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巨人」的破碎奔月夢!為何蘇聯登月計劃最終以悲劇收場?

2020-09-16 天俊之劍

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時分(UTC),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等人成功駕駛登月艙在月球表面降落,他的名言:&34;從38萬公裡的月球表面傳回地球時。全世界約4億5千萬人正在通過廣播關注著這一歷史時刻。

當西方陣營正在因為此次勝利歡呼雀躍,而蘇聯各大火箭設計局氣氛卻格外的凝重,每個人都默然不語。18天前,蘇聯的第二次N1火箭試射失敗了,而且對拜科努爾發射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壞。N1-L3火箭在升空後因為一個鬆動的螺絲,導致了多個火箭發動機突然停機。

N1火箭第二發射失敗

這個105米高龐然大物一共加注了680噸燃油,以及超過1780噸液態氧,在發射架上產生了猛烈的爆炸。N1火箭的爆炸的威力超過了1000噸TNT當量,爆炸產生橘黃色的火光迅速吞沒了整個發射塔,發射基地瞬間升起了蘑菇雲,其場面看起來不亞於一次小型的核試驗!這次失敗將拜科努爾發射場弄得一片狼藉,火箭發射臺和指揮臺全部都被摧毀,至少在一年內都能再使用了。

美國衛星拍攝到的N1火箭發射的現場

隨後在1969年和1972年,N1火箭又進行了兩次發射。但是都慘遭失敗,最終蘇聯不得不承認已無法追趕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停止了月球登陸計劃,並將重心轉移到建設近地軌道基地的項目上。

但是儘管美國在登月競賽中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蘇聯人一度在這一領域遙遙領先美國人。

早在1956年當時的蘇聯科學院舉行了關於高層大氣研究的全聯盟科研會議。會上執掌第一實驗設計局(ОКБ-1)的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發表了一篇名為《利用遠程火箭進行高層大氣研究》的報告,他提出利用運載火箭發射探測器到月球軌道上,並返回地球受到了蘇聯高層的重視。在兩年後科羅廖夫與他的得力助手吉洪拉沃夫共同擬定了一份宏大的月球探測計劃。在《開發外層空間最為迫切的幾項工作》文件中,科羅廖夫對蘇聯的探月工程進行了規劃,按照步驟完成以下計劃:

1. 實現探測器登陸月球

2. 對月表進行拍攝

3. 實現探測器繞月飛行

4. 實現繞地與繞月軌道交會對接,並研發相關的生命支持系統與遠距離通信技術

5. 實現載人登月

6. 實現航天員在月球長期駐留

當1956年蘇聯就已經制定了登月計劃的大綱時,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才在賴斯大學發表演講,宣布開展登月計劃。當時蘇聯航空發展蒸蒸日上,其成就超過美國,創下了大量的世界第一的記錄。例如1959年1月蘇聯的E-1.4探測器首次掠過月球,首次傳回了大量關於月球的第一手資料。同年6月E.17探測器成功在月球實現硬著陸,僅僅2個月後蘇聯又成功將月球-3號飛向月球,拍攝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1961年蘇聯成功將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送入地球軌道,實現人類首次載人航天。而美國1962年才真正將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雪夫,在與西方國家的訪問中經常帶去蘇聯的深空探測器的模型向西方領導人炫耀,顯擺蘇聯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的各種成就。

赫魯雪夫和艾森豪會晤時,將月球-2號攜帶的銀球的複製品作為禮物贈予對方,可以看出赫魯雪夫愉悅的表情

而最終美國的阿波羅計劃進展順利,成功地將宇航人送上了月球,而蘇聯的登月計劃卻屢遭失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共發射了13枚,沒有一發發生事故,成功率百分之百;蘇聯的N1火箭一共發射4次,4次全部失敗,直接導致蘇聯的深空探測計劃的終結。那麼在1962年到1969年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美國和蘇聯的重型運載火箭的命運乃至探月計劃的成敗會為何如此不同呢?


蘇聯運載火箭之父——科羅廖夫

要說到蘇聯航天的發展史就無法繞開兩個人:科羅廖夫和格魯什科。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出生於烏克蘭。是蘇聯宇航事業的最偉大的設計師和組織者,其是第一枚射程超過8000公裡彈道飛彈的設計師,也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的設計師,同時也是蘇聯載人登月的總設計師。瓦連京·彼得洛維奇·格魯什科是蘇聯著名的動力物理技術科學家和火箭技術的先驅,蘇聯最優秀的火箭發動機設計師之一。20世紀30年代此二人是當時蘇聯兩顆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為了同一目標:徵服太空而奮鬥。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衝擊了整個蘇聯社會,當然科學界也不例外。

