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登月計劃拖延!洲際飛彈原地爆炸,160名頂級專家命喪火場

2020-12-03 春秋點將堂

美蘇冷戰期間,是核武器技術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然而就在這個時期,發生了十分嚴重的核飛彈爆炸事故。當時的東方傳來一聲巨響,141噸的洲際飛彈在地面發生爆炸,160名頂級專家被活活燒死。

太過著急

冷戰爆發後,蘇聯迅速掌握了製造核武器的技術,冷戰的熱點也至此轉變為誰具備更先進的核彈頭投送能力,雖然當時蘇聯的圖4轟炸機完全可以滿足搭載核武器的需求,但是蘇聯轟炸機的實力還是和美國存在很大的差距。

為了改變自身在核威懾上的短板,蘇聯開始另闢蹊徑,將洲際飛彈作為核打擊能力的重點,隨後便開始研製被寄予厚望的R16洲際飛彈,然而當時的蘇聯太過著急。

在R16洲際飛彈進行第一次試射時,蘇聯的技術人員發現飛彈電路出現問題,同時燃料罐也發生洩露,但是蘇聯高層給研究人員的壓力太大,為了能儘快發射飛彈,技術人員進行了違規操作,並沒有將R16洲際飛彈從發射塔架上分離,一場事故至此開始醞釀。

