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2020-12-05 地理沙龍號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崎嶇狀況,在地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形態,表現為「千溝萬壑,溝壑縱深」,在世界範圍內都獨一無二,所以被命名為「黃土地貌」。

那麼,為什麼我國的黃土高原會形成這樣的地貌呢?黃土高原地處我國的第二級階梯,位於我國的北方地區,北起陰山山脈,西至天山、崑崙山山麓,南至渭河平原,東達太行山脈的廣大區域,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千米。黃土地貌的形成和黃土高原的本身特徵有很大的關聯,黃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地殼的抬升,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奇特的是黃土高原表面覆蓋著厚厚的黃土層。

黃土高原的黃土層的平均厚度達到了100米左右,有的地方黃土厚度甚至達到了250米以上,這些黃土是不是黃土高原當地的風化殼呢?這種可能性不大,外力作用很難形成如此深厚的風化殼,這些黃土很有可能來源地並不在黃土高原當地,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風成說」,主要是是第四紀冰期乾冷氣候條件下的風力沉積物。位於黃土高原西部的亞歐大陸內部地區氣候更為乾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搬運大量沙塵至黃土高原地區,由於風力減弱而沉積,在長期的風力沉積下,最終形成了深厚的黃土層。

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具有厚度大、疏鬆、垂直節理髮育的特徵,在水分較少相對乾旱的環境中,能夠較好地保持形態,但是一旦遇到降水,就很容易被流水衝刷而流失。隨著氣候變遷,黃土高原地區受到夏季東南季風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降水特徵逐漸表現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狀況,此時流水的侵蝕作用開始發揮威力,在長年累月的流水衝刷下,黃土不斷流失,最終形成了目前我們看到的「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玄奇幻象-黃土高原之土來源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泰嶺北抵長城,涵蓋了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由於其裸露的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再加上夏雨集中,且多發生暴雨,地面在長期流水侵蝕下被分製得支離破碎,形成源、墚、峁等溝壑交錯其間的狀況。黃土高原的煤、石油、鋁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黃土高原海拔約為1000~1500米,高原上的黃土主要是一種未固結、無層理的粉沙。厚厚的黃土完全掩平了這裡先期形成的地形,土層厚度達30~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過了200米。黃土由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薄,顆粒由粗變細。這種黃土地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能看到,如歐洲、南北美洲的有些地方就分布著黃土,但面積和厚度卻無法與中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相提並論了。
  • 黃土高原竟然是大風颳來的,秦漢時期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加劇
    從黃土高原的形成來看,目前主流媒體普遍認為是由大風「刮」來的,即「風成說」,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大約發生在第四紀冰期,由於氣候乾冷,位於以西的亞歐大陸內部的廣闊區域植被稀少,巖層、沙礫裸露風化,形成的更為細小的顆粒被西北風和西風帶北支流帶至黃土高原附近;其二是在賀蘭山、六盤山、秦嶺以及太行山等地形的阻擋下,風速降低,被風攜帶的細小顆粒便在此堆積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但黃土高原比較特殊,它由「黃土」和「高原」合一而成,所以黃土高原的成因可以追溯到更早時期,推演到數千萬年前的板塊碰撞也未嘗不可。黃土高原的黃土堆積過程,與之前的風力和水力搬運沙塵、泥沙過程相似,被冬季風帶來的內陸黃土覆蓋在黃土高原也有生成的黃土上,而被季節性水流的搬運的黃土則在低洼處堆積,上百萬年的日積月累,這些小小的顆粒覆蓋了黃土高原既有地表上的一切,有的區域,黃土層厚度在100米以下,大部分區域為150-250米,少數區域則達到400多米。
  • 黃土地貌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
    答:1 黃土地貌概述□黃土地貌的概念及其分布:黃土地貌是指黃土地區經流水長期侵蝕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廣泛分布在中緯度的半乾旱地帶,以我國的黃土高原最為典型。世界及我國黃土地貌分布圖。□黃土的來源:黃土是距今約250萬年以來形成的,我國黃土高原是由從西北荒漠地區吹揚過來的粉塵物質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風成說的證據:·不管地表起伏狀況如何,黃土覆蓋的厚度總是比較穩定的。
  • 毛烏素沙漠已經被「制服」,為什麼黃土高原現在還塵土飛揚?
