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據看 社交網絡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2020-12-05 三易在線

最近,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報告》,該報告歷時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個代際人群在使用社交網絡時的特點,以及社交網絡對於他們的影響和變化。

線上調查分別針對 26 歲以下、26-35 歲、36-55 歲和55歲以上人群進行。26歲以下和 26-35 歲人群基本屬於「90 後」和「80 後」代際,研究定義為青年;36-55 歲人群基本屬於「70 後」和「60 後」,研究定義為中年;55 歲以上人群基本屬於「50 後」,研究定義為老年。

報告顯示,在55歲以上老年QQ活躍用戶中,發QQ 空間的比例為32%,瀏覽QQ空間的比例為49%,發文字消息的比例為 62%,發表情消息的比例為 26%,玩遊戲的比例為 13%。老年用戶聊天時不僅發文字消息,也發表情消息,不僅在社交網絡上聊天,也用來傳送文件、提高生活效率和便捷性,以及發 QQ 空間、玩遊戲等豐富休閒娛樂活動。

另外,使用網際網路或社交網絡的老年人在日常休閒活動的內容上更加豐富,各項活動的選擇比例也更高。雖然老年活躍用戶使用 QQ 各項功能的比例與青年活躍用戶的差距較大,但是與 36-55 歲中年活躍用戶較為接近。

對於中年人群體,在社交網絡上購物的生活方式也逐漸在中年人群體中流行起來,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願意用社交網絡嘗試新的購物模式,大概有 23.5%的女性中年在朋友圈買過東西,而男性中年在朋友圈購物的比例佔17.8%。

而對於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門不帶手機感到很不習慣,86.8%的人無法適應從智慧型手機換到普通手機,73%的人通常每隔 15 分鐘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軟體。

半數以上的人都願意嘗試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上進行職業選擇,青年人在社交網絡上職業選擇傾向現排名前三的職業分別為微商、公眾號寫手、電子遊戲玩家,其分別對應的百分比為 30.3%、18.6%、16.8%,可見,以一種虛擬網絡平臺 為基礎構建起的新型就業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場。

總體來看,從社交網絡延伸出的購物消費優化了中年人資源獲取方式,中年群體對與社會熱點事件的參與仍然是趨於表面化,缺乏深度參與的時間和欲望,其對一些社會活動參與的表面化與淺顯化;瀏覽新聞(80.6%)、通訊交流(69.4%)、關注微信/微博資訊(62.4%)、搜索信息(61.6% )以及娛樂功能(59.9%)是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用途,而線上支付(網購、預約等)的使用相對偏少。

年輕人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網際網路對其的影響的絕對的,可謂是「離開了網絡不能活」,但是網際網路對於中老年人的影響並沒有達到如此程度。不過,隨著社交軟體的深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漸被影響和變化。

