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推薦】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和GLASS地表反照率的對比分析

2021-02-08 大氣科學學報公眾號

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和GLASS地表反照率的對比分析

作者:陳愛軍,孟文童,胡慎慎,卞林根

 doi:10.13878/j.cnki.dqkxxb.20171030001

對比分析了青藏高原MODIS地表反照率產品和GLASS地表反照率產品的空間分布連續性、高質量反演結果的比例,應用青藏高原CAMP/Tibet試驗期間的高精度觀測數據評估了兩種產品的精度,通過人工目視解譯MODIS地表反射率圖像並結合MODIS積雪產品分析了影響兩種產品精度的原因,結果表明:1)GLASS地表反照率產品具有比MODIS地表反照率產品更好的空間分布連續性和更高的反演質量;2)絕大多數時段內兩種產品都能與地面觀測結果保持較好的一致性,能準確地反映地表反照率的異常變化過程;3)局地積雪是影響兩種產品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4)積雪條件下,GLASS地表反照率反演算法比MODIS地表反照率反演算法更具優勢。研究結果有助於促進人們對地表反照率衛星遙感反演產品的認識,改進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衛星遙感反演算法,提高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衛星遙感反演結果的精度、反演質量和空間分布連續性。

地表反照率;精度分析;青藏高原;MODIS;GLASS

圖1 MODIS與GLASS地表反照率產品的時域合成窗口示意

圖2 GLASS地表反照率反演效率(a)和MODIS地表反照率反演效率(b)的對比

圖3 MODIS地表反照率和GLASS地表反照率反演質量的對比

圖4 地面觀測結果與站點對應像元MODIS和GLASS地表反照率的比較(空心點為MODIS及GLASS的高質量反演結果,實心點為非高質量反演結果):(a)2006年TGL站;(b)2006年XDT站;(c)2002年NPAM站;(d)2002年BJ站

《大氣科學學報》——匯學界大家、刊理論精粹、攬實踐前沿,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專業期刊。

相關焦點

  • GLASS地表反照率產品介紹
    GLASS、MODIS和GlobAlbedo反照率產品在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的適用性評估[J]. 高原氣象, 2019, 38(01):91-103.蔡二麗, 竇寶成, 彭實,等.基於圖像融合的反照率產品降尺度方法研究[J]. 遙感技術與應用, 2016, 031(004):724-730.陳愛軍, 胡慎慎, 卞林根,等.
  • 青藏高原所揭示雲對使用MODIS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影響
    青藏高原所揭示雲對使用MODIS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影響 2016-11-08 青藏高原研究所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凡課題組博士張宏波及其合作者選擇青藏高原三種下墊面(冰川、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的自動氣象站觀測數據結合常規氣象站數據(圖1)進行綜合分析,發現雲對使用MODIS白天地表溫度估算日最高氣溫和使用MODIS夜間地表溫度估算日最低氣溫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 科研進展 | 青藏高原和北極混合相雲輻射效應的異同
    北極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放大器,而同在北半球且作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也具有強於同緯度地區的氣候增暖現象。兩個地區都具有豐富的雲層覆蓋,並且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都可能遭受降雪或冰蓋減少的影響,使得地表反照率發生變化進而造成的氣候正反饋效應將擴大兩個地區的未來氣候變暖。
  • 中國發布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已正式上線發布,全球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34年間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相互作用機制
    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敏感,又會對氣候系統產生反饋,是多圈層耦合過程中的關鍵因子。闡明青藏高原植被活動與氣候的相互作用機制,對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圈層如何相互作用,並進一步影響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區域氣候格局至關重要。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了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狀況模擬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直接影響下伏的多年凍土狀態,並對亞洲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陸面過程模型是研究多年凍土變化及其與大氣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由於青藏高原特殊性,目前大多數陸面模式在土壤水熱模擬方面存在低估現象。
  • 西北研究院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狀況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直接影響下伏的多年凍土狀態,並對亞洲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陸面過程模型是研究多年凍土變化及其與大氣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由於青藏高原特殊性,目前大多數陸面模式在土壤水熱模擬方面存在低估現象。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南信大大氣環境中心首席科學家李旭輝教授帶領其團隊,利用地表溫度及植被覆被的衛星遙感數據並結合氣候模式對北美地區的65個城市進行了分析,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  研究表明,主導因素不是蒸發,而是城市改變了對流過程從地面向大氣的熱傳輸效率。
  • 神秘「吸收器」驅動著金星的反照率和氣候
    但是像地球一樣,金星的天氣是由太陽輻射驅動,並且深受包圍雲層反射特性或反照率變化的影響。現在,由於一組國際研究人員使用一組衛星在紫外光下評估金星反照率的長期變化,更好地描述了這種天氣以及它是如何受到雲層反射率變化的影響。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天文學》期刊上。地球和金星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地球上,來自太陽的大部分能量在地面被吸收,而在金星上,大部分熱量沉積在雲中。
  • 神秘「吸收器」驅動著金星的反照率和氣候
    現在,由於一組國際研究人員使用一組衛星在紫外光下評估金星反照率的長期變化,更好地描述了這種天氣以及它是如何受到雲層反射率變化的影響。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天文學》期刊上。地球和金星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地球上,來自太陽的大部分能量在地面被吸收,而在金星上,大部分熱量沉積在雲中。
  • 我國科研人員揭示青藏高原近地面臭氧情況
    新華社拉薩10月31日電(記者 黃興)我國科研人員基於連續5年的觀測數據進行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內陸近地面臭氧變化特徵和原因。這一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大氣科學期刊《大氣化學與大氣物理學》。  據介紹,近地表臭氧是一種有毒汙染物,包括人為來源和自然來源,平流層臭氧輸入是青藏高原地表臭氧的重要來源之一。
  • 揭示青藏高原內陸近地面臭氧變化特徵、原因及區域代表性
    揭示青藏高原內陸近地面臭氧變化特徵、原因及區域代表性
  • ERA5再分析產品給地表下行長波輻射遙感反演帶來新的挑戰
    地表下行長波輻射(DLR)是地表淨輻射通量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四個組成部分中,地表下行長波輻射被認為是表徵大氣溫室氣體影響氣候的重要指標。同時,和地表下行短波輻射一樣,地表下行長波輻射也是陸表過程模擬的重要驅動數據之一,因此,地表下行長波輻射的精度會影響水文、生態和農業等模型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 數據分享 | GLASS產品-地表反照率Albedo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上線
    13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已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標誌著我國在國際太陽輻射反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青藏高原和亞洲季風那點事都被花粉暴露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植物所供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宇飛團隊首次利用花粉豐度等值圖形式,量化和圖形化地展示了青藏高原周邊植被喬木花粉經由亞洲夏季風氣流攜帶、攀爬進入青藏高原的歷程,為評估歷史時期青藏高原抬升過程中亞洲夏季風的變化提供了新的代用指標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