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中社交網絡:別在虛擬網絡的泡沫中繼續停留了!

2020-12-05 讀芯術

全文共1888字,預計學習時長6分鐘

圖源:unsplash

桑斯坦在其著作《網絡共和國》的開篇就描寫了「個人日報」的現象。在紛繁複雜、海量信息的網際網路中,我們可以選擇關注的話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內容,形成專屬自己的「個人日報」。但久而久之,信息繭房也隨之形成,你沉浸在自己思想的回聲中,喪失了接觸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機會。

不信看看自己的在線媒體社交情況,你是否關注的人是否有著極多的共同點和相似的看法呢?若是如此,那麼你並不能獲得你可能真正想了解的觀點。

作為一名「有色人種女性」(WOC)作家,我通常發覺自己在尋找能夠解釋為何某些社區如此同質化的結構性原因。例如,為何只有少部分有色人群參與到手工藝社區或哥特文化交流中?答案是他們通常被移除和/或排除在外。

同樣的力量也塑造了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形成的社區。在與來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們交流的過程中,無論目標是為了消除結構性不平等,或僅僅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時事,表達自我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注重與不同人群的交流能夠對抗使人們漸行漸遠的體制。

圖源:unsplash

然而,在算法、文化、偏見、以及網絡機器人的協同工作下,它們完成了從兩極化政治到有關冠狀病毒的不實信息等所有事物的傳播擴大。

個人媒體社交傾向於反映出個人在社交和私人生活中可改善之處。據比爾·畢曉普和羅伯特·庫欣發表在The Big Sort一書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宗教、政治和社會經濟地位對美國人的分化程度越來越深,這加劇並固化了系統性不平等。如今,我們的社交媒體社區也反映了同樣的分化情況。

「人們通常只與那些和他們在生活中風格、思想相似的人打交道,」阿羅克·瓦伊德·麥農(作家、演員、網紅,一名「跨性女」、「性別不適」的印度裔美國人)如是說,「這就導致了人們對於世界的一種短淺觀點,認為他們的個人見解就是客觀事實。」

例如,2016年唐納·川普的當選令眾多自由黨人士措手不及原因正是如此,因為川普是《紐約時報》、社交媒體回聲室效應和其他消息人士堅稱不需要認真對待的候選人。

紐約大學社交媒體和數字故事教授喬安妮·湯姆布拉科斯說:「如果使用得當,社交媒體仍然可以發揮良好作用。」 有證據表明,由於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向他人展示真實自我」,因此,線上互動可以幫助人們培養同理心,理解他人的能力,突破個人經歷的局限性。

但是,湯姆布拉科斯還指出,只有在我們注意並有意使用社交媒體來培養以上能力的情況下,社交媒體才能發揮其良好作用,然而大多數人不會這樣做。

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多數內容都是由算法決定的。各大平臺雖用不同的標準來預判用戶想看到的內容,但至少從理論上講,它們都會優先顯示與用戶有過交流的人員發布的帖子。

為使網絡社交更具包容性,可以從加入人員,組成更多元化的線上小組開始改變,在與這些夥伴交流的過程中,擴展社交媒體視野。瓦伊德·麥農說:「接觸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人們……能夠提醒我們世界和人類經驗的無窮複雜性。這是一種連鎖反應。接觸不同的人,看看他們的社交圈,再去接觸他們社交圈中的好友。」

改變網絡社交的風格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因為偏見也烙印在了本該中性的算法中。能夠屏蔽所選內容的社交媒體「影子禁令」也可能打亂某些用戶本應獲得的關注量。

瓦伊德·麥農從理論上表明了,社交媒體算法尤其對「發表小眾和跨性別內容的有色人種用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這一點有來自Salty彙編的數據支持。

據《衛報》去年報導,具有某些性別表達或身體特徵的人員的線上行為當處於Instagram社區準則裡的「灰色區域」時,就會受到更大程度地刪減。

改變的第二步:儘量減少與具有明顯身份特徵的朋友進行帖子的互動,而是與希望看到更多類似內容的帖子互動。例如,我想更多地了解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真正接觸的群體中的人們,例如瓦伊德·麥農這樣的跨性別者或TenaciousUnicorn Ranch的羊駝農場主。因此,我十分喜歡他們的帖子,並對其進行評論。

