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離世,導致蘇聯登月計劃全線崩潰,天才對國家有多重要?

2020-12-24 5樓的男人

他早年喪父,陪同母親改嫁,少年時因家境貧寒,甚至沒有受過正規的中學教育,但是他憑著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以及無與倫比的天賦,奉獻出自己的一生。憑藉一己之力,把戰後一片廢墟的蘇聯,硬生生的拉到航天強國的行列,讓當時的美國都望塵莫及。

說到這裡可能熟悉蘇聯航天史的朋友,應該猜到這個人是誰了,他就是蘇聯的火箭天才,以及蘇聯航天事業的開拓者——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


  • 蘇聯第一顆射程達到8000公裡的洲際飛彈
  •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蒂尼克一號)以及運載火箭
  • 蘇聯第一個載人飛船(東方一號)以及運載火箭
  • 蘇聯的太空梭最早由他提出,並參與設計研究工作
  • 蘇聯的軌道空間站也由他提出以及設計研究
  • 蘇聯載人登月重型火箭(N-1)以及載人登月飛船

以上這些都是由他提出或者主持設計,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蘇聯的一部航天史。蘇聯在航天領域取得一系列讓人耀眼的成就,都離不開他的參與。

東方一號載人飛船


他也曾經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在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後,諾貝爾委員會認為這對整個人類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想把那年的諾獎頒發給人造衛星的設計者,當寫信到蘇聯來詢問是誰的時候,被蘇聯當局回信到:是蘇聯全體人民。

諾貝爾委員會收到回信後,一看,算了,這個沒法頒獎了,換個人吧!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極大的損失,會遺憾終身,但是在科羅廖夫看來,他需要的是時間,以及他手頭上的工作。

斯普蒂尼克一號人造衛星


如果說真有事讓他會覺得遺憾的話,那就是他還沒有看到自己締造的N-1火箭成型,就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之後由於一場手術意外不治身亡,於1966年1月去世,享年59歲。讓他不能親眼看到N-1火箭升空,看到第一個蘇聯人登上月球。

也許他活著也不會看到那一天,也許因為他活著,還真可以看到。

蘇聯登月之所以失敗,最終是敗在大推力的N-1火箭上,而N-1火箭的締造者,正是科羅廖夫本人。

蘇聯的航天事業因他而起,也因為他的突然離世,讓蘇聯在航天技術上的發展陷入了停滯,以至於最終被美國在航天領域上超越,如果當年他還在,美國是否能夠率先登月,還真有些不好說。

一級多達30個發動機的N-1火箭

N-1火箭之所以屢次發射失敗,一個最致命的原因是共振問題,而共振的原因是火箭一級多達30個發動機,而要這麼多發動機的原因是巧婦無米之炊,當時蘇聯最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NK-15,其推力才154噸。

本來載人登月按1/800來算(送1噸物體去月球,至少需要800噸的推力),按照阿波羅11號40噸算,需要3200噸的推力。土星5號總推力3408是足夠了,但是N-1的總推力卻達到驚人的4680噸,比土星5號還重1200多噸。

土星5號運載火箭


之所以需要這麼大推力的原因,是N-1火箭進入一個死循環,如果要達到載人登月的要求,火箭一級至少要20多臺發動機,而發動機一多,就會出現發動機不工作導致動力不足。

所以設計的時候就多加幾臺發動機,而多加的發動機引發的共振也成倍的增加,導致更多的問題出現,所以在N-1火箭4次發射過程中,全部以失敗告終。

可以說是因為科羅廖夫的突然離世,導致他的繼任者無力解決N-1火箭致命的共振問題,而火箭的共振問題導致了火箭試射全部以失敗告終,也最終導致了蘇聯的登月計劃全線崩潰。

N-1火箭4次發射全部以失敗告終


試想一下,如果再給科羅廖夫3年時間,由他締造的N-1火箭是否能夠在他手裡解決致命的缺陷。這個現在很難說,很大的可能會,就像他在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運送第一個太空人到外太空去一樣,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難,他也會用他天才的大腦把問題解決掉。

也許在當時的條件下,他也沒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後,他才會在心力交瘁下離世。

但是結果不論如何,他在世的時候,在航天領域上力壓美國,保持蘇聯在航天領域的強勢地位,步步領先,讓他的同行也是老對的手馮·布勞恩,不得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直到他離世後,蘇聯才公開他的身份,至此,他的競爭對手們才知道,那個一直在前面領跑的人到底是誰,長什麼樣。

與科羅廖夫既是同行也是競爭對手的:馮·布勞恩


科羅廖夫的離世,對蘇聯來說是一大損失,而這損失也可以說是蘇聯自己一手造就的,在早期因為蘇聯的大清洗運動中,科羅廖夫被牽連發配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在那裡,他度過了艱難的10年時間,可以說從那時候開始,他的生命就已經被透支了。

