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空間成像技術將公開展示

2020-12-05 艦載武器雜誌

西雪梨大學國際神經形態系統中心牽頭研發的革命性世界首創空間成像方法將在今年的Avalon 航展上公開展示。該移動空間態勢感知模塊名為「太空星」,將對太空防禦等領域產生根本性影響。「太空星」利用仿生攝像機,通過眼睛和大腦的運行原理以克服攝像機曝光時間和飽和度限制,能以前所未有的時間解析度捕捉太空物體影像,並做到白天的實時捕捉。中心主任表示,這可能是提升空間安全的關鍵技術。「受自然和生物學啟發,我們開發了一種動態成像系統,運行速度更快,計算效率更高,功耗更低,產生的數據比現行產品都少。」項目負責人表示,該技術將改變遊戲規則。「這項技術的應用潛力是無窮盡的,例如可以觀察到衛星等高速現象,並發出潛在碰撞的早期預警;允許白天在低地球軌道上記錄物體,便於在低能見度環境中成像;監視空間隨便並高速跟蹤目標。」「太空星」將於2月26日至3月3日在Avalon航展上展出。

來源:國防科技信息網

相關焦點

  • 高分七號首創太空立體成像技術,精確引導飛彈反航母,非常強悍
    高分七號是一款技術水平非常高的衛星系統,作為高解析度觀測衛星,它首創了立體成像技術,可以對目標進行亞米級的測繪,與其它衛星聯網時,可以做到對航母這類的目標的成像並且引導飛彈對其打擊,綜合性能非常強悍。但現在不同,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衛星系統的完善使得這一切都成為了可能。相較於前出探測的預警機,偵察機和戰艦,衛星系統更加安全,高軌道衛星甚至能夠免疫任何反衛星系統的攔截和幹擾。按照軍事專家的觀點,當衛星系統完成高度組網時,理論上是可以全天候不間斷的對航母進行跟蹤。
  • 國內首創!重慶造熱成像防疫車10米內有效測溫
    2月1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長安汽車獲悉,由其打造的一款防疫「黑科技」產品——長安熱成像防疫車最快有望本月底亮相。該車還將免費提供給重慶市內高鐵站、社區等市政、交通、醫療服務機構使用。「這款全國首創的長安熱成像防疫車,是通過對長安CS75PLUS車體改造,並搭載AI智能熱成像測溫系統打造而成。」
  • 百秒成像 ! 全球首款「秒級」磁共振加速技術ACS雲端首發
    人民網上海6月4日電 近日,聯影舉辦雲端技術發布會,重磅發布全球首款「秒級」磁共振加速技術——ACS智能光梭成像。這一技術將人體全身各部位完整序列成像時間從數十分鐘縮短到100秒內,磁共振掃描由此跨入「秒級」成像時代。 磁共振是最常見的影像診斷方式之一。
  •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打開APP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發表於 2019-04-24 16:07:47 芯視界——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正在以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為目標探測提供更科學、更全面、更精確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將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科學家以及軍方的重視。成像光譜偏振技術將可望成為未來新一代的傳感技術以完成對目標的精確探測和識別。
  • 奇瑞星途展示多款全新技術:透明A柱、空氣成像等
    近日,第三屆汽車電子高峰論壇在安徽蕪湖舉辦,作為當地的汽車品牌,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汽車展示多款全新技術。未來,這些技術都將應用於星途旗下的產品  此次峰會上亮相的諸多技術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智能座艙中的關鍵零部件。
  • Imec即將震撼展示首款短波紅外(SWIR)波段高光譜成像相機
    打開APP Imec即將震撼展示首款短波紅外(SWIR)波段高光譜成像相機 佚名 發表於 2018-02-15 14:16:00
  • 奇瑞展示最新技術:透明A柱/空氣成像/輪轂電機等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11月8日,奇瑞汽車等主辦了第三屆汽車電子高峰論壇,達成一系列產學研戰略合作項目,同時首次對外展示了6項具有前瞻性的汽車研發技術,包括軸向磁通輪轂電機驅動系統、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技術開發、汽車智能線控系統、智能座艙關鍵零部件開發和多材料融合輕量化技術等。
  • 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是什麼及其工作原理
    所謂的三維成像在我們通俗的理解中是一個客觀的世界是三維的,客觀世界的三維圖像通過某種技術把它記錄下來然後處理、壓縮再傳輸出去,顯示出來,最終在人的大腦中再現客觀世界的圖像,這個過程就是三維成像技術的全過程。    2010年世界盃會運用到三維成像技術。人們在觀看比賽時,犯規行為均可以被客觀、準確的判斷出來。
  • 中國科學家空間超高對比度成像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系外行星探測和高解析度成像研究組,在空間「超高」對比度成像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極客時代的VR成像技術將破解AR密碼
