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俄羅斯報》網站4月22日發表了題為《遠程「龍捲風」——俄最新火箭炮堪比核武器》的報導,俄羅斯國防部接裝了一大批「龍捲風」-S和9K51M「龍捲風」-G遠程火箭炮(簡稱遠火)。
幾十輛「龍捲風」系列遠火發射車和運輸裝填車已交付俄軍火箭兵和炮兵部隊。它們被稱為傳奇多管火箭炮BM-21「冰雹」和BM-30「旋風」的繼承者。這些遠火由莫託維利哈兵工廠研發,該廠負責人亞歷山大·阿諾欣宣布,已全部履行供應「龍捲風」-S遠火合同規定的所有義務。
他強調:「經過升級、安裝自動化火控系統的「龍捲風」系列遠火已交付部隊。此外,本企業按照3年期合同裝運了一批『龍捲風』-G遠火。」
基於「冰雹」火箭炮改進的「龍捲風-G」新型遠火。(塔斯社)
資料圖片:俄軍基於BM-30改進的「龍捲風」-S遠火。(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導稱,「龍捲風」系列火箭炮家族號稱俄軍現代化火炮武器中最強大的一種。俄制遠火因其最佳性價比而在國際軍火市場相當暢銷。例如,俄制「冰雹」和「旋風」素有「多管火箭炮界AK-47」之稱,幾乎在每場當代衝突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而取代它們的「龍捲風」家族,性能又提升了數倍。
在BM-21「冰雹」基礎上研製的9K51M「龍捲風」-G,其威力超出前者近3倍,射程可達100公裡。該系統射擊效率得到改善,為其開發了更強大的彈藥,配備自動化制導、瞄準、地形聯測和導航系統。「龍捲風」-G獲得了遠程控制系統,使乘員可在不出艙情況下遙控發射122毫米火箭彈。簡言之,「龍捲風」-G能夠做到「發射後不管」。系統可在30秒內進入戰鬥狀態,持續20秒齊射,然後迅速轉換陣地。
資料圖片:俄軍BM-30「旋風」遠火發射火箭彈瞬間。(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導稱,「龍捲風」-S是BM-30「旋風」的改進版。300毫米重型火箭彈射程近200公裡,命中精度達300米以內。俄專家確信,一套「龍捲風」-S遠火的戰鬥力相當於20套「冰雹」火箭炮,一次齊射可將數噸炸藥送至目標,覆蓋約70萬平方米(大致相當於100個標準足球場——本網注)的面積。莫託維利哈兵工廠的工程師表示,新式火箭炮有助於同時控制一個營的射擊,並能自動計算目標數據。
【延伸閱讀】人造流星雨!近觀俄軍BM-21火箭炮齊射
BM-21「冰雹」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多管火箭炮之一。近日,有俄軍士兵上傳了在BM-21多管火箭炮發射陣地附近拍攝的畫面,可見數百枚火箭彈從頭頂上呼嘯而過,場面堪比「人造流星雨」,本圖集就此展示。圖為BM-21火箭炮陣地齊射瞬間。
俄軍士兵在多管火箭炮陣地附近拍攝的齊射火箭彈從頭頂呼嘯而過動態圖。
BM-21「冰雹」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大(產量超1.1萬門)的自行多管火箭炮之一,與後輩BM-30「龍捲風」一同出自俄羅斯圖拉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旗下。其最初於1963年投產,1964年裝備蘇聯陸軍炮兵部隊,參加過自越戰以來的多場局部戰爭,在近年的敘利亞內戰和伊拉克反恐戰爭中均能看到其身影。
圖為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發射車多視圖。
單門BM-21多管火箭炮車採用烏拉爾-375(6X6)卡車底盤,搭載有40管122毫米(口徑)發射管(共40枚火箭彈),可以發射包括高爆彈頭、反坦克(布雷)彈頭,甚至反潛深水(炸彈)彈頭等不同種類的火箭彈,對應不同作戰需要。BM-21火箭炮最大射程20千米(最新改進型可增至45千米)。
俄軍一個BM-21火箭炮營配備18門發射車,可在20秒內齊射720枚火箭彈,並能在完成齊射後的2分鐘內快速撤離,防止敵軍反炮兵火力反擊。如果需要進行再裝填作業,完成40管全裝填需要10分鐘時間,這點已落後於採用箱式模塊化裝填的新型遠火系統。圖為俄軍裝填並齊射BM-21多管火箭炮動態圖。
儘管服役時間已超半個多世紀,BM-21「冰雹」目前仍活躍在包括敘利亞、葉門等世界多個熱點地區,繼續發揮餘熱。圖為烏軍士兵正在校準BM-21火箭炮發射俯仰角。
圖為2018年俄軍大規模軍演期間,與BM-21火箭營協同齊射的BM-27「颶風」多管火箭炮。
蘇軍火箭炮營使用BM-21資料圖。
烏克蘭東部民兵在內戰中使用BM-21多管火箭炮資料圖。
俄軍BM-21火箭炮部隊資料圖。
另一角度拍攝的「冰雹」火箭炮,可見密集的40管火箭發射器。
(2019-01-17 08:40:00)
【延伸閱讀】俄噴火殺器現身敘利亞:7秒滅1座村莊
TOS-1「博羅季諾」(Buratino,綽號取自歷史上著名的博羅季諾戰役)自行多管火箭炮,俄軍更習慣稱其為「重型噴火坦克」,由T-72坦克底盤改裝而來,主要用於面積壓制敵方據點或殺傷集群目標。圖為TOS-1A模型封繪。
圖為近日,網上公布的幾張敘利亞軍隊的TOS-1A噴火坦克運抵前線的照片。