1937年開始,史達林發起了&34;運動打擊異己,首先受到指控的是格魯什科,一度被捕並流放,其為了自保只得&34;了同僚科羅廖夫。因為受到誣告,科羅廖夫以陰謀顛覆罪遭到指控,被判處十年徒刑,流放到偏遠的西伯利亞挖礦。因為早年的事情,格魯什科和科羅廖夫之間的關係異常的微妙。

格魯什科(左)和科羅廖夫(右)之間不對付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蹲了6年的監獄後,科羅廖夫因為對蘇聯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被提前釋放了。從地獄歸來的科羅廖夫很快展現出了其無與倫比的才華,似乎是為了彌補此前在監獄裡的損失,科羅廖夫開始沒日沒夜的工作。在科羅廖夫的率領下,蘇聯的航天事業突發猛進,其研製了世界上第一種洲際彈道飛彈,第一顆人造衛星,他設計的火箭將成功地將尤裡·加加林送上了太空。作為蘇聯的航天事業的先驅,其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他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同時其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和組織者。

因為R-7彈道飛彈的研製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到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科羅廖夫對於太空的探索欲也不斷增強。早在發射人造衛星時,科羅廖夫就對於登陸月球非常感興趣,但是他的計劃到1958年才正式被批准。在1959年蘇聯連續發射了月球1號,月球2號和月球3號帶來了寶貴了月球影像之時,用於登陸月球的大推力火箭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於是1959年在一次火箭專家研討會上,三名蘇聯科研人員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分別是科羅廖夫的R-7改進型以及N1火箭計劃,切洛梅的全新的通用型運載火箭的方案UR-700以及揚格利根據現有的R-16洲際彈道飛彈提出的R-56計劃。科羅廖夫力推自己的N1火箭計劃,並且利用其影響力和威望也成功的將N1火箭計劃當作主要方向,但是後兩者提出的設計方案並沒有被否決而是作為洲際彈道飛彈的設想進一步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切洛梅的UR-700方案和揚格利R-56計劃,均計劃使用格魯什科研究所研發的RD-270型發動機。但是科羅廖夫堅決不採用這個死對頭研發的發動機,科羅廖夫堅持的理由在於RD-270型發動機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推進劑是一種劇毒燃料,因此對於使用的RD-270型發動機的UR-700和R-56計劃科羅廖夫也堅決抵制。科羅廖夫和格魯什科的私人積怨在這一時期集中爆發。據說後來揚格利R-56計劃幾年之後就被淘汰,是因為揚格利本人對科羅廖夫的尊重和對黨同伐異的厭倦而自行放棄。

切洛梅的設計方案,以後後來質子火箭的雛形

但是切洛梅一直堅持他的UR-700計劃沒有放棄,這導致了蘇聯高層遲遲沒有下定決斷到底採用誰的方案。一方面這是因為切洛梅善於利用各種政治資源,和赫魯雪夫交好。另一方面科羅廖夫提出的初步方案確實沒有切洛梅合理,科羅廖夫主張採用地球軌道交會對接模式即先使用火箭將登月組件發射到太空中,將各個組件進行組裝之後在奔向月球這樣需要至少發射兩枚N1火箭才能完成任務。而切洛梅提出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模式,這也是後來美國人採用的模式,即使用一艘較大的太空飛行器攜帶一個登月艙奔向月球,這樣只用發射一枚火箭就能完成任務。因此切洛梅的方案也打動了不少人。而後來,科羅廖夫確實承認了地球軌道交會難度太大,而採用月球交會的方式。

因此切洛梅的UR-700項目和科羅廖夫N1項目並列發展,並且互相競爭,而蘇聯高層也遲遲沒有下定明確決定支持某一個方案。1964年,蘇聯高層決定開展登月計劃,而這個計劃實際上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分別由科羅廖夫和切洛梅開展,其中科羅廖夫N1去登月,而切洛梅的UR-700去執行探月工程。實際上登陸月球是一項耗資十分巨大的項目,土星五發射13次總共花了65億美元,平均每次5億美元,而在當時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的造價才4.5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執行的每一次土星五號發射任務,都相當於把&34;給射上了天而且沒有立即的回報。

本來探月工程的耗資都非常巨大,蘇聯又把這個資金拆開了兩半來使用,導致無論是科羅廖夫的團隊還是切洛梅的團隊在研究過程中都存在資金不足的難題。

N1與土星五號——完全不同的命運

土星五號和N1火箭的對比

由於科羅廖夫討厭格魯什科設計的帶毒發動機,因此在N1火箭研製初期格魯什科為N-1各級火箭設計了不同的發動機:RD-114、RD-115、RD-200、RD-220、RD-222、RD-223,沒有一個被科羅廖夫相中。於是科羅廖夫自己選拔人才,從比雪夫飛機製造廠提拔了新人尼古拉.庫茲涅佐夫來為N1火箭設計發動機。但是其畢竟缺乏設計火箭發動機的經驗,沒有辦法研製出大推力發動機,最終的成果是推力較小的NK-15煤油發動機。NK-15發動機的推力不足只有175噸。而格魯什科的RD-270發動機的數據有640噸。土星五號上的F-1發動機推力則達到了驚人的680.39噸。