圖源:NPR

在Twitter上,我還使用交替處理法來定製自己的社交。例如,在#rocur with the Peopleof Craft話題下,我找到了來自北美和紐西蘭當地社區的土著工匠。

如何得知自己已經突破繭房了?正如瓦伊德·麥農所說,當你的社交正「挑戰佔主導地位的想像力(並)向美麗、有價值和合理的事物拓展視野時」,你就會明白,自己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社交網絡中都有哪些商業機會?
    社交網站的原始吸引力是好友之間的關係鏈,但是要想提高用戶在社交網站中的活躍度的話,那肯定就要依賴好友不斷更新的自己的相關信息了,體現在產品形態上,就是頁面中間的信息列表。按照這個邏輯,社交網站中本應該只有來源於用戶自身的內容才對,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不僅如此,社交網站中也會有很多非來自於好友的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可以把社交網絡當成是一個線上的社會。
  • 剖析SNS實名制下的網路遊戲:虛擬中的現實
    2.SNS全稱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SNS的另一種常用解釋:全稱SocialNetworkSite,即「社交網站」或「社交網」。
  • 給網絡虛擬財產加設「放心鎖」
    我們在社交帳號中留存的虛擬貨幣是否受法律保護?我們在網路遊戲中的裝備如果被他人盜竊損毀,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21世紀是網際網路的世紀,以雲計算、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對現代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也讓網路遊戲、社交平臺等網際網路電子服務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 社交網絡中常用的西語縮寫
    關於ch為什麼會用x代替,目前網絡上有種解釋:在加泰隆尼亞語(catalán)和巴斯克語(vasco)中,有些單詞的x的發音是//,所以這兩個地區的年輕人就開始在網絡上使用x代替ch,這種縮寫方法也就被廣泛傳播至整個西班牙。有知道這種改寫方法其他來歷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裡告訴小西哦。除了ch之外,x也會代替por。
  • 殭屍網絡:網際網路中的「隱秘帝國」
    批量生產的機器人帳號,源源不斷炮製出無孔不入的數字假象,早已在社交網絡上泛濫成災。真相,變成了社交網絡的稀缺資源。這便是殭屍網絡,正在下沉的SNS(社交網絡服務)平臺最耀眼的數字狂歡。一觸角伸向全網的殭屍網絡和大部分數字公害一樣,殭屍網絡對侵蝕的對象一視同仁——無論參與者貧窮還是富裕,面臨的是順境還是逆境,只要是有活人展開集體活動並且有利可圖的SNS平臺,統統別想逃過殭屍網絡的觸手。
  • 哈佛x路透社最新研究:網絡過濾器泡沫背後的真相
    有趣的是,該研究發現,使用社交媒體以及搜尋引擎獲取新聞的群體,獲得新聞的多樣化程度更高。這一調查結果與網絡過濾器泡沫效應的假設恰恰相反。 實際上,使用社交媒體的人群擁有更多不同的在線新聞來源。
  • 社交網絡中的「蒸發冷卻效應」
    那些最想說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願意聽他說的人; 那些最想同別人交換名片保持聯絡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換的人; 這麼說也許更清楚: 最不想來參加聚會的人,正是大家都希望能來聚會的人; 最不想來認識新朋友的人,正是大家最想認識的人; 最不想掏出名片的人,正是大家都想與之交換名片的人; 矽谷一名社交網絡設計師在他的
  • 吳世忠:對社交網絡發展與治理的思考
    2013年9月,Facebook月活躍用戶數量約11.9億,居全球第一,用戶遍及137個國家,在127個國家中排名居首。超過70%的Facebook用戶是非美國用戶,40%為非英文用戶。 移動終端增長強勁,社交網絡更加便捷。移動終端登錄社交網絡的用戶規模與使用時長均超過PC終端。
  • 社交網絡越活躍現實生活中朋友越多?
    最近,英國的一個研究所從生物學角度對在社交網絡上活躍的人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
  • 禪與社交網絡維修藝術(完整版)
    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存在於對社交資本的研究中,一個社交網絡究竟是如何幫助人們積累社交資本的,又是如何平衡這個過程中用戶之間的博弈的?更坦白地說,社交產品應該如何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人類的本質是尋求地位的猴子」這一事實?
