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的測量方法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在20世紀50年代,Delahay從理論上系統地討論了用交流方法研究電化學過程動力學的問題。H.Gerischer與W.Mehl於1955年發表的關於析氫反應的EIS(ElectrochemicalImpedance Spectroscopy,縮寫為EIS)研究可能是早期最重要的關於不可逆電極過程的EIS研究,他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測得的阻抗譜中有感抗,即有電感元件的頻率響應。H.Gerischer應用線性電學元件的網絡分析法對於用交流電橋測量電極系統的阻抗譜做了重要的工作,其中採用了等效電路的方法,此後還發現電極過程的法拉第阻抗可以有不同的等效電路形式。60年代初,荷蘭物理化學家J.H.Sluyters在實驗中實現了交流阻抗譜方法在電化學過程研究上的應用。與此同時,Smith等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即在直流穩態的基礎上疊加小振幅的交流電壓信號,並觀察電流響應的峰值,此方法被稱為交流伏安法或交流極譜法。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

按照阻抗本身的定義,被測系統的輸入激勵信號應該是電流,在電化學測量中響應信號是電極電位。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極系統來說,採用電流作為擾動信號進行阻抗測量很方便,因為可逆電極反應的電位處於平衡電位。對於不可逆電極反應就比較複雜,電極上流過的法拉第電流密度遠大於電極反應的交換電流密度,要保持一定的不可逆程度,必須保持電極上流過一定的法拉第電流密度或保持電極系統處於一定的非平衡電位。用控制電流的方法使電極系統處於某一電位區間保持穩定十分困難。

交流阻抗法就是以不同頻率的小幅值正弦波擾動信號作用於電極系統,由電極系統的響應與擾動信號之間的關係得到的電極阻抗,推測電極的等效電路,進而可以分析電極系統所包含的動力學過程及其機理,由等效電路中有關元件的參數值估算電極系統的動力學參數,如電極雙電層電容,電荷轉移過程的反應電阻,擴散傳質過程參數等

交流阻抗的測量方法 

交流阻抗法是電化學測試技術中一類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電極過程動力學和表面現象的重要手段。特別是近年來,交流阻抗的測試精度越來越高,超低頻信號阻抗譜也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對阻抗譜解析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使我們能更好的理解電極表面雙電層結構,活化鈍化膜轉換,孔蝕的誘發、發展、終止以及活性物質的吸脫附過程。 

(1)交流阻抗:交流阻抗即阻抗,在電子學中,是指電子部件對交流激勵信號呈現出的電阻和電抗的複合特性;在電化學中,是指電極系統對所施加的交流激勵信號呈現出的電阻和電抗的複合特性。阻抗模的單位為歐姆,阻抗輻角(相角)的單位為弧度或度。 

(2)交流阻抗譜:在測量阻抗的過程中,如果不斷地改變交流激勵信號的頻率,則可測得隨頻率而變化的一系列阻抗數據。這種隨頻率而變的阻抗數據的集合被稱為阻抗頻率譜或阻抗譜。阻抗譜是頻率的複函數,可用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的組合來表示;也可在複平面上以頻率為參變量將阻抗的實部和虛部展示出來。測量頻率範圍越寬,所能獲得的阻抗譜信息越完整。RST5200電化學工作站的頻率範圍為:0.00001Hz~1MHz,可以很好地完成阻抗譜的測量。 

(3)電化學阻抗譜:電化學阻抗譜是一種電化學測試方法,採用的技術是小信號交流穩態測量法。對於電化學電極體系中的溶液電阻、雙電層電容以及法拉第電阻等參量,用電化學阻抗譜方法可以很精確地測定;而用電流階躍、電位階躍等暫態方法測定,則精度要低一些。另外,像擴散傳質過程等需要用較長時間才能測定的特性,用暫態法是無法實現的,而這卻是電化學阻抗譜的長項。 (4)電化學阻抗譜測量的特殊性:就測量原理而言,在電化學中測量電極體系的阻抗譜與在電子學中測量電子部件的阻抗譜並沒有本質區別。通常,我們希望獲得電極體系處於某一狀態時的電化學阻抗譜。而維持電極體系的狀態,須使電極電位保持不變。通常認為,電極電位變化50mV以上將會破壞現有的狀態。因此,在電化學阻抗譜測量中,必須注意兩個關鍵點,即:偏置電位和正弦交流信號幅度。 

