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家:美對華就像「翻拍」美日老電影,但結局大不同

2021-01-08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史雨軒】

上世紀80年代,高速增長的日本被汙名為「美國最大經濟威脅」,美國以「盜竊智慧財產權」等指控「誹謗」日本。30年後,美國又把高速增長的中國稱為「惡棍」,誹謗手段如出一轍。

國際媒體組織《世界報業辛迪加》5月27日刊發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文章《彼時日本,今日中國》。文章指出,川普一意孤行發動對華貿易摩擦,一如上世紀80年代裡根對日本,就連對華貿易代表萊特澤希(Robert Lighthizer),也是「美日貿易戰的老兵」。

學者認為,川普模仿「裡根經濟學」,導致赤字擴大、儲蓄減少、經濟失衡,「所謂貿易問題,很大程度咎由自取」。然而這次貿易摩擦「結局可能大不相同」,美國應該「正視鏡子裡的自己」。

史蒂芬·羅奇曾任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圖源:雅虎金融)

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講師,在該校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Jackson 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任高級研究員。曾任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亞洲區董事長。

文章《彼時日本,今日中國》(Japan Then,China Now)介紹,1985年9月《廣場協議》籤署後,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如此評論日本,「政府允許偽造複製美國產品,竊取美國未來,這不是自由貿易」。羅奇認為,中美當下,如同電影翻拍20世紀80年代局勢。有所不同的是,「電視真人秀明星」(川普)代替了「好萊塢明星」(裡根),「中國代替了日本」。

當時,伴隨著美國國內產業空心化,美日間存在巨大貿易赤字。日本被美國描繪成「最大經濟威脅」,被指控「盜竊智慧財產權」、「操縱匯率」、「政府扶持產業政策」。

日美對峙以日本妥協告終,結果付出了高昂代價。日本進入「失去的30年」時代、經濟停滯、通貨緊縮。

羅奇評論稱,今天中國面臨同樣的「電影情節」。中日有共同之處,都是「美國習慣受害者」,被當做美國自身經濟問題的替罪羊。美國國內儲蓄大幅減少,催生了巨額的經常性帳戶赤字和貿易逆差,宏觀經濟結構失衡日益嚴重;這些都是前提,為美國30年內先後向亞洲兩大經濟體開戰埋下伏筆。

日美貿易結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失衡(圖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羅奇稱,1981年1月裡根就任總統時,美國國內儲蓄率佔國民收入7.8%,經常性項目基本平衡。隨后里根實行了「廣受歡迎」的減稅政策,儲蓄率跌至3.7%,經常性項目和商品貿易餘額陷入永久性赤字。這方面上,美國所謂貿易問題很大程度上咎由自取,然而裡根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羅奇認為,對於儲蓄率和貿易失衡的關係,裡根政府幾乎完全不重視,相反把責任歸咎於日本。上世紀80年代前半段,日本佔美國貿易逆差42%,許多人抱怨日美貿易不公、非法,抨擊日本的論調逐漸有了生命力。最終,年輕的貿易談判副代表羅伯特·萊特澤希領軍前往日本。

30年過後,歷史相似顯而易見。與裡根時代不同的是,川普接手時並未繼承一個儲蓄充足的美國經濟。2017年1月川普上任時,美國國內淨儲蓄率僅3%,不到裡根初期的一半。但是川普同樣制定了大幅減稅政策,目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

羅奇表示,結果顯而易見,聯邦預算赤字急劇擴大,抵消了私人儲蓄周期性增長,後者通常伴隨成熟的經濟擴張。2018年底,美國國內淨儲蓄率下降至國民收入2.8%,使美國國際收支處於嚴重赤字狀態,經常性項目赤字佔GDP2.6%,商品貿易逆差佔4.5%。

截至目前,美國公共債務已達22.33萬億美元,相當於2018年GDP的111%(圖源:美國債務鍾)