圖為滿載特種火箭彈的TOS-1A(綽號「熾日」),其24聯裝220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十分醒目,這也是其與TOS-1(30聯裝)的最大區別。TOS-1A於2001年投入服役。儘管TOS-1A減少了發射管數量,但最大射程有較大提升。TOS-1的最大射程為3500米,TOS-1A為6000米。
之所以稱TOS-1為「噴火坦克」,主要是因其使用的特種燃燒式火箭彈,火箭彈內所裝燃料為新型化工製品三乙基鋁,其遇空氣自燃,遇水爆炸,土掩後外露仍能自燃,而且還能填充雲爆劑,作為燃料空氣炸彈使用。據俄羅斯《軍事檢閱》雜誌披露,僅用一輛TOS-1齊射全部火箭彈,在7.5秒內就可摧毀一個小型村落或較大範圍的集群目標。圖為TOS-1發射的火箭彈命中目標瞬間。
TOS-1於1988年投入服役,首次投入實戰是在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最後兩年,打擊目標是駐紮在阿富汗潘傑希爾谷地的聖戰者遊擊隊營地。第二次投入實戰是在1999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在攻打格羅茲尼的戰鬥中曾使用過TOS-1。
圖為TOS-1齊射特種火箭彈。
TOS-1A最新一次實戰是在2014年的伊拉克,伊拉克政府軍在收復Jurf Al Sakhar的作戰中曾使用這種武器。圖為2014年10月運抵伊拉克的TOS-1A。
圖為TOS-1的模型封繪,可見其巨大的30聯裝多管火箭發射器。
圖為TZM-T彈藥補給車,這是TOS-1A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圖為TOS-1A在演習中齊射特種火箭彈。
圖為將多管發射器升至高仰角的TOS-1A。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日」閱兵的TOS-1。
近日,網上公布了幾張敘利亞軍隊的TOS-1A噴火坦克運抵前線的照片。
圖為高速開進中的TOS-1A
圖為網友製作的TOS-1的3D建模。
圖為軍迷製作的TOS-1模型。
圖為野外推進中的TOS-1A。
圖為TOS-1A發射特種火箭彈瞬間。
圖為在野外開進中的TOS-1A自行多管火箭炮群。
圖為TOS-1A一字排開在野外開進,準備進入發射陣位。
圖為部署在野外發射陣地內的TOS-1A。
圖為多輛TOS-1A齊射特種火箭彈。
圖為將發射器抬升至最大仰角的TOS-1A。
除出口上述兩國外,俄羅斯還向幾個周邊國家也出口了這種大殺器。圖為2013年亞塞拜然國慶閱兵式上的TOS-1A方隊。
圖為停放在莫斯科街頭的TOS-1A。
圖為在公路上開進的TOS-1A縱隊,領頭的是一輛BTR輪式裝甲車。
圖為俄羅斯2015下塔吉爾武器展覽會上的TOS-1A,還換裝了沙漠迷彩。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閱兵的TOS-1A。
圖為參加紅場勝利閱兵的TOS-1A。
圖為TOS-1早期資料圖。
(2015-10-16 07:52:00)
【延伸閱讀】可滅200千米外目標!中白俄聯研遠火
提起「波羅乃茲」(準確翻譯為「波蘭舞曲」),人們通常可能會先想到波蘭FSO公司生產的波羅乃茲汽車,但實際圖裡這種白俄羅斯陸軍裝備的遠火也叫「波羅乃茲」,而且還是中、白俄混血產物,本圖集就此解讀。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波羅乃茲」八聯裝300毫米制導遠火由中、白俄兩國聯合研發,實際其是在中國A-200外貿型遠火基礎上改進而來。火箭炮發射器部分由中國負責, MZKT-7930特種底盤則由白俄羅斯負責。
據白俄軍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波羅乃茲」的最大射程超過200千米,配備的制導火箭彈可採用「格洛納斯衛星+慣性」複合制導方式,打擊精度(圓概率)誤差小於10米。
除採用複合制導方式外,「波羅乃茲」遠火配備的制導火箭彈還採用了兩級火箭技術,大幅增加射程。一輛遠火可配備3種不同類型彈頭的火箭彈。圖為試射制導火箭彈特寫,可見彈體上展開的空氣制動翼。
在經過了多次試射測試後,「波羅乃茲」遠火於2014年正式投產,並於2016年正式列裝白羅爾斯陸軍。為了進一步提高作戰靈活性,每輛火箭炮發射車在尾部都加裝了再裝填用的摺疊式起重機,即使在沒有專用裝填車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再裝填作業。
圖為難得一見的「波羅乃茲」發射車內部操控臺,可見已具備了較高的信息化作戰水平。
圖為演習期間,「波羅乃茲」遠火發射車駛入發射陣地。
進入陣地後,升起300毫米八聯裝遠火發射器。
試射制導火箭彈。
白俄陸軍士兵演練在野戰環境下為「波羅乃茲」遠火再裝填火箭彈。
本圖可見安裝在火箭炮發射車尾部的摺疊式再裝填起重機。
圖為越野開進中的「波羅乃茲」遠火發射車。
(2017-11-08 08:15:00)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