(5)正弦交流信號的幅度:為了避免對電化學電極體系產生大的影響以及希望其具有較好的線性響應,正弦交流信號的幅度通常可設在2~20mV之間。 (6)自動去偏:在電化學阻抗譜測量過程中,由於偏置電位不一定等於開路電位以及少量的非線性作用,在工作電極電流中還會含有直流成分。去除這個直流成分(偏流),可擴大交流信號的動態範圍、提高信噪比。RST5200電化學工作站,可在測量過程中動態地調整去偏電流,使獲得的阻抗譜數據更精準。另外,在軟體界面的狀態欄中,可實時顯示工作電極的極化電流,供操作者參考。 

以上為交流阻抗的相關說明,下面我們就實驗設置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名詞作簡要概述,以便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交流阻抗方法。 

(1)頻段:在電化學阻抗譜中,以對數方式描述頻率變化可使阻抗譜顯得緊湊而不失特徵。在對數坐標系中,人們更習慣於以10為底。鑑於此,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將頻率變化10倍的頻率範圍稱為一個頻段。例如:將1Hz~10Hz的頻率範圍稱為頻段6;將10Hz~100Hz的頻率範圍稱為頻段7,等等。在每個頻段中,可包含1~24個頻點,依操作者設置而定。一般地,需要著重關注的頻段可多設置一些頻點,運行時間太長的頻段可少設置一些頻點。 

(2)頻點:電化學阻抗是頻率的函數(例如:在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中頻率是自變量;在阻抗複平面和導納複平面中頻率是參變量)。為了較全面地表述電化學體系的阻抗特徵,我們需要在較寬的頻率範圍內對其進行測量,一般需要幾十個頻率。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將這種離散的測量頻率稱為頻點。經過測量,每一個頻點將獲得一組測量值。 

(3)周波: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將正弦波持續一個完整周期(相位變化量=2鵂?60度)所形成的波形稱為一個周波。在交流信號的穩態測量中,測量時間越長,信噪比越高。因此,將某個頻點的周波數設得多一些,該頻點的測量數據就會更精確一些,當然,相應的測量時間將變得長一些。 

(4)起始頻率、終止頻率:在電化學阻抗譜測量過程中,我們將第一個測量頻率稱為起始頻率;將最後一個測量頻率稱為終止頻率。小技巧:由於頻率較高的頻點所需的測量時間較短,因此,如將起始頻率設成高頻,將終止頻率設成低頻,則在測量過程中可較早地看到阻抗譜的全貌。 

(5)運行時間:運行時間與起始頻率、終止頻率、頻點數量、每個頻點的周波數等參數的設置息息相關。在RST電化學工作站的軟體中,當改變上述參數時,運行時間將立即計算得到,便於操作者權衡。 

(6)偏置電位: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對電解池中的工作電極所加的直流電位(相對於參比電極)稱為偏置電位。在電子學中,為了便於信號分析,常把交直流混合信號看成是由一個交流信號和一個直流信號疊加組成的。從時間波形上看,直流信號可使交流波形向上或向下偏移,從而稱其為偏置信號。如以電位(電壓)形式表述,則稱為偏置電位(電壓)。 

大多數電化學阻抗的測量是在開路電位條件下進行的。此時,外電路電流為零,工作電極上沒有超電勢。當給工作電極加的交流信號足夠小時,如2mV~20mV,通常認為這種平衡狀態不會遭到破壞。請注意,此時加到工作電極上的偏置電位應是其開路電位。由於電化學系統的開路電位很難用理論公式精確計算,需要實測得到。因此,在進行電化學阻抗譜測量之前,我們要先測得電極系統處於穩態時的開路電位,並將該值填入偏置電位輸入框中。 

