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2020-12-05 曉楷說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或許曾經是那樣,但是如今這些疑問你去問當地的老百姓,他們可能覺得這些人是不是有些怪怪的。

黃土高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大量的微細顆粒的黃土歷史的堆積。黃土從何而來,並未有確切定論,抑或是北方的風積年累月從蒙古高原或是更遠的地方吹刮來,亦或是地殼運動後,上升隆起的陸地高臺中就含有黃土……不管怎樣,黃土高原的粗狂的大地上,從不缺的就是各種形式的黃土。氣候乾燥時,小路上綿細如麵粉狀的細土,田地裡小小的土疙瘩,還有犁地後田地裡板結形成的大如牛頭的垀垍……形態各異。

冬天的黃土地

西北地區氣候乾燥,全年降雨量偏少,空氣溼度小,晝夜溫差頗大。三千年前的先秦時期,黃土高原氣候條件、植被覆蓋比現在好很多,不然周秦王朝也不會出現在這個區域。周秦先人沿著涇河、順著渭河,一路向東,以關中平原為基地,出潼關問鼎中原,徵六國,令天下。時至今日,這片區域仍會不時出土歷史的見證。傳統的黃河流域農耕文化從這裡出發。

黃土高原山川城市分布

外面的人,第一次來到這裡的農村;這裡的年輕人在溼潤多雨的城市待久了,回到這裡,不容易習慣的必是無處不在的黃土君。你的衣衫隨處一碰,肯定會沾上黃土君的身影。下雨天或是茫茫飄雪際,這種情況會有所減緩。但是父老鄉親們從來不會記恨黃土太髒,衣物上沾上泥土,只要用清水很快就洗乾淨了。在他們的心目中土是乾淨的,土是他們的命根子,因為這土為他們祖祖輩輩提供了生命繁衍延續的能量。穀子、糜子、小麥、黃豆、麻……這些無一例外都來自身邊的這塊黃土地。

溝壑

黃土,比不上三江平原的黑土肥沃,也不如南方的紅土經濟價值高。就是這不怎麼肥沃的黃土地上長出了養人的小米,結出了名聞天下的紅富士、花牛蘋果,產了營養價值極高的金針菜……黃土地上的黃土依舊,成百上千年來未曾有根本的變化。有過地動山搖的大地震,有過令家鄉先祖聞風喪膽的西北回民起義,有過新中國命運的抉擇,但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直未有離開。他們沒有離開自己的家園,一直在守望上一輩沿襲下來的這方土地。

但是,未來的我們會麼,我們還會回到這片我們小時候盡情戲耍的土地上麼?兒時熟悉的人,你親眼見證了他們的老去、入土,每一次的回鄉你會發現,碰到了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你對他們陌生,他們對你也很陌生。總會有一天,你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僅有的記憶片段會被時光的流水衝淡,直到從你的記憶裡消逝。之所以留戀一片土地,一個城市,因為在那裡有我們的記憶印記,有我們那一刻,那一個春夏秋冬與一些人寫下的故事。當這些都將隨著那人、那時悠悠而去,恐怕那座城、那個村莊,在你的心底只僅僅是個標記而已。

