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7月7日電(見習記者 李婷婷)山高高,路遙遙,白蓮深處利山村。從浙江麗水蓮都區出發,經過半個多小時,繞過一道道山坳,耳邊忽然靜了下來。這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畲族古村落——利山村。腳步未至,先感受到村裡飄來的縷縷荷香。城市,似乎一下子被甩在了車後頭。
時值七月,一池翠碧欲滴的荷葉掩映在池塘上。風一吹,百畝荷花像海般掀起一層綠浪,在湛藍天空下陶醉了遊人的眼。池邊,130多間灰瓦白牆、繪著鳳凰圖案的徽派農居錯落有致。
利山村的美,猶如一株清雅脫俗的蓮花,處處皆風情。
利山迎來「新主人」
利山畲族村,位於蓮都區大港頭鎮東南部,全村共有152戶338人,其中有一半是畲族人。
村口,矗立著一塊長石頭,上書「世外桃源藏利山」。
的確,在村民們看來,這裡的生活恬適得如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該村村委會主任徐榮亮告訴記者,自從2009村裡進行了農村改造,村民們搬進三層的小洋樓,再靠著風生水起的農家樂,「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而幾年前,利山村還是大港頭鎮有名的低收入村。一家幾口擠在矮小的泥瓦房中,農民靠種地為生,辛辛苦苦一年勞作也只夠溫飽。
2009年開始的新農村建設,讓利山駛入發展拐角。
「如今村子美了,交通也方便了,城裡人來的可多了。」徐榮亮說,村裡拆除舊房,還依山傍水建起了以「小青瓦、馬頭牆」徽派風格的小洋房,牆體上繪著鳳凰等畲族圖案,「非常洋氣」。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棲。」2012年,因為看中利山的好環境,麗水市年利來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投資上千萬承包村子,成為了利山的「新主人」。
「這裡山水秀美、空氣清新、還有特別的民俗文化。」偏愛鄉村環境的公司董事長徐光年介紹,自己一直想打造一個以「鄉村慢生活」為主題的旅遊綜合體。「利山就是我想像中的那個地方。」他坦言,雖然投資農村回報率很慢,要整合農民公共資源也非易事,但他還是一頭扎進去了,只因相信「好風光不會被辜負。」
以「蓮」為媒 打造詩畫利山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千年前,周敦頤對君子之蓮發出的動情之呼,如今在利山村落地生根。
徐光年介紹,首先,他們在村口荒廢的田地中種上百畝荷花,「再加上畲族文化元素,打造一個農家樂綜合體。」
從遠處看,利山的一池青荷和綠水相互交映,數條蜿蜒小道鋪展其中。人從荷花池一角走來,猶如在畫中遊般。
「此時舉起相機就是一張藝術照」,遊人如是說。
百畝大荷塘,也成了全村人的聚寶盆。賞蓮花、採蓮子、品蓮心茶,喝蓮子酒……村民們說,周末最高峰時,一個小小的利山村就迎來了數千名遊客。
如今,隨著遊客訪問量的不斷增加,利山的旅遊項目也在不斷「創新」和「升級」。比如,把200間民房建成標準型的星級休閒度假客房;1000米的河道建成魚兒觀賞區、垂釣區、戲水區;體驗畲族農民的農耕文化,編草鞋、紡織彩帶、做餈粑;此外,目前還嘗試種植創意水稻……
種種努力,讓這個曾經不值一提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了小有名氣的旅遊觀光點。
「做農家樂的旅遊綜合體,就是要眾樂樂,讓每家每戶增收。」據徐光年介紹,公司採用的是「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即村民以資源入股。比如將房子出租給公司,再由其統一來經營和管理。
這麼算下來,村民一年光租金就可以收到近2萬元。另外,公司還僱傭他們幹活,發給工資。「現在村民們幾乎都在這個承包的公司裡打工,其實就是為『家』工作,錢袋子也是越來越鼓了!」徐光年說,因為村裡的旅遊項目越做越好,如今他們已開始著手建設第二期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