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黃土高天》: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以「三農」視角為切入點的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劇目《黃土高天》,正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著重表現了改革開放中的農村變遷、社會進步和人心所向,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敘事特點。《黃土高天》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泥土氣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內涵與現實意義。該劇從農業政策研究者、農民、農村幹部和農村企業家4種身份的農村代表人物入手,講述一村三代人的奮鬥故事,年代跨度大、事件體量大、現實意義大。

  豐源村的改革,是中國農村40年來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農村改革並非一帆風順,《黃土高天》在開篇詳細描繪出農村的艱辛,顆粒無收,生存所迫,讓觀眾更好地理解農村改革的勢在必行。秦學安在推進分地、辦廠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礙和坎坷,但他與時俱進,堅持改革發展不動搖。該劇準確呈現出變革洪流中的堅守,如家庭協作、按工計酬、價格雙軌制等改革創新,皆通過充實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

  在敘述豐源村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故事的同時,該劇也展現出以秦學安為代表的農民敢想敢幹、銳意進取的精神。如秦學安看到安徽農村推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後,農作物產量翻番,也想帶領村民分地,希望全村脫貧致富。人力到拖拉機的變化,農副產業的種植,炒貨店等商鋪開張,農村的發展速度清晰可見。同時,農業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是農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開拓性的創舉。隨著198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商品經濟得以正名,培育市場機制,更加堅定了秦學安帶領村民致富的信心。

  《黃土高天》不僅描繪農村巨變,同時農村幹部的交接與傳承,也從另一層面體現著農村改革。豐源大隊書記張天順是全省典範村豐源村的鑄造者及掌舵人,慘痛往事讓他走上了保守的道路,在分地與否的投票表決中,他明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時代已然終結。第二代村支書秦學安是敢為人先的改革先行者,在包產到戶、商品經濟方面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第三代村支書秦田是精準扶貧工作中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在秦田的帶領下,豐源村的產業規劃越來越明晰合理,村莊日益興旺發達。「包產到戶是群眾的要求,人民政府為人民著想,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縣委書記甘自強的話擲地有聲。「領導幹部不可急功近利」「基層幹部要發揮好螺絲釘的作用」,《黃土高天》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呈現出農村幹部的有作為、敢作為和善作為。

  《黃土高天》並非口號式宣傳農村改革,而是徐徐鋪陳開一首盪氣迴腸的農村史詩。褚建林、秦學誠等農業專家與劉海等農村企業家也是農村改革前進道路上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關於包產到戶是否可行、農民自主性等方面的問題,褚建林為「一號文件」的出臺貢獻了重要力量。劉海的經濟實力日益壯大,讓秦學安感受到東部和南方改革步伐之大,更加堅定了秦學安發動村民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的想法。隨著「一號文件」的不斷出臺,糧食等問題逐步解決,農村下一步發展提上日程,進而推行科技強農、鄉村振興等戰略。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秦學誠是從農村走出的農業專家,他始終心繫农業、農民,從未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秦奮從荷蘭留學歸來,選擇守望家鄉故土,帶領豐源村民逐夢、築夢,將青春熱血獻給養育他的故土。該劇既展現在農村改革中,豐源村歷代村民始終不乏土地堅守者,始終對改革創新、奮鬥逐夢一片赤忱,又展現出農業學者、農村幹部等對農業創新的堅持,對科技興農、人才強農戰略的貫徹落實。他們超越一己之私、貢獻一己之力,把個人命運匯入國家命運的滔滔江流,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成就個人夢想。這些人物身上體現出對土地的堅守,是對鄉村價值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肯定。陝北秧歌慶豐收、金色麥浪滾滾、熱氣騰騰的餃子等畫面,從側面展現出農村改革的豐收碩果。