160名人員當場死亡

通常,液體燃料飛彈在發射時,需要保證飛彈在豎起後24小時內點火,否則液體燃料的高腐蝕性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壞。R16洲際飛彈所面臨的情況是維修電路板已經導致發射時間延誤,正當大量的維修人員圍繞著飛彈進行維修時候,R16洲際飛彈的二級火箭突然起火,巨大的火球瞬間吞噬了發射塔,包括蘇聯飛彈司令員涅傑林元帥在內的160名人員當場死亡。儘管最後R16洲際飛彈完成了服役,最大射程可達13000公裡,並且可以攜帶數百萬噸的核彈頭,但是R16洲際飛彈的發射事故還是對蘇聯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據分析,如果不是當時的蘇聯過於著急,導致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在R16洲際飛彈的事故中喪生,蘇聯本可以在飛彈以及航天領域獲得更大的突破,甚至可以在美國之前實現登月行動。不過這也給世界敲響了警鐘,科研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如今我國的嫦娥五號正在翱翔太空,期待它完成登月任務歸來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洲際飛彈原地爆炸,發射場火光沖天,160名頂尖專家被瞬間氣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裝備出現在我們眼前,比如說坦克大炮,洲際飛彈,高超音速飛彈,航母,潛艇等等。我們都知道,研製戰鬥力強的武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雄厚的軍工業作為支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 發射基地傳出一聲巨響,洲際飛彈原地爆炸,160名專家被炸死
    美蘇爭霸你追我趕,飛彈事業如火如荼據有關資料顯示,曾經在研發武器的過程中,就發生過的一起嚴重的爆炸事故,當時火光沖天,直接造成160名專家當場殞命火海。據悉,這件事情就發生在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為了爭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 140噸洲際飛彈原地爆炸,160名專家屍骨無存,現場慘不忍睹
    很多科學家甚至為此付出生命,曾有一款洲際飛彈試射時突然原地爆炸,現場160名科學家屍骨無存。美蘇爭霸過程中,兩國研製出很多黑科技,直到現在很多武器都難以超越。美蘇兩國為了獲得威力更強的戰略武器,來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都做出很多努力,其中蘇聯為了在洲際飛彈的研製中爭得頭籌,可謂是不計成本,甚至還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發射架突然火光沖天,洲際飛彈原地爆炸,160名國寶級專家當場氣化
    於是導致了其戰鬥機在飛行狀態極不穩定。 此外,還有一件事故,就是因為在軍事裝備上的不用心,導致了多名專家殞命的慘劇發生。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之間的冷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美國的新式洲際飛彈發布後,蘇聯領導人看著十分眼紅,不希望蘇聯在這一方面落後美國。
  • 洲際飛彈劇烈爆炸,太平洋上空火光通天
    有一次蘇聯在研製測試自己新研發出的R-16洲際飛彈,當時的專家為了保證這款洲際飛彈的優良作戰能力,大多數的軍工專家為這款洲際飛彈投入了巨大的心力,無非也就是為國爭光。140噸燃料洩露,160名頂尖專家瞬間喪命於是160位頂尖的軍工專家就在反覆試驗這款R-16洲際飛彈,由於當時的安全措施不到位,140噸燃料洩露,再加上操作失誤直接導致了洲際飛彈原地爆炸。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之下洲際飛彈一試驗就發生了大規模的爆炸,一聲巨響劃破天空,洲際飛彈現場爆炸了。關鍵是爆炸的慘烈直接奪走了許多的生命。
  • 史上最慘烈飛彈爆炸事件,一聲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製洲際飛彈,歷史上曾發生過一次慘烈的飛彈爆炸事件,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蘇聯是一個強大且神奇的國家,蘇聯軍人做出過許多令人嘖嘖驚嘆的奇事,也搞出過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甚至還出現過慘烈異常的事故。
  • 一聲巨響劃破天空,飛彈爆炸140噸燃料曾洩露,160位專家當即殞命
    洲際飛彈原地爆炸 蘇聯在洲際飛彈的研發領域可謂是擁有很多的軍事專家,這些專家的軍事科學研究水平當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 洲際飛彈發射失敗,160名頂尖專家瞬間氣化,地面炸出一個大坑
    洲際飛彈具有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飛行速度,由於洲際飛彈的研製技術比較精密,所以目前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可是各國在研製洲際飛彈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蘇聯是第一個研製出洲際飛彈的國家,美國也在1959年的時候研製出了第一枚洲際飛彈。
  • 飛彈發射前突發意外,現場火光沖天,160名科學家瞬間被「氣化」
    近日,俄羅斯公布了一段沙皇炸彈爆炸的視頻畫面,一直被西方稱為「末日武器」,看了視頻後,很多國家後怕,這是蘇聯時代了不起的一項成就。然而,這些成就的背後是什麼?難免有先輩們為此犧牲。此前,蘇聯發生過一次重大事故,洲際飛彈發射前突發意外,現場火光沖天,160名專家瞬間被「氣化」。
  • 洲際飛彈發射失敗,160名科學家瞬間喪生火海,給全世界上了一課
    蘇聯在洲際飛彈的研發上起步較早,但也發生過一些意外。一般情況下,各項措施做得比較到位,造成事故的概率較小。不幸的是,蘇聯因為急功近利,還發生了一次重大的事故,160名科學家喪生火海。期間,蘇聯科學家對飛彈的研發比較順利,很快就研製出了一款洲際飛彈。遺憾的是,飛彈發射前,蘇聯的科研團隊忘了檢查洲際飛彈的裝置和機身,點燃洲際飛彈後,飛彈卻沒有發出去,一聲巨響傳來,發射現場瞬間成為一片火海。
