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始,一場大範圍雨雪過程席捲中東部地區。
冷!是大家最突出的感受。
但是,不同地區的冷也有所差別。
17日開始,中東部多地出現雨雪天氣過程。
圖片來源: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雨雪的來臨讓大家明顯的感覺到——降溫了。
冷的都不想起床了。
這裡就有問題了
為什麼同一時間的不同地區,冷熱的感覺不一樣呢?
我們就拿冬季的北京和武漢做個對比吧——
武漢的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都比北京大的多,在人的面部等體表的水分,因導熱率較空氣大好多倍,加之蒸發需要消耗熱量,當然就只能向人體要熱,體溫就降的快。同時,武漢冬季的日照時數比北京要少的多,使人體對陰溼天氣的感受,也比不上太陽的輻射熱,仿佛武漢比北京的氣溫還低,其實不然。
絕對溼度(空氣中單位體積內所含的水汽質量)
相對溼度(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
說到了地區冷暖的不同,就借著對比來繼續說下去吧——
同一時間的不同地區,冷暖是不一樣的。
那同一地點的不同時間,冷暖也不一樣麼?
沒錯
當我們看到下雪了,會覺得好驚喜,驚喜之後就會覺得冷了……
小據告訴你——
雪化了會更冷的
一般在下雪的時候,正處於冷暖空氣相互對峙,通常風速較小,人體表面水分蒸發慢,耗熱少;同時天空雲層密布,地面雖然也要輻射冷卻,但卻又被雲層的「逆輻射」將部分熱量反饋;同時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時,還會釋放出潛熱,使地面或近地層空氣獲得部分熱量,這樣人的感受就暖和一點。
而在下雪後天氣轉晴的夜間,上空轉為低氣壓槽後乾燥的西北氣流控制,往往一碧無雲,地面與近地層空氣輻射冷卻強烈,使氣溫比下雪時降的更低,在次日初晴雪融化時,又會消耗熱量,還殘存的冷平流也有一定的風力,使人體水分蒸發快,因蒸發耗熱致使體溫下降。那麼在感受上就比下雪冷。
下雪的時候,雪是軟綿綿的。
等到過了一天,或者化雪的時候,雪就變硬了。
還有一個最明顯差別,城市裡就沒有鄉村裡冷。相信不說大家也能猜到七七八八。
城市內樓房林立,風小散熱慢,加之工廠、居民集中生活排熱,這就使得氣溫比鄉村高。
相反,鄉村空曠,空氣流暢,風速較大,加之一些綠色植物或水面蒸騰與蒸發耗熱較多,氣溫便相對較低。同時,人的體表水分蒸發也快,體內耗熱降溫也多,感受自然就會更冷。
看著都冷
我先搓搓手
暖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