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齊射覆蓋100個足球場!俄軍列裝新型「龍捲風」遠火

2020-11-22 和訊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俄羅斯報》網站4月22日發表了題為《遠程「龍捲風」——俄最新火箭炮堪比核武器》的報導,俄羅斯國防部接裝了一大批「龍捲風」-S和9K51M「龍捲風」-G遠程火箭炮(簡稱遠火)。

幾十輛「龍捲風」系列遠火發射車和運輸裝填車已交付俄軍火箭兵和炮兵部隊。它們被稱為傳奇多管火箭炮BM-21「冰雹」和BM-30「旋風」的繼承者。這些遠火由莫託維利哈兵工廠研發,該廠負責人亞歷山大·阿諾欣宣布,已全部履行供應「龍捲風」-S遠火合同規定的所有義務。

他強調:「經過升級、安裝自動化火控系統的「龍捲風」系列遠火已交付部隊。此外,本企業按照3年期合同裝運了一批『龍捲風』-G遠火。」

基於「冰雹」火箭炮改進的「龍捲風-G」新型遠火。(塔斯社)

資料圖片:俄軍基於BM-30改進的「龍捲風」-S遠火。(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導稱,「龍捲風」系列火箭炮家族號稱俄軍現代化火炮武器中最強大的一種。俄制遠火因其最佳性價比而在國際軍火市場相當暢銷。例如,俄制「冰雹」和「旋風」素有「多管火箭炮界AK-47」之稱,幾乎在每場當代衝突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而取代它們的「龍捲風」家族,性能又提升了數倍。

在BM-21「冰雹」基礎上研製的9K51M「龍捲風」-G,其威力超出前者近3倍,射程可達100公裡。該系統射擊效率得到改善,為其開發了更強大的彈藥,配備自動化制導、瞄準、地形聯測和導航系統。「龍捲風」-G獲得了遠程控制系統,使乘員可在不出艙情況下遙控發射122毫米火箭彈。簡言之,「龍捲風」-G能夠做到「發射後不管」。系統可在30秒內進入戰鬥狀態,持續20秒齊射,然後迅速轉換陣地。

資料圖片:俄軍BM-30「旋風」遠火發射火箭彈瞬間。(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導稱,「龍捲風」-S是BM-30「旋風」的改進版。300毫米重型火箭彈射程近200公裡,命中精度達300米以內。俄專家確信,一套「龍捲風」-S遠火的戰鬥力相當於20套「冰雹」火箭炮,一次齊射可將數噸炸藥送至目標,覆蓋約70萬平方米(大致相當於100個標準足球場——本網注)的面積。莫託維利哈兵工廠的工程師表示,新式火箭炮有助於同時控制一個營的射擊,並能自動計算目標數據。

【延伸閱讀】人造流星雨!近觀俄軍BM-21火箭炮齊射

BM-21「冰雹」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多管火箭炮之一。近日,有俄軍士兵上傳了在BM-21多管火箭炮發射陣地附近拍攝的畫面,可見數百枚火箭彈從頭頂上呼嘯而過,場面堪比「人造流星雨」,本圖集就此展示。圖為BM-21火箭炮陣地齊射瞬間。

俄軍士兵在多管火箭炮陣地附近拍攝的齊射火箭彈從頭頂呼嘯而過動態圖。

BM-21「冰雹」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大(產量超1.1萬門)的自行多管火箭炮之一,與後輩BM-30「龍捲風」一同出自俄羅斯圖拉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旗下。其最初於1963年投產,1964年裝備蘇聯陸軍炮兵部隊,參加過自越戰以來的多場局部戰爭,在近年的敘利亞內戰和伊拉克反恐戰爭中均能看到其身影。

圖為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發射車多視圖。

單門BM-21多管火箭炮車採用烏拉爾-375(6X6)卡車底盤,搭載有40管122毫米(口徑)發射管(共40枚火箭彈),可以發射包括高爆彈頭、反坦克(布雷)彈頭,甚至反潛深水(炸彈)彈頭等不同種類的火箭彈,對應不同作戰需要。BM-21火箭炮最大射程20千米(最新改進型可增至45千米)。

