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的妙用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黃土是土壤的一種,在全球分布相當廣泛。我國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黃土分布區之一。

我國黃土的分布,西起甘肅祁連山脈的東端,東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處的太行山脈,南抵陝西秦嶺,北到長城,跨越陝西、山西、寧夏、甘肅、青海等五個省區的200多個縣市。

黃土是最新的地質時期(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所以其性質比較疏鬆、特殊。典型的黃土是由黃灰色或棕黃色的塵土和細粒組成,質地均一,以手搓之易成粉末,多孔隙,在乾燥時較堅硬,一旦被流水浸溼,通常容易剝落和遭受侵蝕,甚至發生坍陷。

黃土從何而來?我國的黃土主要來自裏海以東,北緯35°~45°的內陸沙漠盆地地區。來自沙漠盆地中的上升氣流將粉塵顆粒輸送至高空,進入西風環流系統,隨著西風帶的高空氣流自西向東及東南飄移至東部地區,發生大規模沉降,堆積起來的粉塵顆粒,由於生物化學風化作用形成黃土。

黃土有哪些妙用呢?

首先,黃土是一種非常肥沃的土層,對農業生產極為重要。但是由於黃土地區一般植被稀少,水土易於流失,容易給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地使用。

此外,黃土還有藥用價值。我國古文就有記載:「入地三尺以下的黃土,勿沾汙物,可作藥」。黃土可以和中解毒,治中暑吐瀉,痢疾,癰疽腫毒,跌扑損傷。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黃土沉積物中不同沉積層的顏色和粒度等都有所變化。不同時期形成的黃土和古土壤中的粒度不同,其成分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也有所不同。在氣候相對比較溫暖溼潤的時期會形成古土壤層,通常顏色偏紅。所以我們在土壤中看到交替分布的黃土-古土壤層是地質歷史時期,黃土在堆積過程中由於古氣候變化(冷暖、乾濕)形成的黃土-土壤序列。通過對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古氣候,恢復古環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李倩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亙千裡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讚嘆之餘,不禁要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到底來自何處呢?
  • 黃土高原黃土並非來自中亞沙漠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等人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理解黃河的演化及其泥沙來源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地學界對這些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 研究揭示壓實黃土同天然黃土的性質差異
    當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黃土鬆散多孔的開放亞穩態結構是其溼陷性的基本條件,破壞其鬆散、大孔結構理論上可以消除或減輕地基的溼陷性,因此在實際工程建設中多採用強夯、碾壓等壓實方法來對黃土孔隙進行壓密以增強地基強度,但事實表明此類人工重塑後的壓實黃土仍具有溼陷性,且壓實黃土的變形規律嚴重影響大型黃土工程的安全及穩定。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從何而來?至今仍在爭論不休!
    這五種土,居中的是黃土,這是中華民族起源之地——黃河流域廣泛分布的一種土壤。我國是黃土分布最廣的一個國家。黃土,色黃褐,實際上是顆粒均勻的、砂粉質的黃色塵土物質,一般由易溶解的鹽類和鈣質結合組成,比較鬆散,遇水後極易崩解。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即由黃土構成,它厚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00 米,覆蓋面達63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之最。這厚厚的黃土來自何處?
  • 劉東生:黃土與環境
    峁:多分布於黃土高原北部,為圓錐形丘陵,是一種發育在各種黃土堆積上的參丘; 墚:多分布於黃土高原中部,為長條形的脊狀地形,是一種疊加的古侵蝕地形; 塬:多分布於黃土高原南部,為平臺狀地形,由多層疊覆的黃土/古土壤層構成。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範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層覆蓋有厚厚的黃土土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總面積可達64萬平方千米。
  • 2016中國黃土論壇暨國際黃土研討會預告
    黃土中記錄了環境變化與黃土文明交織演進的歷史,是我們判別環境變化過去歷史和未來趨勢的寶貴參考。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又是我國乾旱半乾旱農牧業發展的典型區域和國家重要的能源與化工基地,也是我國當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核心地帶。  當前黃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存在許多重大挑戰。
  • 雪後初霽的黃土高原
