王沛
-
鹽,人類文明的結晶
據專家們研究表明,其鹽分的攝入主要是通過含鹽分較高的植物來獲取的,許多民族志書中都記載有各種能夠「長出」鹽的植物,這是人類早期生活中獲得鹽分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我國甘肅和新疆一帶的鹽鹼地上,生長著一種耐鹽植物瓣鱗花,它會把從土壤中吸收到的過量的鹽通過分泌鹽水的方式排出體外,這些分泌出的鹽分就結晶成鹽。
-
著名植物生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施教耐病逝 享年98歲
圖說:施教耐在滬逝世 中國科學院官網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董純蕾)著名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施教耐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1月24日12時50
-
中國農科院邱麗娟團隊解析大豆耐鹽基因調控新機制
2014年12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邱麗娟研究員領導的大豆基因資源研究創新團隊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MatthewGilliham研究小組合作,在大豆耐鹽基因挖掘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圖位克隆獲得了栽培大豆鐵豐8號的耐鹽基因GmSALT3,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表皮鹽泡細胞(epidermal bladder cell, EBC)在約一半的喜鹽植物(halophyte)中都存在,也是在藜麥耐鹽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類細胞。此前研究表明,鹽泡細胞體積可達普通表皮細胞的1000倍左右,其積累的離子濃度可高達1摩爾。
-
耐鹽複合菌劑強化生物工藝處理高鹽廢水的快速啟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從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活性汙泥中馴化分離出2 株耐鹽高效菌: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O1 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Y5 製備複合菌劑,用於高鹽生活汙水生物處理工藝快速啟動研究。研究表明,在SBR 系統中連續投加複合菌劑(製備的配比為1 ∶ 1),在30 d 完成快速啟動(TOC 去除率>
-
人才強校︱張萬軍課題組在解析miR319耐鹽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Biotechnology Journal雜誌(IF 6.305)在線發表了動物科技學院張萬軍課題組題為「MiR319-mediated ethylene biosynthesis, signaling and salt stress response in switchgras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miR319通過抑制其靶基因PvPCF5的表達、介導乙烯(ET)生物合成及信號傳導,從而提高了C4植物柳枝稷的耐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