在1961年,醫生建議他需要長久的休息的時候,他告訴醫生: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休息。

從科羅廖夫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天才對國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平民可以建設好一個國家,但是天才卻可以拔高國家的高度,有牛頓在的那些年,英國如日中天,而愛因斯坦等天才科學家在德國的時候,德國敢以一己之力吞噬整個歐洲,等他們逃到美國後,美國便成為世界霸主。

不那麼老的愛因斯坦


可以說人才與國家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當一個國家環境足夠好的時候,就會有那個土壤環境誕生出一批天才出來,而天才的出現,又會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反之亦然,就像二戰時的德國,他們擁有世界上最頂尖,數量最多的天才,但是他們卻走向了一條不歸路,讓國家支離破碎,也讓天才全部流失掉。

而二戰後的美國能夠迅速的崛起,除了國際環境外,最主要的是他們除了有誕生天才的土壤,還能夠吸納別國的天才為己用,如此讓他們迅速成為擁有天才最多的國家,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天才數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實力,而美國在這一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點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相關焦點

  • 天才對國家有多重要?看看土星5火箭發動機邊上的馮布勞恩就知道
    美國和前蘇聯為了爭奪火箭技術制高點先後推出了各自的登月計劃。 美國的登月計劃又被稱為阿波羅計劃,是用巨型火箭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登陸月球。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兩項技術,一個是把巨大的荷載推離地面的巨型火箭,一個是載人宇宙飛船登上月球並且返回的技術。用以把巨大荷載推離地面的巨型火箭,就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
  • 為何蘇聯登月計劃最終以悲劇收場?
    實現載人登月6. 實現航天員在月球長期駐留當1956年蘇聯就已經制定了登月計劃的大綱時,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才在賴斯大學發表演講,宣布開展登月計劃。當時蘇聯航空發展蒸蒸日上,其成就超過美國,創下了大量的世界第一的記錄。例如1959年1月蘇聯的E-1.4探測器首次掠過月球,首次傳回了大量關於月球的第一手資料。
  • 蘇聯登月計劃因總設計師猝死和火箭難題而流產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登月計劃參與者米哈伊爾-馬羅夫7月20日透露,前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之所以沒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項目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突然死亡以及N-1重型運載火箭難題未能順利解決。
  •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騙局?
    同時,美國公布重返月球「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團隊名單,以色列宣布啟動「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在這期間,有關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論調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給出回應和解釋,但並沒有打消這個流傳甚久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呢?
  • 原來前蘇聯根本沒有公開和美國搞過有人登月競賽!
    這本身造成對蘇聯形象的嚴重損害,也成為全球都認識到蘇聯的綜合實力遠遠不如美國的認知來源,為蘇聯在80年代後期的混亂和90年代初的最終崩潰分裂埋下了重大伏筆。其實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說,這種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後期的合成印象」。也就是把歷史事件發生幾十年後,很多內幕解密,各種經驗教訓都對外公開,然後把歷史事件的後期總結當成了歷史事件當時的狀態。實際上有點後來拍腦袋的意思。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總共帶回600多斤月巖,只給了我國1克
    而美國也確確實實把它做到了 雖然有造假陰謀論 但個人感覺登月應該還是真實的吧 , 阿波羅計劃共耗資了相當於現在的一千多億美元 放置了很多的太空儀器設備 包括測量地月距離的設備 包檢測月表地震的設備,最重要的是他回來把將近300公斤的月壤和月表隕石帶了回來, 因為阿波羅計劃前前後後分了十幾架次的宇宙飛船,那麼究竟為何只給我國一克呢。
  • 曾經各個國家爭相登月,為什麼現在不提登月了?
    日本、印度等國家都能夠自主發射人造衛星,讓人疑惑的是,現在各個國家已經不提登月了。按理說,在上個世紀人類就已經有登上月球的實力,可是為什麼到了現在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再次進行登月計劃呢?;最後就是美國當時的登月計劃是出於政治性的,為了和前蘇聯在航空方面的一個比較,因此在蘇聯解體後
  • 為什麼蘇聯無法完成的登月任務,美國成功了?原來是請了「外援」