土星五號一級使用5臺F-1發動機推動

既然推力不足就用數量彌補!科羅廖夫設計的N1火箭的一級足足安裝了30臺NK-15發動機。但是這樣的設計也為後來火箭的發射接連失敗埋下了隱患。而正當蘇聯登月計劃磕磕絆絆地進行時,1966年1月科羅廖夫突然死亡。他的突然離世,讓蘇聯的登月工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其繼任者米申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但是顯然缺乏科羅廖夫在組織領導方面的人才和政治頭腦。

N1火箭底部並聯的30臺發動機

因此在資金不足,權力鬥爭和科羅廖夫突然離世的情況下,N1火箭相較於土星五號整整晚了2年才進行首次試射。比起土星五號,N1雖然推力更大, 但它只能將95噸的物體送入低地球軌道,而土星五號可以運送130噸物體。這是由於N1全箭都以煤油做燃料,而美國對氫氧燃料的研究起步早,使得土星五號設計時選用了比較成熟的氫氧發動機,以此獲得了較高的效率。並且由於一級火箭並聯了多達30臺發動機,導致了其結構的極端脆弱,N1火箭的四次發射失敗的原因全都和1級火箭發動機的故障有關。

導致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據參與該項目的工程師回憶用於發射N1的拜科努爾基地不支持水運。為了通過鐵路運送火箭,箭體各級都被拆散再重新組裝。結果,許多潛在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並排除,並且由於缺乏資金的支持N1從未經過嚴格的出廠測試,甚至N1每次爆炸都在一二級分離之前。