如果需要在極化條件下測量電化學阻抗譜,則:偏置電位 = 開路電位 + 超電勢。 

視研究狀態不同而異。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是為了獲取工作電極電流為零時的電化學阻抗譜,這時,應先測定其開路電位,並使偏置電位=開路電位。如果為了獲得陽極鈍化狀態下的電化學阻抗譜,應使偏置電位=陽極鈍化電位。如果為了獲得陽極腐蝕狀態下的電化學阻抗譜,應使偏置電位=陽極腐蝕電位。如果為了獲得陰極保護狀態下的電化學阻抗譜,應使偏置電位=陰極保護電位。RST5300電化學工作站的偏置電位範圍為+/-12.8V,可以很好地滿足偏置需求。 

(7)交流振幅:正弦交流激勵信號的幅度。從不破壞電化學體系狀態以及減小非線性失真的角度考慮,交流振幅越小越好;從電子測量所需的信噪比角度考慮,交流振幅越大越好。人們認為2mV~20mV比較合適,其實這是一種折中。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2mV~20mV的幅度通常不會破壞電化學系統的原有狀態,而且,正弦鎖相放大器及正弦相關檢測器中可以將常見的電化學噪聲和環境噪聲抑制掉。 

(8)電流量程:在電化學阻抗譜測量過程中,隨著測量頻率的大範圍改變,電極系統的阻抗數值變化很大,通常可達好幾個數量級。在RST電化學工作站中,有自動量程供選擇。一般我們可選擇自動量程。只有當頻率範圍較小並且已經知道響應信號的幅度時,才可用固定電流量程。 

(9)高阻電壓傳感器:屬有源傳感器,其輸入級為高阻抗電壓跟隨器,一般要求其輸入阻抗達到1E10歐姆以上。而普通電壓表的阻抗通常為1E6歐姆左右。

在應用上,對於阻抗極高的被測電路,例如:玻璃參比電極、處於低溼度狀態的混凝土(電解質)、超微電極等,只有採用高阻電壓傳感器才能準確測定其開路電位。在RST5000系列電化學工作站中,高阻電壓傳感器的輸入阻抗高達5E12歐姆,並且可滿足交流阻抗法的高頻需求以及+/-12.8V的掃描範圍。 