相關焦點

  • 社交網絡上的聲音如何影響上市公司定價?我們分析了海量的數據...
    嘗試「量化」那個混沌的世界,我們快樂嗎?  這是我們發布的第二份年度上市公司情緒大數據觀察報告。  為了產出這份報告,我們分析了2019年9月-2020年9月這一時間跨度上社交平臺上不低於十億級的財經社交言論和百億級的社交互動量,以及超過6870萬條財經類相關新聞進入我們的數據分析池。
  • 社交網絡如何影響真實的人際關係?
    社交網絡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人們對它的關注來源於社交網絡對我們生活的改造,這是每一個人都難以抗拒的,試想如果把你手機上的微信、微博、QQ等軟體卸載掉,你能堅持多久不把它們裝回來?二、社交網絡,你還Hold不住?其實,不管是通過熟人轉寄一封信,還是在Facebook上分享一個視頻,這種交流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促進信息的流通,並且不斷的拓寬關係網絡。而寄信和網際網路的唯一差別就是,效率。如果那時有微信的話,可能不需要4天,4個小時之後,Alice就會收到這位來自中部的淳樸農民的問候。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過度性社交網絡使用常被稱為問題性社交網絡使用,是一種長時間和高強度的社交網絡使用行為。莫勞(Moreau)等人認為,過度性社交網絡使用會引發個體心理苦惱和生理不適。因此,我們可以把非過度性社交網絡使用理解為是一種低頻率、低強度的社交網絡使用行為。
  • 王元卓|探究社交網絡演化規律
    移動互聯高速發展,在線社交網絡成為最大的社交載體。社交網絡用戶暴增,海量數據產生,背後蘊藏的活力前所未有。成就社交網絡的內在邏輯,大數據能否作答?社交網絡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規律?本期《世紀大講堂》,王元卓帶您《探究社交網絡演化規律》。王元卓,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 社交網絡招聘時代:智慧型手機如何影響招聘
    李曉有豐富的校園招聘經驗,演講中她談到,在多年的校招過程中,騰訊也在思索如何用社交網絡做校園招聘,最後確定一個核心——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用微信產品的運營思路來提升社交網絡上的校園招聘用戶體驗。站在HR的角度來看,微信有三條成功經驗。首先是,其實用戶會通過微信告訴我們一切,哪些是我們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所以第一步我們會深入的通過微信去了解我們的用戶。
  • 半月談|大數據發掘微生物「社交網絡」
    大數據發掘微生物「社交網絡」半月談記者 朱涵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是我們人類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出現在地球上。上至幾萬米高空,下至幾千米深海,熱達攝氏300℃的溫泉,冷至零下80℃的寒極,都有微生物存在。數十億年中,微生物形成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
  • 什麼是社交銷售?社交銷售有什麼特點?
    什麼是社交銷售?即社交營銷,是一種基於社交關係的營銷模式,參與程度高、互動性強、主題特定、具有心理歸屬感的網絡社交便於企業向用戶傳達品牌信息,尤其是通過用戶間口碑傳播的力量更使品牌傳播效果迅速增長。而什麼是社交銷售?即社交營銷,是一種基於社交關係的營銷模式,參與程度高、互動性強、主題特定、具有心理歸屬感的網絡社交便於企業向用戶傳達品牌信息,尤其是通過用戶間口碑傳播的力量更使品牌傳播效果迅速增長。「社交營銷」其本質就是「基於社交關係開展的營銷」,也就是「社交關係營銷」,後者表述得更精確一些。
  • CCF ADL 87講習班回顧:韓家煒等13位大牛全方位解析社交網絡和數據...
    宋國傑:社交網絡影響最大化宋國傑首先介紹了社交網絡最大化的基本背景知識,然後對「影響最大化」做出了定義,並舉出兩個有代表性的算法研究和兩個他們做的一些工作所謂擴散就是某個事物在社會系統的成員中通過某種渠道隨著時間而不斷有更多的人受到影響,用病毒的傳播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例如 SARS 的爆發、電腦蠕蟲等。而在做社交網絡的人眼中,類似地就是去研究信息如何在社交網絡平臺中進行傳播,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傳播影響力的最大化(以便做廣告等)。
  • 利用社交數據,臉書發展「搜索」業務
    最近討論社交搜索的聲音漸漸增多,「社交數據」作為大數據領域最核心也最私密的數據源,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搜索效能,並為平臺帶來更多收益空間?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人們到底在搜索什麼。搜索結果:基於社交網絡的優化呈現雖然我們沒有Facebook檢索趨勢的完整數據,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指數來看Facebook用戶除了人名之外到底在搜索什麼。
  • 大數據發掘微生物「社交網絡」
