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再見

2021-01-20 星球研究所

我的敵人是地心引力

文 | 星球研究所




人類自誕生以來

就對自身被局限於地表之上頗為不滿

我們爬樹、登山,以求居高望遠

我們羨慕飛鳥、諸神,可以俯瞰眾生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脫離地表

就必須擊敗一個強大的敵人

地心引力

(標準稱謂應是「地球引力」,現代物理學認為其源於地球質量對時空的彎曲,下圖為示意;圖片源自@universetoday.com)


它是將人類束縛在地表的根本力量

既可以讓蘋果砸中牛頓的腦袋

(雖然劍橋大學還有這顆蘋果樹的後裔,不過牛頓因此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並不可信)


也可以輕易將試圖飛上天空的古人

重重地摔回地面

(西方航天界認為中國明代官員Wan Hoo曾試圖用爆竹將自己送上天空,卻不幸被炸身亡,因此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Wan Hoo,不過此事並無中文史料佐證,因此我們不予採信;下圖為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他將鳥類羽毛粘到身上來飛翔,卻最終摔死,由1906年法國畫家Edmund J Sullivan繪製)




人類所有的嘗試無不以失敗告終

直到公元1783年11月15日

法國科學家羅奇爾(Jean Francois Pilatre De Rozier)

和軍官安蘭蒂斯侯爵Marquis d'Anlandes)

坐上剛剛發明不久的熱氣球

成功完成歷史上首次載人飛行

人類擺脫地心引力束縛的偉大進程才真正開始


他們在巴黎上空一邊俯瞰大地

一邊接受市民的陣陣歡呼

(兩人在熱氣球上俯瞰歡呼的市民,畫作印刷於19世紀,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這次飛行共持續25分鐘、裡程達9公裡

飛行高度最高達到


1000米


在這個高度

距離地面2000米以內的

雨層雲、層積雲等低雲族已經觸手可及

一些接近地面的層雲甚至被覽之腳下

(瑞士古斯塔德的低雲,攝影師@Bob Martin)


僅僅半年後

羅奇爾再次用熱氣球刷新紀錄

將高度提升到了約


4000米


歐洲的大部分山峰都已在這個高度之下

距離地面2000米-6000米的

高積雲、高層雲等雲族歷歷在目

(一種高積雲,一朵一朵飄浮空中;攝影師@Marcin Kocybik)


又過了大約80年

1862年9月5日

兩個英國冒險家同樣採用熱氣球升空

將高度紀錄提升到了


11887米


兩人對高空中愈發稀薄的氧氣沒有充足準備

其中一人甚至一度昏死

但是他們卻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

這個高度比珠峰還要高出3000米

人類首次躍升至地球表面所有固態地貌之上

低雲族、中雲族統統從腳下流過

距離地面6000米-12000米之間的

捲雲、捲積雲、卷層雲等高雲族在高空與人類對望

(2008年非洲上空的直展雲,一種特殊的雲,雲底位於低雲族,雲頂直達高雲族,並向四周展開如平面;圖片源自@NASA)


至此

地球上的絕大部分雲族

都可以被曾經囿於地表的人類近距離觀賞

那些以雲或高山為居所的諸神

正在失去被他們獨佔的家園

一切「神秘感」都將煙消雲散

(雲族的分類及對應高度圖,注意不同地區不同溫度條件下的雲族對應高度並非完全如圖所示;圖片源自@世界氣象組織,星球研究所增加中文標註;)




雲族已經完全暴露在人類的視野

但我們擺脫地心引力束縛的進程還任重道遠

雲族大部分都處於大氣層中最低的一層

對流層

高度佔整個地球大氣層不足1/200

之上還有約40公裡高的平流層

約50公裡高的中間層

約500公裡高的熱成層

以及可能高達上千公裡的散逸層

我們今日時常乘坐的民航飛機

一般也只是在對流層頂部或平流層底部飛行

(大致按實際比例製作的地球大氣層垂直結構圖;圖片源自@KrAtul/維基百科,星球研究所修訂)