(10)零阻電流傳感器:屬有源傳感器,它通過運放的負反饋作用使電流流過傳感器形成的電壓降趨於零。對被測電路而言,零阻電流傳感器相當於短路。在應用上,對於低電壓低阻抗的被測電路,例如:濃差電偶腐蝕電流、強電解質的溶液電阻等,只有採用零阻電流傳感器才能精確測定。一般地,低頻零阻電流傳感器易於實現。當工作頻率較高時,器件的高頻特性將明顯制約零阻電流傳感器的性能。通過特別設計,RST5000系列電化學工作站的零阻電流傳感器能夠在10Msps下穩定工作。從而,確保了交流阻抗法中的幅度及相位的精確測定。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如何測量CAN總線網絡阻抗
    在用直流測量阻抗方法時,測量的是CAN通信網絡或被測CAN節點的等效電阻;在用交流測量阻抗方法時,測量的是總線間的阻抗,包括電阻和電抗。  二、測量方法  阻抗測量有多種可選擇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優缺點,為了達到最佳的測量效果需要考慮測量過程中的頻率覆蓋範圍、測量量程、測量精度和操作的方便性。而在這裡,我們選擇普遍使用的電流-電壓直接測量法作為例子。根據阻抗測量的激勵源的不同,我們將電抗測量分為直流阻抗測量和交流阻抗測量。
  • 阻抗測量中的萬能法寶
    對於交流電壓來說,情況則完全改變了,而且變得更加複雜。電阻變為阻抗,其定義為電壓與電流在頻域中的比率。幅度(或實部)代表電壓和電流之間的比率,而相位(或虛部)則是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移值。BxAednc在醫療行業中有許多應用阻抗測量的用例。該技術可用於廣泛的應用,例如獲取某些特定人體參數、檢測疾病或分析血液或唾液等人體液體。
  • 交流阻抗在商業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交流阻抗的測試方法主要是通過對電池施加一個正弦波動的電流或電壓,並對電池反饋的電壓或電流信號進行測量,頻率的測量範圍通常在數十kHz,到數mHz之間,從而生成一個阻抗譜,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分析電池內部具有不同時間常數的反應過程。
  • 非線性交流阻抗再鋰離子電池上的應用
    交流阻抗是分析鋰離子電池電極界面狀態一種非常強有力的工具,通常而言交流阻抗測試是對電池施加一個在一定的頻率範圍內按照正弦波變化的電流或電壓信號,同時測量電池反饋的電壓或電流信號,從而獲得電池內部不同反應過程的阻抗信息。電池的交流阻抗測試結果不僅受到電極材料的影響,還受到諸如荷電狀態、健康狀態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此外電芯承受的壓力也會對測試結果產生顯著的影響。
  • 阻抗測量方法在傳感器技術中的應用
    首先,阻抗是一種交流(AC)特性;其次,通常在某個特定頻率下定義阻抗。如果在不同的頻率條件下測量阻抗,會得到不同的阻抗值。通過測量多個頻率下的阻抗,才能獲取有價值的元件數據。這就是阻抗頻譜法(IS)的基礎,也是為許多工業、儀器儀表和汽車傳感器應用打下基礎的基本概念。
  • 放大器的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是交流電阻還是直流電阻?
    打開APP 放大器的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是交流電阻還是直流電阻?在輸入端上加上一個電壓源U,測量輸入端的電流I,則輸入阻抗Rin就是U/I。你可以把輸入端想像成一個電阻的兩端,這個電阻的阻值,就是輸入阻抗。   輸出阻抗就是一個信號源的內阻,阻抗越小,驅動更大負載的能力就越高。輸出阻抗是在出口處測得的阻抗。輸出阻抗對電路的影響 無論信號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
  • 觀點|交流阻抗相關知識(新手必備)
    【前言】電化學阻抗譜(交流阻抗法
  • 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介紹及測量方法
    在測定的過程中,首選的儀器是昂貴的網絡分析儀,但是在不具備網絡分析儀的情況下,可以尋求用普通的儀器(如示波器、阻抗測試儀等)進行測量。下面介紹一種用普通測量儀器測量射頻功率管在實際工作條件下的輸入輸出阻抗的方法。   阻抗測量的一般方法   阻抗測量方法主要有電橋法,諧振法和伏安法3種。
  • 基於AD5933的高精度生物阻抗測量方法*
    >生物阻抗測量方法。實驗結果表明,此方法有效提高精度,測量阻抗幅值的相對誤差小於0.5%,相位絕對誤差小於0.7°。顯然,這些研究和設計工作均在某一方面對生物阻抗測量系統的精度提高做出了貢獻,但是單一的方法對精度的提高有限,本文採用ADI公司的高度集成的阻抗測量晶片AD5933設計了一種精度高的阻抗測量方法,利用比例測量,DFT數字解調,軟體校準和補償四項技術,整體上提高了系統的測量精度。
