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最方正的東西反而看不到他的稜角,越是貴重的器物越是做得慢。這就是「大器晚成」這個成語的出處,後世經常用來比喻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成就顯露得比較晚。大家如果有更多的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道德經》。
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一定是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境,從中不斷地積累經驗,這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人有很多,比如:姜子牙,蘇洵。雖然他們的才華很晚才等到了施展的機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身上幾個優點,才能夠讓他們獲得成功。
一、堅持學習
一個人想要不在時代的發展中被淘汰,只有不斷地在人生中保持學習的勁頭,不停地汲取新的知識,才能緊跟時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古人曾經說過,「書到用時方恨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都是在表達讀書的重要性,一個人不讀書,在關鍵的時候就會感到知識積累的匱乏。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吃喝玩樂,老了就會後悔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現在記憶力衰退,思維能力也比不上年輕的時候了。
一個堅持讀書的人,通過讀書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知識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從而才擁有了大器晚成的基礎,這樣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反而使他們擁有更多過人的經驗,更容易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二、有遠大的志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標,有的人一生追求平安幸福,有的人一生只為名利。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人應該有遠大的志向。一個遠大的志向可以激發人的鬥志,可以激勵人們努力學習,奮勇前進。周恩來總理在小時候就立下了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一個人沒有遠大志向的,就會在人生的路途中失去前進的方向,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的人,註定一生碌碌無為,安於眼前的現狀,失去動力來源,永遠是一個平凡的人。
三、有恆心
老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一個人有恆心,有毅力,世界上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成大事的人除了要有遠大志向還需要有恆心,能在困境中堅持下去。如果一個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事情有頭無尾,那麼他終究會一事無成。德國詩人席勒說:「只有恆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比賽,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到達終點,中途放棄的人是不會有勝利的喜悅的。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目標之後,只有持之以恆的為了志向去努力,才可以到達自己的目標終點,獲得成功。
一個人能否「大器晚成」是取決於他是否有目標,是否有足夠的學識,是否有恆心的,往往缺一不可,就像建造一座橋一樣,目標是最後的成果,恆心是搭建的過程,充足的學識是基礎,這樣才能建出一個穩固的大橋。
那麼,您關於大器晚成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