  • 羅一笑事件:網絡上的「虛擬參與」加大了社會的疏離感
    支付寶事件餘波未平,羅一笑事件又在社交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短短幾小時間,公眾就經歷了由同情轉發到揭露真相再到悲憤宣洩的全過程。這把社交網絡上的媒介參與問題拋給了我們,為什麼社交網絡上的事件能調動公眾如此強烈的情緒?在文化研究學者劉昕亭看來,這種虛擬參與感背後所透露的滿足感,是一種通過別人而獲得的自我滿足。
  • Altspace VR向所有人開放,這是一個虛擬實境中的網絡世界
    Altspace VR用戶聚集在一起參加瑜伽課程將社交媒體帶入3D沉浸式體驗的虛擬實境軟體公司Altspace VR宣布將正式對用戶全面開放,用戶可通過虛擬實境體驗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看電影或超級盃以及參加講座等等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之所以選擇使用社交網絡,社交網絡的技術功能是外在誘因,青少年自身的需要則是內在驅力。目前可以解釋社交網絡使用的內在原因的理論至少有三種。一是「富者更富」模型。該模型認為,那些外傾型與得到社會支持較多的個體,相對於內傾型與社會支持有限的個體來說,能夠從社交網絡使用中得到更多的益處。
  • Virtual PC新用法--單機虛擬網絡
    虛擬交換 該模式要求主機首先得具備一個有效的IP位址。如果是單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裝一塊網卡,並且使用靜態IP分配方式。另外,由於軟體所限,主機必須安裝Windows 2000/XP作業系統才能使用虛擬交換模式。    當運行在此模式下時,Virtual PC相當於一個網橋,連接在主機和Virtual PC之間,從而構成了一個虛擬區域網(如圖)。
  • 太陽帶電粒子轟擊,北極光「社交網絡」揭示:真實的磁暴規模!
    北極光「社交網絡」揭示:真實的磁暴規模!華威大學一項新研究顯示,由北極光等現象引起的磁場幹擾可以通過地面儀器組成的「社交網絡」來追蹤。由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桑德拉查普曼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首次將來自100多個地面磁力儀觀測結果定性為一個時變定向連接網絡。
  • 騰訊虛擬競猜平臺游離灰色地帶 虛擬貨幣建網絡「賭城」?
    原標題:騰訊虛擬競猜平臺游離灰色地帶 虛擬貨幣建網絡「賭城」?  事實上,停售一年之久的網際網路彩票處於「冰封」狀態,然而這塊巨大的蛋糕卻從未被資本冷落,行業裡的公司都在嘗試著不同的方式,意圖在這段網售冰凍期間,尋找到在市場中繼續贏利的模式,像踩著停售「紅線」的彩票O2O、彩票投注方案推薦等都成為資本追捧的目標。  就在各家還在為網際網路彩票解決方案「頭疼」時,騰訊旗下的微信業務卻上線了各種和彩票非常類似虛擬競猜類遊戲。
  • 通過數據看 社交網絡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最近,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報告》,該報告歷時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個代際人群在使用社交網絡時的特點,以及社交網絡對於他們的影響和變化。
  • 超級乾貨 :一文讀懂社交網絡分析(附應用、前沿、學習資源)
    在社交網絡中發現虛擬社區有助於理解網絡拓撲結構特點,揭示複雜系統內在功能特性,理解社區內個體關係。為信息檢索、信息推薦、信息傳播控制和公共事件管控提供有力支撐。虛擬社區發現存在著許多經典的算法,這些算法用於挖掘不同規模的虛擬社區,算法在追求高精度的同時力求提高效率(降低時間複雜度)。
  • 理解社交網絡究竟是如何席捲全球的,得從 StaaS 和社交資本開始
    為什麼有些社交網絡在用戶激增時反而失去了原本的價值感?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存在於對社交資本的研究中,一個社交網絡究竟是如何幫助人們積累社交資本的,又是如何平衡這個過程中用戶之間的博弈的?更坦白地說,社交產品應該如何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人類的本質是尋求地位的猴子」這一事實?
  • 扎克伯格facebook怎麼賺錢 社交網絡馬克廣告論並不現實
    劇呱呱記得在電影《社交網絡》裡有這樣一個場景,馬克和愛德華多因為廣告問題起了爭執,他堅持「加廣告會讓臉書變得不酷」,那麼現實當中facebook怎麼賺錢的,真的不靠廣告嗎?馬克在電影裡的經典廣告理論現實當中扎克伯格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