  • 電化學交流阻抗(EIS)如何作圖分析?
    電化學阻抗譜(交流阻抗法)是電化學測試技術中一類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電極過程動力學和表面現象的重要手段。
  • LiCoO2電極交流阻抗圖譜詳細解讀
    交流阻抗是研究鋰離子電池界面反應最為常用的方法,通常我們從高頻到低頻對鋰離子電池進行交流阻抗測量時能夠在鋰離子電池的交流阻抗圖譜上觀察到兩個半圓,一般我們認為高頻區的半圓主要與電極/電解液的界面膜有關係,而在低頻區的半圓通常與Li+在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阻抗有關係。
  • 使用TDR進行阻抗測量
    「單端信號線寬5.2mil,控制阻抗50。差分線寬6mil,線間距6.5mil控制阻抗90……」當我們把PCB文件交給板廠進行生產的時候,多少都會提一些阻抗的要求,可能是單端阻抗,也可能是差分,要求的阻抗值也各有差異。那麼這些阻抗是如何測量出來的呢?
  • 交流阻抗相關知識(新手必備) | 附相關資料下載
    特別是近年來,由於頻率響應分析儀的快速發展,交流阻抗的測試精度越來越高,超低頻信號阻抗譜也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對阻抗譜解析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使我們能更好的理解電極表面雙電層結構,活化鈍化膜轉換,孔蝕的誘發、發展、終止以及活性物質的吸脫附過程。
  • 三元NCM材料在循環過程中交流阻抗變化
    三元材料在循環過程中也會持續的發生衰降,這種衰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界面阻抗的抗持續增加,導致電池極化增加;2)正極活性物質損失,引起電極容量衰降。近日,中科院檢驗檢疫研究院的Haiqing Xiao(第一作者)和Hua Bai(通訊作者)等人對NCM電池在循環過程中交流阻抗特性的變化進行了研究,測試結果表明隨著充放電電流的增大,電池的衰降速度也明顯增加。
  • 鋰離子電池的交流阻抗分析方法
    鋰離子電池電池的主要反應過程可以分為電子傳導、Li+在電解液內的擴散、Li+在電極/電解液界面處的電荷交換和固相擴散等過程,通常這些過程會混雜在一起,難以進行區分,而交流阻抗為區分這些阻抗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交流阻抗的基本原理是對電池施加一個從高頻至低頻變化的正弦波電壓信號或電流信號,根據輸出的電流或電壓信號對電池的阻抗信息進行分析。
  • 如何用示波器測量交流電壓_示波器測量交流電壓方法
    打開APP 如何用示波器測量交流電壓_示波器測量交流電壓方法 發表於 2018-01-15 09:38:10 示波器在電子測量儀器發展史中是影響最大、用途最廣、生產品種最多的儀器,配上適當的非電量換能器後能測量和顯示幾乎一切物理量和動態過程。在電子測量儀器中,示波器是一種電信號的時域測量和分析儀器;它顯示信號隨時間變化的波形,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波形分析器。第一臺電子管示波器於1931年問世,隨著電晶體、集成組件、超小型元件、器件和新型示波管的出現,現代示波器的性能和結構已有顯著的改進。
  • 鋰離子電池交流阻抗圖譜詳細解讀
    根據鋰離子電池的這一特性,人們設計了交流阻抗測試設備,給鋰離子電池施加一個從高到低逐漸降低頻率的交流電壓信號,根據獲得的電流反饋信號對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反應過程進行分析,是研究鋰離子電池反應的強有力工具。
  • 我見過最好的EIS乾貨,秒懂交流阻抗譜原理和分析擬合技能
    所不同的是,EIS給電化學系統施加的擾動電信號不是直流電勢或電流,而是一個頻率不同的小振幅的交流正弦電勢波,測量的響應信號也不是直流電流或電勢隨時間的變化,而是交流電勢與電流信號的比值,通常稱之為系統的阻抗,隨正弦波頻率w的變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隨頻率的變化。
  • LCR阻抗測量儀校準初探
    0 引言  在目前的生產製造業中,與傳統的手動交流電橋相比,數字LCR阻抗測量儀因其測量性能穩定可靠,無需進行反覆的、複雜的手動平衡,還可以減少測量誤差和結果計算,故已被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交流阻抗參數的測量。
  • 正弦交流電路的阻抗、導納及等效轉換
    當電路中激勵源為單一頻率的正弦交流電時,各支路響應電壓電流也為同頻率的正弦量。所以在正弦穩態電路中,任何一個線性的無源二端網絡都可以用一個複數阻抗和導納來表示。下面考慮RLC串聯電路的情況。在串聯電路中可產生與激圖 3-8-1勵電壓同頻率的正弦交流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