俄軍一個BM-21火箭炮營配備18門發射車,可在20秒內齊射720枚火箭彈,並能在完成齊射後的2分鐘內快速撤離,防止敵軍反炮兵火力反擊。如果需要進行再裝填作業,完成40管全裝填需要10分鐘時間,這點已落後於採用箱式模塊化裝填的新型遠火系統。圖為俄軍裝填並齊射BM-21多管火箭炮動態圖。

儘管服役時間已超半個多世紀,BM-21「冰雹」目前仍活躍在包括敘利亞、葉門等世界多個熱點地區,繼續發揮餘熱。圖為烏軍士兵正在校準BM-21火箭炮發射俯仰角。

圖為2018年俄軍大規模軍演期間,與BM-21火箭營協同齊射的BM-27「颶風」多管火箭炮。

蘇軍火箭炮營使用BM-21資料圖。

烏克蘭東部民兵在內戰中使用BM-21多管火箭炮資料圖。

俄軍BM-21火箭炮部隊資料圖。

另一角度拍攝的「冰雹」火箭炮,可見密集的40管火箭發射器。

(2019-01-17 08:40:00)

【延伸閱讀】俄噴火殺器現身敘利亞:7秒滅1座村莊

TOS-1「博羅季諾」(Buratino,綽號取自歷史上著名的博羅季諾戰役)自行多管火箭炮,俄軍更習慣稱其為「重型噴火坦克」,由T-72坦克底盤改裝而來,主要用於面積壓制敵方據點或殺傷集群目標。圖為TOS-1A模型封繪。

圖為近日,網上公布的幾張敘利亞軍隊的TOS-1A噴火坦克運抵前線的照片。

圖為滿載特種火箭彈的TOS-1A(綽號「熾日」),其24聯裝220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十分醒目,這也是其與TOS-1(30聯裝)的最大區別。TOS-1A於2001年投入服役。儘管TOS-1A減少了發射管數量,但最大射程有較大提升。TOS-1的最大射程為3500米,TOS-1A為6000米。

之所以稱TOS-1為「噴火坦克」,主要是因其使用的特種燃燒式火箭彈,火箭彈內所裝燃料為新型化工製品三乙基鋁,其遇空氣自燃,遇水爆炸,土掩後外露仍能自燃,而且還能填充雲爆劑,作為燃料空氣炸彈使用。據俄羅斯《軍事檢閱》雜誌披露,僅用一輛TOS-1齊射全部火箭彈,在7.5秒內就可摧毀一個小型村落或較大範圍的集群目標。圖為TOS-1發射的火箭彈命中目標瞬間。

TOS-1於1988年投入服役,首次投入實戰是在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最後兩年,打擊目標是駐紮在阿富汗潘傑希爾谷地的聖戰者遊擊隊營地。第二次投入實戰是在1999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在攻打格羅茲尼的戰鬥中曾使用過TOS-1。

圖為TOS-1齊射特種火箭彈。

TOS-1A最新一次實戰是在2014年的伊拉克,伊拉克政府軍在收復Jurf Al Sakhar的作戰中曾使用這種武器。圖為2014年10月運抵伊拉克的TOS-1A。

圖為TOS-1的模型封繪,可見其巨大的30聯裝多管火箭發射器。

圖為TZM-T彈藥補給車,這是TOS-1A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圖為TOS-1A在演習中齊射特種火箭彈。

圖為將多管發射器升至高仰角的TOS-1A。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日」閱兵的TOS-1。

近日,網上公布了幾張敘利亞軍隊的TOS-1A噴火坦克運抵前線的照片。

圖為高速開進中的TOS-1A

圖為網友製作的TOS-1的3D建模。

圖為軍迷製作的TOS-1模型。

圖為野外推進中的TOS-1A。

圖為TOS-1A發射特種火箭彈瞬間。

圖為在野外開進中的TOS-1A自行多管火箭炮群。

圖為TOS-1A一字排開在野外開進,準備進入發射陣位。

圖為部署在野外發射陣地內的TOS-1A。

圖為多輛TOS-1A齊射特種火箭彈。

圖為將發射器抬升至最大仰角的TOS-1A。

除出口上述兩國外,俄羅斯還向幾個周邊國家也出口了這種大殺器。圖為2013年亞塞拜然國慶閱兵式上的TOS-1A方隊。

圖為停放在莫斯科街頭的TOS-1A。

圖為在公路上開進的TOS-1A縱隊,領頭的是一輛BTR輪式裝甲車。

圖為俄羅斯2015下塔吉爾武器展覽會上的TOS-1A,還換裝了沙漠迷彩。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閱兵的TOS-1A。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閱兵的TOS-1A。

