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山公園裡,有一個社稷壇,壇上裝飾著五色土,由青、 黃、白、赤、黑五種顏色的土壤鑲嵌而成。這是我們祖先對我國土壤分布的粗略分類。這五種土,居中的是黃土,這是中華民族起源之地——黃河流域廣泛分布的一種土壤。
我國是黃土分布最廣的一個國家。黃土,色黃褐,實際上是顆粒均勻的、砂粉質的黃色塵土物質,一般由易溶解的鹽類和鈣質結合組成,比較鬆散,遇水後極易崩解。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即由黃土構成,它厚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00 米,覆蓋面達63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之最。
這厚厚的黃土來自何處?20世紀初就有20多種假說,最具代表性的是風成說和水成說,分別認為,黃土是由風搬運和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各執一詞。
有些科學家認為它們是風成的,它的原籍在新疆、寧夏北部、內蒙古乃至遠在中亞的大片沙漠。荒漠上乾燥的沙粒,在強大的反氣旋控制下隨風飛揚,萬量迢迢來到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就堆成了一片黃土高原。人們發現,黃土的顆粒越往西越粗,這也是風成的一個證據。
這一學說還有許多佐證,首先是歷史事實,據《前漢書》記載,公元前32年的一天,「大風從西北起,雲氣亦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無獨有偶,1984年4月26日,陝西關中地區天色驟然昏暗,空中黃塵紛紛揚揚地飄落,原來,這場罕見的黃風暴源自南疆,途經甘肅,寧夏,一路上裹挾著大量黃土塵埃呼嘯而來,最後在陝西降落。近數十年來,黃風暴、黑風暴接連不斷,北京城泥沙俱下,江南泥雨紛紛揚揚,這又給黃土是風成的,黃土來自新疆、中亞的見解提供了一個證據。
然而,有科學家經過細心考察,否定了黃土是風成的說法 理由有二:一是黃土的分布高度有一極限(高度各地不一),超 過這一高度,黃土就不再出現了,這就否定了黃土是風帶來、由天上落下的假說;二是人們發現黃土層的底部有一礫石層,而這渾圓的礫石層卻是典型的河流沉積物,於是這些科學家認為黃土是水成的,黃土的原籍在黃河的上遊。
此外,對黃土的成因還有各種看法:一種認為黃土既不是風成的,也不是水成的 它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風化而成的,它的原籍就在本地, 是」土生土長」的;還有一種認為黃土既來自西北中亞,由大風颳來,又有源源不絕的河流攜帶而來,還有本地土生土長的基巖上風化的,它是三種作共同形成的。至今對於黃土的原籍何在,仍然爭論不休。
中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大、堆積厚度最大、也是最早記載黃士的國家。中國黃土按分布的特徵可分為三個地段。青海湖與烏硝嶺以西為西段,大興安嶺至太行山一線以東為東段 這兩者之間為中段。中段大致集中分布在東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北以長城為界,南至秦嶺北麓的黃河中上遊地區。
黃河中遊有連片的黃土分布,約佔中國整個黃土面積的50%,其厚度較大,常達50米以上,形成獨特的黃土高原。黃土堆積地層中 含有許多古地理、古氣候信息,是研究佔地理環境和全球變化的信息庫之一。
黃土的堆積與侵蝕對環境和工農業生產群會有重大影響,與人類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中國黃土高原是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是我國西部地區生態建設和壞境建設的重點,搞清黃土從何而來,也就找到了黃土的成因,這對黃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