1931年5月27日

瑞士物理學家Auguste Piccard和同伴

為了測量宇宙射線

將他們的熱氣球升至


15787米


在簡陋的防護裝備之下

這次行動顯得相當冒險

但冒險卻讓他們成為率先進入平流層的人類

平流層是一個能見度極高的區域

水汽、懸浮固體顆粒、雜質等比對流層少了太多

飛鳥也已經基本絕跡

(澳門上空,雲層之上為平流層,淡淡的新月正在大氣層上方升起;圖片源自@NASA)


地球的曲線在太空中也變得清晰可見

(菲律賓以東洋面上方,雲層上方為透明的平流層,遠處淡藍色為大氣層某一層的邊界;圖片源自@NASA)


平流層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這裡是臭氧分布的主要區域

臭氧吸收從太空來的紫外線

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侵襲

同時

因為大量太陽輻射被臭氧吸收

平流層的頂部氣溫甚至可以與地面相近

高溫層在頂部,低溫層在底部

上熱下冷,大氣的上下對流基本消失了

穩定的大氣讓平流層因此得名

(著名的臭氧層破洞,位於南極洲上方,2006年達到面積最大;圖片源自@NASA)


再往上突破地心引力

人類就必須用到更先進的技術了

20世紀中葉

美國開始試驗一種新型飛機

X-15

這是一個高超音速(hypersonic)飛行器

它以火箭為動力

時速超過7000公裡

相當於現今民航飛機的10倍速度

(圖中大飛機為其母船B-52,下方懸掛的黑色飛機即為X-15;遠處為伴飛的T-38教練機;圖片源自@聖地牙哥航空航天博物館)


1962年7月17日

美國飛行員羅伯特·懷特(Robert Michael White)

駕駛X-15飛升至距離地面


96公裡


這個高度位於中間層

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驚嘆

「The Earth is really round」

「地球真的是圓的」


(下圖可以看到下方黑色的地平線更有曲線了;最上方藍色發光的雲彩為北半球上空的極地中氣層雲,又名「夜光雲」,位於中間層,是目前已知最高的雲;拍攝於2012年6月13日;源自@NASA)


中間層最具代表性的景象便是

流星

當流星體進入中間層與氣態粒子相撞

產生大量的熱力

使得流星在到達地表前就被燃燒殆盡

於是天空中便會發出我們肉眼可見的光芒

(2011年8月13日國際空間站拍攝到的流星,在中間層劃出一道光芒;此處位於中國西部上空;圖片源自@NASA)




但是羅伯特·懷特和他的X-15

卻並非第一個到達中間層的人類和載人飛行器

因為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太空競賽開始了

宇宙飛船直接超越飛機

成為人類擺脫地心引力的最大利器

一年前的1961年4月12日

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

直接穿過中間層

到達更外側的熱成層

最遠處距離地球表面達


315公裡


第一個到達中間層的人

第一個到達熱成層的人

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

全由加加林一人包攬

(國際航空聯合會將距離地表100公裡之外定義為外太空,因此東方一號到達的位置既是熱成層也是外太空;1961年被華沙人民熱烈歡迎的加加林)


此後越來越多的人類和載人太空飛行器

開始到達熱成層

太空梭、國際空間站、人造衛星

大部分都位於該層

(2011年奮進號太空梭穿越大氣層的畫面,圖片源自@NASA)


被無數人追逐的極光

則是熱成層的代表性景觀

(2015年在阿拉斯加發射的火箭與極光同時出現,圖片源自@NASA/Jamie Adkins)


在這樣的高度

整個大氣層的結構都可以被清楚地觀察到

(下圖為位於熱成層軌道的奮進號,左下方為地表,橙色為對流層、白色為平流層、藍色為中間層、右上方黑色為熱成層;圖片源自@NASA)


地球表面的景象更是讓「地表人類」無法想像

人類完全獲得了上帝的視角

從河流

(俄羅斯的勒拿河三角洲,圖片源自@NASA)


到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的假彩色照片,圖片源自@NASA)


從火山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處火山,圖片源自@NASA)


到冰川

(阿拉斯加的Susitna冰川,圖片源自@NASA)




現在

人類距離真正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

還有最後一步

1968年12月21日

阿波羅8號載著3名太空人

從近地軌道加速到10公裡/秒

這是一個可以脫離地球引力、奔向星際空間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太空人們在途中拍攝了

