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在園內國際荷花資源圃拍照時,驚喜地發現當年引種栽培的『孫文』蓮首次盛開!儘管前一天可能更美的容顏不小心被遺憾錯過,但第三天的花朵依然精神抖擻,真不愧為偉人名花。
『孫文』蓮株型為大型,花蕾呈卵圓錐形,花單瓣,花被片粉白帶紅尖,整朵花端莊淡雅,豔麗可人。
孫中山(名文,字載之)先生與蓮花淵源頗深。1916年8月他在杭州西湖觀賞蓮花時曾感慨:「中華當如此花!」蓮花高潔的形象也映照了孫先生的品德。
『孫文』蓮的由來可追溯到清末年間:孫中山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曾得到日本友人田中隆的鼎力相助。1918年5月,為了感謝田中隆對當時中國革命的支持,孫中山贈給對方親筆手書「至誠感神」和象徵君子友情的四顆蓮子(蓮的果實),並希望他把這些蓮子培育開花,期望蓮開花的時候革命就會成功。
孫中山送給田中隆的四粒蓮子
田中隆接到蓮子後收藏起來,不知為何直到病逝一直沒有播種。他病逝後,其後人將這四顆蓮子交給植物學家大賀一郎播種栽培。結果兩粒腐爛沒有出芽,一苗被老鼠破壞,最終僅一株成活開花,將其取名「孫文蓮」(按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應寫成『孫文』蓮)。
『孫文』蓮花蕾(左)及種植前辰山植物園從廣東中山市引種的藕鞭(右)『孫文』蓮不僅花朵美麗,還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然而,關於『孫文』蓮的真實身份和最初來源地,學術界存在一些爭議。
其中,有關品種的真實身份有兩個版本說法:一說該品種花是紅色,如《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王其超、張行言,2005)記載和大量報刊及自媒體的報導;另一說法如上述照片及《孫文蓮》(日文、中文翻譯版)所記載(見下圖)。更耐人尋味的是,人們對孫中山先生送給日本的4粒蓮子的來歷更感興趣。關於此有三種不同觀點:有人說是來自東北的古蓮;一部分人懷疑來自杭州西湖;更多人相信來自孫中山的家鄉,廣東中山市。為了揭開以上謎題,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觀賞植物資源與種質創新利用課題組」2019年從中山市花卉協會引種了2016年日本贈送的『孫文』蓮的蓮鞭,種植後正好近幾日開花。通過形態和分子分析比較,結果表明:孫中山送給日本的4粒蓮子不是古蓮(因蓮子的形態不同即可排除),也不是杭州西湖採的蓮子,而是廣東的本地品種(非野生型),極可能來自中山市。這個結果同孫中山當時所說的話也吻合:「這是我從中國帶來的蓮子,是我家鄉的」。以上結論基本回答了上述爭議問題。然而,現在社會上依然存在錯版的『孫文』蓮,這個問題需要今後研究解決。 《孫文蓮》(日文中譯版)中記載的『孫文』蓮歷史資料和開花照片,表明品種的花色和花型比較一致,證明此品種花並非紅色。《孫文蓮》書中描述『孫文』蓮的花瓣顏色由第一天到第2(3)天的變化,說明開紅花的蓮不是『孫文』蓮,應該是錯版。簡化基因組分析結果表明,『孫文』蓮同我國的南方品種關係最近,說明『孫文』蓮是南方資源。
『孫文』蓮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荷花品種,她還承載著感人的故事和珍貴的歷史,是一份文化的載體,是開展相關科普文化活動的上佳材料,應該推廣栽培,好好珍稀保護。(感謝廣東省中山市花卉協會劉思揚會長2019年免費提供『孫文』蓮的藕鞭)作者介紹:田代科,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國際荷花登錄負責人聲明:本文版權歸屬《中國花卉報》社,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轉載《中國花卉報》的原創文章時,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中國花卉報》",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篡改,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