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攝影師儲衛民獲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總冠軍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90後攝影師儲衛民拿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總冠軍——

  讓老外驚豔中國 讓城市看見星空

◎武冰聰

  零下20多攝氏度的氣溫裡,90後攝影師儲衛民扛著相機,獨自漫步在格陵蘭西部的烏佩納維克小鎮上,他想尋找一個更棒的角度,記錄下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北極圈內人們的生活場景。

  經過一個月的探索與等待,充滿夢幻意境的作品《格陵蘭的冬天》誕生了,並一舉奪得2019年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大賽的年度總冠軍和城市組冠軍兩項大獎。由於中國的戶外攝影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蹣跚學步的狀態,此前奪得旅行者攝影賽獎項的大多是外國攝影師, 此次儲衛民的橫空出世,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獲獎

  數次深度尋訪,從鏡頭裡看見北極的冬天

  儲衛民獲獎的新聞傳回國內,讓網友直呼「燃爆了」,不僅因為《格陵蘭的冬天》有兩項大獎的加持,更因為攝影師穿越無人區,獨自一人尋訪寒冷北極的經歷十分生猛。對於戶外攝影師來說,一張好作品的誕生,絕不是靈光一閃就按下快門,它需要前期漫長的鋪墊與等待。

  起初儲衛民被網上流傳的格陵蘭風光照吸引,搜集了大量當地氣候與地貌的資料,並制定了拍攝計劃後,他想親自去看一看格陵蘭。2017年9月,儲衛民開始了對格陵蘭的第一次實地尋訪。他和一位湖北友人一起,來到格陵蘭南部峽灣的無人區,藉助衛星地圖的導航,一起徒步、划船,用腳步去丈量北極冰川峽谷的獨特地貌。

  儲衛民說,出發前根據資料做出的攝影計劃,只能保證拍出10張左右的照片「保底」,面對大自然的不確定性,拍攝時間和地點的控制則需要臨場應變。有時一些神秘的自然風景,就藏在連衛星地圖和無人機都難以捕捉的角落,需要徒步去發現。

  兩個月的徒步拍攝,儲衛民將南部峽灣的風光裝進了鏡頭裡;每隔10天左右穿出無人區,到小漁村的短暫休息、補給物資,則又帶給他新的拍攝靈感。「每次我們都會在小漁村住上一晚,了解了一些當地的社區文化和建築風貌,它們有很濃鬱的北極特色,很與眾不同。」

  2019年3月,儲衛民又一次策划進入格陵蘭西部,在當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拍攝寒冬中北極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先後來到唯一一個常住人口超過一萬人的大型城市努克、以旅遊業而聞名的發達城市伊盧利薩特,以及天然原始、鮮少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小鎮烏佩納維克。

  「我希望通過各有特色的城市,從中選取代表性的切片,去了解格陵蘭更加深入的一面。」在大城市與小鎮的對比中,儲衛民十分青睞烏佩納維克的純粹,他在一間咖啡館的二樓一住就是一個月。其間,他認識了來自東歐和法國拖著雪橇穿越1000公里海面的徒步探險家,還和做咖啡的丹麥老闆成了好朋友,也見過從其他城市來勘查案情的警察。

  持續的觀察讓他進一步了解了當地人對抗低溫風雪的生存方式,他選擇把這種人與自然的互動通過鏡頭記錄下來。「一到冬天整個格陵蘭大地都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甚至大海都變成一片白色的冰,他們需要適應這樣的天氣。如果房子修成普通的顏色,很容易被白雪掩蓋,不好辨認。」

  於是當地人選擇鮮豔、辨識度高的顏色漆在房子上,更早些時候的慣例,每種顏色還代表房子不同的功能。餐廳等商業建築是紅色,醫院甚至醫生的家是黃色,藍色則是漁民的住宅。儲衛民說,這樣的設計不僅是人類適應自然而做出的應對,也體現著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人突然身體不適,直接朝著黃屋子跑過去就對了。

  在烏佩納維克小鎮,常住人口只有1000人左右,年輕人離開鄉村,遷入城市生活,反而把這裡變成未被城市化洗禮的保留地,傳承著淳樸的民風。這座傍海的小鎮上,不少居民以捕魚為生,50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條十多斤重的鱈魚。

