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報告》,該報告歷時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個代際人群在使用社交網絡時的特點,以及社交網絡對於他們的影響和變化。
線上調查分別針對 26 歲以下、26-35 歲、36-55 歲和55歲以上人群進行。26歲以下和 26-35 歲人群基本屬於「90 後」和「80 後」代際,研究定義為青年;36-55 歲人群基本屬於「70 後」和「60 後」,研究定義為中年;55 歲以上人群基本屬於「50 後」,研究定義為老年。
報告顯示,在55歲以上老年QQ活躍用戶中,發QQ 空間的比例為32%,瀏覽QQ空間的比例為49%,發文字消息的比例為 62%,發表情消息的比例為 26%,玩遊戲的比例為 13%。老年用戶聊天時不僅發文字消息,也發表情消息,不僅在社交網絡上聊天,也用來傳送文件、提高生活效率和便捷性,以及發 QQ 空間、玩遊戲等豐富休閒娛樂活動。
另外,使用網際網路或社交網絡的老年人在日常休閒活動的內容上更加豐富,各項活動的選擇比例也更高。雖然老年活躍用戶使用 QQ 各項功能的比例與青年活躍用戶的差距較大,但是與 36-55 歲中年活躍用戶較為接近。
對於中年人群體,在社交網絡上購物的生活方式也逐漸在中年人群體中流行起來,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願意用社交網絡嘗試新的購物模式,大概有 23.5%的女性中年在朋友圈買過東西,而男性中年在朋友圈購物的比例佔17.8%。
而對於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門不帶手機感到很不習慣,86.8%的人無法適應從智慧型手機換到普通手機,73%的人通常每隔 15 分鐘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軟體。
半數以上的人都願意嘗試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上進行職業選擇,青年人在社交網絡上職業選擇傾向現排名前三的職業分別為微商、公眾號寫手、電子遊戲玩家,其分別對應的百分比為 30.3%、18.6%、16.8%,可見,以一種虛擬網絡平臺 為基礎構建起的新型就業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場。
總體來看,從社交網絡延伸出的購物消費優化了中年人資源獲取方式,中年群體對與社會熱點事件的參與仍然是趨於表面化,缺乏深度參與的時間和欲望,其對一些社會活動參與的表面化與淺顯化;瀏覽新聞(80.6%)、通訊交流(69.4%)、關注微信/微博資訊(62.4%)、搜索信息(61.6% )以及娛樂功能(59.9%)是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用途,而線上支付(網購、預約等)的使用相對偏少。
年輕人身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網際網路對其的影響的絕對的,可謂是「離開了網絡不能活」,但是網際網路對於中老年人的影響並沒有達到如此程度。不過,隨著社交軟體的深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漸被影響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