歷史上第一幅地球的完整照片

(1968年阿波羅8號拍攝,拍攝點距離地球約3萬公裡,圖片源自@NASA)


69個小時後

他們到達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

人類第一次徹底擊敗了地心引力

從此地表人類進化為星際人類

地表,再見了


P.S.歡迎廣大攝影師向我們提供更多佳作,同時我們正在招募地理研究員、編輯等,都可通過公眾號菜單中的「秘密組織」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冷知識,加州死亡谷,一個保持世界最高地表溫度記錄的地方!
    這幾天,天天下雨,氣溫涼爽了許多,但是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18日的消息,美國氣象局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地區的一處自動觀測站於測到地表溫度達到54.4攝氏度,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記錄到的全球最高地表溫度。
  • 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再見?再也不見,或是再見也只是再見
    「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再見?」我沒說話,默默地低著頭,心不在焉地看著手機帶給我的紛繁複雜。如果是平時,我可能會得到一陣她的羅嗦。不過那會,她很安靜。「再見!」「再見!」她轉過身去,慢慢地走到人群中,等待著檢票進站。在遠處的我站起身來,也慢慢地走到檢票口前,看著她。人群越來越少,她離檢票口越來越近。我下意識地加快步伐,想要快點看到她。
  • 看似普通的地表生物卻有著隱藏技能
    玩過迷你世界的小夥伴們對於地表生物都是非常熟悉的,基本上這些生物都是玩家成長的磨刀石,不過其實這些生物並不簡單!看似普通的地表生物卻有著隱藏技能,你都知道嗎?接下來戲蟲就帶大家去漲漲知識吧。大眼蛛:這種生物經常在洞穴或者夜晚出現,它有什麼隱藏的技能呢?爬牆?不!如果你注意觀察的話,那麼你肯定知道洞穴裡大眼蛛是怎麼攻擊人的?
  • 地表形態的塑造——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們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如下表所示: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1)風化作用①地貌形態: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註: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②分布地區: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 再見,再也不見
    成長就是不斷和你喜歡的東西說再見,縱使世事無常,我也願你最好的朋友在身邊,最愛的人在對面。,都能換來未來可期,更多的再見更像是再也不見。那時候的你不知道,沒過幾天,因為城市改造,門前的那棵樹連帶著周邊的一切都消失了,但傻傻的你其實是幸福的,因為那天你已經跟它好好的說了一聲再見。
  • 抖音再見吧喵小姐是什麼歌 再見吧喵小姐歌詞
    抖音再見吧喵小姐是什麼歌?這首歌是在抖音上火起來的,因為其歌詞還有一點憂鬱的調調,所以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下文小編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資訊分享。抖音再見吧喵小姐是什麼歌:  最近風靡抖音的歌曲再見吧喵小姐;其實是由王曉天演唱的《再見吧,喵小姐》,曾在綜藝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中演唱過。
  • 再見,其實是再也不見
    不喜歡說再見,害怕再也見不到你,不習慣說再見,只想陪你永遠。時間,那無聲無息的小偷,不知何時已把彼此的心偷走,遊走在情感的邊緣,不知所措。你的眸子我不敢去看,生怕有一天它會在我的視線裡慢慢消散,眼睛有點模糊,不知道是不是風太大,迷失了我所有的不堪。
  • 再見,或是再也不見
    你好…………再見車站,南來北往,送別時總要說再見下次見,可誰又能知道再見是何時。再也不見,也不一定是決絕,也許是無奈,明知結局能否避免更多的傷害。是啊,曾經以為會多難忘多刻骨銘心,最後也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路人,他會有新歡,你也會淡忘舊愛,那就再見吧。前幾天看一個綜藝,柳巖說和前男友分手的第一次再見,是在父親的追悼會上,她說,前男友和家裡人關係很好,但是沒想到那天他會來,還在廁所哭了半個小時。
  • 再見卻是再也不見