羅奇認為,中國如今扮演著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角色。表面上看,「這種威脅似乎更可怕」,2018年中國佔美國貿易逆差48%,而日本當時只佔42%。

但是全球供應鏈扭曲了比較,上世紀80年代並不存在全球供應鏈。經合組織(OECD)和世貿組織(WTO)數據顯示,約35-40%的中美貿易逆差,是境外生產、中國境內組裝並運往美國的商品,這意味著美國貿易逆差中,中國製造比例比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少得多。

羅奇指出,和抨擊日本的論調相同,現今美國指責中國的論調,自然而然無視美國宏觀經濟大背景,這是嚴重錯誤。如果不提高國民儲蓄(按目前美國預算趨勢,極為不可能),美國對華貿易只會轉給其他貿易夥伴。隨著貿易活動轉移至全球成本更高的平臺,實際相當於給美國消費者加稅。

諷刺的是,川普選擇的對華貿易代表,恰恰是「對日貿易戰老兵」萊特澤希。「不幸的是,萊特澤希今天對宏觀經濟的理解,似乎和當年一樣無知。」

羅奇總結道,美國經濟儲蓄不足,宏觀經濟面臨嚴峻限制,該因素被忽視卻有著充分理由:美國政界無人支持以削減赤字、提高國內儲蓄減少貿易逆差。美國想兼得魚與熊掌(have its cake and eat it),一方面醫保體系佔GDP18%,軍費超過後面七個國家總和。另一方面聯邦政府佔GDP比重下降到16.5%,遠低於過去50年平均水平(17.4%)。