相關焦點

  • 蘇聯曾設立地心研究計劃,已深挖12263米,為何最終放棄?
    蘇聯曾經設立過一個頗為令人費解的地心鑽探項目,就是不斷向地心挖掘,進行研究開發,此前開挖的科拉超深鑽孔井深已達到12263米。為什麼說令人費解呢?是因為這個項目花費了蘇聯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並沒有實質性的收穫,最後竟不了了之,於是便有很多人十分好奇,當時蘇聯究竟是怎麼考慮的,為何做了那麼多最後卻放棄了呢?
  •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2020-11-25 10:55:19 來源:新華網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亮出五星紅旗,為何還是比美國登月要落後?
    人類的登月計劃在上個世紀60年代,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爭先恐後地宣布載人航天計劃。1961年4月12日,蘇聯的尤裡·加加林率先乘坐東方1號飛船衝出地球,突破逃逸速度,成功脫離地球的引力,來到了太空,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 美國上世紀實現了6次登月,本世紀為何不再登月?中國何時能登月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儘管它是神話傳說,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太空世界的嚮往和對日月星辰的崇拜。從秦朝開始,在朝廷就專門設有一個觀察星辰日月的機構。明朝更是有「萬戶飛天」的案例。作為離地球最近的衛星和天體,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在想辦法對它進行研究和探索。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呢?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那?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用一枚R-7火箭將人類的第一顆衛星送到太空的時候,人造地球衛星開闢了星際航行的新紀元。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要追溯到1976年的蘇聯探測器。該太空船計劃於12月16日或17日著落內蒙古。如果發射,採樣,返回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第三個成功實現這一探月計劃的太空國家。前蘇聯已於1960年代以及美國於70年代成功實現了月球探測任務。此次為期三周的複雜月球探測之旅也被視為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
  • 阿爾忒彌斯計劃失敗?NASA無奈承認2024年難以登月,這是為何?
    NASA為了登月計劃,投入了280億美元,根據最新的報告明確指出,這一項計劃受到其他情況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徹底關閉,登月計劃耗費大量的資金,尤其今年美國情況特殊,應該沒有多餘的資金用來將人類送往登月,這讓美國網友特別失望,NASA聲稱登月計劃或許會延遲,隨後他們出面承認無法登月。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美國登月造假,漏洞百出,美國人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但作為冷戰中的對手蘇聯,卻保持了神奇的沉默!這也成為鼓吹美國登月的最有力證據:總不可能蘇聯人都瞎吧?因為蘇聯人造的登月艙,比阿波羅還小,還破!蘇聯「登月」本來還想搶在美國前頭的,就粗製濫造了這麼個登月艙!無奈一級火箭總要上天呀!
  • 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登月計劃,不料蘇聯太空行走又領先一步
    1961年,約翰·甘迺迪當選美國第35任總統,他直言不諱地表示,要想讓美國在太空競賽中追上甚至趕超蘇聯,必須要取得更大成果。1962年9月1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參觀休斯頓賴斯大學時發表了演講,在這次演講上,甘迺迪宣布了一項雄心壯志的計劃——登上月球!
  • 蘇聯登月計劃因總設計師猝死和火箭難題而流產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登月計劃參與者米哈伊爾-馬羅夫7月20日透露,前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之所以沒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項目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突然死亡以及N-1重型運載火箭難題未能順利解決。
  • 美國成功登月後,為何宣布放棄殖民月球?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這項計劃開始於1961年的5月,但直到1972年12月才正式結束。美國並不是唯一一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而是進行了六次登月的工程。可見工程之浩大,共斥資達255億美元。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也被載入到了史冊中。他還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個腳印。這是人類的一小步,但卻是地球的一大步。標誌著未來人類可以向宇宙中更多的星球出發。
  • 「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登陸月球
    世界上第一個率先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便是蘇聯的加加林,美國得知後迎難而上,將「阿波羅計劃」提前。這項載人登月計劃沒有百分百的安全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在科學面前顯得一文不值,「挑戰者號」攜帶的7名太空人在離開地面73秒之後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消失在這個世界,但是「阿波羅計劃」依舊照常進行,前後登陸月球共6次,時隔50多年,「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有登陸月球了?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為何突然被終止,這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
    美國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登上過月球的國家,當它突然中止了登月計劃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對此充滿疑慮。到底是為什麼讓美國不再登月了呢,是月球上有什麼東西嗎?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更是成為了世紀經典語錄。而後在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美國正式宣布終止「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幾十年來,再沒有任何國家進行過任何登月的計劃。原本美國停止登月計劃就很奇怪了,而更奇怪的隨著 美國宣布終止登月計劃,一直對探索月球熱情不減的俄羅斯也突然停止了登月計劃。
  • 美國登月計劃騙局疑云:1972年後,美國人再也沒有登陸月球
    這令國人更加期待中國的奔月計劃了。然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是美國人創造的。但是卻有一個很大的疑問。1957年,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1年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蘇聯人加加林)美國人也是這一年, 1969年美國人登月返回。
  • 為什麼蘇聯無法完成的登月任務,美國成功了?原來是請了「外援」
    針對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的領先優勢,美國成立了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前身,啟動水星計劃並且獲得大量科研經費支持。從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到1969年實現登月,人類只用了12年的時間。在這12年的時間內,美蘇對月球進行了全面勘探,基本上掌握了月球的基本參數,包括月球表面到底能不能站人。我們如今當然明白月球上可以站人,但在1960年代還不清楚,需要無人探測器軟著陸進行驗證。
  • 蘇聯挖穿地球計劃,9500米深處發現鑽石黃金,為何最終不挖了?
    而蘇聯和美國因為不能爆發戰爭,便開始了另一種戰爭,冷戰。在長達44年的冷戰中,蘇聯和美國在各個領域進行攀比,當時可以說是爭得不相上下。而相較於美國的冷靜,蘇聯就顯得有些瘋狂了。在兩國相持不下的情況下,蘇聯科學家提出了「挖穿地球」的計劃。
  • 一個人的離世,導致蘇聯登月計劃全線崩潰,天才對國家有多重要?
    蘇聯載人登月重型火箭(N-1)以及載人登月飛船以上這些都是由他提出或者主持設計,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蘇聯的一部航天史。,被蘇聯當局回信到:是蘇聯全體人民。讓他不能親眼看到N-1火箭升空,看到第一個蘇聯人登上月球。也許他活著也不會看到那一天,也許因為他活著,還真可以看到。蘇聯登月之所以失敗,最終是敗在大推力的N-1火箭上,而N-1火箭的締造者,正是科羅廖夫本人。
  • 曾經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發布的照片難道是假的?
    是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本就是該事件的事實,當時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幾乎上至70歲到60歲的老人,下至剛上小學的小學生都知道,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其他星球的事情。阿波羅計劃其實指的就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並且這一任務是一個長達十年的偉大工程。
  • 美國登月實為造假?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是遇見外星人害怕了?
    對於徵服月球而言,那便是得益於美國人的登月計劃。大約從1962年開始,直到1972年年間,美國NASA總計登月7次,除去阿波羅13號失敗以外,其餘6次均成功登上月球。但有意思的是,自打1972年12月19日,美國人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後。時至今日,再沒有聽到有關美國登月的說法。那麼,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