  • 洲際飛彈試射失敗,160名科學家葬身火海,總司令被燒到只剩肩章
    洲際飛彈作為可以在遠程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戰略武器,一直都是大國軍事發展的重點研發對象,如今的俄羅斯就是如此,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對戰略性武器進行研究,而俄羅斯這樣的軍事發展方向,與以前的蘇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蘇聯在與美國進行軍事競賽的時候,就十分注重洲際飛彈的研發。
  • 星際飛船剛剛落地爆炸,彭斯公布18名登月太空人名單,專家:怎麼上太空
    ,儘管一直以來連美國國內也存在對於阿波羅11號的登月質疑的聲音,但這也是目前人類公認的首次登月,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在航天探索領域確實有很多領先的地方,但隨著中國的迎頭趕上,美國也有了強烈的危機感。,副總統彭斯再次放出了狠話,12月9日當天美國公布了18名太空人的身份,據悉這18名太空人將會在2024年重返月球,此次的18名太空人包括9名男性和9名女性,若是美國能夠在未來一段時間順利實現自己的探月工程,那麼這也將會成為首次女性太空人登上太空,不過就在美國對未來的探月工程充滿信心的關鍵時刻,眾多專家卻提出,美國怎麼前往太空呢?
  • 世界最慘飛彈爆炸事件,160名頂尖專家瞬間被「氣化」
    可任何事情沒有決定性,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一起一次性損失了160名專家的事例。比如美國的SR-71「黑鳥」偵察機、YF-12戰鬥機,蘇聯的圖-160轟炸機、「裏海怪物」等裝備就是那個時候催生的產物。也正因為冷戰,全球最慘飛彈發射事故才會得以發生。
  • 洲際飛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上巨大的發射井準備出港的颱風級潛艇1991年9月27日,TK-17進入預定的發射陣位,併到達理想發射深度,在完成一整套發射流程後,隨著發射時鐘的指針指向零點,操作員按下了火箭發射開關,然而那枚巨大的R-39飛彈並未衝出發射筒,而是在發射管內原地爆炸了,整個發射筒和發射筒外的保護蓋都被炸飛
  • 這艘載人登月飛船發生爆炸,3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整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也並不是完全的一帆風順,阿波羅13號飛船在奔赴月球之旅中甚至發生了爆炸,不過幸運的是太空人都順利返回了地球,創造了一個奇蹟。當時火箭發射升空時,也出現了一些小故障,第二級火箭中間的5號推進器提前關閉了,導致其他4臺推進器必須延長燃燒時間。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嚴重,足以把第二級火箭撕碎,不過,幸運的是,飛船最後還是順利發射升空,開啟了「奔月」之旅。
  • 這艘載人登月飛船發生爆炸,3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整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也並不是完全的一帆風順,阿波羅13號飛船在奔赴月球之旅中甚至發生了爆炸,不過幸運的是太空人都順利返回了地球,創造了一個奇蹟。當時火箭發射升空時,也出現了一些小故障,第二級火箭中間的5號推進器提前關閉了,導致其他4臺推進器必須延長燃燒時間。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嚴重,足以把第二級火箭撕碎,不過,幸運的是,飛船最後還是順利發射升空,開啟了「奔月」之旅。
  •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騙局?
    同時,美國公布重返月球「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團隊名單,以色列宣布啟動「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在這期間,有關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論調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給出回應和解釋,但並沒有打消這個流傳甚久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呢?
  • 阿波羅登月計劃
    為了進一步執行在月球的科學探測,阿波羅計劃一直延續到1970年代早期。總共耗資250億美元(幣值相當於2018年時的1530億美元)。阿波羅1號阿波羅1號是美國第一次由三名太空人執行的航天任務。計劃中將於1967年2月21日發射的阿波羅1號於1月27日進行一次例行測試時,指令艙突然發生了大火,三名太空人維吉爾·格裡森、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15秒內全部不幸遇難。當時土星IB火箭並沒有注入推進劑,所以火箭本身並不會著火,阿波羅指令艙也不會從外部著火,也沒有人想到太空飛行器會在地面著火;所有的滅火裝置或者被拆除或者被移走,而大火卻突然發生了。
  • 一個人的離世,導致蘇聯登月計劃全線崩潰,天才對國家有多重要?
    科羅廖夫蘇聯第一顆射程達到8000公裡的洲際飛彈重型火箭(N-1)以及載人登月飛船以上這些都是由他提出或者主持設計,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蘇聯的一部航天史。蘇聯登月之所以失敗,最終是敗在大推力的N-1火箭上,而N-1火箭的締造者,正是科羅廖夫本人。蘇聯的航天事業因他而起,也因為他的突然離世,讓蘇聯在航天技術上的發展陷入了停滯,以至於最終被美國在航天領域上超越,如果當年他還在,美國是否能夠率先登月,還真有些不好說。
  • 史上最血腥飛彈爆炸事故,火箭軍司令被高溫氣化,燒到只剩肩章
    蘇聯人更是醞釀了駭人聽聞的「大伊萬」超級核彈計劃。但有一個問題:將這些核彈頭成功投送到對手領土,唯一可行的手段只有戰略轟炸機。然而,笨重的戰略轟炸機很容易被高速截擊機攔截,突防成功率難以保證。於是,雙方不約而同地將洲際彈道飛彈當作下階段競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