文章結尾,羅奇稱,「這部老電影翻拍令人不安」:美國再次發現,與其量入為出,打擊其他國家容易得多(過去是日本,今天是中國)。然而這一次,「電影結局可能大為不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豆瓣130萬人評價,三部翻拍無數次的治癒電影,最高評分9.4
    ,日本、美國、俄羅斯都翻拍過,中國版是十二公民,何冰主演。經典黑白電影私以為《十二怒漢》電影名翻譯的非常精彩,堪稱神來之筆。十二個不同職業與生活的陪審團成員,對被告人審判結果達成一致的一場討論。影片整個場景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進行,場景單調的戲更考究演技,男主亨利·方達是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影帝、雙料終身成就獎得主。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6名。本部電影對尊重生命、司法和理性的探討非常動人,超五星推薦。
  • 電影推薦:10部結局超級大反轉的高分懸疑燒腦電影,你看過幾部?
    一部好電影,結局最後很重要,最後結局可以影響一部電影,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10部結局超級大反轉的高分懸疑燒腦類電影,不到最後一刻你絕對看不到真相,快看看你看過幾部。1.《控方證人》1957年/懸疑/犯罪豆瓣評分:9.6這是一部老片,美國人雷納被指控謀殺一位富有的情婦以獲取其大筆財富。著名刑事辯護律師偉飛爵士不顧健身體健康接手了此案。
  • 電影《老阿姨》:展現樸素人生的大美之境
    近日,相繼在江西蓮花、河北燕郊等地舉行首映式的紀念建黨95周年重點獻禮影片《老阿姨》是長影電影人向黨和人民匯報的一次實際行動。  根據「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老人事跡創作的影片《老阿姨》,講述了在中國大地上流傳了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開國將軍甘祖昌與夫人龔全珍紮根山村幾十年,相攜互勵、全心全意為家鄉建設奉獻一生。
  • 臺灣倒向美日印澳,與美完善整體防衛,步步走向絕路
    其實,臺灣更想加入美日印澳聯盟,這樣就更有了對抗中國大陸的靠山。今年以來,美印日澳四國合作密集,合辦馬拉巴爾海上軍演、政治會談、貿易合作,無不處處針對中國。臺灣此時跳出來要和這四國共享情報,就是看重了這四國共同對抗中國大陸的態勢。
  • 拜登語出驚人攪動中日關係,美日加緊勾連,配方變了但套路沒變
    在美大選結果尚未落定之際,拜登團隊已經開始了勝選演講,並加緊準備過渡政府工作,其內閣成員組成將決定未來大國關係走勢,不過日前拜登就日本首相菅義偉的通話透露了其可能在未來採取的對華策略。日本依舊是美國錨定印太的重心,美日聯盟在未來將繼續得到加強,「配方」也許會換,但美對華政策的大方向依舊是「遏制」的主旋律。拜登對日本釋放信號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近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和拜登進行了正式通話,拜登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
  • 2019豆瓣評分最高日本電影竟翻拍自韓國,今年中國翻拍網友卻很慌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有趣的前世今生。電影海報電影名:陽光姐妹淘 SUNNY 強い気持ち強い愛某天,已經成為家庭主婦的奈美,竟遇上另一成員芹香,更意想不到的是好友身患重病,時日無多…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跟「SUNNY」成員重聚!為了實現芹香最後的心願,奈美展開了尋找昔日好友之旅…影片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常年佔據豆瓣電影top250,經典中的經典的《陽光姐妹淘 》,豆瓣四十多萬人評分8.8。
  • 中國初裁美日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傾銷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商務部18日發布公告,稱原產於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存在傾銷,將對其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當日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決定顯示,原產於美日兩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決定對該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初裁決定,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來源的該產品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其中,涉案日本公司保證金比率為25.9%,美國公司保證金比率則達48.5%。
  • 世界上被翻拍最多次的電影《完美陌生人》日版開幕
    世界上被翻拍最多次的電影《#完美陌生人#》日版開幕。好劇本匱乏與夫妻婚後矛盾不分國界,日本也來翻拍義大利喜劇電影《完美陌生人》。而這部小成本喜劇電影也不是第一次被翻拍了,早在此前,就已經有了中國、韓國、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德國、俄羅斯等多達18個國家的翻拍版本。這部翻拍後名為《大人的事情》的電影由光野道夫(《戀人啊》《老大》)執導,東山紀之、鈴木保奈美、益岡徹飾、常盤貴子、田口浩正、木南晴夏、淵上泰史主演。
  • 柯南伯格吃自己老本 翻拍經典恐怖「變蠅人」
    柯南伯格吃自己老本 翻拍經典恐怖「變蠅人」 時間:2009.09.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美真正的威脅曝光!前英國記者警告:此時對華攻擊,等於恩將仇報