    打開APP 極客時代的VR成像技術將破解AR密碼 發表於 2019-08-02 09:42:58 VR與AR的出現必須打破真實與虛擬的邊界,前不久剛剛上映了《蜘蛛俠英雄遠徵》用CG技術充分展現了奇幻虛擬世界的魅力,更讓人們洞見了虛擬實境技術未來的震撼。由此,誰能夠真實的重現VR世界、誰能夠快速低成本大批量地使虛擬實境世界成為真實,誰有能力把它帶入我們的生活,而不再是憧憬,成為了熱門話題。
  • 技術前沿|全息立體成像效果不可估
    三維模式是現在比較受歡迎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可以清晰了解所展示對象,從而滿足大眾感官上的需求。而通過電子技術,將三位數據化信息傳到我們大腦中去,這就是需要現代技術應用了。其實生活中,很多展會中都有應用到全息立體成像,這個不同於大家所想的那樣「偽三維技術」。對於傳統的立體的三位成像技術在視覺上給人帶來的感官沒有現代技術中全息立體成像受歡迎。那展會中應用的全息立體成像效果怎麼樣呢?其可以產生神奇的空間立體成像效果,達到類似科幻電影中在空氣中浮現出全息影像並操作的體驗。
  • 幻影成像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幻影成像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現如今,大多數的人們對於視覺感受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像全息投影、幻影成像、裸眼3D、VR等都是目前深受用戶喜愛的視覺成像技術。今天,達智精工的相關工作人員主要是來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幻影成像技術的原理。一起來看看吧。
  • 全息投影成像技術的原理和解析
    採用投影儀或其他顯示方法,將光源折射45度成像在膜上,稱之為。
  • 計算微型螢光介觀成像技術
    其中,螢光成像是生物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傳統的顯微鏡存在空間帶寬積有限、景深不足和無法解調三維位置的問題。於是,介觀成像成為研究熱點,這是一種連接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特殊顯微技術,能實現多個尺度的測量,觀測範圍可以細微至微米量級,亦可以龐大至釐米量級。
  • 三維成像技術 構建微體化石的「全息投影」
    生物的遺蹟經過掩埋,在巖層中經過漫長的時光保留下它們曾經的樣子,為我們展示出遠古時代的一角。其中既有我們熟知的高達幾十米的恐龍化石,也有肉眼難以觀察的胚胎、微生物等甚至不到1毫米的微體化石以及以微米為單位的超微化石。
  • 華為、聯通、愛奇藝等同臺解碼5G,首創中傳搭建傳媒科創平臺加速...
    高峰論壇現場,到場領導、嘉賓共同啟動了「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科技產學研合作平臺與5G+傳媒科技應用成果展示交流中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娟表示,5G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首創中傳能夠緊密把握時代脈搏,聯合相關合作夥伴將「5G+傳媒」落地,令人欣慰。她說,5G為傳媒產業帶來了技術紅利,賽道必然進入加速階段,希望在這段賽道上跑的內容能夠更多、更快、更穩、更好。
  • 將用AR、VR技術來展示
    華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與網際網路、AR、VR技術結合,將是我省大遺址保護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為契機,全面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石峁遺址和西漢、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預備名單共42處。
  • 世界首創,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我國或令「變形金剛」成為現實
    在科幻電影的世界裡,一些機器人可以隨意變幻成為車輛、艦船甚至飛機,而最近中國一支團隊實現了某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或令「變形金剛」成為現實!天津大學精儀學院黃顯教授的團隊,成功研發了「水致燒結」印刷術,也是全球首個實現這一技術的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成功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引起了各界的關注。這一「水致燒結」印刷術的突破,將有利於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柔性電子元器件的製造,為接下來的柔性電子材料打下基礎。
  • 3D成像技術來襲 金融科技將迎來哪些變革?
    本文將對3D成像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以及3D成像傳感市場概況予以介紹,同時探討該技術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3D成像工作原理和分類3D成像技術按照工作原理,首先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兩類。按照圖案編碼方式亦可分為時間編碼、空間編碼和直接編碼(如灰度編碼)。這些技術皆為提高編碼圖案的解調抗幹擾性,以及更快獲取深度點雲而採取的不同技術手段,如下表1所示。目前,在移動終端領域,結構光編碼以靜態編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