    這個時候小夥伴們就非常的好奇,既然毛烏素沙漠都已經被「制服」了,可為什麼黃土高原現在還是塵土飛揚呢?現在的人們不僅僅喜歡消遣,而且更加關注民生問題和環境問題。至於黃土高原為什麼現在還塵土飛揚,我們首先應當看的不是如何治理黃土高原,而是看看黃土高原的成因。其實早期的黃土高原並不是現在這般模樣,而現在黃土高原塵土飛揚溝壑縱橫,大量的泥沙被衝入黃河也是有原因的。
  • 甘肅黃土高原氣候植被類型與生態建設
    甘肅黃土高原位於我國黃土高原的西端,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佔甘肅省面積的24%左右,隴山將其分為隴西和隴東兩大部分。   根據甘肅黃土高原史書方志的記載、現代氣象觀測資料的分析和現生植被的考察資料,可以得出這裡從歷史時期到現今氣候植被類型的地區分布及其變化。
  • 揭開黃土高原形成之謎,平息170多年黃土成因之爭 | 劉東生院士與「新風成說」
    黃土高原是中國的四大高原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區。而關於黃土是怎麼形成的?這是無數地質工作者在研究黃土的道路上無法逾越的問題。在劉東生提出「新風成說」之前,已經有多種關於黃土成因的學說。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他們要給黃土高原變變顏色!
    中國四大高原中,青藏、雲貴、內蒙古三座高原的大美風光數不勝數,唯有黃土高原,似乎多年來廣泛散播的沒有美名,卻只有洋洋灑灑的風沙和黃土。黃土高原上的土(舟可/攝)說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惡化是人們對它的一貫認識,「面朝黃土背朝天」更是進一步詮釋了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地理動畫視頻|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黃土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有複雜的形成過程,但風成過程是黃土形成的主要過程。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的結果。
  • 王朝興衰2000年:黃土高原藏著一部中國歷史
    我第一次認識黃土高原是在我的山村。小時候,走上一個叫「煙口」的山峁,就看到波浪般起伏的山梁間隔著溝壑,一直延續到極目遠眺之處。這是黃土高原的腹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包括了陝西、甘肅、寧夏、山西和河南等多個省,面積達到30萬平方公裡,和義大利大小相仿。
  • 想去中國四大高原旅行的人注意了,這些您要懂
    青藏高原沒錯,它們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我國地勢的第一、二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四大高原的外貌特徵各不相同。首先我們說一說青藏高原,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及橫斷山、北界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難道喜馬拉雅山東南至橫斷山脈絕大部分位於中國西部及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肅西南部和新疆南部山地,其餘分布在崑崙山、祁連山、恆冠山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青藏高原的地勢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面積大,佔全國面積的1/4,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 為什麼黃河清了,黃土高原綠了?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這片廣袤的土地已經被水流剝蝕得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張粗糙的臉。」這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遙在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裡對黃土高原的一段描述。這也是三、四十年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從何而來?至今仍在爭論不休!
    這五種土,居中的是黃土,這是中華民族起源之地——黃河流域廣泛分布的一種土壤。我國是黃土分布最廣的一個國家。黃土,色黃褐,實際上是顆粒均勻的、砂粉質的黃色塵土物質,一般由易溶解的鹽類和鈣質結合組成,比較鬆散,遇水後極易崩解。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即由黃土構成,它厚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00 米,覆蓋面達63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之最。這厚厚的黃土來自何處?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高原地形十分廣布,我國主要有四大高原地形區,分別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每一個高原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的形成是在風力沉積和地殼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黃土高原地處我國的第二級階梯,面積十分廣闊,總面積達64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