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玉米都是一個小宇宙,在爆炸的過程中,釋放驚人的能量。
然後,變成爆米花。
不過,你爆的爆米花只能吃,康奈爾大學的爆米花,就能登陸機器人頂會ICRA 2018的演講環節。
畢竟,讓爆米花來做機器人的肌肉,並不是一般生物能夠產生的想法。
物美價廉一隻玉米粒加熱爆裂,是裡面的水分變成了蒸氣。
這個過程中,玉米粒內部會產生900 kPa的壓強,體積也至少膨脹成原來的5倍。
就是看好這樣強大的力量,研究團隊才真的用爆米花做了機器人的抓手。
爆米花的能量,還是很便宜的能量。
只要用上合適的結構,內能就可以轉化成有用的機械能。
一米多用一種結構是,讓玉米粒排成行,用鎳鉻合金線把它們捲起來,再拿矽片把這些東西包成一根棒棒。
電流通過的時候,棒棒的內心開始澎湃。
當爆米花製作完成,棒棒就可以把掛在它身上的砝碼,舉起來了。
另外一種用法,是把一個小袋子裡裝滿玉米粒。
當玉米粒膨脹起來,拉起機器人夾具的頂部,機械手指就彎了。
不過,機智的人類可能會發現,爆米花只能爆一次,爆完就縮不回去了。
團隊想做的也不是一次性機器人,所以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方案——
讓許多玉米粒合住在一個獨立的隔熱房間裡。房間很大,每個玉米粒可以遊到需要它的地方,在那裡膨脹。
到了退房的時間,就往房間裡注水,讓爆米花們靜靜地溶解在水裡,隨著水流離開保溫房。
你看這些,摺紙技能造就的伸縮房。爆米花做好之後,房間就鼓了起來。
團隊連買爆米花給的紙袋都沒浪費,可能是看牛皮紙結實,膨脹效果也的確圓滿。
可是,要注水的話,果然還是用別的材料吧。
人與自然軟體機器人的世界,真妖嬈啊。
所以,這些科學家能想到用爆米花來做機器人的執行器,只是他們腦迴路清奇而已?
不一定。
畢竟,康奈爾的校名,開頭是個Corn。
這所親近自然的學府,有爬樹課這樣健康的活動,在玉米地裡做研究也是再普通不過了。
論文傳送門: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7b0b/ae9e14d9597373148f5a1a6605f8be6c29a1.pdf
量子位正在招募活動運營實習生,策劃執行AI明星公司CEO、高管等參與的線上/線下活動,有機會與AI行業大牛直接交流。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簡歷歡迎投遞到quxin@qbitai.com
具體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實習生」三個字。