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對人愛稱「您」,且以「兒化」發音,聽起來便是「您兒」,這種發音唯獨大同及周邊一帶的地區如此,使原來較為脆生生的大同話聽起來更覺溫和親切,由此也足見大同人曾經有過的儒雅。
大同人的「您兒」與外地人的「您」在用法上可以說無大差別,只是在傳統上更強調晚輩對長輩一定要作如此稱呼,尤其是親屬關係,否則會被人視為不尊。這在外地則不然,對長輩稱「你」和「他」算不上什麼。不過,大同人在近40多年來,尤其在二三十歲的人中間,對長輩的這種畢恭畢敬和稱呼幾乎沒有了,這大概是由於普通話和外地人的大量湧入給大同帶來的影響,使許多年輕人羞於說出這兩個發音獨特,聽起來綿甜的詞。再加上過去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晚輩動輒批判長輩,若仍以「您兒」來尊稱,成何體統。順便說說,「您」字在普通話裡的使用範圍也在縮小。我覺得這是除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以外,還因為「您」的發音不如「你」響亮些。比如過去在一首歌頌***的歌曲裡有一句歌詞是「您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唱起來卻變成了「你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在「文革」大興文字獄的時候也無人以為錯。
再說大同人的「您兒」,這幾年又不知不覺叫得多了。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在超市或貿易市場。賣主「您兒」「您兒」地叫得很歡,自然是在討好買主。還有些人是對有點身份的人比如上級領導這麼稱呼,表示尊敬或諂媚。而在家庭裡,新一代的兒女對父母卻再也不叫「您」了。
大同人的另一個尊稱變化是過去稱父親為「爹」(有極少數人稱「大」)現在從城市到農村都統稱「爸」了,這無疑也是受了普通話和大城市的影響。其實,從全國範圍來看,過去「爹」比「爸」的普及程度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叫「爹」的地方更多,「爹」字也當屬普通話,但在人們的心目中爹字則顯得有些土氣。只有叫爸才有點城市文明的味道。這完全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改變的。
還有大同人原來喜歡並稱長幼輩倆人為「爺兒倆」或「娘兒倆」,現在卻漸漸去掉爺倆或娘倆,統稱你倆或他倆,語言是變得簡練了,卻少了幾分溫馨。
大同人還愛稱稍長點的人為老人兒,老漢兒,是對人的尊稱。普通話裡的老人泛指男女年長者,大同話裡的老人一般指年長點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