    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是我們人類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出現在地球上。上至幾萬米高空,下至幾千米深海,熱達攝氏300℃的溫泉,冷至零下80℃的寒極,都有微生物存在。數十億年中,微生物形成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它們不僅僅是「分解者」,還影響到溫室氣體、綠色生產以及人體健康的方方面面。
  • 精通社交銷售之後有什麼效果?社交銷售的特點
    精通社交銷售之後有什麼效果?社交營銷,是一種基於社交關係的營銷模式,參與程度高、互動性強、主題特定、具有心理歸屬感的網絡社交便於企業向用戶傳達品牌信息,尤其是通過用戶間口碑傳播的力量更使品牌傳播效果迅速增長。
  • Nature人類行為:社交網絡如何塑造我們的感知偏差?
    通常而言,這些社會感知偏差被歸因於有偏向性的認知或動機過程。聖塔菲研究所研究員Eun Lee等人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這項研究表明,人們對於少數群體規模的高估和低估都可能僅僅源於社交網絡的結構特性——這些感知偏差取決於個體或群體社交網絡的同質性水平、同質性的不對稱性以及少數群體的規模。
  • 震撼美不勝收 從太空看地球的社交網絡
    2011年,美國知名攝影師和數字地圖編撰師埃裡克·費舍爾(Eric Fischer)開始通過統計Twitter和Flicker用戶以及同時使用這兩種服務的用戶發布在兩個平臺上的信息和地理位置數據,為公眾繪製出了這兩大社交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情況矢量圖。
  • 一周不看任何社交網絡,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春節打敗無聊
    但是我也知道習慣性的刷社交網絡並不是一件好事,同事也總是建議我,如果信息總是從社交網絡來,一定是有哪裡出了問題。我想通過這個實驗嘗試的是,如果這些碎片時間不用來刷朋友圈、刷微博,會被用在什麼地方?是社交網絡帶走了我的專注力嗎?在透支了接下來好幾天的社交網絡份額之後,我開始了實驗。
  • 吳世忠:對社交網絡發展與治理的思考
    Twitter用戶超過2億,每天發布信息4億多條,社交網絡積累的大量數據是重要的社會基礎資源,對其科學地開發可推動解決公共健康、社會環境監測、政策制定等領域的重大社會問題。美國政府已經將Facebook等平臺大數據應用於公共健康和國家安全領域,預測傳播疾病的散布,分析美國的犯罪網絡或全球的恐怖行動。 社交網絡對西方經濟的影響。 一是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 社交網絡分析:中國SNS的三個價值維度(組圖)
    「人,生來就有社會性。所以藉助於網際網路的社交網絡,將會讓世界更加緊密!」說這話的是美國著名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這家已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是迄今為止,全球最為成功的社交網絡之一。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人類互動和溝通需求的擴展,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
  • 騰訊匿名社交App燈遇交友上線 馬化騰到底是什麼打算
    而我們都萬萬沒想到的是,騰訊在今年已經推出了多款社交App,針對現在的微信QQ。在推出貓呼、輕聊、有記、朋友之後,馬化騰於近日又推出了一款名為燈遇交友的匿名社交平臺。騰訊的手已經有了QQ和微信,為何還要再繼續推出社交App呢?而且馬化騰一口氣就推出了5款應用,這也表明了騰訊在向新的社交領域進行探索的決心。那麼,馬化騰到底在打什麼算盤呢?
  • 騰訊社交網絡事業部副總裁陳磊:騰訊移動開發者服務體系
    應用助手我們打造的是社交渠道,用戶在社交活動的過程當中,是通過應用助手去下發。另外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騰訊特有的能力,叫 PC Pusc,在跨屏的時代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很多的開發者,原來是有開發PC應用和遊戲的能力,從PC海量的場景向移動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它為什麼能有30%的轉化率?用戶有意願安裝的時候,在PC上點擊到用戶應用是30%,我們在手機上有很多的幫手幫你下載遊戲。
  • 社交網絡用語的英文表達進入了我們的日常對話
    近些年「social media 社交媒體」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此同時衍生的社交網絡用語也悄悄地進入了我們的日常對話。當中很多用語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呢?  你每天早上睡醒後第一件事情是看手機嗎?你每天都會使用社交網絡關注親朋好友的近況嗎?
  • 社交對我們健康的影響,不僅僅只是激素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狀況也不可避免地越來越脆弱,為此人們會下意識的剔除那些無益的社交關係,來保證情緒不會因此出現惡性波動,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一項研究發現,社交網絡對人們的情感支持越堅實,他們體內諸如氫化可的松之類的生理壓力指標就越低。人們的孤獨與獨自相處的時間上沒有太大關係,和某一天內與別人交往的次數也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