  可以說,《黃土高天》是一面映照出陝北黃土高原社會變遷的歷史鏡像,呈現出一村三代人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與改革,表現出從傳統農民到職業農民、合作社到包產到戶、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的轉變,以及農民、農村幹部和農村企業家堅守腳下土地的初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70年,25541期,25541個日夜,人民日報與黨和人民風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崢嶸歲月,一起走進更加昂揚的新時代。【詳細】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暨全國黨報網站總編輯看天津活動6月20日在天津市舉行,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 擁抱新時代」。【詳細】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天》圓滿收官 良心製作「口碑收視價值」三贏
    作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劇,「三農」主題農村史詩大劇《黃土高天》憑藉其良好的口碑和「樸實」的故事獲得了一眾認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屢發評論文章予以肯定,認為《黃土高天》是農村改革發展歷程的縮影,繪出了新農村的時代長卷;業內專家贊其為「既是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扛鼎之作』,又是一部『不負天下不負農』的良心之作。」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亙千裡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讚嘆之餘,不禁要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到底來自何處呢?
  • 重建土壤水庫是黃土高原治本之道
    近年來,黨中央提出建設「生態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黃土高原作為重要的能源與重化工基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但其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如何對其進行治理,再現秀美山川,已成為一個迫切的研究課題。那麼,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深厚的「黃土」在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中又意味著什麼。
  •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視劇《黃土高天》來襲,你期待嗎?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闞衛平執導,張強擔任總編劇,董勇、王海燕、王偉、嵇波領銜主演,馬少驊、陳逸恆、封柏、羅憶楠等聯袂主演,許還山、高明、高亞麟、楊童舒、黃品沅 、徐松子特別出演的電視劇《黃土高天》於11月1日重磅登陸CCTV-1。
  • 安芷生:破解黃土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密碼」
    榮獲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緣於他在全球環境變化、大氣顆粒物汙染控制、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越,特別是在黃土高原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創新性研究,對我國西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修復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為西部和陝西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有多大多高?
    黃土高原位於我國西北、正北、華北、青藏高原、秦嶺的結合處,涉及甘肅(東部)、青海、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河北等省區。黃土高原大約介於黃河蘭州段以東,毛烏素沙地以南,關中盆地以北,太行山以西,面積約64萬平方公裡,比法國(含南美洲法屬蓋亞那)6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略小一些。    黃土高原名稱的來源,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因為黃土實在太多了。
  • 黃土高原黃土並非來自中亞沙漠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等人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理解黃河的演化及其泥沙來源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地學界對這些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 揭開黃土高原形成之謎,平息170多年黃土成因之爭 | 劉東生院士與「新風成說」
    黃土高原是中國的四大高原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區。而關於黃土是怎麼形成的?這是無數地質工作者在研究黃土的道路上無法逾越的問題。在劉東生提出「新風成說」之前,已經有多種關於黃土成因的學說。
  • 黑馬坡紅土地質公園:黃土高原的奇異風景
    境內不大的區域內,山高坡陡,一層層、一片片的山巒,密集呈現出梁、峁、溝、柱、崖等各類齊全的黃土地貌景觀。特別是境內深厚的典型三趾馬紅土與化石,景觀奇特,土柱林立,延綿起伏,姿態萬千。隨著光照、角度的不同,呈現出的色彩也是千差萬別,似漣漪、似年輪、又似火焰,數百萬年的風、流水和時間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其黃土剖面帶,具有典型的黃土地質地貌景觀。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從何而來?至今仍在爭論不休!
    這五種土,居中的是黃土,這是中華民族起源之地——黃河流域廣泛分布的一種土壤。我國是黃土分布最廣的一個國家。黃土,色黃褐,實際上是顆粒均勻的、砂粉質的黃色塵土物質,一般由易溶解的鹽類和鈣質結合組成,比較鬆散,遇水後極易崩解。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即由黃土構成,它厚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00 米,覆蓋面達63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之最。這厚厚的黃土來自何處?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
  • 玄奇幻象-黃土高原之土來源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泰嶺北抵長城,涵蓋了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由於其裸露的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再加上夏雨集中,且多發生暴雨,地面在長期流水侵蝕下被分製得支離破碎,形成源、墚、峁等溝壑交錯其間的狀況。黃土高原的煤、石油、鋁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
  • 雪後初霽的黃土高原
    當日,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榆林市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雪後初霽,美景如畫。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總面積37平方公裡,厚重的黃土層歷經千百年風雨的衝刷,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成為人們旅遊、攝影的好去處。
  • 黃土高原不單指陝北,橫跨七個省
    都知道黃土高原是四大高原之一,但是知曉黃土高原屬於哪個省的人卻很少。四大高原中其他三個的名稱都與省份名字或者省份簡稱有關,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從字面描述上就可以看出大概的省份所屬,即便不是完全擁有,也肯定佔據大部分。而黃土高原這個名字相比於其他三個字面意思就沒那麼好了。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範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層覆蓋有厚厚的黃土土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總面積可達64萬平方千米。
  • 獨一無二的中國黃土高原,它的黃土究竟從哪來?是大風颳來的嗎?
    黃土高原是我國非常壯麗的一道風景線,綿延千裡。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面對著黃土高原,或者吟詩作畫,或者抒發自己的滿腔豪情。人們對它充滿了敬佩和感嘆。但同時也會有人發出疑惑:這樣壯觀的黃土高原,上面的黃土究竟從哪裡來?難道真是大風颳來的?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2015-02-02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土壤溼潤度較高,年磁性增強指數低;(b) 洛川黃土在大部分月份降水量和蒸發量匹配,土壤溼潤度較低,年磁性增強指數高。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改革需要「智囊」《黃土高天》褚教授圈粉
    由闞衛平執導,張強總編劇、範勝震編劇工作室擔任編劇,董勇、王海燕、王偉、嵇波領銜主演的「三農」主題史詩大劇《黃土高天》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熱播。身居要位系農業 腳踏實地為農民「民為政首,農為邦本」,「三農」一直是國家、社會關注的焦點。《黃土高天》將三農問題搬上螢屏,圍繞「活下去,富起來,新農民」呈現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變遷。劇中,不僅耿直憨厚的秦學安令人印象深刻,網友對陳組長、褚建林等政策參與者好感度也是upup,「陳組長與褚教授,已經身居要位,卻依舊到豐源大隊實地調研,這才是真正的心繫农民啊,為他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