    再見卻始終再也不見,而那句再見卻也始終沒有說出口,以前總以為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經過時間的沉澱,漫漫的褪去了年少的輕狂,或許每個人都是心底那個人的附屬品。以前總以為時間很長,距離很短,直到一個轉身,一次別離才知道,人心才是最遠的距離。再見卻始終再也不見,遠方的你還好嗎?
  • 再見再也不見了吧
    而想起自從對朋友之間的友誼有了理解之後,許多朋友說再見之後就再沒有見過。沒了聯繫?不想聯繫?想不起來聯繫?都不知道了。信息方便了,聯繫起來卻變得困難,友誼也變得不可實現了。「再見,再也不見」,總叫人心驚膽戰,淚眼婆娑。
  • 再見,史蒂芬·霍金
    傳奇走了,他只是飛向了群星,再見,「宇宙之王」...再見,史蒂芬·威廉·霍金~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本文編輯:呂亭潔覺得不錯,歡迎點讚↓↓↓
  • 難說再見範公堤
    20多天的採訪結束,當返程的火車開動,打開筆記本的我,敲下的第一行字卻是「難說再見範公堤」。  難說再見,是因為這堤已不存在。  範公堤主體在鹽城,是北宋範仲淹主持修建的捍海堤壩,後人稱其為範公堤。  當初的範公堤,大致從鹽城向東南至東臺約百公裡,是高5米底寬10米頂面寬約3米的夯土堤,在河流穿堤入海處則用磚石圍砌。
  • 抖音你好再見g2er歌在哪聽 G2er再見你好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G2er再見你好在哪裡聽?一起來看看抖音G2er再見你好完整歌曲試聽地址及歌詞介紹!  抖音G2er再見你好在哪裡聽?《再見,你好》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非常的火。繼隔壁老樊的版本後,G2er翻唱的也非常好聽,本文小編會為大家分享這首歌的音源及歌詞,一起來看看吧!
  • 【論文推薦】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和GLASS地表反照率的對比分析
    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和GLASS地表反照率的對比分析作者:陳愛軍,孟文童,胡慎慎,卞林根 doi:10.13878/j.cnki.dqkxxb.20171030001對比分析了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產品和GLASS地表反照率產品的空間分布連續性
  • 前任3:再見前任同名宣傳曲 馮提莫再見前任在哪試聽歌詞歌曲
    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同名宣傳曲由「金牌製作人」劉洲擔任製作,新晉歌手、人氣主播馮提莫動情演唱,不同於馮提莫以往的可愛甜美形象,一絲爵士韻味仿佛回憶訴說,將感情中所經歷的聚散離合娓娓道來。  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的故事圍繞 「前任」這一愛情中的最大痛 點展開,以走腎又走心的情節深度挖掘青年男女的心理禁區 。
  • 九月再見十月你好說說發朋友圈 9月再見10月你好語錄唯美句子
    下面小編分享一些九月再見十月你好發朋友圈的說說,九月再見十月你好語錄唯美句子大全。  九月再見十月你好的說說句子大全(一)1、九月再見,十月你好願一切為之努力的事情,皆有所成。願你所摯愛的人,都對你有所回應。2、九月再見,告別過往所有的不愉快。十月你好,願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3、從此刻起,莫負時光。
  • 人生中有些再見,是再也不見
    人生中要對許多人說再見,其實再也不見!在我們的生命中,會遇到很多人,有時候緣盡了,一些人就會從我們的身邊丟失,這些人我們也是很難再找到的。一個人一生會遇到很多人,緣盡時,無需挽留,挽留住也只不過是無盡的惆悵。
  • 《地表基質分類方案(試行)》解析
    《總體方案》將自然資源調查分為4個層次:地表覆蓋層、管理層、地表基質層和地下資源層。地表覆蓋層,就是按照自然資源在地表的實際覆蓋情況,將地球表面(含海水覆蓋區)劃分為作物(耕地)、林、草、水等若干覆蓋類型。這基本等同於過去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一調」和「二調」)和現在的國土調查(「三調」)。
  •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大師再見,過去再見
    大師再見,過去再見
  • 江湖路遠,有緣再見,RNG、Uzi斷開連接,再見,LPL 006
    再見了,LPL006.其實從去年S賽結束,我們都對這位選手保持著希望,真愛粉希望再戰一年,黑粉雖然玩梗,想必也很之前7醬一樣,黑出了感情。再見Uzi,再見LPL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