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分析結果的可靠性要同時考慮到準確度和精密度。精密的測量是得到準確結果的前提。精密度低的測定是不可靠的, 應首先設法提高測定的精密度。但是,精密度高的測定,也並不一定能得到準確的結果。
準確度:表示測量值與真實值的符合程度。測量值與真實值愈接近,測量愈準確。準確度的高低用誤差大小表示。
真值(μ):真值是客觀存在的,但任何測量都存在誤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測知,實際工作中,往往用「標準值」代替「真值」。標準值:採用多種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分析人員經過反覆多次測定得出的結果平均值。
絕對誤差(E):表示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簡稱誤差。
Xi—測量值,XT—真實值
相對誤差(RE): 表示絕對誤差與真實值之比,常用百分率表示。
E和RE都有正負之分。正值表示分析結果偏高,負值表示分析結果偏低。其中RE能反映誤差在真實結果中所佔的比例,這對於比較在各種情況下測定結果的準確度更為方便,所以分析結果的準確度用RE表示更具實際意義。
精密度:表示在相同條件下,同一試樣的重複測定值之間的符合程度。精密度高低用偏差大小表示。
偏差:單次測量值與樣本平均值之差:
絕對偏差(d): 是某一測定值Xi與平均值之差。
相對偏差(Rd):是絕對偏差與平均值之比,常用百分率表示。
平均偏差( ):各次測量偏差絕對值的平均值。
相對平均偏差:為平均偏差與平均值之比,常用百分率表示。
標準偏差:各次測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開方,比平均偏差更靈敏的反映較大偏差的存在,在統計學上更有意義。
式中μ為總體平均值,σ為總體標準偏差。
相對標準偏差(RSD): 相對標準偏差又稱變異係數,為偏差與平均值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例:分析鐵礦石中鐵的質量分數,得到如下數據:37.45,37.20,37.50,37.30,37.25(%),計算測結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對平均偏差、標準偏差、變異係數。
1、精密度是保證準確度的先決條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測結果不可靠,失去衡量準確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證準確度高。
換言之,準確的實驗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實驗不一定是準確的。
重複性試驗按擬定的含量測定方法,對同一批樣品進行多次測定(平行試驗至少5次以上,即n>5),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一般要求低於5%。
延伸閱讀
1、靈敏度、精密度、準確度、精確度,區別在哪??
2、準確度?正確度?精密度?還在為此凌亂嗎。。。。。。
(內容來源: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 END ——
關注【實驗與分析】,每天獲取分析檢測和科研領域專業知識,提升實驗室技術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