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迫切需要演技和智商同時在線的「狼人殺」遊戲中,有「女巫」這樣一個角色,她亦正亦邪,是神秘力量的象徵。而「女巫」不只是遊戲角色,17世紀前,巫術盛行一時,女巫也因此成了人們信奉的精神領袖,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也多次描寫過女巫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然而,看起來十分神奇的「巫術」其實並不神秘,一些有著「致幻奇效」的植物們似乎就能給出答案。
除了對逗貓棒、小魚乾和鏟屎官嫻熟的擼貓手法上癮外,你家主子對一種俗稱貓薄荷的植物也是極其著迷,我們經常能在此類植物周圍,見到各種姿態迥異的或癲狂或迷醉的喵星人,它們有時是這樣的:
有時是這樣的:
有時是這樣的:
有時卻是這樣的:
歪!妖妖靈嗎?這裡發現了一個「吸毒」團夥
貓薄荷的名字中雖有「薄荷」二字,氣味也與薄荷相似,但它和薄荷還真沒有太大關係。貓薄荷的正式中文名叫做荊芥,學名Nepeta cataria,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植物學上真正的薄荷(Mentha)純屬遠親,其屬名Nepeta來自古義大利的一個城市名Nepa,而種名Cataria則來自拉丁詞彙貓Catus,表示貓鍾意的植物的意思。
紫花貓薄荷
對於北方同學來說,荊芥應該並不陌生,因為它經常出現在北方人民餐桌上的涼拌菜和打滷面的滷中。學姐小時候家裡做打滷面時,學姐的粑粑都會慣例放幾片荊芥葉子,彼時年少的學姐對這種強烈刺激味蕾和嗅覺的味道簡直不能忍受,後來才知道,愛了好多年的薄荷糖的原材料「薄荷」其實也差不多是這個味……
涼拌荊芥
話說真正把貓撩嗨的其實是貓薄荷中一種叫作荊芥內酯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被貓吸入後就會與貓鼻子中的受體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與大腦相連的神經元,改變大腦多個區域的活動,使貓產生幻覺並調節貓的情緒,於是貓就會產生不同反應:有的貓發現貓薄荷的味道後,會興奮地撲過去,原地打滾,高興了還會吃上幾口;有的則是一副迷醉的飄飄然態;有的則完全沒反應,還是一副「快來擼朕」的傲嬌狀。
荊芥內酯的分子式
儘管貓薄荷對貓有著各種奇異的迷幻效果,對人們的生活可是好處多多呢。如果你是一位廚房達人,不妨在家中種上幾株貓薄荷,不僅可以當做調味品入菜,還能驅蚊和防蟲哦!
有「大貓」之稱的美洲豹活躍在美洲大陸上,因其體型巨大,身形單薄的貓薄荷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它們了,它們需要藥效更強的植物——卡皮木(Banisteriopsis caapi)來幫助其麻痺自我。
卡皮木(Banisteriopsis caapi),金虎尾科,自然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中,它粗壯的藤蔓就像是雨林中生長出的「臍帶」一般,是一種具有致幻作用的植物,也是美洲豹的「專屬貓薄荷」,平時兇猛強悍的美洲豹在遇到卡皮木後,會不停地咀嚼其樹皮,直到自己「嗑」嗨,產生幻覺為止。在食用卡皮木的樹皮後,美洲豹會產生與家貓接觸貓薄荷後相似的行為。科學家表示,除了獲得快感,卡皮木對美洲豹的視力、聽覺系統也有幫助。
「嗑藥」後的美洲豹
儘管如此,卡皮木的另一個名字——死藤(水),也許更為人所熟知。數千年來,它在亞馬遜河流域一直被當作一種藥用植物,當地的諸多部落都用它來治病,經它和九節草等其它植物配製而成的「死藤水」,具有非常奇特的致幻功能。據說當喝下「死藤水」後,人們會陷入所謂的「通靈」狀態,人們的意識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轉換,進入物理學所描繪的「平行宇宙」,能夠看到正常狀態下無法看到的世界。曾有許多研究學者和探險家慕名來到這片神秘的土地,只為親眼見證和體驗「死藤水」的奇幻效果。
厄瓜多的一名巫師正在收集植物製作死藤水
雖然在當地部落的文化意識中,死藤是神聖的象徵,有關它的一切都被賦予了宗教的意義,但究其根本,死藤(水)令人致幻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它的化學成分,死藤內含β-卡琳、蓬鹼、二甲基色胺、哈爾明鹼、α-四氫哈爾明鹼等化學物質,可以調整人體大腦的頻率接收段。而這些物質中,二甲基色胺(dimethyltryptamine,縮寫:DMT)是其主要作用物質,其他成分為輔助作用物質。
其實,DMT並非死藤獨有,人體大腦處的松果腺也會分泌極少量的DMT,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松果腺分泌出的DMT會被人體很快分解,而在死藤水中,DMT的分解會被水中的其他化學物質有效的抑制,所以飲用死藤水可以產生非同一般的奇異效果。不過,雖然DMT能夠產生驚人的奇效,但是稍微過量的DMT仍會危及生命,所以學姐還是勸大家不要貿然嘗試,好奇有時真的會害死貓哦!
下面我們來看看致幻植物家族中另一位成員——曼陀羅。曼陀羅又稱金森草或地獄鈴鐺,是茄科曼陀羅屬的植物,原產於印度和中美洲。雖同為致幻植物,可曼陀羅與死藤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整株有毒,其中種子的毒性最大。中毒機理源於它含有多種生物鹼,主要為山莨菪鹼、阿託品及東莨菪鹼等,這些成分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阻斷M-膽鹼反應系統、對抗和麻痺副交感神經等作用,會干擾人體正常的神經功能,使人產生幻覺,簡單來講就是會使人神經性中毒。
不過,儘管是有毒植物,但俊俏又奇特的外形還是吸引了一些動物們的圍觀,這其中就有蜂鳥的影子。一些種類的蜂鳥卻對於曼陀羅花的花蜜非常著迷,吃完之後會表現出不規則跳躍飛行等反常行為。此外,一些天蛾也對曼陀羅花的花蜜趨之若鶩。
除此之外,曼陀羅在醫藥領域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因具有鎮靜、陣痛等作用,曼陀羅很早就被製作成為麻醉劑了,名醫華佗所使用的「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它。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其毒性較強,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除了上述三種植物,致幻植物家族中還有許多成員,學姐還沒來得及一一介紹,如苦艾草、迷幻蘑菇、曼陀羅、小韶子、卡瓦根、烏羽玉仙人掌、迷幻鼠尾草等等。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為自然界中動物們「飄飄欲仙」的極致感受做出了卓越貢獻,卻也因其毒性令人望而生畏,但隨著科學技術與醫學研究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致幻植物成為了藥用植物寶庫的一員,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擬精神病藥的研發發光發熱。如此看來,致幻植物,亦毒也亦友。
參考資料:
[1]陳繼革.致幻植物形形色色[J].科學大眾(中學版),2007(07):18-20.
[2]渝文.死藤:讓人看到半人半獸的「通靈」神物[J].綠色中國,2015(18):60-61.
[3]中國科普博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91487/answer/149096961
[4]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