    在經濟層面,美國動輒揮舞關稅大棒,甚至鼓吹所謂「脫鉤論」;在科技層面,美政府頻頻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不擇手段打壓中國科技企業,還大肆鼓吹建立所謂「清潔國家聯盟」。 在政治層面,美不遺餘力抹黑、攻擊中國政府,公然挑起意識形態對立對抗,妄圖以維護所謂「自由」「民主」的名義構築「反華聯盟」;在地緣政治層面,美頻繁插手南海、中印邊境爭端等熱點問題,試圖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並拉幫結派圍堵中國。
  • 看《美恐:1984》前,別忘了這部經典
    ]……它也延續了那個時代恐怖片的經典設置:像偏遠營地:《美恐:1984》中它叫紅木營地,而[13號星期五]中是水晶湖營地;像變態殺手,《美恐:1984》叫「叮噹先生」,而諸如「傑森」之[13號星期五]、「弗萊迪」之[猛鬼街]、「麥可」之[月光心慌慌],這些名字已隨電影永留影史。
  • 中國駐美大使館:將在美全面實施赴華乘客核酸檢測措施
    自美國出發搭乘商業航班經第三國或地區赴華的中、外籍乘客須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申領帶「HS」標識的綠色健康碼、健康狀況聲明書的要求繼續有效。詳情請參閱駐美使館官網8月7日通知。請注意:美東時間9月15日0時起,自美國經第三國或地區中轉赴華的中、外籍乘客需提供最後一段赴華航班登機前3天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 美收緊對華高科技出口涉20大類產品(圖)
    新快報綜合報導 美國新的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從19日起開始執行。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的管制清單規定,航空發動機、先進導航系統、雷射器、水下攝像機及推進器等20個大類的美國高科技產品不得對中國出口。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潘銳教授表示,從2001年至今,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一直沒有放鬆。
  • 《美隊2》是美隊最受挫的劇情,為何卻是漫威最棒的單人電影?
    近十年來,MCU(漫威電影宇宙)可以說是國際上做熱門的電影系列了,漫威別出心裁的將美漫超級英雄故事改編成為了電影,然後通過主線劇情以及巧妙的彩蛋設置,使得一步步獨立的單線影片關聯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系列。
  • 《誤殺》:翻拍必爛片的詛咒,破了嗎?
    大女兒平平因為在夏令營遭到當地警察局長拉韞的兒子強暴和威脅,反抗時誤殺了對方。為了保護家人,李維傑決定向懸疑電影學習,消滅證據、製造不在場證據、訓練家人給假口供。就這樣,李維傑與尋找兒子的拉韞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其實在本片立項時,瑪妮就注意到了這部電影,因為是翻拍自印度的「神級IP」——《誤殺瞞天記》。
  • 《女巫》導演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
    時光網訊  在憑藉恐怖電影《女巫》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勝利後,影片導演羅伯特·艾格斯開始向他的下一個項目邁進。近日在參加一個電影人播客時,艾格斯透露他接下來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  據導演透露,《諾斯費拉圖》翻拍版已經在今年夏天開始啟動:「在我成長的地方,執導《諾斯費拉圖》讓人感到噁心、自私、虛偽、對神不敬。我之前真的打算等等再拍,但這就是命運讓人震驚之處。」  原版《諾斯費拉圖》誕生於1922年,是德國電影大師F·W·茂瑙執導的默片。
  • 美媒:中國最爛電影獎評選 《小時代3》獲數項提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第6屆「金掃帚獎」概念海報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導 美媒稱,據今年的「金掃帚獎」——該獎項請大眾選出中國最差的電影——的舉辦者稱,今年該獎項的競爭正值中國電影史「最低俗、缺乏創造性以及糟糕透頂的」時代。
  • 動漫翻拍成真人版,都是反面教材嗎?國產翻拍的《棋魂》倒是不錯
    畫作上是如此,拍成電視或者電影呈現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這就好比朋友圈裡,某位好友拍攝了一組圖片,就地取景,看起來美得不行。可是當你去「實地考察」後,就會發現:和預期差距好大。最近,流行將動漫翻拍成真人版,這也是二次元向三次元轉換的一個過程。可是從翻拍的效果來看,似乎不盡人意。
  • 美國商會:美大選後 美企對在華業務更加樂觀
    「企業普遍看好拜登政府的前景,」上海美國商會引用了對124家美國企業的調查結果稱,「這可能是由於人們預期美中關係將比過去四年更加穩定。」該調查於11月11日至15日期間進行。只有1.6%的受訪者(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對在華開展業務的想法現在更加悲觀。  另外,近57%的受訪者預計貿易限制或關稅不會增加。  儘管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在華的美國製造商並不打算退出。約82%的企業不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將其製造業務轉移到海外。只有一家美企打算將所有生產轉移到海外,還有兩家美企預計將把30%以上的生產轉移到海外。
  • 翻拍經典 經得起考驗否
    近期,在深圳各大影院熱映的電影中不難發現,《警察故事2013》、《對不起,我愛你》等影片,都「借用」了經典舊作的光環。可惜的是,「新瓶裝舊酒」的簡單套路並未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可。有資深影迷認為,簡單的「冷飯熱炒」,只會讓觀眾失去胃口,因此翻拍影片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更要懷有對原作的尊重和敬意。下面,讓記者帶您重溫那些曾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翻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