圖為TOS-1早期資料圖。

(2015-10-16 07:52:00)

【延伸閱讀】可滅200千米外目標!中白俄聯研遠火

提起「波羅乃茲」(準確翻譯為「波蘭舞曲」),人們通常可能會先想到波蘭FSO公司生產的波羅乃茲汽車,但實際圖裡這種白俄羅斯陸軍裝備的遠火也叫「波羅乃茲」,而且還是中、白俄混血產物,本圖集就此解讀。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波羅乃茲」八聯裝300毫米制導遠火由中、白俄兩國聯合研發,實際其是在中國A-200外貿型遠火基礎上改進而來。火箭炮發射器部分由中國負責, MZKT-7930特種底盤則由白俄羅斯負責。

據白俄軍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波羅乃茲」的最大射程超過200千米,配備的制導火箭彈可採用「格洛納斯衛星+慣性」複合制導方式,打擊精度(圓概率)誤差小於10米。

除採用複合制導方式外,「波羅乃茲」遠火配備的制導火箭彈還採用了兩級火箭技術,大幅增加射程。一輛遠火可配備3種不同類型彈頭的火箭彈。圖為試射制導火箭彈特寫,可見彈體上展開的空氣制動翼。

在經過了多次試射測試後,「波羅乃茲」遠火於2014年正式投產,並於2016年正式列裝白羅爾斯陸軍。為了進一步提高作戰靈活性,每輛火箭炮發射車在尾部都加裝了再裝填用的摺疊式起重機,即使在沒有專用裝填車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再裝填作業。