  在小鎮拍攝期間,儲衛民還很幸運地趕上了每三個月一次的盛事——補給船到來。當船隻運來新鮮的水果蔬菜時,小鎮居民格外欣喜,奔走相告,爭相到超市搶購囤貨。儲衛民形容大家高興得仿佛過年一樣,整個小鎮都籠罩在快樂的氣氛裡。

  烏佩納維克的交通並不算便利,每周2-3趟航班聯結小鎮與旅遊城市伊盧利薩特,而《格陵蘭的冬天》就是在機場附近的山坡上完成的取景。在清冷的藍色光暈中,房屋與道路被皚皚白雪覆蓋,手牽手走在路上的一家三口,卻傳遞出這個北極小鎮上溫暖的一面。也正是這個鏡頭,讓儲衛民理解了在北極的冬天裡,人類為什麼可以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轉型

  從軟體工程師到不莽撞的戶外工作者

  獲得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攝影獎項,微博粉絲突破90萬大關,但今年也只是儲衛民全職攝影的第三年。之前,他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計算機技術專業,畢業後又順利留在當地的銀行做軟體工程師。但即使學業和工作繁忙,他始終堅持著攝影這個愛好。

  從大學時攢錢買下第一臺單眼相機開始,儲衛民徹底迷上了攝影。在網上找教程跟著自學,買一大堆書回來了解攝影的技術,他利用空餘時間一點點摸索學習。

  「最開始就是在城市裡,什麼都拍,練手。」直到大二申請到德國做交換生,一次在阿爾卑斯山徒步的經歷,將他真正帶向了戶外攝影之路。看到當地的老人小孩都加入徒步的隊伍,在積雪中前行,他被這種挑戰自然的熱情打動,隨之對戶外旅行攝影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把攝影作為愛好可以陶冶情操,但真要辭掉高薪的工作,背離多年學習的專業軌道,全職攝影,儲衛民也難免遭受到來自家人的不理解。

  「起初和家人有一些觀念上的差異,但我也不是裸辭,邊工作邊做準備。」2017年年中決定全職做攝影的時候,儲衛民已經可以通過接拍商業照片獲得穩定的收入。今年3月拍出獲獎作品的格陵蘭之行,就是儲衛民靠個人積蓄完成的自由行程。

  戶外工作不能莽撞,要有井然的條理和清晰的規劃。每到一個新的拍攝地點,只要當地法律允許,儲衛民就要先升起無人機,了解所在區域的完整地貌。在烏佩納維克小鎮拍攝時,儲衛民就是在電腦上對照著無人機拍攝的小鎮全景圖,一點一點地分析小鎮的地形地貌,尋找和規劃拍攝地點。

  事前做規劃,然後提出風險預案也是儲衛民一貫的行為方式。目的地可能出現的高原反應、極寒天氣等等都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根據當地的危險程度提前聯絡戶外組織或僱用當地嚮導也必不可少。在應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外,儲衛民還會及時利用拍攝空餘後期處理照片,便於查漏補缺,不留遺憾。

  挑戰

  爬雪山、徒步無人區,高顏值照片來之不易

  每次出門,儲衛民身上僅攝影設備就有5-8公斤重,再加上自己的隨身物品,總重量20公斤左右的大號登山包就是他在戶外生存和工作的保障。根據當地氣候,他準備有排汗透氣、保暖和防風防雨功能的衣物,如果行程中需要戶外徒步野營,行李中還會裝上爐具、鍋、睡袋和防潮墊。

  每年除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在家,其他時候儲衛民都行走在戶外攝影的路上。長期外出工作,讓他練出了快速打包行李的技能。「有的時候時間緊,臨出門前兩小時都可以打包完成。」

  回想幾年前他還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戶外「小白」,在德國做交換生時,去國王湖徒步,沒有專業戶外裝備的他,走到鞋子都全部溼透,還遇到過至今記憶猶新的危險時刻。

  大二時他獨自一人去攀登瑞士的雪朗峰,當天的天氣狀況並不算好,陰天有霧的狀況下,儲衛民挑戰登頂這座海拔近3000米的雪山。即使已經有過幾次成功登頂海拔2000米雪山的經驗,但當時的裝備與經驗仍欠缺很多。

