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項目獲中國地震局2019年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立項

2021-01-09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三項目獲中國地震局2019年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立項
2018年09月07日 11時32分 來源: 省地震局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根據中國地震局2019年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立項批覆通知,四川省地震局組織申報的「九寨溝7.0級地震1.92g強地震動產生機理研究」(依託單位:四川省地震監測中心、負責人:江鵬)、「基於最優化方法的小孔徑測震臺網布局研究」(依託單位:成都市防震減災局、負責人:祁國亮)和「川青交界達日斷裂中南段晚第四紀活動習性研究」(依託單位: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負責人:梁明劍)等三項申請獲得批覆。其中「基於最優化方法的小孔徑測震臺網布局研究」項目是四川省地方防震減災機構首次成功獲得批覆的地震星火計劃項目。目前,各項目負責人正按照地震科技星火計劃相關制度開展任務書填報與審核工作。 

責任編輯: 白婉蘋

四川三項目獲中國地震局2019年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立項

相關焦點

  • 四川三個項目將衝刺全國2012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
    四川三個項目將衝刺全國2012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依據國家關於做好2012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的有關部署,日前,四川省地震局2012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申報推薦評審會在成都舉行。
  • 山西省地震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
    9月29日,經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司授權,山西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在太原聯合召開2020年度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聯合驗收會,會議由山西省地震局承辦。山西、河北、內蒙古地震系統的業務專家和山西省財政廳的財務專家組成評審組,科技管理人員以及科研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山西省地震局副局長田勇出席會議並講話。2020年度授權驗收的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共計8項,其中山西省地震局攻關項目1項、青年項目2項,河北省地震局青年項目4項,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攻關項目1項。
  • 江西省地震局組織2019年度地震科技星火項目驗收
    經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授權同意,2020年9月28日,江西省地震局組織開展2019年度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驗收。驗收會上,各項目負責人匯報了項目完成情況。4名地震行業專家組成專家組,認真審閱了相關資料,並進行了質詢。
  • 甘肅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驗收會
    近日,經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司授權,甘肅省地震局聯合陝西省地震局、重慶市地震局、雲南省地震局及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召開2020年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驗收會,會議由甘肅省地震局承辦。此次共驗收項目8項,其中甘肅局攻關項目1項,陝西局青年項目2項,雲南局青年項目2項,重慶局青年項目1項,二測中心青年項目2項。驗收專家組包括來自甘肅局、陝西局、重慶局、雲南局、二測中心的業務和財務專家。驗收會上,甘肅局科技處負責人首先介紹了會議的召開背景,宣布了專家組名單,並作評審工作有關說明。
  • 省地震局舉行地震科研項目(課題)申報與結題驗收報告交流會
    2013年11月25日 00時00分 來源: 省地震局 【字體:大 中 小】
  • 四川省地震局召開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行業用戶需求...
    12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召開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行業用戶需求調研四川分會場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聯合辦公室主辦,分設四川等三個視頻分會場,中國地震局副局長王昆出席主會場會議並講話。
  • 中國地震局: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進展及2014年工作設想
    2013年,中國地震局深入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地震科學技術發展綱要(2007-2020年)》指導下,全面落實《"十二五"地震科技規劃》,統籌科技布局,完善科技項目管理
  • 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攜手共同推進地震預警網建設
    近日,中國地震局召開地震預警座談會,就紮實推進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建設進行研討。會上,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共同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會議談到,推動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是推進科技創新、不斷適應社會公眾地震安全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在地震預警規劃設計、技術交流、項目合作、重大項目立項和成果推廣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作工作報告。中國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2020年全國共立項批准了37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相比2019年的45項減少了8項。該群體依託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面向國家重大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需求,圍繞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的低功耗和高性能協同的科學難題,在高效模數轉換器、高性能模擬前端晶片、混合信號系統晶片及微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研究成果,牽頭獲得了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集體榮膺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集體獲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1966年7月,紅山基準臺在邢臺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開展地震預報的地震臺。
  • 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立項清單
    項目負責人席振峰院士對該項目的重大意義、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學科交叉融合研究計劃及項目整體主要工作進展等進行了詳細匯報,項目骨幹成員麻生明院士、施章傑教授、陳萍研究員、鄧德會研究員相繼就各課題的研究策略、研究思路及工作進展、未來工作計劃與目標作了匯報總結。
  • 中國地震局將與社會力量共建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
    新華社成都11月22日電(記者李倩薇 劉夏村)11月20日,在中國地震局召開的地震預警座談會上,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入合作、協同創新,共同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網,共同打通預警「最後一公裡」。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聯合申報兩個中歐「龍計劃」項目獲科技部立項
    近日,中國科技部與歐洲空間局合作的「龍計劃」五期項目評審結果揭曉,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授楊海軍博士作為共同負責人聯合申報的兩個研究項目「變化中的海岸帶海洋環境遙感」(項目ID為57192)和「海洋動力環境多傳感協同監測」( 項目ID為58009)獲批准立項,將於7月中旬正式啟動。
  • 地震預警「官民之爭」暫告段落:大陸地震預警網或融入官方預警網絡
    但中國作為地震多發地,地震預警工程也被中國地震局所重視,「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投入20億元,自2010年立項、2015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開始實施,其目標是2020年底項目全面建成,2021年開始試運行。
  • 地震臺網中心蔣海昆:攀登地震預報科學高峰
    蔣海昆,2000年10月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理學博士。現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預報部主任、第三黨支部書記。 蔣海昆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增強黨性原則、提高個人修養。
  • 深度 ▏地震預警「官民之爭」暫告段落:大陸地震預警網或被融入...
    但中國作為地震多發地,地震預警工程也被中國地震局所重視,「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投入20億元,自2010年立項、2015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開始實施,其目標是2020年底項目全面建成,2021年開始試運行。
  •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近十年主持負責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二級課題與財政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各1項,主持負責中國地震局「十五」、「十一五」重點項目專題4項和地震科學聯合基金2項。以第1作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震學報》、《地震地質》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
  • 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攜手 共同推進地震預警網建設
    人民網成都11月23日電 (王軍)近日,中國地震局召開地震預警座談會,就紮實推進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建設進行研討。會上,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共同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會議談到,推動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是推進科技創新、不斷適應社會公眾地震安全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在地震預警規劃設計、技術交流、項目合作、重大項目立項和成果推廣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籤約地震預警網建設
    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召開地震預警座談會,就紮實推進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建設進行座談研討。座談會上,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共同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會議指出,推動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是地震系統有序引導社會力量推進科技創新、不斷適應社會公眾地震安全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在地震預警規劃設計、技術交流、項目合作、重大項目立項和成果推廣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會議要求,要充分認識建設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