圖為難得一見的「波羅乃茲」發射車內部操控臺,可見已具備了較高的信息化作戰水平。

圖為演習期間,「波羅乃茲」遠火發射車駛入發射陣地。

進入陣地後,升起300毫米八聯裝遠火發射器。

試射制導火箭彈。

白俄陸軍士兵演練在野戰環境下為「波羅乃茲」遠火再裝填火箭彈。

本圖可見安裝在火箭炮發射車尾部的摺疊式再裝填起重機。

圖為越野開進中的「波羅乃茲」遠火發射車。

(2017-11-08 08:15:00)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新旋風火箭炮,一次炸翻100個足球場,但射程只有中國一半
    俄羅斯在今年的紅場閱兵上首次展示了剛剛裝備部隊的新型「龍捲風-S」(也稱為「旋風-S」)多管火箭炮,它是著名的「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的現代化改進型。老式的「龍捲風」多管火箭炮在1987年入役,30年來它一直不斷在升級,而「旋風-S」就是「龍捲風」的最新版本。
  • 新疆軍區遠火齊射太震撼了 數不清有多少寶馬在天上飛
    這是新疆軍區某旅遠火分隊裝備的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進行多炮車齊射的壯觀場景。傳聞一枚火箭彈的價格堪比一輛寶馬,這多少輛在飛?數不清了!該遠火分隊主官透露這次實彈演練目的:我們注重突出多維偵察與數據信息的融合處理,著重強化了聚能毀殲複合打擊的戰法研究,為提升遠程火力精確打擊能力,進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該遠火分隊裝備有多種偵察裝備,正在放飛的偵察校射無人機只是其中一種,它可用於用於戰場偵察監視、目標定位、毀傷評估。
  • 遠火連的覆蓋射原來一下就是6平方公裡,爽!
    其實作為火箭炮,其本質上還是大面積覆蓋射為主要的作戰模式。那麼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來介紹一下遠火覆蓋射的作戰過程和打擊效果。火箭炮最早在二戰前的蘇軍中被實戰化,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蘇軍一開始還對喀秋莎極其保密,甚至被對手突擊佔領了陣地,也要先把所有的喀秋莎炮車炸毀來保守秘密。此後火箭炮這種集群射擊的面覆蓋武器不再罕見。主要軍事大國都大量裝備。
  • 03遠程火箭炮戈壁灘齊射 氣勢排山倒海 畫面相當震撼
    圖為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對模擬目標進行齊射。圖為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對模擬目標進行齊射,畫面相當震撼。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在戈壁灘前進,輪胎捲起黃沙的樣子非常壯觀。到達發射陣地,向模擬目標進行齊射。要說在各種火炮射擊中,最壯觀的就是火箭炮齊射,那種摧枯拉朽的氣勢特別震撼。
  • 附帶新型末敏彈,一次齊射團滅裝甲營!
    聽起來可能不是什麼過分優秀的數據,但要知道神鷹400火箭炮是一款遠程重型野戰火箭炮系統,一次齊射即是8發重型火箭彈覆蓋目標區域,如果多輛齊射的話還會有更強的火力覆蓋效果。對於此種程度的火力密度而言,極限射程下的半徑30米命中精度,完全稱得上是可圈可點。關於神鷹400火箭炮還有一則趣聞值得拉出來單獨說說,由於我國的外貿火箭炮型號眾多,整個火箭炮家族枝繁葉茂、種類龐雜。
  • 還是大陸軍:2020年俄軍列裝2700套武器,多數是地面平臺
    據《簡式防務周刊》網站日前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列克謝·克裡沃魯奇科在接受俄《紅星報》採訪時說,俄國防部在2020年共列裝了約2700套主要武器系統和52500套支援系統。克裡沃魯奇科說:「俄軍在2020年度總共收到了147架飛機,包括第一批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UAS),如「漫步者」(Inokhodets)、「前哨」(Forpost)等型號無人機(UAV),還接收了7艘水面艦艇和2艘潛艇,1500多個地面平臺,約300套飛彈和火炮系統,以及大約150套防空武器。」
  • 真正海底對手已出現,一次齊射可毀滅半個地球,領先全球至少20年
    圖為哥倫比亞級潛艇的結構圖近日,據媒體報導,俄羅斯真正的海底對手已經出現了,美國最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首艦舉行了首塊鋼板的切割儀式,並將於3年之後下水,據稱該潛艇可以攜帶20枚潛射洲際飛彈,這意味它一次就能發出
  • 太陽現神秘「龍捲風」 推測日冕異常高溫之謎
    在此之前,研究小組曾於2008年首次觀測到疑似太陽「龍捲風」的蹤跡,但直到本次觀測前還無法確認這些巨型渦流是否真實存在。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從太陽大氣結構進行推斷,計算出了太陽表面在任一時間存在高達1.1萬個「龍捲風」現象。根據新的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科學家們認為太陽表面出現的神秘「龍捲風」可能是一個懸而未決之謎的一個關鍵因素,即為什麼太陽最外層發生的日冕物質比如太陽光球上層的溫度高出了大約300倍。  該問題是一個太陽研究學上的熱點,我們可以通過在日全食期間觀測到太陽微弱的上層大氣或者日冕物質。
  • 專家稱綏化「龍捲風」名不副實 12級風才算龍捲
    、綏稜縣的28個鄉鎮、32個村屯遭受「龍捲風」以及雷雨大風和冰雹天氣。10餘分鐘後,車行到康金井出口附近,風停雨歇,只見路面上積有一層黃豆粒大小的冰雹。    22時15分許,記者到達受災較為嚴重的三井鄉地界,只見警車、「120」車、市民組成的「愛心車隊」,拉著傷者趕赴附近的張維鎮、綏稜、北林區各大醫院。遭受「龍捲風」襲擊最為嚴重的是新泉村一組,記者看到這裡已有大量救援人員在現場組織救災,數百間民房嚴重破壞,隨處可見破損的房頂鐵皮、瓦礫、木製房架。
  • 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披露俄軍發展大計