黃土路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亙千裡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讚嘆之餘,不禁要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到底來自何處呢?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從何而來?至今仍在爭論不休!
    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即由黃土構成,它厚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00 米,覆蓋面達63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之最。這厚厚的黃土來自何處?20世紀初就有20多種假說,最具代表性的是風成說和水成說,分別認為,黃土是由風搬運和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各執一詞。有些科學家認為它們是風成的,它的原籍在新疆、寧夏北部、內蒙古乃至遠在中亞的大片沙漠。
  • 黃土高原黃土並非來自中亞沙漠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等人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理解黃河的演化及其泥沙來源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地學界對這些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雪後初霽的黃土高原
    當日,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榆林市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雪後初霽,美景如畫。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總面積37平方公裡,厚重的黃土層歷經千百年風雨的衝刷,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成為人們旅遊、攝影的好去處。
  • 黃土高原並非陝北獨有:鹹陽、渭南、銅川境內都有黃土高原地貌
    鹹陽永壽境內黃土高原地貌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另外三座高原分別是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以及黃土高原。其中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由此可見,關於對黃土高原的地理認知,並不是我們通常想到的某片區域「陝北」或是某個位置「延安」。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2015-02-02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稀土元素和粘土礦物的研究表明,不同於黃土高原黃土,川西黃土物源來自於青藏高原內部,物源的不同改變了背景磁性礦物的種類、含量和粒徑,但並不是整體磁學特徵的主導因素。
  • 獨一無二的中國黃土高原,它的黃土究竟從哪來?是大風颳來的嗎?
    黃土高原是我國非常壯麗的一道風景線,綿延千裡。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面對著黃土高原,或者吟詩作畫,或者抒發自己的滿腔豪情。人們對它充滿了敬佩和感嘆。但同時也會有人發出疑惑:這樣壯觀的黃土高原,上面的黃土究竟從哪裡來?難道真是大風颳來的?
  • 【百花】黃土高原上的鷸
    【慶陽市文學作品選】黃土高原上的鷸  祿永峰  第一次在北方幾位攝影師的組照裡見過這類水鳥。攝影師說,這鳥兒叫黑翅長腳鷸。  乍一看,它們修長的身材,全憑那雙紅色的細長腿支撐著。
  • 玄奇幻象-黃土高原之土來源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泰嶺北抵長城,涵蓋了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由於其裸露的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再加上夏雨集中,且多發生暴雨,地面在長期流水侵蝕下被分製得支離破碎,形成源、墚、峁等溝壑交錯其間的狀況。黃土高原的煤、石油、鋁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
  •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有多大多高?
    說到黃土高原,大家一定會想起三十多前那首火遍全國的《黃土高坡》,歌詞略如下: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照著我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留下我一望無際唱著歌,還有身邊這條黃河。」很多人對黃土高原的印象其實就來源於這首歌。
  • 他們要給黃土高原變變顏色!
    中國四大高原中,青藏、雲貴、內蒙古三座高原的大美風光數不勝數,唯有黃土高原,似乎多年來廣泛散播的沒有美名,卻只有洋洋灑灑的風沙和黃土。黃土高原上的土(舟可/攝)說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惡化是人們對它的一貫認識,「面朝黃土背朝天」更是進一步詮釋了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的形成是在風力沉積和地殼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黃土高原地處我國的第二級階梯,面積十分廣闊,總面積達64萬平方千米。
  • 重建土壤水庫是黃土高原治本之道
    黃土高原作為重要的能源與重化工基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但其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如何對其進行治理,再現秀美山川,已成為一個迫切的研究課題。那麼,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深厚的「黃土」在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中又意味著什麼。為回答這些問題,不得不涉及恢復重建黃土高原「土壤水庫」的生態保育功能。
  • 在黃土高原,她「找到」了防風固沙的「它」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在高原上,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生物土壤結皮研究專家趙允格和她的研究團隊,每人捧著一個大盤子,走在黃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遇見陡坡時,大家齊刷刷地蹲坐在地上,屁股蹭著黃土,一點一點往下遛,而上半身的全部力量,都用於保護手裡的樣本以零為起點,趙允格及研究團隊用10年時間反覆考察、實驗,證實生物土壤結皮在控制黃土高原退耕地土壤流失方面功不可沒
  • 黃土高原的守望者——記土壤物理學家李玉山研究員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李玉山和唐克麗一生致力於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治理研究,為我國乃至世界水土保持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有這樣的一群科學家,他們始終堅守在黃土高原科學研究第一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國家水土保持事業作出了貢獻,為黃土高原秀美山川立下了卓越功勳……83歲的我國著名土壤物理學家李玉山研究員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 黃土高原不單指陝北,橫跨七個省
    都知道黃土高原是四大高原之一,但是知曉黃土高原屬於哪個省的人卻很少。四大高原中其他三個的名稱都與省份名字或者省份簡稱有關,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從字面描述上就可以看出大概的省份所屬,即便不是完全擁有,也肯定佔據大部分。而黃土高原這個名字相比於其他三個字面意思就沒那麼好了。
  • 電視劇《黃土高天》: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原標題:映照黃土高原的社會變遷之鏡 《黃土高天》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泥土氣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內涵與現實意義。該劇從農業政策研究者、農民、農村幹部和農村企業家4種身份的農村代表人物入手,講述一村三代人的奮鬥故事,年代跨度大、事件體量大、現實意義大。   豐源村的改革,是中國農村40年來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