  下山時,儲衛民意外走上了懸崖小路,天色漸暗,忽然而至的大雨衝刷著山坡,甚至引發了山洪。已經失去導航的儲衛民起初在雷聲和雨水中狂奔,一度走到了亂石堆裡。

  面對眼前的艱險情況,他只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周圍的地勢,尋找一切可能的生路。最終,他找到牧民留下的繩索幫助自己走出漫過大腿的水流,來到安全地帶。

  這一次荒野求生的經歷讓初出茅廬的儲衛民體會到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卻並未阻止他勇攀高峰的步伐。

  在格陵蘭的無人區,連日的大雨讓他連續兩天被困在帳篷裡,微弱的信號很難與外界聯絡,他與孤獨相伴,等待姍姍來遲的風景;在與強風的對抗中他努力站住腳;在雪地裡他匍匐前進……高顏值照片的誕生,來之不易。

  思索

  認識自然的旅途中尋找更真實的自己

  儲衛民喜歡拍攝冰川、峽谷、星辰、極地等自然景觀,在一次次的戶外探險中,他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遇到過危險,品嘗過艱辛,他用鏡頭記錄下對於自然的態度與感受。

  他形容自己的狀態是:敬畏自然,挑戰自己。戶外徒步不能莽撞冒進,要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有危險意識,保護自己才能拍到好照片。敬畏自然的同時,儲衛民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攀登新的高峰。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儲衛民的足跡已經踏上13座。

  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親近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儲衛民的經歷不斷帶給他新的思考。「每當我回到自然,發現一個登山包的物資就夠我活一星期,吃頓泡麵都是如此可口,快樂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就會感到每個人在努力創造生活的同時,也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盲目的追尋,反而錯過了身邊的風景。」

  戶外攝影也促使儲衛民思考著日常生活的本質。他說,旅行多了就會發現,許多東西帶出去了其實根本不會用到,一周野外生存的物資就可以通過一個80L的背包全部解決。

  「這在城市生活中是很難想像的,我們總會留意新款的汽車、手機、食物,覺得自己有很多需要,但其實『剁手』之後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就是放在角落吃灰。」

  儲衛民說,商品社會的宣傳通過符號化的方式賦予物品意義,讓人們跳出實際需求去購買,覺得買了就代表潮流,但實際上它還是外在的東西。「比如到了戶外,貴重的筆記本電腦、包包反而是大家避之不及的,這是戶外經驗裡很有意思的反差。在真正野外的地方,我們反而帶很少的東西,真正能和我們一起到世界各地到處走的,其實是我們的經驗與見解這些內在的東西。」

  瀏覽儲衛民近幾年的戶外攝影作品,不難發現在冰川上、雪山前或漫天星幕下,經常會出現一個人小小的背影。儲衛民說,因為個人性格和攝影風格,他很少拍攝人像,但在戶外環境中,人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系,比如以人做對比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冰面有多寬,同時也可以給自然風光帶來情趣和故事。由於更喜愛獨自拍攝,畫面中的人物,大多數時候都是他自己,照片是通過遙控定時自拍的方法完成的。

  幾年下來,儲衛民相繼走過30個國家、200多個城鎮,在認識自然的旅途中,尋找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996

  雖然自己的作品獲得了國際的認可,但儲衛民坦言,從事戶外攝影這項職業在中國仍然算是小眾。多變的戶外環境不僅考驗攝影師的應變能力與攝影技術,更多的是對於身體素質的要求。除此之外,長期的國外考察與拍攝,還需要語言交流能力和過人的膽識。

  儘管難度很大,儲衛民仍想為推廣戶外攝影做些什麼。他利用拍攝的空餘時間,運營微博和微信公眾號「Thomas看看世界」,不定期分享課程,給網友講解自己的拍攝、修圖技術,也會分享旅途上的風光和見聞。長期的公益性分享、與網友互動,讓他積累了一大票老粉,獲獎之後粉絲們紛紛在微博留言中「恭喜託神」。

  儲衛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脈絡與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就會拍出風格迥異的作品,這樣才能推動中國攝影師風格的多樣化。今年3月,他和攝影師葉梓頤、王源宗一起在微博上發起了名為「5、10、100公裡」的攝影公益活動。他們希望藉由攝影,喚起身邊人對於美好的認識。