    針對數天前美國《外交》雜誌上「美國一次核打擊便能將俄核力量完全摧毀」的說法,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表示,千萬別拿這說法當真——  俄防長披露俄軍發展大計  楊孝文 任秋凌  據俄新社、《莫斯科時報》3月28日報導,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當天舉行的國防部會議和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勾畫了俄羅斯軍隊的現狀和前景。
  • 中國陸軍列裝新型100毫米輪式突擊炮
    在2005年8月份的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中國和俄羅斯可謂精銳盡出,連左支右絀的俄軍太平洋艦隊都派出了三艘軍艦參加,而中國更出動了多種新型兵器參演,其中包括外型不甚突出的PTL02輪型突擊炮。 PTL02平時宣傳不多,突然在電視畫面中出現有點出人意料,連節目主持人都把它誤認為坦克。
  • 美軍看不上專用攻擊機,俄軍喜歡的不得了,蘇34連加訂單造不過來
    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俄羅斯依然處於衰退狀態,俄軍的軍費都不得不一再壓縮,可惜所謂的證據都是從貶低或掩蓋現實為目標,壓根沒說出實情。從現實來說,俄羅斯不是什麼傳說中的衰敗狀態。蘇34攻擊機從目前的情況來說,俄羅斯的軍工採購項目依然沒有什麼明顯的壓縮,相反還有增加之像,比如:蘇34攻擊機的採購沒有被壓縮,現在俄軍購買蘇34不怕花錢,整個生產線自從開動就沒有停過。
  • 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 滿足武器革新要求
    優勢突出,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意義重大作為俄羅斯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重點,高超聲速武器相對於其他飛彈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能夠滿足俄羅斯對於武器升級革新的現實要求。一方面,普通巡航飛彈的平臺適應性不是很強。作為最早研發成功並正式列裝的高超聲速飛彈,「匕首」高超聲速飛彈的彈體短粗,前部近似椎體,外表面沒有空氣進口,只是在彈體尾部有4個小型彈翼。「匕首」是固體燃料飛彈,這意味著發動機在主動上升段燃燒時間不長,只有15-20秒,在這段時間裡,飛彈達到最高速度,然後隨著發動機失效,飛彈沿著拋物線彈道軌跡方向飛向目標。
  • 「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徵稿通知
    如近年來的3個典型案例:2019年遼寧開原龍捲、2016年江蘇鹽城龍捲和2015年廣州佛山龍捲,共導致113人死亡,1162人受傷。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由於尺度小、突發性強 、持續時間短,監測預警仍是世界難題。為推動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的相關研究,便於研究人員深入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與熱帶氣象學報共同籌辦擬出版「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 。
  • 俄軍加速武器裝備更新換代 「北極熊」再造大國利劍
    從克裡米亞半島驚人的電子戰實力,到S-400防空飛彈系統快速投送敘土邊境;從裏海齊射26枚「口徑」飛彈全部精確命中目標,到俄軍成功摧毀「伊斯蘭國」大量基礎設施。去年的幾次武裝衝突中俄軍戰風剽悍,展現出俄軍事變革後武器裝備的迅猛發展和作戰實力的顯著提升。   武器裝備是打贏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
  • 上將要戰機炸平克裡姆林宮,坦克瞄準議會齊射,戰鬥民族當年太野
    以蘇國防部長和KGB指揮者等核心人物為首的所謂緊急委員會決定用一次果斷行動把對局勢無能為力的戈巴契夫趕走,並用軍事力量,特別莫斯科軍區的精銳御林軍逼迫葉爾欽等人就範,從而挽救聯盟的命運。
  • 澳大利亞驚現30米高「火焰龍捲風」 持續40分鐘
    30米高的「火焰龍捲風」很罕見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7日報導,52歲的電影製片人克裡斯當天在澳大利亞艾麗斯斯普林斯市郊外為一部新影片尋找拍攝場地時,意外地拍攝到了罕見的「火焰龍捲風克裡斯介紹說:「當時沒有一絲風,氣溫只有25攝氏度,這是很尋常的一天。只聽到一個人大喊『那是什麼?』我轉頭一看,是30米高的火焰龍捲風,它離我僅有300米遠。那裡並沒有風,但聽上去卻像是噴氣式戰鬥機低空飛行。我被驚得目瞪口呆。」他還補充說:「我23年來一直在內陸地區拍攝電影,但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奇觀。以前僅聽說過,但從未親眼見過。
  • 兇猛「狼獾」來襲,新款裝甲車入列俄軍,加快陸軍實戰靈活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有所好轉,俄羅斯軍隊開始陸續列裝一些科技感和實用性相結合的新式武器裝備。這當中陸軍就屬於裝備的大戶,許多新式裝備被陸續披露出來,也讓外界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俄軍。它的出現,使得俄軍在人員輸送和輕火力打擊方面有了關鍵提升,更能有效地對未來作戰提到幫助,它就是俄軍最新的"颱風-VDV"輪式裝甲車。這款裝甲車最早是在2017年俄羅斯國內的一次軍用博覽會上亮相,它的製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卡瑪茲汽車製造公司(英語:KAMAZ)。官方型號叫做卡瑪茲"颱風"K-4386型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