    當日,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榆林市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雪後初霽,美景如畫。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總面積37平方公裡,厚重的黃土層歷經千百年風雨的衝刷,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成為人們旅遊、攝影的好去處。
  • Scientific Reports:從三維孔隙結構特徵揭示壓實黃土同天然黃土的...
    當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黃土鬆散多孔的開放亞穩態結構是其溼陷性的基本條件,破壞其鬆散、大孔結構理論上可以消除或減輕地基的溼陷性,因此在實際工程建設中多採用強夯、碾壓等壓實方法來對黃土孔隙進行壓密以增強地基強度,但事實表明此類人工重塑後的壓實黃土仍具有溼陷性,且壓實黃土的變形規律嚴重影響大型黃土工程的安全及穩定。
  • 過期的護髮素有什麼妙用 它竟然有三大妙用
    那麼,過期的護髮素有什麼妙用?護髮素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挑選護髮素?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過期的護髮素有什麼妙用1、過期的護髮素妙用一我們平時在洗枕套的時候,可以用過期或自己不喜歡的護髮素,因為我們的頭髮上含有油脂,枕套上就當然也有了,我們平時用的洗衣粉不能夠很好地去除油脂,而護髮素就含有這種去油脂的成分所以用護髮素洗枕套再好不過了,聞起來還有一股清香,感覺非常棒哦。
  • 獨一無二的中國黃土高原,它的黃土究竟從哪來?是大風颳來的嗎?
    黃土高原是我國非常壯麗的一道風景線,綿延千裡。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面對著黃土高原,或者吟詩作畫,或者抒發自己的滿腔豪情。人們對它充滿了敬佩和感嘆。但同時也會有人發出疑惑:這樣壯觀的黃土高原,上面的黃土究竟從哪裡來?難道真是大風颳來的?
  • Scientific Reports:從三維孔隙結構特徵揭示壓實黃土同天然黃土的性質差異
    ,以揭示壓實黃土同天然黃土的性質差異(圖2)。研究發現,壓實黃土具有獨特的不同於天然黃土的孔隙結構,這決定了其不同於天然黃土的特殊性質。研究結果顯示,壓實過程中黃土結構破壞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大孔結構破壞為中孔和小孔,直至孔隙結構接近天然黃土的自然結構;隨後,中孔破壞,變成小孔。低壓實度下壓實黃土的結構變化趨向於接近天然黃土風積狀態下的顆粒排列。此外,定量對比發現,與天然黃土三維孔隙結構最相似的壓實黃土,其幹密度遠大於天然黃土的幹密度。該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前人的觀點,即儘管幹密度相同,室內固結黃土與天然固結黃土的孔隙分布不同。
  • 吸管的妙用,你可能真的沒想到……
    妙用一:做排簫可以用來當小孩子的教具。材料:吸管,膠帶。妙用二:花真花打理起來麻煩,不如用吸管制作假花。材料:鐵絲,廢舊布料,吸管。妙用四:取草莓蒂吃草莓的時候,將吸管從底部頂到草莓上,吃的時候就不用手動去草莓蒂了,省了不少事!
  • 劉東生院士:揭開黃土形成之謎,平息170多年黃土成因之爭
    黃土高原是中國的四大高原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區。而關於黃土是怎麼形成的?這是無數地質工作者在研究黃土的道路上無法逾越的問題。在劉東生提出「新風成說」之前,已經有多種關於黃土成因的學說。例如,帕林諾夫認為黃土是洪積形成的,張伯聲教授認為黃土是湖相沉積的產物,楊傑先生認為黃土是河流衝擊形成的,一些蘇聯學者認為黃土是石灰巖風化後殘積形成的。
  • 黃土高原並非陝北獨有:鹹陽、渭南、銅川境內都有黃土高原地貌
    鹹陽永壽境內黃土高原地貌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另外三座高原分別是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以及黃土高原。其中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由此可見,關於對黃土高原的地理認知,並不是我們通常想到的某片區域「陝北」或是某個位置「延安」。
  • 黃土的基本作用和功能
    黃土是指地質時代中的第四紀期間,以風力搬運的黃色粉土沉積物,分為原生黃土和次生黃土。原生黃土是原生的,成厚層連續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嶺,山坡,丘陵,常與基巖不整合接觸,無層理,常含有土壤層及鈣質結核層,次生黃土是原生黃土地層在受風力以外的應力搬運,主要是洪積,坡積,衝積形成,有層理,很少夾古土壤,垂直節理不發育,不易形成陡壁。黃土氣味甘,平,無毒,主要治療瀉痢赤白,腹內熱毒絞結痛,能下血,還可解各種藥毒,各種肉毒,各種椒毒,野菌毒。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電視劇《黃土高天》: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原標題: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黃土高天》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泥土氣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內涵與現實意義。該劇從農業政策研究者、農民、農村幹部和農村企業家4種身份的農村代表人物入手,講述一村三代人的奮鬥故事,年代跨度大、事件體量大、現實意義大。   豐源村的改革,是中國農村40年來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提出了影響黃土磁性環境因子的新證據。川西黃土相對於黃土高原黃土具有更高的年均降水量和更低的潛在蒸發量,因而土壤溼潤度更高,促進了亞鐵磁性礦物向赤鐵礦的轉化,使得川西黃土剖面呈現整體磁性較弱的特點(圖1)。此外,川西剖面在黃土層位還記錄了納米級次生磁性礦物的最初生長(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