  儲衛民說,當燈光熄滅,亙古不變的星空又回來了。即使人類文明有一天走到終點,宇宙的運行和規律也不會改變。在這樣走出城市、返璞歸真的理念下,幾位攝影師邀請網友一起,在生活的城市向外逐漸走出5、10、100公裡,仰望星空,就會發現城市不遠處絢爛的風景。

  他們希望這個計劃的推廣不僅可以切磋攝影技術,更可以形成一份中國的觀星指南,告訴大家在哪裡可以看到最美的星空景色。在參與星空計劃的微博中,儲衛民留言回覆:生活不止眼前的996,還有身邊的美好,比如你抬頭看星空。

  談及今後的計劃,儲衛民說,仍然每年會留出1-2個月繼續深入探索他感興趣的冰山大川,包括小眾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區和已經列入2020年初計劃的格陵蘭東部行。除此之外,積累了一票國際粉絲的他,也將目光重新轉回國內。他希望多留出一部分時間拍攝中國西南地區的雪山、冰川等景觀,並儘可能邀請國外的攝影師朋友加入。「許多人都以為只有歐洲、北極才有壯觀的冰雪景象,其實我更想向大家介紹,中國的雪山同樣很壯麗。」

相關焦點

  • 對話儲衛民: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的90後
    近日,2019年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大賽揭曉,來自重慶的攝影師儲衛民(Thomas Chu)不僅拿下了城市組一等獎,更擊敗了自然組、人物組的頭名選手,將全球總冠軍收入囊中。消息公布後,《國家地理》圍繞獲獎作品的拍攝故事做了長篇創作談,澎湃-私家地理也找到這位愛旅行、愛攝影的「90後」,請他分享自己的成長曆練,談一談旅途的見聞,還有拍出好照片的竅門。
  • ...2019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 重慶人儲衛民:「我一邊...
    這便是儲衛民,當下各大網站的熱搜人物——90後,重慶人,國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及城市組一等獎得主。▲儲衛民▲儲衛民在戶外的「工作照」▲創作中的儲衛民今年6月他收到一封郵件《國家地理》雜誌創辦至今,已有上百年發行史。
  • 福布斯生活|國家地理攝影冠軍儲衛民:用雙腳和鏡頭徵服世界
    這句話對於獨愛極地風光的攝影師儲衛民而言,同樣適用。「這些地方(險遠之地)更具挑戰,也充滿了更多拍到奇異天象、發現原創構圖的機會。」他這樣解釋。今年6月,他憑藉一張被他命名為《北極的冬天》的照片,拿下了2019美國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詳情:王安石曾在《遊褒禪山記》中寫道:「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這句話對於獨愛極地風光的攝影師儲衛民而言,同樣適用。
  • 中國90 後小夥拍出最美地球,拿下世界總冠軍,太燃了!
    創刊於1888年的《國家地理》雜誌,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 呈現了一幅幅精美且震撼的攝影作品。 2018年全球總冠軍《美人魚》攝影師@Reiko Takahash 《國家地理》也成為 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們
  • 儲衛民:熱愛就是全力以赴
    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是一項全球性的攝影比賽,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舉辦,作為攝影界的盛事,每年都會有全世界數萬名攝影師通過它來展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今年是第31年,全球總冠軍的得主是中國90後戶外攝影師儲衛民。儲衛民說:「這個獎讓我感受到了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的影響力,除了媒體報導,也獲得了一些商業合作邀請。
  • 放棄40萬年薪 這個中國90後用一張照片徵服全世界
    過去幾年裡,儲衛民拍遍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200多個城市。如此一來,多家媒體的採訪只能被安排在儲衛民的拍攝間隙,他總是一前一後背著兩個大戶外包,急匆匆地趕到約定的地點。之所以被突然關注,是因為儲衛民不久前拿了一個了不起的獎,29歲的他獲得國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及城市組一等獎。
  • 手機也能拍出大片,跟隨攝影冠軍儲衛民看Reno2鏡頭下的格陵蘭島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島嶼,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人口最稀少的國家,它不僅是旅行者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眾多攝影師「必打卡」的地方。而近日,獲得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總冠軍的90後攝影師儲衛民就帶著OPPO Reno2記錄下了格陵蘭島的美妙瞬間。
  • 儲衛民:勇於嘗試不同的道路
