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升起來喲
山寨靜悄悄
風兒輕輕吹
弦子聲聲響
……
一首《月亮升起來》
唱出了佤族的柔情似水
臨滄是佤族文化發祥地之一
這裡居住著23個少數民族
濃鬱的民族風情
醞釀了風格多變的臨滄民歌
太陽下山嘍
月亮爬上坡
村村寨寨燃起
紅紅的火塘
……
紅紅的火塘
永不熄滅的火
哪裡有紅紅的火塘
哪裡就有暖暖的家
……
火塘是家的象徵
記憶裡炭火紅亮
是屬於家的溫暖
這裡是臨滄
千年之前
這裡是「茶馬古道」的發祥地之一
生生不息的火塘
是否溫暖過那時的馬幫
而古道上
商旅不絕
鈴聲叮噹
日月如梭,鬥轉星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臨滄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拓創新、砥礪奮進,譜寫了一篇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的壯麗樂章。
時光的長河中
數字是最好的見證者
一個個昂揚向上的箭頭
一幕幕滄海桑田的變化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
佤鄉臨滄風帆高揚
加速駛向燦爛的明天
100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曾提出修建滇緬鐵路的構想,把臨滄孟定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
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將臨滄清水河通道列入全省「五出境」通道之一,臨滄人民百年鐵路夢想再次起航,同年12月,大理至臨滄鐵路開工建設,2020年底將通車,屆時,昆明到臨滄3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臨滄還抓緊推進臨滄至清水河鐵路前期工作,未來還要延伸到緬甸皎漂港。臨滄加快推進玉溪至臨滄等10條(段)高速公路和鳳慶、永德2個機場建設,抓緊孟定等4個機場前期工作。
這些項目完工後,臨滄將構建起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水運為補充的,以昆明至清水河通道為「燕軀」,大理至臨滄通道、臨滄至普洱通道為「燕翼」,沿邊通道為「燕首」,由昆明向著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飛翔的「燕型」綜合交通網絡,以綜合交通的騰飛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吃不飽、穿不暖,向全面小康邁進,人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3589元增加到2018年的27161元,增長了7.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719元增加到2018年的10756元,增長了近15倍。
——養老不再愁。全市建成和在建養老機構168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床位28張。
——看病不再貴。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解決。人均壽命從30歲提高到74歲。
——上學不再難。由90%的人口是文盲發展到人均受教育年限10.7年,8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了國家驗收,全市高考一本上線率穩居全省前列。
——住房大變樣。連續16年抓農村民居房建設,人民群眾的住房實現了由「茅草房」到「小洋樓」的飛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臨滄實施了「佤山幸福工程」等一批農村安居工程,完成了50.3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建設,覆蓋全市97%以上的農戶。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的脫貧攻堅工作交出了不尋常的答卷,7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全省貧困縣退出最多的州市,在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居第一,永德縣今年有望實現高質量脫貧。
臨滄居住著2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41%,11個世居少數民族中有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德昂族、景頗族6個「直過民族」。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加快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先後實施了兩輪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十百千萬示範創建工程」,湧現出了臨翔區南美鄉、雙江自治縣景亢村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典型,創造了「黨建扶貧『雙推進』」和「銀行貸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幫、公益事業共同幹、產業發展共同謀、文明村寨共同創」「六個共同」的民族團結工作經驗。
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臨滄各族人民休戚與共、親如一家,共同描繪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和諧畫卷,全市呈現出經濟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鞏固穩定的良好局面。
臨滄區位獨特,有3個縣與緬甸接壤,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通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和「輻射中心」建設,全方位推動對外開放。舉辦落實「一帶一路」峰會成果中緬(臨滄)合作座談會、中緬邊境外貿口岸管理暨緬北地區基層官員「一帶一路」交流研修班;成立了臨滄駐緬甸臘戍、內比都商務代表處。
不僅如此,還建立了臨滄邊合區管委會與緬甸清水河邊境貿易局按月互訪會晤機制;完善清水河、南傘、永和三個國家級口岸基礎設施;33戶企業投資緬甸,合作建成產業基地123萬畝;20戶緬企到臨滄投資,臨滄邊合區建立了緬甸大學生創業園;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在緬北地區設立了19個跨境金融支付服務點。2018年,對緬貿易54.9億元,增長20.1%。
臨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理論中心組學習等形式,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創造性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實踐活動,並將實踐活動貫穿於黨的建設全過程、各方面,使全市各級黨組織成為「黨的光輝照邊疆」的橋梁、紐帶和陣地,使廣大黨員和幹部成為「黨的光輝照邊疆」的使者、責任人和實踐者,使各類項目成為「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載體,教育引導邊疆各族幹部群眾維護核心跟黨走。
70年來
臨滄各族幹部群眾
深感黨的恩情,聽從黨的召喚
一心一意跟黨走
不斷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成績
表達著邊疆人民對黨的忠誠
生生不息的火塘
映紅了人們的臉龐
砥礪奮進70年
我們的日子
越過越紅火!
雲報客戶端出品策劃:謝煒統籌:張海燕 陳創業美編:張俊輝 李苒苒責編:蔡飛 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