    ,即阿波羅11號,在燒掉2000多噸燃料後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登月首先需要一款大推力火箭,由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主導研發的土星五號火箭在阿波羅4號任務期間測試成功,其設計起源甚至可追溯到德軍V-2火箭。二戰結束後,馮布勞恩和多名曾經的德軍火箭專家在白沙飛彈靶場重新打造了一枚從德國運回的V-2火箭,由此開啟了美國運載火箭高速發展的時期。相比之下,蘇聯N-1火箭4連炸失敗直接導致了蘇聯登月計劃的失敗。
  • 航天帝國被禁錮的腳步:蘇聯載人登月失敗原因分析
    由於載人繞月項目採用了與登月項目一樣的D段上面級以及相關聯的成員艙,蘇聯的探月計劃終於取得了一些規模經濟效益。但留給科羅廖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美國人沒給他時間,上帝更沒給他時間。 科羅廖夫為了讓他的N-1火箭飛起來,總是在跟時間打仗,爭取政府部門財政支持。
  • 中國登月計劃取消,美國也宣傳不再登月,這裡面有什麼原因?
    中國登月計劃取消,美國也宣傳不再登月,這裡面有什麼原因?
  • 拖垮蘇聯?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真的只是一場陰謀論嗎?
    而反觀看似太空技術世界第一的美國,即使有著曾經"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紮實經驗,其"重返月球"計劃竟然要拖到2024年才有可能做到,那麼排除掉印度"過於浮誇"這種情況來考慮,美國當年真的有上過月球嗎?這張經典的登月照片被很多人質疑,因為背向太陽的一面並不是暗的關於這點,美國事實上早就有很多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整個"阿波羅計劃"就是一場巨大的陰謀,認為其是NASA與軍方等組織的協作下製造出來的騙局,即:美國1969年7月根本沒有登上月球,前後總共6次登月以及12名航天員的"光輝事跡",全都是子虛烏有的。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呢?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那?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用一枚R-7火箭將人類的第一顆衛星送到太空的時候,人造地球衛星開闢了星際航行的新紀元。
  • 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登月計劃,不料蘇聯太空行走又領先一步
    1961年,約翰·甘迺迪當選美國第35任總統,他直言不諱地表示,要想讓美國在太空競賽中追上甚至趕超蘇聯,必須要取得更大成果。1962年9月1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參觀休斯頓賴斯大學時發表了演講,在這次演講上,甘迺迪宣布了一項雄心壯志的計劃——登上月球!
  • 如果蘇聯當年成功登月,那種環境下,人類是否已經登陸火星了呢?
    所以從載人航天到登月只用7年時間,那麼用30年的時間,還不足夠人類登上火星嗎?這就是當時美國街上民眾心中的答案。但是隨著美國登月成功,蘇聯在幾次嘗試失敗以後,雙方都宣布暫停登月計劃。那一場兩個超級大國間的太空爭霸也隨之分出勝負,即使有很多得不幹,哪怕蘇聯在整個登月計劃中,就差那麼一下步,但是這一小步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就是邁不過去,等幾年後,他們有這個能力了,但是登月對於蘇聯來說,已經失去它所賦予的另外一層含義了。
  • 為實現載人登月,美國、蘇聯花了多少錢?
    為搶在蘇聯之前載人登陸月球,美國共投資250多億美元幾任美國總統對登月重視程度不同,決定了登月計劃的曲折命運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水星計劃」,需要解決人類在外層太空長期停留,以及從月球返回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問題,耗資約4億美元;第二階段是「雙子座計劃」,需要解決太空飛行器對接、太空人太空行走等問題,耗資約12.8億美元;第三階段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1974年,就在登月計劃完成的5年後,一位為NASA研製火箭發動機的工程師聲稱美國當時根本不具備將人類安全送往月球的技術水平。儘管後來證明這位工程師的工作和登月計劃毫無關係,但並沒有就此打消人們對於「美國登月」真實性的懷疑。
  • 美國登月造假?第一登月的美國為啥不登月了,月球謎團真多!
    1961年至1972年,美國航天局NASA實行了一攬子的載人登月計劃,經歷過一波失敗後,終於讓阿波羅11號和17號載人飛船成功把人類送上月球,而且還成功讓人類返回了地球,有來有回這很重要!但是,自從72年美國人完成了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以後,卻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美國人似乎對於登月失去了興趣。
  • 蘇聯從未登上月球,美國卻成功登月6次,簡直是「反人類」的操作
    但是對於月球的探索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前蘇聯的科技水平其實是不低的,但是前蘇聯卻從未登上月球,而美國前前後後卻成功登月6次,難道美國科技水平真的領先那麼多嗎?,儘管這些年來很多國家的航天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登月,甚至很多國家連登月的計劃都沒有。
  • 為什麼美國宣布不再登月,中國也不再登月了?到底什麼原因導致?
    說起外太空中有太多的奧秘等著人們去探索,早在1969年美國就實現了登月計劃,可以說美國這一舉動當時轟動了全世界。其實要說月球上有什麼我們這些孤陋寡聞的人當然不知道。美國當時的阿波羅計劃成功的登上了月球,也成為一個首次登上月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