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就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
今年60多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棒,但前不久卻出現了大問題——有時會突然眼睛發黑,幾秒後就會好轉,還有時會無緣無故暈倒。中大醫院心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接診了王大爺,詳細詢問後,智宏副主任醫師安排王大爺進行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和猜測的一樣,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結果提示王大爺的心跳有快有慢,還有陣發性房顫作。而在房顫發作終止的瞬間,心臟會突然停跳,導致暈厥發作,臨床上稱之為「快慢症候群」,這正是王大爺突然暈倒的原因。
據介紹,房顫是心房纖顫的簡稱,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嚴重的會引起心力衰竭,同時還容易引發栓塞事件,尤以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最高,往往會造成患者意識喪失或偏癱等不良後果。
智宏副主任醫師介紹,對於房顫的治療一般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起搏器的興起為許多房顫患者解決了煩惱。考慮到王大爺的情況,智宏副主任醫師認為他需要儘早接受治療,通過植入起搏器為心臟保駕護航,避免心臟驟停的再次發生。
然而,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經過檢查,王大爺的身體還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等很多基礎病,身體抵抗力低下。傳統的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植入裝置,通過導線通入心臟完成工作,對於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而言,有很大的感染風險。
就在王大爺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時,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恰逢其時出現了。據中大醫院心內科朱孔博醫師介紹,無導線起搏器僅有膠囊大小,體重約為2克。無導線起搏器的植入,無需開刀,無需導線,無需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下通過穿刺大腿根部的一根靜脈,就能將這粒「膠囊」送往它該去的位置。
得知這個好消息,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王大爺毫不猶豫地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但外人根本看不出來我裝了起搏器,胸口沒有切口,皮膚下面沒有起搏器,胳膊活動不受限制,洗澡更不受影響,自己也沒啥感覺。」術後一周,來複查的王大爺樂呵呵地說。膠囊大小的起搏器深深地藏在心臟內,默默無聞地工作,為王大爺的生命保駕護航。
朱孔博醫師介紹,無導線起搏器是較傳統起搏器而言,不需在胸部皮膚下面安家,也就無需胸部切口,可避免相關併發症。因為無導線,也沒有導線相關問題。作為首屆進博會上的「明星」,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體積僅為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植入後人體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肩部活動不受限制,預估平均壽命達12年,同時植入後竟然還能夠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可滿足患者其他疾病診斷的需求。
據悉,與傳統的起搏器相比,無導線起搏器體積減小93%,重量僅2克。無需切開皮膚製作囊袋,避免了傳統起搏器導線磨損和囊袋出血、感染等問題,減少術後恢復時間,併兼容1.5T與3.0T核磁共振檢查,無傷疤、無切口,同時保證了安全與美觀,給予患者更好的生活體驗。
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通訊員 蔡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