    2019年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比賽獲獎照片。 儲衛民作為2019年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比賽的大獎得主,接受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採訪,分享了他在格陵蘭的故事和獲獎照片的創作過程。 《國家地理》雜誌:你能談談作為攝影師/愛好者的背景嗎?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攝影的?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2020年12月24日,在《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之際,戴爾以科技賦能攝影藝術,通過前沿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巔峰之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活動再添風採。由戴爾XPS筆記本電腦創作的攝影作品,以及通過戴爾顯示器呈現出來的影像內容,再次掀起了一場關於科技與藝術的現象級話題熱議與探討。《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揭幕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周兵先生發表致辭本次特展,《中國國家地理》展出了改版20餘年來的300多張經典封面報導與優秀攝影作品。
  • 美《國家地理》2010攝影大賽結果揭曉 超級雷暴圖獲獎
    美《國家地理》2010攝影大賽結果揭曉 超級雷暴圖獲獎據美宇航局科學家介紹,超級雷暴由中等強度的氣旋構成,這些氣旋其實是不斷旋轉的上升氣流,可以帶來狂風暴雨。全世界的職業與業餘攝影師向本次大賽提交了1.6萬件攝影作品,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喬爾·薩爾託雷、史蒂芬·阿爾瓦雷茲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攝影編輯薩蒂·昆雷爾擔任評委。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藝術遇上科技 再創...
    中國北京,2020年12月24日「科技與藝術」,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70周年封面特展,XPS系列筆記本電腦、U系列顯示器滿足攝影師創作的多元需求。新的一年,戴爾將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合舉辦系列攝影師培訓及攝影大賽,以科技創新賦能攝影創作,與攝影師共創藝術之美。
  • 09《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揭曉:加拿大螢火蟲派對
    英國《衛報》近日刊出了2009年度《國家地理》雜誌國際攝影大賽中的一些優秀的參賽作品。
  • 2016年度天文攝影師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近日,由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所主辦的年度天文攝影師攝影大賽公布了2016年度的獲獎結果。最終,來自中國的攝影師Yu Jun憑藉拍攝於印度尼西亞的「倍裡珠」天文現象,從4500幅攝影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本屆賽事的總冠軍。
  •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優秀作品預覽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4日報導,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2015年國家地理攝影比賽」的啟事,並在官網上公開了部分精彩的投稿作品,所展示的作品涉及範圍甚廣,每一張都足夠震撼人心。據悉,此次攝影比賽分為三個版塊:人文、地理和自然,專業攝影師和業攝影師均可報名參加。
  • 美國國家地理的精彩紀實攝影作品,原來地球上還有這麼多神奇的地方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一年一度的旅行攝影大賽已落下帷幕。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成千上萬的攝影師,呈現了眾多精彩絕倫的作品。最終,Anthony Lau 的參賽作品「冬日牧馬人」拔得頭籌,這使他獲得了價值24000美元到加拿大馬尼託巴,邱吉爾野生海豹河遺產公園的「7天的雙人北極熊探險之旅」。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開始徵稿
    為提升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水平,激發公眾的想像力、創造力,更好地感受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學之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8月2日拉開帷幕。今年的大賽擬設五個主題:夜空之美,表現純淨夜空和美麗地景的星野、星軌作品;城市星空,在城市裡和城市近郊拍攝的天文攝影作品,可以體現光汙染對星空的破壞,引發人們對光汙染的關注,提升公眾的節能環保意識;壯麗的特殊天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特殊天象作品;宏偉的太陽系,太陽、月亮、行星、彗星及其他太陽系天體的特寫作品;神秘的宇宙深處,星雲、星團、星系的特寫或者廣域深空作品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 各大獎項揭曉
    【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於2020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主辦方在河北廊坊潮白河喜來登酒店舉行了隆重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頒獎禮暨獲獎攝影師分享會」,並進行了網上直播。
  • 在北極圈攝影是什麼體驗?《國家地理》全球冠軍帶你去看極地風景
    旅行家與攝影師中有一種說法:當你見過了全世界,別忘了還有格陵蘭它集成了人類對冰雪之境的所有幻想:彩色的房屋,漂泊的冰山,白雪覆蓋的島嶼與生俱來的氣質,像極了世界盡頭的仙境當《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戴爾籤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