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2日,省海洋與漁業廳邀請中國海洋大學李永祺教授等專家,對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典型海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子任務「東山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的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進行了現場驗收。
東山灣是福建省重要海水養殖區,由於過度養殖和水交換條件差,近年來由網箱養殖造成的自身汙染嚴重,海水中氮、磷濃度嚴重超標,養殖生物大面積死亡事件時有發生。
2013年以來,在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的資助下,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篩選耐鹽植物海馬齒為修復工具種,對東山灣網箱養殖區生境進行修復,取得積極成效。結果顯示,平均莖長15cm的海馬齒,經過1周年的擴繁,平均莖長達128cm,根須長達52cm,長勢茂盛,擴繁可控,可有效降低養殖水體中氮、磷含量,修復效果顯著。
海馬齒不但能夠有效淨化水質,修復受損生境,還能為養殖生物提供棲息空間,改善景觀,並可作為海水蔬菜食用,為海島居民等提供新的蔬菜來源,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